人物:王畿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8—1588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荩,号阳和。
隆庆五年进士。
官至翰林侍读。
好读书,躬行实践。
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
有《绍兴府志》、《云门志略》、《翰林诸书选粹》、《不二斋文选》。
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元忭(1538~1588) 明代学者。
字子荩,号阳和,又号不二斋。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隆庆五年(1571)状元,授修撰,仕至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曾任岳麓书院山长。
从师王畿,传良知学。
卒后追谥文恭。
著述有《会稽县志》《绍兴府志》《不二斋稿》等。
游武昌时曾数次登临黄鹤楼,万历十年冬奉使入湖广,作七古《雪霁登黄鹤楼》,表达了“但愿四海皆丰年,楼台歌舞人人欢”的美好愿望。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荩,绍兴山隆人。隆庆辛未赐进士第一,历官左谕德兼侍读,有《不二斋集》。
维基
张元忭(1538年—1588年),字子荩,号阳和,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民籍,明朝状元、政治人物。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浙江乡试第六十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官至翰林侍读、左谕德,有明一代修史属翰苑诸臣,故称张太史。万历己卯,教席内书堂,取《中鉴录》谆谆诲之。卒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天启初年,追谥文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1599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汝德,号定宇。
王畿游,传王守仁良知之学。
隆庆五年进士。
授编修。
以匡谏张居正见忤,移疾归。
后起复,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再疏请建储,力言三王并封之非。
居母丧,哀毁卒。
有《文洁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汝德,新建人。隆庆辛未赐进士第三,历官吏部右侍郎赠礼部尚书谥文洁有佚槁
维基
邓以赞(1542年—1599年),字汝德,号定宇,江西南昌府新建县人。
少年时代与张元忭跟随王畿游学,传授良知之学,是江右王门学者。
隆庆元年(1567年)中江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五年(1571年)中辛未科会元、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张居正专权,以赞时有谏言,不被采纳,引疾归。
后来起用为中允,在赴任路上因挂念母亲而弃官,再后来被启用为南京国子监祭酒。
曾上疏请建太子,且力斥三王并封(国本之争)的错误。
官至吏部右侍郎。
登第二十余年,但为官不满一考(官吏考核期六年),万历二十七年去世,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洁。
著有《定宇先生文集》、《定宇制义》(一名《定宇制义稿》)、《文洁集》四卷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61 【介绍】: 明江西雩都人,字正之,号洛村。
学于王阳明,与何廷臣、钱德洪、王畿,均以善推演师说著称。
由乡举官刑部主事。
请致仕,归与邹守益等讲学,学者称洛村先生。
有《黄洛村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一
萼,字刚甫,平湖人。
少无朋徒,自以意绩学。
毗陵薛方山先生见其文,重之,以为有道气。
萼遂自命必为圣贤作克念。
图从龙溪王先生游,终日正容默坐,时出城市,默自数步而行,或时回步从前路起,再整步,期不失尺寸,人以是迂之。
环堵萧然,一意好道,自称也醒居士。
年五十馀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63 【介绍】: 明僧。浙江嘉兴人,俗姓富,字月泉,号玉芝。十四岁出家海盐资圣寺。工诗,有《玉芝内外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法聚,号月泉,嘉兴人,出家海盐资圣寺。
嘉靖间,尝结庵澉湖荆山芝产座下。
人称玉芝和尚。
后居武康天池,示寂。
聚初投偈于王阳明。
阳明有荅人问良知诗,即聚也。
晚参梦居禅师,得悟。
王畿、蔡汝楠、唐枢、董沄诸公共證儒释大同之旨。
焦弱侯称其透脱,为不可得。
有《龙南漫藁》。
高僧摘要·道高僧摘要卷一
讲楞严。偈云。谈经非舌耳无闻。一坐青山夏十旬。标指瞿昙终有相。迷头演若本无因。病源莫执方为药。心境须知法是尘。直下不留元宇脚。个中谁是出头人。又云。只绣鸳鸯不度针。百花丛底漫沉吟。七徵未解齐生死。八辨那能出纵擒。毙垢祇缘穷子念。慇勤终愧老婆心。便教捲席同休去。方丈何妨草自深。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法聚。
字月泉。
嘉禾富氏子。
始去俗。
从师于海盐资圣寺。
矢志参学。
初见吉庵法舟二宿。
未甚启发。
闻王阳明倡良知之指于稽山。
同董从吾。
往谒之言相契。
阳明答以诗。
然犹未脱然也。
后于梦居禅师一掌下。
洞彻源底。
即入武康天池山。
搆精舍。
颜曰玉芝。
二十馀年说法其中。
繇是。
诸方称玉芝和尚。
唐一庵。
王龙溪诸公。
尝往来山中。
證会儒释大同之秘。
师其为人也。
峻结圆转。
举止潇然。
王公贵人。
见其人至不敢屈。
庸夫竖子。
一闻其教。
辄兴起自愧。
反其所为。
曲儒小士多诋释。
遇师与立谈。
顾趋而事之。
舍所学而从。
彼其为文也。
无短长易难。
皆据案落笔。
应手而成。
奥旨猜辞。
一时而彻。
或以此诋之谓。
师苦于文。
而疏于道。
文如此。
未尝苦也。
疏于道又可信乎。
师生于弘治壬子。
示寂于嘉靖癸亥。
春秋七十有二。
立塔藏骨于本山。
少司马蔡公汝楠。
与师有支许之契。
为铭曰。
声之为诗。
齐之为儒。
诗其无上咒耶。
儒其无上法耶。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培,字培之,秀水人。
少从唐一庵、王龙溪游。
万历间,以贡任龙南令。
有《水西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6—1574 【介绍】: 明浙江余姚人,本名宽,以字行,改字洪甫。
受业于王守仁。
守仁讲学,德洪与王畿先为学者疏通大旨。
嘉靖十一年进士,累官刑部郎中。
坐论郭勋死罪,下狱,久之,斥为民。
遂周游四方,讲良知之学,学者称绪山先生。
有《平濠记》、《绪山会语》等。
维基
钱德洪(1497年—1574年),初名宽,字洪甫,号绪山,因避先世讳,以字行。
尝读《》于灵绪山(今浙江馀姚龙泉山)中,故人称绪山先生。
浙江馀姚县(今馀姚市,由宁波市代管)人。
明朝中后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德洪是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于同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龙溪齐名。。
其父钱蒙是盲人,号心渔翁,母亲马氏,世居馀姚邓巷,家中遭火灾后,租住在莫氏楼,此楼是王阳明降生之所,曰“瑞云楼”。
钱德洪也出生于此楼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补为邑庠弟子员,期间拜归乡的王阳明为师,嘉靖元年(1522年)由县学附学生中式浙江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壬辰科会试第231名,三甲226名进士。
吏部观政,初授苏州府学教授,十三年聘主甲午科广东乡试,十四年乙未丁内艰归。
服阕,升补国子监丞,不久擢刑部主事,升陕西司员外郎。
二十年九月因郭勋案下锦衣卫镇抚司狱,二十二年被削职为民。
出狱后,在江浙、宣歙、湖广等地讲学三十年。
穆宗即位后进阶朝列大夫致仕。
万历二年卒,享年七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85 【介绍】: 明浙江永康人,字养之,号方峰。
诸生。
从王守仁学,与王畿相互印證。
归里,于寿山石洞讲学。
学者称方峰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5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民望,号鹿园。袭世职宁波卫指挥佥事。正德十五年武进士。累迁至漕运总兵,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表久督漕运,深悉河道通塞,国计赢绌。又通经术,熟悉先朝故实。信佛好施与,常以医药济人。有《海寇议》、《玩鹿亭稿》、《万氏家钞济世良方》等。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公字民望,别号鹿园居士。
先世定远人,以开国勋世为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
性笃孝友,禀绝异。
读书目数行下,体中文弱,被服固儒者,而其气自盖一世。
年十七袭职,即屏居西皋外。
每昼出骑射,夜归则烧烛读书。
慕诸葛武侯为人,志在经营天下。
中武举第一。
会试对策论任将,曰:将系于相,天下未尝无将,特患无相耳。
主者欲置第一,以所言多忤时,改十八。
擢都指挥,督浙运,所立法尽为转漕画一。
至淮,值岁大饥,千里无炊烟,公忾然曰:民呼噏垂尽,岂能待请?
吾何惜此一身,易万姓之命。
即发所督运米赈之。
已竟得免,以浙江司阃,稍迁漕运参将,再起为左军都督、漕运总兵,前后历漕,于河漕利害,洞若披掌。
初二洪水涸,议者谓黄河改流,公著论折之。
又有议欲由涡河凿阳武,以通卫河为便者,公复力言其不可。
他如论海运、论轻赍、议本折通融、议召开荒田,及奏处异常水害漂流粮米诸奏议,前后凡数千万言,俱系国本至论,详在会典及经济文录中。
已由南京都督佥书请病归,常居武林,寄迹西溪山水间。
适倭乱起,东南日骚然。
公念国家承平久,士不识战,平生喜从方外游,惟少林释徒最善格斗精悍,可备缓急用,因尽与相结纳,至是贼猝犯赭山,当事仓皇无可禦,俱问策于公。
公乃精选所识僧,得二百人,使少林释孤舟,统以出,薄贼营,纵火前击之,贼败走,复乘胜破之,省下解严。
由是公所部名著远近。
贼犯太仓,操江蔡公遣使从公乞师浙中,当事方恃为长城,不肯发。
公别募月空等十八僧往,且属蔡公使,以公书聘少林释天员为将,当可破贼。
时天员方登曲座说经,及得公手牍,为罢讲。
先报书曰:此非山僧事,但须为知已一出。
遂集所教僧八十馀人,蛇山十人,并月空为一军,各精治兵械。
下山,与贼遇于翁家港。
诸僧俱归,袈裟持杖,口含淀蓝。
及见贼各诵佛号伏地,即尽卸其衣,以蓝涂面及四体,奋起前击贼。
初,贼遥望诸僧状貌衣烂烂,已大疑之。
及自地上跃起,俱裸鬼前搏,大惊,以为有神。
而僧结陈,使兵器相间,先用长矛冲前,随夹以弩矢,下持钩,枪掣其足,仆则以杖掊之,刀割其首,贼遂大败。
馀走嘉兴之白沙滩,追及,尽杀之。
自倭深入,我兵望风未尝敢与斗。
至是始知贼可杀,士气为一奋,俱用公所结客也。
然倭数为患,由奸人王直导之。
公策其粗莽可用间,得直除之,则倭自去。
而里中有蒋洲,其人辩士,多计略,且能得直要领可使,因日与当事谋遣直,俱逡巡未果。
其后胡少保竟用公言,使洲诱直至,斩以徇,东南遂晏然。
一时奇功,亦出公所画策也。
朝论共推公,复起都督,佥书南京中府。
道经苏州,猝遇贼杨泾桥,所从惟帐下健儿,孤军与力战得出,身中流矢,义儿一人战殁,至南都下血数斗,即具陈固守京畿之策。
上大司马以书报家人曰:家世死战,惟吾持文墨议论,未尝身将。
今晚年增一箭瘢,可不恨矣。
竟以病剧请归。
再推浙直海防总兵,不起。
公留心天下大计,凡有建画,俱垂为定制。
其论边事益详。
尝谓古今二大患,内河外边,公筹之,历历皆如目中。
闻家国有急,辄思以身赴之,为死传一时事,即为精思其后而卒,未竟所用。
所著书凡十馀种,文章敷陈条畅,为诗有孟韦风味。
一时王汝中、唐应德、罗达夫三先生以理学名于世,公议论与相上下,分晰秋芒,各相悱发。
先辈谓古名将以文学饰勋名,亦间有之。
然未有研精道学,与儒林宿老相颜行,则屈指古今,不易见也。
卒年五十有九。
是夕,大星霣于庭。
公殁后,人时见公采药名山中。
至前岁有客入闽山,渐造深岩,遇一叟,风貌非常,留客与语三日夜。
客发其几上书,俱署鹿园居士作。
客亲与余言之。
公生有异相,玉色方颐,额上有三文,相者以为刘青田一流。
初先忠毅公最擅风仪,疏眉目,体长玉立。
里中有故老望见曰:李司马真天人也。
自吾所识先辈风貌,总戎万公而后,此复一人矣。
其足追慕如此。
万氏以开国勋,有四忠三节一义。
至公更由对策起家,再绾将印,子孙相继为大将。
至曾孙泰,乃以治易举于乡,为名孝廉二十馀年,天下和雍,尽归品目,即江南所称履安先生者也。
先生有子八人,俱传其学。
长孙言,更擅文章。
盖勋门之盛,于斯极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民望,鄞县人。正德末武进士,由都指挥累官都督同知佥书、南京中军都督府,有《玩鹿亭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52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仁夫,号东涯。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为梧州知府,擢广西副使,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修筑边墙八百余里,明斥候,禁杀降,荐用良将,以御俺答。以丁父忧去。后俺答逼京师,朝廷起万达为兵部尚书。路远不能即至,为严嵩所谗,降为侍郎。旋又被黜为民。三十一年再起为兵部尚书,未闻命卒。谥襄毅。
全粤诗·卷二四五
翁万达(一四九八——一五二二),字仁夫,号东涯。揭阳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历任梧州知府、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终兵部尚书。万达通晓边事,好谈性命之学,为人刚介,勇于任事,尤善御将士。著有《东涯集》、《稽衍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七、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九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三等有传。翁万达诗,以民国十六年版、翁辉东编《唐明二翁诗集》卷二《稽愆诗》为底本点校。
维基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东厓,谥襄毅,亦作襄敏,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人。
明朝中叶重臣。
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宣大总督。
嘉靖四年(1526年)举广东乡试,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进士,次年授户部主事,管理河西务钞关,九年升署员外郎,督通州漕储,十年升署郎中。
十二年(1533年)出为广西梧州府知府。
当时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纵容部下士兵为虐。
翁万达逮捕其中尤横者并施加杖刑。
居官四年,其声闻显著。
朝廷商议讨伐安南,推荐翁万达担任广西副使,专门处理安南事务。
万达即进言出兵战略,并以两广部队讨伐叛乱,升任浙江右参政。
因总督张经举荐留用,任广西参政。
其进言毛伯温以招降为上策,并得到采纳,于是最终评定获胜。
升任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万达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不久再进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担任宣大总督。
弹劾罢免宣府总兵官郤永、副总兵姜奭,荐何卿、赵卿、沈希仪代任。
其在任期间,赏罚分明,防禦得当。
其率众抵禦蒙古数万部队进犯,总兵官张达力战退敌。
又上疏增加防备,并请求皇帝发帑银二十九万。
明世宗批准,但兵部称大同防备已经得到,不应当在边疆内筑墙,世宗不听,于是从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诸处为墙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为墙六十四里等地设立防禦设备。
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检举揭发代府宗室朱充灼谋反,晋升为左都御史。
翁万达因为在边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进言均得到听从,唯独俺答汗称臣之事与世宗想法不一致。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贡,但明朝廷并不采纳。
石天爵等人再次抵达,巡抚龙大有等逮捕。
石天爵后被磔杀。
蒙古大怒,于是大举进犯、屠杀村堡,绝信使五年。
恰逢玉林卫百户杨威被掠夺,杨威诡称可以能够互市而得以释放。
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卫,边帅家丁董宝等逮捕使者并斩杀,以报首功。
翁万达再次上疏请和议,而没有得到使者赞同。
不久,俺答阿不孩复奉印信番文请求合议。
兵部尚书陈经称难以相信蒙古,请求边疆核实,并责令翁万达十天内回奏。
翁万达归还其使者,并与其约定,但在期限内使者没有抵达。
他担心世宗追究责任,从而以好言相劝使者挽留。
但世宗仍然不予批准,并指责其渎奏。
此后,俺答汗与小王子达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进攻辽东,俺答汗密谋告诉明朝,请求中国夹击进攻以建立信任。
翁万达不敢上报,使者再次抵达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准。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再次称蒙古因求贡不得,而大举进犯边界,请求给予边疆大臣便宜从事的权力。
世宗大怒,激切指责他,此后通贡的议论结束。
同年八月,俺答汗进攻大同无果后,退而进攻五堡,明军在弥陀山击退。
之后蒙古部队转移山西,再次大败而退。
次月,再次进攻宣府,掠夺永宁、隆庆、怀来等地,军民死伤数万人。
翁万达连坐停俸二级。
后因弥陀山战功而恢复俸禄。
俺答汗再次进攻宣府,总兵官赵卿怯战,翁万达上奏以周尚文代替。
周尚文未抵达,蒙古已经进犯滴水崖,而指挥董抃、江瀚、唐臣、张淮等战死,并南下驻隆庆石河营。
游击王钥、大同游击袁正抵达抵禦。
恰逢周尚文的数万骑兵、参将田琦数千骑兵会合,在曹家庄连续作战。
这时翁万达率领参将姜应熊等驰援,明朝大军顺风鼓噪,扬沙蔽天,蒙古大惊于是当夜车队。
诸将追击,蒙古连败。
世宗侦得其事战情,大喜,立即升温万达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处理兵部事务。
后因父丧丁忧。
次年,大同因战事失利,总督郭宗皋、巡抚陈耀下狱。
世宗起用翁万达任总督。
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终制。
不久,俺答汗进攻京师。
兵部尚书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万达代任。
他家居岭南,距京师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达京师。
当时蒙古气焰非常强,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万达抵达。
因为迟赴的事,其询问严嵩。
严嵩因为很早就不喜欢翁万达,于是他说敌寇现在就在肘腋处,诸位大臣仍然观望,这并非是君臣之义。
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为兵部尚书。
几天后,翁万达抵达,并具疏自明。
世宗责怪其欺慢,念其守丧之事,姑且夺职别用。
当时仇鸾为大将军,受到世宗宠信,从而在世宗面前诋毁翁万达。
翁万达于是降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紫荆关等。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陈致仕。
得到批准,因濒行疏谢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罢免为民。
次年十月,兵部尚书赵锦因依附仇鸾而戍边,再次请求翁万达起用代替。
但诏书未抵达,他已经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隆庆改元,追谥襄敏,赠太子少保。
翁万达为人孝顺。
其亦喜好谈性命学,与欧阳德、罗洪先、唐顺之、王畿、魏良政为友。
为人通古今、刚介坦直,勇于任事。
并能够身先士卒、善于保护鼓励将士。
隆庆年间,追谥襄毅。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