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宾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4—1473 【介绍】: 明浙江桐庐人,字大章。姚伯华孙。正统初乡试及七年会试皆第一。授吏科给事中。历南京刑部右侍郎、左侍郎,官至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成化二年,帝令南畿及浙江等地诸生纳米入监,奏罢之。慈懿太后崩,中旨议别葬,夔率群臣伏哭谏,竟得如礼。生平清廉忠厚,然颇右南人。谥文敏。有《文敏公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章,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累官礼部尚书调吏部加太子少保赠少保谥文敏有䖃矗堆槁
维基
姚夔(1414年—1473年),字大章,号损庵,浙江桐庐县(浙江省桐庐县)人,正统戊午解元,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
正统三年(1438年),姚夔中式戊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正统七年(1442年)会试第一,登进士。
次年授吏部给事中。
明景帝监国时期,诸大臣议劝即位,未决,其进言称请为社稷计,遂定。
京师保卫战时,请急徵宣府、辽东兵入卫。
景泰元年,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四年改礼部侍郎。
明景帝病重,礼部尚书胡濙告诉,姚夔率领群臣请复立英宗之子为太子,不被接纳。
次日,姚夔欲率百官伏阙再请,而石亨已经发动夺门之变、奉上皇(英宗)复位,之后姚夔出任南京礼部侍郎。
明英宗知他的才能,又知道他曾提议复储,召还他回朝,担任礼部左侍郎。
天顺二年,改吏部侍郎。
天顺七年,代替石瑁为礼部尚书。
成化二年(1466年),明宪宗听从尚书李宾进言,令南畿及浙江、江西、福建诸生,纳米济荒得入监生。
姚夔奏请罢免此举。
成化四年,以灾异屡次上疏请远离宦官内臣,得到宪宗优旨答报。
慈懿太后驾崩后,中旨议别处下葬,内阁大臣则持不可,于是下廷臣商议。
姚夔连续三次进言合葬,又率领群臣伏文华门哭谏,后得如礼,此举亦得到嗣后的明孝宗称赞。
后因言官弹劾,姚夔求去,不予批准。
期间他亦进言宪宗远离僧侣,使得寺僧势有所减损。
成化五年,代替崔恭为吏部尚书。
成化七年,加太子太保,请求禁采办,恤军匠,减力役等事情,多得以采纳。
成化九年(1473年)去世,赠少保,谥文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1—1502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荩臣。正统七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从英宗北征被俘,令饲马,乘隙逃归。天顺时,历官陕西按察使、陕西巡抚,疏浚郑、白二渠,溉田七万余顷。成化初,言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请许以便宜行事;并不拘成规选拔将才。所司拘于成例,不能用。召理都察院事。成化四年,总督军务,镇压开成满俊(满四)起事。六年,再总督军务,与总兵官李震镇压荆襄流民起事。事后,驱逐久居山中流民,被杀及因饥疫而死者数十万人。官至刑部尚书。以劾汪直,斥为民。直败,复官致仕。卒谥襄毅。有《藏史居集》。
槜李诗系·卷九
忠,字荩臣,嘉善人,居秀水。正统壬戌进士。历刑部员外郎。从英庙北狩,陷沙漠,走七昼夜始达宣府,足刺蒺藜数百不觉也。归晋广东按察副使。历陜西按察使。赈活饥民以万计。忧去,军民伏阙请留。诏夺情还陜。迁右副都御史抚其地。时洮岷番乱,调兵抚捕之。成化元年,寇入延绥塞。忠及宁远伯击走之。陜土亢且卤,忠开龙首渠、郑白渠,灌田七万顷。固原土达满四叛,有众二万,廷议推忠总师。忠曰:此贼须坐困之。乃据其水草,持百日,贼渴甚有降意。忠单骑入贼营,众皆来归。而满四尚率骁骑劫营,大小百馀战皆捷,擒其爱将杨虎,狸不杀,解所佩金钩遗之,遣使内应,贼遂平。升右都御史。京师大水,诏忠巡视顺天诸郡,赈活无算。荆襄贼李胡子为乱,复诏忠督师往讨。忠先榜谕散归流民百四十万,斩首三千馀级。因献俘,上便宜十事。寻转刑部尚书,改兵部。时巨珰汪直擅权,忠疏其奸,罢直东厂。有御史戴缙附直上书,白其能,仍领厂事,遂构忠,落职去。七年,诸奸败,复忠原官。卒赠太子太保,谥襄毅。著有藏史居集。
维基
项忠(1421年—1502年),字荩臣,浙江嘉兴府嘉善县人,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
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刑部员外郎。
正统十三年(1448年),跟从明英宗北征,爆发土木堡之变,明军战败,项忠乘间挟二马南逃,之后马疲弃之,步行七昼夜方抵达宣府。
景泰年间,由刑部郎中,升广东按察司副使,巡按高州,后因从征泷水瑶有功。
天顺初年历任陕西按察使,母丧丁忧,部民诣阙乞留,诏起复用。
当时陕西连年灾荒,项忠发廪振,且请轻罪纳米,使百姓赖以为救济。
天顺七年(1463年),召入为大理寺卿,百姓乞留,遂改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时发兵平定洮、岷羌族民乱,后悉数招降。
之后在陕南开凿水渠,使得西安引水入城。
之后疏通运河,灌溉泾阳、三原、醴泉、高陵、临潼五县七万馀顷民田,为民爱戴、祠祀。
成化元年(1465年),上疏请减少兵役。
毛里孩进攻延绥,朝廷命令项忠与杨信带兵抵禦,无功。
次年,杨信计划大举出兵河套,以项忠提督军务。
此时贼寇再次攻陷开城,深入静宁等六州县,大掠而去。
项忠未能制止寇乱,被兵部弹劾,明宪宗特宥。
成化二年(1466年)召还管理都察院事。
成化四年(1468年),满俊谋反,掠夺边界,自称招贤王,有众四千。
都指挥邢端等抵禦均失败,后叛军达两万之众。
御史命项忠总督军务,与监督军务太监刘祥、总兵官都督刘玉帅京营及陕西四镇兵讨伐。
大军未行时,巡抚陈价等先以兵三万进讨又失败。
当时,朝议欲增兵,而项忠考虑京军脆弱不足恃,且更遣大将挠事权,于是上言称其调兵三万三千馀人,足以灭贼。
大学士彭时、商辂均赞同其主张,于是没有派遣京军。
项忠于是与巡抚都御史马文升分军七道,抵石城下,与之交战并多有斩获。
伏羌伯毛忠乘胜夺其西北山,几乎破城时忽然中流矢而死。
刘玉亦被围困,当时诸军欲退,项忠斩杀一千户以治军,后众人力战,刘玉得以解围。
之后围困数日,袭击获胜。
论功,进右都御史,与林聪协掌院事。
成化六年(1470年),荆襄间流民叛乱,李原自立为平王,与小王洪、王彪等掠夺南漳等地,流民附贼者至百万,史称郧阳民变。
宪宗诏项忠总督军务,与湖广总兵官李震讨伐。
项忠采用分兵招降等策略,瓦解敌军,大量流民出降。
项忠军对流民进行屠杀,“尽草薙之,死者枕藉山谷。
其戍湖、贵者,又多道死,弃尸江浒”。
项忠在镇压之后,自立“平荆襄碑”,以歌功颂德,百姓则称之“堕泪”。
项忠的滥杀并没有解决荆襄的流民问题,流民“入山就食,势不可止”,至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命都御史原杰招抚荆襄地区的流民,终于解决问题。
后项忠与兵部尚书白圭发生矛盾,互相弹劾。
宪宗仍重用项忠,进左都御史,荫子绶锦衣千户。
成化八年(1472年)召还,与李宾协掌都察院事。
成化十年(1474年),拜刑部尚书,寻代白圭为兵部尚书。
当时太监汪直掌管西厂,异常恣横,项忠屡遭侮辱不堪忍受,恰逢大学士商辂等弹劾汪直,项忠率领九卿亦弹劾汪直。
西厂遂罢撤,汪直因此忌恨项忠。
不久,西厂复设,汪直以吴绶为腹心。
项忠此前弹劾过吴绶,深表不安,称病乞归。
未行时,吴绶诬陷其罪,随后给事中郭镗、御史冯贯等亦交相弹劾项忠,此事牵连其子项经、太监黄赐、兴宁伯李震、彰武伯杨信等。
诏法司会锦衣卫廷鞫,项忠抗辩。
然而众人均知其出自汪直之意,无人敢为之伸冤,项忠被贬为民,黄赐、李震亦获罪。
汪直事败后,恢复官职,不久致仕。
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年八十二岁。
赠太子太保,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3—1498 【介绍】: 明大名府浚县人,字世昌。多力善射,有文武才。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天顺初至山东按察使。七年,因李贤荐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在官整军经武,大修边备。成化初,兼巡抚宣府。七年,总督军务,数出边塞,击据有河套的鞑靼军。九年,率许宁、周立出榆林,收复河套。次年,为首任三边总制。旋还朝,督十二团营,累官为兵部尚书。以急于功名,附宦官汪直。十六年,从汪直出兵,至威宁海子,袭杀鞑靼军老弱。封威宁伯。直得罪,越亦夺爵除名。弘治间复起,又结宦官李广。十年,总制甘凉边务。广得罪,越颇忧恨,旋卒。越实能兵,能用将士,以结中官,为士论所轻。卒谥襄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世昌,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封威宁伯,佩征西前将军印,累加少保兼太子太傅。赠太傅,谥襄敏。有云山老懒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八
越字世昌,浚人。景泰辛未进士,授御史。擢山东按察使,再擢右副都柳史,巡抚大同、宣府。改左副都御史,旋进右都御史,总督军务。改左都御史,进三遏总制,加太子少保,还掌院事。进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提督军务。以功封威宁伯,进太子太傅,佩平胡将军印,改大同总兵官。以事夺爵除名,谪居安陆,诏复左都御史致仕。寻起总制甘凉,兼制延宁两镇,加少保。卒赠太傅,谥襄敏。有集四卷。 (《四库总目》:越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 《笔精》:王襄敏诗气魄雄壮,不事磨炼。如「斩蛇赤帝留神剑,堕泪铜仙泣露盘」,「仕宦得闲方是贵,世途虽好不如禅」,「妄梦几时曾得鹿,多歧何处不亡羊」。公驰驱戎马之间,而赋咏不掇,未可与操觚翰苑者并论也。 《田按:襄敏雄才逸气,不受检束,诗亦复尔。然摘其佳句如「满院落花春去早,一帘斜日燕归迟」,「骚人已负梅花约,游子空歌《杨柳枝》」,「寒夜有霜供月色,穷边无树著秋声」,「雨添野水连天远,风约闲云出岫迟」,「一水尽头僧钓月,万松深处鹤巢云」,「雨添新绿水痕浅,风落残红花片轻」,「百年人有几时健,一岁月无今夜明」,「客路苍茫愁对酒,乡山迢递厌闻鹃」,「落花寂寂空啼鸟,冷雨潇潇已禁烟」,「扶筇竹下思闲坐,阁笔花前废苦吟」,「月影到窗僧未定,秋声著树叶先飞」,「石壁扫云开梵刹,野桥分水到僧房」未尝不一一入格也。)
维基
王越(1426年12月3日—1499年1月12日),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封威宁伯。
景泰元年(1450年)庚午科顺天乡试第三名举人,景泰二年(145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授监察御史,出按陕西。
父亲去世时,王越因为不等待继任者来接任就回乡,被都御史弹劾,得到景帝宽免。
天顺初年,启用掌管道章奏,拜为山东按察使。
天顺七年(1463年),大同巡抚都御史韩雍召还,明英宗感叹继任人选难觅,大学士李贤遂举荐王越,英宗召见,晋为右副都御史赴任。
方行即遭母丧,夺情视事。
王越到任后,修缮器甲,精简兵卒,减课劝商。
成化三年(1467年),抚宁侯朱永征毛里孩,王越赞理军务,同年秋,兼任宣府巡抚。
成化五年(1469年),蒙古军侵犯河套地区,延绥巡抚王锐求援,王越率军赶赴,在榆林,派遣游击将军许宁出西路龙州、镇靖诸堡,范瑾出东路神木、镇羌诸堡,而自己与中官秦刚守榆林城为声援。
各路部队均获胜,敌军撤退。
次年,归程途中抵达偏头关,延绥告警。
兵部弹劾其擅自撤兵,明宪宗下诏不降罪,命其赶赴延绥为援,随后破军。
后晋升为右副都御史,之后与朱永共同讨伐阿罗出,在开荒川获胜,之后论功升至右都御史。
成化六年,加总督军务,负责西方战事,之后与敌军交战。
成化七年,遣侍郎叶盛至军商议,当时明军疲劳,请求休兵,与叶盛归还。
廷臣认为河套地区不平,三边终无宁日。
当时虽然派遣八万部队,但将权不一,迄无成功,宜专遣大将调度。
于是拜武靖侯赵辅为平虏将军,敕陕西、宁夏、延绥三镇兵皆受节制,王越总督军务。
但战事不利,王越、赵辅纷纷上书蒙古势力强大,必须调遣至少精兵十五万,否则应当退到内地。
当时科道纷纷弹劾两人欺谩,恰逢赵辅得病召还,命宁晋伯刘聚代任。
成化七年,王越与刘聚在温天岭击败蒙古军,晋升为左都御史。
当时明朝三次调换大将,但都以王越总督军务。
经过数次战斗蒙古军决定大举进攻。
同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
王越则绕道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进攻其后方,并大获全胜。
满都鲁等因丧失妻子畜产,自此不敢再居河套地区,西陲从此数年安定。
成化十年,廷议设总制府于固原,举定西侯蒋琬为总兵官,王越提督军务,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兵、巡抚均听从其节制。
后下诏罢免蒋琬,以王越代任,至此三边设总制。
后论功加封为太子少保。
当时纪功郎中张谨、兵科给事中郭镗等弹劾其滥杀冒功,王越方自以功大赏薄,遂怏怏,称疾还朝。
次年与左都御史李宾同掌都察院事,兼督十二团营。
汪直掌管西厂用事,与王越结交。
王越在朝廷上遇到大学士刘吉、刘珝,称「汪直行事亦甚公。
如黄赐专权纳赂,非直不能去。
商、万在事久,是非多有所忌惮。
二公入阁几日,何亦为此?
」刘珝则答道「吾辈所言,非为身谋。
使值行事皆公,朝廷置公卿大夫何为?
」王越不能回答。
兵部尚书项忠罢免,王越应当升迁,但朝廷却授予陕西巡抚余子俊,王越感到不平,请解营务,优诏不许,御史自陈屡次战功,被以前兵部尚书白圭压下,乞求加官行赏。
余子俊亦称王越赏不酬功,于是王越进兵部尚书,仍掌都察院事,加太子太保,封威宁伯。
明年,寇犯延绥,王越调兵援助,颇有斩获,后因调兵与汪直结怨。
次年,下诏夺爵除名,谪居安陆,三子以功荫得官者,皆削籍。
弘治七年,尚书讼冤,诏复左都御史,致仕。
给事中季源、御史王一言交章论。
弘治十年,达延汗寇犯甘肃,廷议复设总制官,先后会举七人。
吏部尚书屠滽举荐王越,于是王越恢复原职,加封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王越言甘镇兵弱,非用延、宁两镇兵难以克敌,后请兼制两镇。
次年分兵进攻获胜。
后加少保,兼太子太傅。
之后朝廷制置哈密事宜。
恰逢李广得罪死,后连坐至王越。
王越闻忧恨,同年冬卒于甘州。
赠太傅,谥襄敏。
弘治十二年,新科进士王阳明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奉工部委派监督营造王越的坟墓。
浚县流传有王阳明梦中得王越宝剑的传说。
释庄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护法篇
敬庵庄公。
亦台人。
自幼智慧不凡。
祝发广慈祝。
轻世薄尘。
遍参有悟入。
永乐间。
住径山。
奉诏修大典。
寓天界三年。
姚广孝等诸公。
交章举住持。
固辞还径山。
其嘉言善行。
惜不得尽传。
呆庵尝云。
敬庵
尝主越中二刹。
既来龙河全室翁。
以二座处之。
退休一室。
以风节自持。
良可尚也。
一日含笑而化。
塔于水岭小池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