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蒋冕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马明衡,字子莘(子萃),号师山,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县)人。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福建乡试第七名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甲戌科三甲105名进士,任太常博士。
嘉靖三年(1524年),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当时恰逢昭圣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妇朝贺。
朱浙与马明衡上疏反对。
因为当时明世宗给予尊生母为太后,而两人奏摺违背旨意。
遂以离间宫闱,归过于上,下诏狱拷讯。
侍郎何孟春、御史萧一中论救,均不被听从。
御史陈逅、季本,员外郎林应骢继续上谏,明世宗更怒,一并将数人下诏狱并谪边。
当时明世宗欲杀死朱浙、马明衡两人,内阁大臣蒋冕称道:“陛下有尧舜之治,奈何还有杀死谏臣之名。
”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气,遂欲戍之。
蒋冕继续请奏,并为之哭泣。
于是改为杖刑八十,除名为民,两人遂废。
廷臣虽多有论荐,不复召用。
明史将马明衡字载为“子萃”,经考证系记载错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8—1495 【介绍】: 又作邱浚。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景泰五年进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读书。既长,博极群书,尤熟于国家典故。自翰林院编修,进侍讲,迁国子祭酒,累官至礼部尚书。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为尚书入内阁者之始。八年,卒于官。赠太傅,谥文庄。尝采群书补宋真德秀《大学衍义》为《大学衍义补》,所载均可见之行事。与修《英宗实录》,实书于谦之功。又作传奇《五伦全备忠孝记》、《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四种(《罗囊记》今佚)。亦工诗,有《琼台集》。
全粤诗·卷一○九
丘浚(一四二〇——一四九五),字仲深,号琼台。琼山(今属海南省)人。明英宗正统九年(一四四四)解元,明代宗景泰五年(一四五四)进士,选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入直文渊阁。寻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卒谥“文庄”。有《琼台会稿》。《明史》卷一八一有传。丘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重编琼台会稿》)为底本,校以明弘治本《琼台会稿》(简称弘治本),参校同治辛未年重刊《丘海二公合集》。(简称同治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深,琼山人。景泰甲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历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入直文渊阁进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庄有琼台会槁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九
浚字仲深,琼山人。
景泰甲戌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侍讲、侍讲学士,进翰林学士,改国子祭酒。
拜礼部侍郎,进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少保。
卒赠太傅,谥文庄。
有《琼台会稿》二十四卷。
(《四库总目》:浚相业无可称,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者流。
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
《篁墩集》:琼山丘公每谓作文必本于经,为学必见于用,考古必證于今,鄙意适然,遂舀知己。
其诗如仙翁剑客,随口所出,皆足惊人。
虽或兼雅俗、备正变,体裁不一,然谛视而微诵之,气机流触,天籁自鸣,格律精严,亦不失人间矩度。
《双槐岁钞》:琼州定安县南有五指山,即黎母山,琼崖之望也。
少保丘文庄公少时咏之,为人所传诵,诗曰:「五峰如指翠相联,撑起炎洲半壁天。
夜盥银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烟。
雨馀玉笋空中见,月出明珠掌上悬。
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
」识者知其异日必贵,后竟如其言。
蒋冕《琼台诗话》:仲深先生在翰林为名学士,在太学为名祭酒,名闻四海。
朝鲜国人见先生送张中书使其国诗,用鱼鳖成桥事,叹曰:「自古诗人未有用此者!
」诗云:「玉节煌煌照海东,羡君去意拂晴虹。
凤麟瑞世人争睹,鱼鳖成桥道自通。
天入玄菟低没鹘,江浮鸭绿澹蜚鸿。
兹行喜从文章客,多少豪吟倡相同。
」又先生《送陈修撰使高丽》诗云:海上天风吹节旄,玉堂仙客锦宫袍。
诏颁龙阙恩偏渥,诗到鸡林价倍高。
万仞鳖金浮晓日,一江鸭绿涨秋涛。
远夷未识中原凤,争睹文章五色毛。
」又《送淩尚宝使交南》云:「旭日初升万国明,银函玉劄下南溟。
符台自昔瞻卿月,远道于今望使星。
老树古香生桂蠹,乱山残雨带龙腥。
兹行万里真奇绝,好把新诗纪所经。
」 《升庵集》:丘文庄公夫人自南海浮江而上,过鄱阳湖,夜梦达官呵拥入舟,曰:吾乃翰林编修戚澜也,昔兴丘先生同官,义不容绝,特报尔三日后有风涛之险,只帆片橹无存,可亟迁于岸。
」夫人惊觉,如其言移止寺中。
末几,江中果有风涛,众舟尽溺。
至京,夫人白其事于文庄公,公以闻于朝,遣官谕祭,文庄又为文祭之。
有诗纪事曰:「幽显殊途隔死生,九原犹有故人情。
曼卿真作芙蓉主,太白常留翰苑名。
念我冥冥来入梦,哀君恻恻每吞声。
朝回坐对黄封酒,怅叹鸡坛负旧盟。
」 田按: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右副都御史罗公亨信巡抚宣府,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时寇骑日薄城下,亨信卒与总兵杨洪得全孤城。
亨信卒,泰和王公直为作慕志,略不及此。
琼山丘公作《挽罗都御史》诗以补其阙云:「六飞北狩无消息,边城四望狼烟赤。
敌马长驱去复来,何人却建捐边策。
镇朔将军生入关,北门锁钥空馀钚。
强兵健马尽南走,黄尘蔽日天漫漫。
白首宪臣南海客,手持一剑当门立。
誓与孤城同死生,怒发冲冠气千尺。
车轮生角马驻蹄,居人不动行人归。
叱吒之间楼橹具,金城铁壁汤为池。
云州失守赤城破,健儿蹑足城边过。
老妻稚子尽登陴,公亦援抱雪中坐。
山前山后无数城,此城屹立如巨屏。
敌骑南来资扼塞,王师北出恃屯营。
屏蔽京师功卓伟,漫有长城长万里。
江淮果赖张真源,河朔仅馀颜御史。
忧国劳边两宾霜,事成乞骨归故乡。
肘金腰玉者塞路,无人上书讼陈汤。
一叶扁舟五湖水,瘴海边头万山里。
折简不通朝贵书,抱膝长吟聊尔尔。
罗浮山崩天坠星,乾坤一夜收英灵。
公兮生死已无愧,边人至今嗟未平。
」《明史》括此诗意为亨信立传。
诗之有关系如此。)
维基
丘浚(1421年—1495年),字仲深,号深庵、玉峰、琼山,晚号海山老人,广东琼山下田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花村)人,祖籍福建晋江。正统甲子广东乡试解元,景泰甲戌传胪。弘治年间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早年聪敏却丧父,其母李氏教之读书,过目成诵。因家贫无书,曾走数百里借书。正统九年(1444年)广东乡试中举第一(解元),正统十二年(1447年)入国子监。景泰五年(1454年)登甲戌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与《寰宇通志》的编纂。后进翰林院侍讲,参与编写《明英宗实录》,之后进侍讲学士。《续通鉴纲目》成,擢学士,迁国子监祭酒,进礼部右侍郎,掌祭酒事。明孝宗时期,其上书《大学衍义补》,后进礼部尚书,掌管詹事府事。参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弘治四年(1491年)书成,加封太子太保,命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弘治六年(1493年)因目疾免朝参。因事被言官弹劾,孝宗不问。历加少保。弘治八年(1495年)卒,享寿七十六岁。赠太傅,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6—1552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必东,号损岩。嘉靖二年进士,授御史。帝亟欲尊生母,而群臣必欲帝母昭圣皇太后,浙亦上疏力争。帝怒,立捕至内廷,除名为民。有《天马山房遗稿》。
维基
朱浙(1486年—1552年),字必东,号损岩、损岩,福建兴化府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市)人。
正德十一年(1516年),福建乡试第一(解元)。
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一百二十九名,二甲四十八名进士。
嘉靖三年,授湖广道监察御史。
当时恰逢昭圣皇太后生辰,有旨免命妇朝贺。
朱浙与马明衡上疏反对。
因为当时明世宗给予尊生母为太后,而两人奏摺违背旨意。
遂以离间宫闱,归过于上,下诏狱拷讯。
侍郎何孟春、御史萧一中论救,均未成。
御史陈逅、季本,员外郎林应骢继续上谏,明世宗更怒,一并将数人下诏狱并谪边。
当时明世宗欲杀死朱浙、马明衡两人,内阁大臣蒋冕称道:“陛下有尧舜之治,奈何还有杀死谏臣之名。
”久之,明世宗稍微解气,遂欲戍之。
蒋冕继续请奏,并为之哭泣。
于是改为杖刑八十,除名为民,两人遂废。
廷臣虽多有论荐,不复召用。
朱浙家居三十年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8—1559 【介绍】: 明四川新都人,字用修,号升庵。杨廷和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初,充经筵讲官,召为翰林学士。大礼议起,上疏力谏,并与王元正等率群僚伏哭,遭廷杖,死而复苏,遣戍云南永昌卫。卒于戍所。慎投荒三十余年,博览群书。明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第一。但援据博而不免有误,又不免窜改古人,假托旧籍,英雄欺人,亦时有之。所撰诗、词、散曲等甚多,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但因僻处云南,故不能如李梦阳、何景明为文坛领袖。另撰各种杂著一百余种。有《升庵全集》。
词学图录
杨慎(1488-1559) 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谥文宪。以博洽冠一时,著述甚富。其诗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于明代自立门户。工词,涉笔瑰丽富赡,有沐兰浴芳、吐云含雪之妙。有《升庵全集》、《升庵外集》、散曲集《陶情乐府》、《廿一史弹词》。编有《百琲明珠》、《词林全选》。词集名《升庵长短句》。
黄鹤楼志·人物篇
杨慎(1488—1559) 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四川新都)人。受业于李东阳门下。正德六年(1511)辛未科殿试状元,授翰林修撰。世宗时,因触帝怒谪戍云南永昌卫。卒后追赠光禄寺少卿,谥文宪。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为当世第一,有《升庵全集》。正德十年(1516)冬末,经江夏(今武昌)赴京时游览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借登高揽胜表达在坎坷仕宦生涯中仍怡然自得的心境。还曾在其《升庵诗话》中多次对与黄鹤楼有关的历代诗作予以评论推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升庵成都人正德状元官修撰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用修,少师廷和子。正德辛未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初谪戍云南永昌卫天启初追谥文宪有升庵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一
慎字用修,新都人,大学士廷和子。正德辛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以议礼杖谪永昌。天启初,追谥文宁。有升奄集八十一卷、《遗集》二十六卷。 (四库总目,慎以博洽冠一时,其诗含吐六朝,于明代独立门户。薛宁《考功集》:升奄诗穹极词章之绮靡,可以见其卓绝之才;牢笼载籍之青华,可以见其宏博之学。唐四杰不能过也。 升奄集:陆贾《南中行纪》云:「南中百花,惟素馨香特酷烈,彼中女子以采丝穿花心绕髻为饰。」梁章隐《咏素馨花》诗云:「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用陆贾语,贯花绕髻之饰,至今犹然,。予尝有诗云:「金碧佳人堕马桩,鹧鸪林里采秋芳。穿花贯缕盘香雪,曾把风流恼陆郎。」姜孟宾笑谓予曰:「不谓陆贾风流之案,千年而始发耶?」 《艺苑卮言》:杨用修诗如暴富儿郎,铜山金埒,不晓吃饭著衣。用修谪滇中,有东山之癖。诸夷酋欲得其诗翰不可,乃以精白绫作裓,遣褚伎服之,使酒间乞书。杨欣然命笔,醉墨淋漓裾袖。酋重赏伎女,购归装潢成卷。杨后亦知之,便以为快。用修在沪州,赏醉,胡粉传面,作双丫髻插花。门生异之,诸伎捧腹,游行城市,了不为怍。人谓此君故自污,非也。一措大裹褚衣,亦何所可忌,特是壮心不堪牢落,故耗磨之耳。 《国雅》:杨修撰诗如锦城雪栈,险怪高峻。 《诗薮》:杨用修格不能高,而清新绮缛,独掇六朝之秀,合作自斐然。如题柳七言律云:「垂杨垂柳绾芳年,飞絮飞花媚远天。金距斗鸡寒食后,玉蛾翻雪暖风前。别离江上远河上,抛掷桥边与路边。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风流蕴藉,字字天成,如初发芙蓉,鲜华莫比。滇中作《春兴》八首,语亦多工。 焦竑《玉堂丛话》:正德丁丑岁,武庙阅《文献通考天文》,星名有注张。问饮天监,不知为何星也。内使下问翰林院,同馆相视愕然。杨公慎曰:「注张,柳星也。《周礼》以注鸣者谝注咮也。《史记律书》:南方诸为七宿,柳为鸟之咮也。史记律书》:西至于注张。《汉书天文志》:柳为鸟喙。」内使以复。同馆戏曰:「子言诚辩且博矣。不干私习天文之禁乎?」嘉靖初,给事中张翀疏有「矞宇嵬琐」四字。上令问内阁,不知也。慎取《荀子非十二子篇》以复。梁文康钦曰:用修之强记,何必减稣颂乎?」 《续玉笥诗谈》:升奄《题唐僖宗行宫柱础》云:「唐帝行宫有露台,础连几度换春苔。军容再向蚕丛狩,王气遥丛骆谷来。万里山川神骏老,五更风雨杜鹃哀。始知蜀道蒙尘驾,不及胡僧度海杯。」楚今故在。游太初为予言,寺僧令匠凿而丹之。乃知李文饶方竹未尝无对。 《明诗选》:宋辕文曰:「用修病在贪博,故使事处往往求巧得拙。要其天才本是奇丽,如百宝流稣。」陈卧子曰:「用修繁蔚之中,时见新警。」李舒章曰:「用修山光风翠,金碧之中,时见灵霞之润。」 王士禛《皇华记闻》:杨用修在滇,制小肩兴,如升之形,仅可容膝。张愈光含题一联其上云:「人到东京须气节。地当西晋且风流。」所谓升奄者以此。 香祖笔记:明诗至杨升奄真以六朝之才而兼六朝之学者。其诗如《咏柳》「垂杨垂柳绾芳年」一篇,世共知之。又《古意》「淩波洛浦遇陈王」、《鹧鸪词》「秦时明月玉弓悬」、《关山月》「迢迢贱妾隔湘川」、《出关拟唐人》「狼弧芒角正鸾环」、《塞下曲》「长榆塞上接龟沙」诸篇,工妙天成,不减前作。又《青蛉行寄内绝句》亦绝妙。大抵皆自古乐府出。益都王遵坦太平论明诗,独推新都为性之者,亦自有见。 《明诗别裁》:升奄以高明伉爽之才,宏博绝丽之学,随题赋形,一空依傍。于李、何诸子外,拔戟自成一队。五言非其所长,以过于秾丽,失穆如清风之旨也。 田按:升奄诗,早岁醉心六朝,艳情丽曲,可谓绝世才华。晚乃渐入老苍,有少陵、谪仙格调,亦间入东波、涪翁一派。前后七子执盟骚坛,海内附和,翕翕成风。馀采升奄、苏门、君采、稚钦、鸿山、萝山、子安、少玄数君子诗,次于李、何之后,王、李之前,别为一集,以见豪杰能自树立者,数不随风会为转移也。)
维基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庵号升庵,别号博南山人、滇南戍史,四川新都县(今成都市新都区马家镇升庵村)人,祖籍江西庐陵,明朝官员、作家。
为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正德年间状元,官至翰林院修撰。
大礼议事件中,因率领百官在左顺门求世宗改变皇考,而遭贬云南,终老于戍地,一生未获赦免。
后追赠光禄少卿,谥号文宪。
现今成都市新都区仍存有其私家园林升庵桂湖以及杨慎家族墓地,昆明城西山之麓、滇池之畔有升庵祠。
杨慎与解缙、徐渭合称“明朝三才子”。
杨慎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之孙、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弘治元年(1488年)生于京师。
慎自幼聪颖,十一岁即能作诗。
十二岁,写成《古战场文》、《过秦论》,众人皆惊。
进京后,写《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让他在自己门下学习。
正德二年(1507年)杨慎中式丁卯科四川乡试第三名举人。
正德六年(1511年)高中辛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参与修撰《武宗实录》,得到蒋冕、费宏赞赏。
正德十二年(1517年)八月,武宗微行出居庸关,杨慎上疏抗谏,被迫称病还乡。
明世宗即位,被召至京师,起用任经筵讲官,并经常讲述《舜典》。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议”爆发,杨慎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自言“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世宗下令将众人下诏狱廷杖,当场杖死者十六人。
十日后,杨慎及给事中刘济、安磐等七人又聚众当廷痛哭,再次遭到廷杖。
杨慎、王元正、刘济都被谪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1567 【介绍】: 即朱厚熜。
明朝皇帝。
宪宗孙,兴献王朱祐□子。
正德十六年,因大臣议,以武宗从弟身份入继帝位。
次年,改元嘉靖。
即位后议兴献王尊称。
群臣据礼教,谓当以孝宗为“皇考”,称本生父为叔。
帝怒,谓父母不可更易。
进士张璁迎合帝意,上疏请加兴献尊号,于是“大礼议”起。
自元年至三年,初则勉从众意,称本生父母为兴献帝后,不加“皇”字;终则尊为皇考。
首辅杨廷和、蒋冕、毛纪先后因而罢去,廷臣下狱者一百数十人,廷杖致死者十七人。
张璁、桂萼等由此进用。
以后余波不息,助长报复奔竞之风,朝政益紊。
帝又欲服药求仙,中叶以后,用事之臣皆以“青词”(醮祀时告神之文)得信用,严嵩自嘉靖二十一年入阁,二十三年为首辅,至四十一年始罢,以一人而系二十余年之朝局。
辅臣如夏言,敢言者如杨继盛皆遭杀害。
鞑靼俺答兵临京师城下,东南倭患严重。
严氏败后,帝仍深居西苑,专事斋醮,终以服金石药中毒,卒于四十五年十二月。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世宗讳厚熜,兴献王子,宪宗之孙。武宗无子,入继大统,建元嘉靖。在位四十五年崩,葬永陵。有《诩学诗》一卷,《宸翰录》一卷,《咏和录》一卷,《咏春同德录白鹊赞和集》一卷。 (《名山藏》:世宗中兴藩服,淹贯经史,杰作奇思,远继高帝。 《殿阁词林记》:嘉靖八年,正月元夕,臣道南应制撰灯词十五首以进。上亲制一章云:「黄道开蓬殿,青阳溢泰穹。赏春才令节,养志自慈宫。珠佩轩车从,霞觞祝颂同。千秋还万岁,物阜与民丰。」九年七月,敬一亭成,上复命儒臣落成,锡宴进诗。十年,演马环碧殿,御制歌词赐同游,诸臣和之。十三年,臣自徽州赐环,上亲洒《钟粹宫词》,命和之,赐金绮有差。 《弇山堂别集》:肃庙以礼部尚书席书病目,赐诗问之,期以弼亮。以刑部尚书赵鉴致仕,赐诗送之,嘉其止足。皆龙笺禦墨,天书焕烂,真传家之至宝,耀世之盛事也。 《野获编》:世宗初政,每于万几之暇,喜为诗,时命大学士费宏、杨一清更定,或御制诗成,令二辅臣属和以进,一时传为盛事。而张璁等用事,自愧不能诗,遂露章攻宏,诮其以小技希恩。上虽不诘责,而所出圣制渐希矣。上尝命一清拟赋《上元诗》进呈,有「爱看冰轮清似镜」,上以为似中秋,改云「爱看金莲明似月」。一清疏谢,以为「曲尽情景,不问而知为元宵矣。圣资超悟,殊非臣下所及」,信乎非一清所及也,惜为璁辈所挠,使天纵多能,不遑穷神知化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9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鸣。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寺卿。时刘瑾专权,李东阳依违其间,玘虽为东阳所举,仍贻书责之,且请削门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为僚属所敬服。七年冬,考绩赴都,引疾致仕归。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学者称圭峰先生。卒谥文肃。有《类说》、《圭峰文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玘字景鸣,商城人。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归。嘉靖初,谥文肃。有《圭峰集》三十卷。 (《艺苑卮言》: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玘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饾饤之辞。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成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都少卿穆艺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国史唯疑》:罗圭峰由输粟入监,年四十馀。祭酒丘文庄公议南士不听北留,罗固请至再三,受扑不挫,面数之曰:「若能识几字?崛强乃尔!」大声应曰:「唯中秘书未读耳!」丘异之,识其名堂柱。再试义奇甚,六馆士莫有及者。惊叹为延誉于朝,遂以其年发解联第,蔚为名儒。 田按:景鸣乡举出西涯之门。西涯依违刘瑾,景鸣寄书责之云:「屡更变故,虽尝贡书,然不敢频频者,恐彼此无益也。今则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无所措手矣!《》曰:『不俟终日』,此言非欤?彼朝夕献谄以为当依依者,皆为其身谋也。不知乃公身集百诟,百岁之后,史册书之,万世传之,不知此辈亦能救之乎?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谁复言之?伏望痛割旧志,勇而从之,不然请先削门生之籍,然后公言于众,大加诛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此书可以报举主矣。景鸣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刘彦和文章伤命之戒,谅哉!)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
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
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
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
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
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
年少时,他入国子监。
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
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
次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见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经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
知经筵事者,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兼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
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经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
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
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
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
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
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
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
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
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
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
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
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
及后罗玘升为侍读。
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
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在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
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
但朝政多有微言。
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
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
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
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
当时宦官刘瑾导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
而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
但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
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
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
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
」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
在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
但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
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
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
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
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
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
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
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0—1526 【介绍】: 明广西全州人,字诚之,号梅轩。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南海知县,擢南京御史。嘉靖时,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以廉明清介为时人所重。
维基
蒋昪(1450年—1526年),字诚之,号梅轩,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林府全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人,民籍。
成化丁未进士,正德年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
成化七年(1471年)广西乡试第三十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与其弟蒋冕同登丁未科进士,会试第二百四十六名,三甲第一百三十四名。
弘治二年(1489年)授广东南海县知县。
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南京监察御史。
弘治十七年(1504年)担任汝宁府知府。
正德三年(1508年)改湖广按察司副使,率部平定当地民变。
正德五年(1510年)升浙江按察使。
正德七年(1512年)改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次年,改四川左布政使。
正德九年(1514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地方。
正德十年(1515年)升南京户部左侍郎。
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南京户部尚书。
卒赠太子少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7—1532 【介绍】: 明广西梧州人,字献臣,号东湖。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顺德知县,拒修中贵人先祠,毁淫祠二百五十所,用其材作堤,修学宫、书院。御史汪宗器以为必有所中饱,欲借此倒之,执下狱,查核无所得。正德中历广东副使,发中官潘忠罪,为忠反讦下诏狱,刘瑾矫诏,枷濒死,戍雁门,旋赦免。杨一清荐之,擢江西右参政,从陈金、俞谏破姚源。擢右副都御史,上疏陈防范宁王朱宸濠逆谋。嘉靖初以右都御史致仕。卒谥清惠。有《西巡类稿》。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廷举字献臣,梧州人。成化丁未进士,除顺德知县。迁成都同知,改松江,擢广东佥事,历副使,劾中官逮系狱,戍雁门。赦免,擢工西右参政?乞休。起广东右布政使,召为右副都御史,迁工部侍郎,改兵部、南工部、户部,迁右都御史,巡抚应天,进南工部尚书。谥清惠。有《东湖奏疏》、《西巡类稿》。 (《列卿记》:廷举作诗效陈白沙。 (《国史唯疑》:「吴廷举初请从李献吉学诗,音响不谐,为所哂,怒相排抵,免官去。后顾疏荐李。馀诵李《放歌》云:「东湖子,君非淟合涊沕之丈夫,馀亦岂卑卑与世而浮沈。恂复共斗非庸劣,廉蔺终投万古钦。」吴亦报之诗:「夫既觏颜面,岂不惬素心!如何异同论,三两相参差。」盖两公皆伟人,负气不下,微生睚眦,旋消释久矣!)
维基
吴廷举(1459年—1527年),字献臣,号东湖,祖籍嘉鱼,广西梧州府苍梧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成化丁未进士。
官至南京工部尚书。
广西乡试第十七名举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丁未科进士,授广东顺德县知县。
在任期间阻挡中官乱政,下狱后释放。
十年后,出为四川成都府同知。
改任直隶松江府同知。
因尚书马文升、刘大夏举荐,升任广东佥事。
从总督潘蕃讨平南海、清远诸盗乱。
正德初年,任副使,检举揭发总镇中官潘忠二十罪。
潘忠则诬陷其其他事情,被逮捕入诏狱。
当时刘瑾矫诏,枷之十馀日,几乎死去。
戍守雁门关,随后释放。
因杨一清举荐其才,升任江西右参政,在连河击败华林贼乱,先后跟从陈金平定姚源盗乱,再跟从俞谏击退。
当时胡浩三既然接受抚恤后又叛乱,吴廷举前往谕令被逮捕。
三个月后,劝胡浩三后被释放。
胡浩三果然杀其兄胡浩二,贼军内乱。
官军趁胜追击获胜。
但吴廷举与副使李梦阳不协,上奏李梦阳侵官,因乞休未批准,坐停一年俸禄。
起用为广东右布政使,再次辅佐陈金平定府江贼乱。
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赈灾湖广饥荒,再次出巡湖南定诸夷疆地。
宁王朱宸濠有谋反之谋,其上疏陈江西军政六事,设防备方略。
明世宗即位,召吴廷举为工部右侍郎,随即改兵部右侍郎。
上疏诋毁陆完、王琼、梁储及少傅蒋冕,而自以为己昔居宪职无一言,乞罢黜以儆幸位。
当时陆完已经得罪,王琼、梁储已经罢免,吴廷举借以诋毁蒋冕蒋冕遂求罢。
明世宗则降吴廷举为南京工部侍郎,而挽留蒋冕
嘉靖元年,吴廷举乞休。
改南京户部右侍郎,迁右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定,吴廷举揣测世宗心意而奏定称本生考。
给事中张原、刘祺因此交劾弹劾他,世宗没有批报。
再改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辞不拜,称疾乞休。
嘉靖七年卒,享年六十九,总督姚镆治其丧。
隆庆年间,追谥清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8—1535 【介绍】: 明江西铅山人,字子充。成化二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正德中,累迁户部尚书,以拒与幸臣钱宁及宁王宸濠交结,被诬构,遂乞归。世宗即位,复起,入阁辅政,数劝帝革武宗弊政后代杨廷和为首辅,为张璁等攻讦,致仕。及璁等去位,再起为原官,寻卒,谥文宪。。有《武庙初所见事》、《宸章集录》、《费文宪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费宏(1468~1535) 明代官员、学者。字子充,号健斋、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人。成化十九年(1483)乡试解元,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状元,授修撰。其后三次入阁,历官礼户吏三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首辅官加太子太师,卒谥文宪。有《鹅湖摘稿》《费文宪集》。有七古《登黄鹤楼步中丞秦公和少师韵》。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宏字子充,铅山人。成化丁未第一人及第,授修撰。历赞善、谕德,太常少卿,兼侍读,擢礼部侍郎,进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加太子太保,进武英殿大学士,改户部尚书,致仕。嘉靖初,起原官,加少保,进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再进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保,谥文宪。有《鹅湖摘稿》二十卷。 田按:世宗朝,先以议礼,次以斋醮,君子小人,迭为消长,然其初政,如费文宪、杨文襄、石文隐辈,未尝不倾心延接,君赓臣和。史称帝御平台赐宏御制七言一章,命辑倡和诗集,署宏衔曰「内阁掌参机务辅导首臣」。叹其尊礼,前刚此未有。馀检《宸章辑录》,帝赐文宪诗云:「每从古训寻治理,歌咏研磨陶性情。诗成朕意或未惬,中侍传宣出紫清。」赐文襄诗云:「才兼文与武,内外资安攘。宽朕西顾忧,遂使吾民康。」赐文隐诗云:「卿以延荐入,性资特刚方。在木类松柏,在玉如圭璋。可否每献赞,忠实无他肠。」张璁、桂萼以议礼贵,忌宏宠,萼言「诗文小技,不足劳圣心,且使宏得冯宠灵,淩压朝士。」未几,宏、缶皆去,一清被倾陷,发愤疽发背死,而缶致仕,后卒,且得下谥矣。
维基
费宏(1468年—1535年),字子充,号健斋,又号鹅湖,晚号湖东野老,江西铅山县横林(今河口镇柴家村)人,祖籍湖广永兴(今湖北阳新),状元。
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广信府童子试文元。
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江西乡试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登丁未科状元,年仅十九岁,为翰林院修撰,成为明代最年轻的状元翰林,八月,参修《宪宗实录》,进左赞善,直讲东宫,进左谕德。
明武宗继位后,升为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充日讲官。
正德二年(1507年)升为礼部右侍郎,后转为左侍郎。
正德五年(1510年)为礼部尚书,次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官至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进为户部尚书。
宁王朱宸濠蓄意谋反,对费宏“以䌽币珍玩”相馈赠,费宏拒绝,道:“闻宁王辇金入京,谋复护卫,若听他所为,我江西人必无噍类,我在阁一日,必不允行。
”遭攻讦,被迫辞归。
明世宗即位后,重新起用,加少保,进入内阁,与杨廷和、蒋冕、毛纪等一同辅政、帮助革除武宗弊政。
杨廷和辞职后,费宏担任首辅,加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大礼议中,其为张璁、桂萼所陷害,嘉靖六年(1527年)二次致仕。
嘉靖十四年(1535年)再度复官,世宗赐“旧辅元臣”银章。
不久即卒,赠太保,谥文宪。
著有《费文宪集选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