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02 【介绍】: 明陕西真宁人。本姓耿。好学,过目不忘,倜傥有志节。洪武二十七年进士。授编修,改御史。建文初为北平参议,甚为燕王所称赏,旋改官御史大夫。燕师入京后,挟刀入朝欲刺成祖,被搜出。成祖诘责之。清奋起曰:“欲为故主复仇。”成祖怒,磔杀之。夷其族,籍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成墟。维基
景清(?—1402年),陕西庆阳府真宁县(今甘肃正宁)人,建文帝忠臣,意图行刺明成祖未成,九族连同家乡所有人都被成祖下令处死,俗称「瓜蔓抄」。景清本姓「耿」,为了冒籍而冒姓。为人聪明,读书过目不忘。性情正直,却不严肃,曾经靠著聪明才智恶作剧戏弄吝啬的国子监室友,让室友被国子监祭酒责骂。传说景清投宿旅馆时,连妖怪都不敢接近。为了帮助旅馆驱邪,景清写了「景清在此」四个字,妖怪也被吓跑了。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进士,授编修,改御史。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受命署左佥都御史。他曾经因为奏章写错字,私自涂改,被言官弹劾而入狱。不久获得释放。其后除金华知府。建文初年,为北平参议,与燕王朱棣颇善,后来改任御史大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南京后称帝,是为成祖。忠于建文帝的官员大批被杀,景清欲为建文帝报仇,假意归顺成祖,由于成祖本来就与景清有交情,还大喜说:「我的老友啊!」让景清担任原官职。有一日,日者向成祖报告:「有红色异星急犯帝座。」当日只有景清穿红衣,所以成祖察觉有异,于是下令搜身,搜出景清怀藏利刃。成祖责问他,景清奋起道:「想帮建文帝报仇罢了!」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磔死。此后,成祖午睡时,梦见景清变成厉鬼前来报仇,围绕大殿追著成祖。成祖又下令诛其九族,并挖掘其祖先坟墓。最后,把景清家乡的居民全部杀光,凡是跟景清有任何辗转相系关系的人都受到株连,称为「瓜蔓抄」,结果景清家乡的村落变成废墟。明宣德年间,明宣宗平反建文帝之忠臣,将其追谥忠烈,并在各地为景清建庙奉祀。《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一同步上岗子,在各庙宇里,见方、景诸公的祠,甚是巍峨。”如今各处有“景公祠”、“景御史庙”等皆奉祀景清。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谥忠壮。
人物简介
【介绍】: 明人。元末进士。洪武中以文学举为广信知府,坐事谪戍兴州。宣宗即位,济年八十余,诣阙言八事,帝嘉之,用为儒学训导。维基
范济,元朝进士,明朝官吏。明朝洪武年间,担任广信知府,后来因为其他事情牵连,被流放至兴州。明宣宗继位后,范济上书朝廷建言献策。宣宗得知后,任命其担任儒学训导。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浙江安吉人,后迁居乌程,字彦能。洪武二十一年举人。历应天府治中。为人刚正不阿。后谪知均州。宣宗召拜兵部尚书。又调掌都察院事,固辞。归。
人物简介
【介绍】: 明西番人。父南哥洪武中率众归附,授西宁州同知,进西宁卫指挥佥事,英嗣官。永乐十年以镇压叛番,进都指挥佥事。宣宗朝擢右府左都督,恃功而骄,所为多不法,下狱论死,寻得释。
人物简介
【介绍】: 明山东蓬莱人,本姓牛。洪武中监生。宣德五年任桐乡知县,宣宗览奏曰:“生民之父母,何以姓牛?”遂加一画于下,赐姓生。时县治初立,履任后,经营草创,凡衙署学校坛庙,一切施为,均得要领。
人物简介
【生卒】:1363—1435 【介绍】: 明四川巴县人,初名瑢,字宜之。洪武十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颇称帝意。建文时超擢吏部右侍郎,于齐泰、黄子澄等兴革事宜无所建明。燕兵入京,迎附。永乐时历进吏部尚书,辅太子监国。义熟典故,达治体,军国事皆倚办,与户部尚书夏原吉称“蹇夏”。其后历侍仁、宣二帝,并见倚任。卒谥忠定。维基
蹇义(1363年—1435年2月12日),原名蹇瑢,字宜之,四川行省重庆路巴县(今重庆市)人。明朝永乐、洪熙、宣德年间重臣、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明太祖赐名“义”。建文年间,官至吏部右侍郎。永乐年间,晋升吏部尚书,并负责辅导皇太子朱高炽。洪熙年间,晋升少师,此后受明仁宗、明宣宗所倚重。明英宗即位后逝世。根据蹇氏族谱记载,蹇氏家族的蹇政福在南宋末的1260年从江西迁移到重庆,蹇瑢是蹇政福的四世孙(玄孙)。洪武、建文年间洪武十七年(1384年),蹇瑢中式甲子科四川乡试,洪武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授中书舍人。他奏事很合明太祖心意。明太祖问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吗?”蹇瑢叩头不敢回答。明太祖喜欢他的诚实,为他改名为“义”,并亲手写下蹇义之名赐给他。他任满三年应当升迁,明太祖特命满九年后再升,说:“朕将要用蹇义。”因此他朝夕侍从明太祖左右,小心敬慎,不曾触怒明太祖。明惠帝即位后,推测明太祖之意,升蹇义为吏部右侍郎。当时齐泰、黄子澄执掌政权,外兴军事,内改制度,蹇义没有提出任何意见。国子监博士王绅写信去责问他,蹇义无法回答。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辟召入翰林永乐初改编修入直文渊阁累官少师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贞有沙羡石台东里诸集明诗纪事·乙签·卷三
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建文时,以荐授教授,旋入翰林充编纂官。试吏部,授吴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永乐初,改编修,入内阁典机务。历侍读、左中允、左谕德学士,改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学士。隆庆初,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进少傅,兼兵部尚书。正统初。进少师。卒赠太师,谥文贞。有《东里全集》九十七卷、别集四卷。 (《四库总目》:明初三杨并称,而士奇文章特优,制诰碑版,多出其手。仁宗雅好欧阳修文,士奇文亦平正纡馀,得其仿佛,故郑瑗《井观琐言》称其文典则无浮泛之病,杂录细事极平稳不费力。后来馆阁著作沿为流派,遂为七子之口实。然李梦阳诗云;「宣德文体多浑沦,伟哉东里廊庙珍。」亦不尽没其所长。盖其文虽乏新裁,而不失古格,前辈典型,遂主持数十年之风气,非偶然也。 《水东日记》:《二月二日秋官郎中彦谥贤友南行诗以识别》:「杨生青云器,文彩辉白璧。腰间龙泉剑,别我有远适。吾闻禹徂征,舞干致苗格。所以宣尼训,服远修文德。好谋而有成,明明垂警饬。如何才智士,宏议薄古昔。怀忿忽远图,急功幸苟得。宁论万里行,糗长豫峙积。汉廷所遣帅,孰是赵充国?子行职赞襄,黾勉摅良画。虽有斗酒饯,安能写胸臆?临歧念素交,聊赠绕朝策。卢陵杨士奇。」右诗见杨氏《世美录》。初麓川之议盖有主之者,内阁未之听,而兵部和之。于是王忠毅公有总督之命,此诗大意具矣。后来忠毅西巡一奏,此事愈明。他日岂无秉公是于彤简,而致深慨于是诗者乎! 《麓堂诗话》:杨文贞公《东里集》手自选择,刻于广东,为人窜入数篇,后其子孙又刻为《续集》,非公意也。文贞亦学杜诗,古乐府诸篇,间有得、魏晋遗意者。尤精鉴识,慎许可,序《唐音》谓「可观世变」,序张式之诗称「勖哉乎楷」而已。 何孟春《馀冬序录》:《晋天文志》,瑞星凡五。宋《中兴天文志》,瑞星十有二,详减不一。其三则皆曰含誉。宣德五年冬,是星见于九斿。朝臣表贺,上谦不居,赐之玺书,相为戒饬。时杨文贞在阁,进诗一章,有曰:「宣德庚戌,月惟己丑。其日丁亥,名瑞在酉。大星如丸,九斿之旁。有彗若射。金玉其煌。厥名含誉,太史敷奏。百辟嵩呼,贺祥献寿。皇德仁圣,谦让是崇。归功穹祗,归功祖宗。归功圣母,亦及臣子。伸命饬励,敬哉勿怠!」数句善写圣君之心。 《翰林记》;太宗在北京,有白鹊之瑞。行在礼部行南京庆贺,自皇太子监国以下,及五府六部例各进表。时杨士奇以病在告,监国表命庶子、赞善呈稿,殿下不怿,命尚书蹇义持以示士奇,士奇曰:「甚寂寥,且不著题,似贺白龟、白鹿皆可。」因命改益。士奇改一联云:「望金门而送喜,驯彤陛以有仪。」后增一联云:「与凤同类,跄跄于帝舜之庭;如玉之辉,翯翯在文王之囿。」义以进,殿下喜曰:「此方是帝王家白鹊。」适内使陈昂进禦馔,彻以赐之,且有旨使勉进药食,早相见也。 《菽园杂记》:东里杨先生尝见昆山屈昉送行诗,有佳句,默识其名。一日,知昆山县罗永年以事上京投谒。东里问:「昆山有屈昉,何如人?」永年茫然无以对。东里云:士人尚不知耶!」永年惭赧而退。及还任,乃求昉识之。未几,有诏举经明行修之士,永年乃以昉应,除南海县丞,卒官。前辈留心人物如此。 《悬笥琐探》:况公钟治苏,刚果敏达,不畏强毅,有惠政。九载满去,郡民赴阙留者八万馀人,遂再遣任。杨文贞赠以诗曰:「十年不傀赵清献,七邑又迎张益州。」在郡十有一年,卒于官。士民绘其像,祀于范文正公祠。 《艺苑卮言》:杨文贞文尚法,源出欧阳氏,以简澹和易为主,而乏充拓之功,至今贵之曰「台阁体」。诗如流水平桥,粗成小致。 《诗薮》:永乐中,杨文贞、文敏、胡文穆、金文靖皆大臣有篇什者,颇以位遇掩之,诗体实平正可观。 《西江诗话》:何乔远《文苑记序》云:「士奇台阁之体,当世所推,良以朝廷之上,但取敷适,相沿百馀年,有依经之儒,而无擅场之作。」似讥其稍涉浅显也。然以语文贞制诰文字,则有然,若其诗,清真丽则,悠然而有馀思,逼真唐人气格,殊非苟学所能到者。当有知音味馀此言。 田按:文贞晚年思归,尝自述:「胡光大语馀:『术者言同官中,吾两人将老得退。果若其言,即各具小舟可二僮操者,舟中贮书册、楮笔、壶觞、棋局。如广访君,舣舟君门外一里所,遣童子招君,君径入舟,同溯流至五云驿,望夫容峰,则返棹及君入舟处。君独归,广不过,君竟去;君访广亦然,但沿流至玉峡而返。岁必五六过访,用此共适馀年。』他日,又语予曰:『吾两人情义实儿弟,后死则铭。』予诺之,顾时亦谩言耳,岂谓光大先,予后也。没后半岁,馀夜梦偕光大泛舟,自快阁至郡城下,同载甚乐。共联诗,光大起首句,仆续第二、第三,光大续第四、第五,仆又续第六、第七,光大结终句。既觉而忘第五至第七三句,馀悲怆不胜,遂补之。诗曰:『金螺潇洒对夫容,鹭渚渔舟窕窈通。远树白云秋色净,故人清兴酒船同。河山梦冷讴吟后,生死交深感慨中。犹想胜缘如夙昔,并骑黄鹄过江东。』」厥后年几七十,又作《归田趣四时满江红》词四首,今录其《春牧》云:「霜鬓萧萧,皇恩重、赐归田里。郊郭外、草亭四面,青山绿水。好鸟好花春似昔,同时同辈人无几。一布袍、棕帽,任逍遥,东风里。芳草岸,平如砥、垂杨径,清如洗。散牧处、冉冉晴霞飞绮。江色比于怀抱净,都无一点闲尘滓。更小儿,牛背有书声,清入耳。」秋渔》云:「七十归来,西江上、堪游堪钓。秋水共、天长一色,也堪吟啸。稳坐木兰渔艇子,大儿能网中儿棹。小儿自理会热香炉,烹茶灶。蘋花渚,云争耀,枫叶岸,霞相照。山无数、清比方壶员峤。放浪不知天地外,萧闲底用玄真号。听数声,长笛白鸥前,江南调。」正统初,数以高年辞,弗许,仅得还乡展墓,数旬即来京。前诗见自题《雪夜清兴倡和卷》。永嘉谢廷循为作《雪夜清兴图》,后词见《归田图卷》后,卷首沈民则隶古;词及自序,钱塘蒋廷晖书,画四段,则华亭朱孔易笔也。)
人物简介
康彦民,江西泰和人,明朝官员,进士出身。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康彦民中举人。次年,联捷进士。先担任青田知县,之后调往仪真县,又调巴陵、天台,永乐初年罢免归乡。洪熙元年(1425年),御史巡按至天台时,天台县民二百馀人均称道彦民廉公,乞求他重返天台。御史回朝后汇报,明宣宗听后感叹:“彦民离去天台有二十馀年了,百姓仍然怀念他,其善政可知。”于是启用为江宁县丞。
人物简介
【生卒】:1367—1436 【介绍】: 明山东郯城人,字尚德。洪武二十六年举人。入国子监,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历新乡、东安知县。宣德五年擢河南知府,行火甲法,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盗者署其门“盗贼之家”。自此道不拾遗。维基
李骥(1367年—1436年),字尚德,中书省兖州郯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登进士二甲第一百零三名(《明史》等记载为洪武二十六年举人,为误)。后授予户科给事中,洪武年间管理市场盘问商旅极为苛刻,李骥上奏请求停止,不久被告发违纪免职。建文帝即位后,李骥被举荐为新乡县知县,任内安抚流民,提供农具从事生产,数千人因此返回家园。李骥母丧丁忧,当地官员百姓先后四次上奏请求留任,但没有获得批准。李骥丁忧期满后,永乐二年,改任东安县知县,任内为民请愿、重修东安县城防大门,因此获得吏部侍郎李昶等人举荐,升任刑部郎中。因事牵连,被贬保安卫。洪熙元年,明仁宗批准起用,李骥担任监察御史,期间上书十条治国安民策略,获得采纳。宣德五年(1430年),李骥前往巡视粮仓,发现军人高祥偷窃军粮,李骥将其逮捕、严加拷问。当时按《大明律》规定军官犯罪需请旨奏报,但李骥未经程序就审查,被定“应奏不奏”,被罢免。与此同时,高祥父亲散播谣言,称高祥与张贵等人一同盗窃,李骥接受了张贵贿赂,所以只罚高祥一人。刑部侍郎施礼提议将李骥处死。李骥上书申辩,明宣宗接受申辩、并要求施礼与都察院再次调查,最终證明了李骥清白。明宣宗斥责了施礼、恢复李骥官职。宣德五年十一月,李骥升任河南府知府。任内政绩突出,之前河南府境内有盗窃,李骥建立火甲制度,明确如果一户被盗,由户所在甲的百姓全部负责赔偿。而一旦查出盗贼,就在其家门上写“盗贼之家”字样。此外他还撰写《劝教文》宣扬教化,之后民风大变,河南府境内路不拾遗。其境内有伊王府,伊王朱颙炔多次用私事托付李骥,李骥均不听从。伊王府的内臣与兵士经常为害百姓,也被李骥阻止,因此特别忌恨李骥。有一年冬至,朱颙炔命李骥在四更时分去王府行礼,李骥如期抵达,朱颙炔却诬陷其迟到,并将其捆绑惩罚,次日才释放。李骥将此事上报明宣宗,宣宗大怒,下诏斥责朱颙炔,并将伊王府的承奉、长史、典仪等逮捕入狱。李骥为官端正谨慎,在河南府任职六年后去世,享年七十岁。死后当地官员百姓为其吊唁失声痛哭。死后由杨荣撰写《河南府知府李君骥墓志》,收录于《国朝献徵录》(卷之九十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