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魏源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郭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庐陵人,字循初。永乐十九年进士。宣德中官刑部主事。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忤帝意,下狱。英宗即位,得释,复原官。擢广东参政。景泰时卒。
维基
郭循(14世纪—1450年),字循初、邦礼,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炯村人。
郭循是永乐十八年(1420年)举人,次年(1421年)联捷进士,获授刑部主事,宣德年间大臣陈祚谏言得忤逆,他谏拓西内皇城修离宫,被逮入面问。
郭循抗辩不屈,亦下狱。
明英宗继位后,恢复官职。
随后在正统七年(1442年)进任郎中,因尚书魏源举荐,十年(1445年)升任广东右参政,剿匪有功。
景泰元年(1450年)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0—1458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原籍浙江钱塘,字彦谧。宣德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负时誉。正统间,麓川宣慰使思任发反明,宁从王骥等击败之,超擢刑部右侍郎。后镇江西,镇压闽浙义军。景泰初,拜礼部尚书,调南刑部。天顺初致仕。
维基
杨宁(1400年—1458年),字彦谧,直隶歙县人。
永乐十五年(1417年)丁酉科举人,宣德五年(1430年)庚戌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善交权贵。
正统初年,随尚书魏源宣抚大同等地。
时王振把持朝政,正统四年(1439年)随都督吴亮征讨麓川(今云南省瑞丽市)土司思任发。
正统六年(1441年)再随兵部尚书王骥征讨思任发,以功升刑部右侍郎。
历任江西巡抚、礼部尚书。
后以足疾改南京刑部尚书,正统七年为御史庄升所劾,明英宗复辟,被迫致仕。
一年后去世。
卒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缙云人,字宗楷。
宣德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尚书魏源器重。
金濂代,以刚严慑下,棠与辩论是非,谴诃不为动。
濂亦敬之。
进员外郎,录囚南畿,多所平反。
景帝时巡抚广西,谢病归,不携岭表一物,以清廉闻名。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棠字宗楷,缙云人。宣德庚戌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超擢本部侍郎,巡抚广西,有《蒙斋集》。 田按:宗楷在刑部以善听断名于时,超拜侍郎,巡抚广西,有惠政。以思明土知府黄冈为庶兄厷所杀,宗楷廉得其实,狱已具。厷使人走京师,请景帝废太子立己子。帝大喜,立擢厷都督同知。遂不得竟其狱,谢病归。诗有陶、韦遗韵。
维基
李棠,字宗楷,浙江缙云人。
明朝官吏、进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李棠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为刑部尚书魏源、金濂所器用。
晋升为刑部员外郎,多所平反,进郎中。
景泰年间,升为侍郎。
随后巡抚广西,提督军务。
景泰三年,思明土知府黄钧嗣位,为庶兄黄矰使人杀灭家族,并以盗乱诬告。
李棠率右参政曾翚、副使刘仁宅捉捕。
黄矰则派人进入京师,上书请明景帝废太子,立己子。
明景帝大喜,则立升黄矰为都督同知,免除其罪。
李棠得知后郁郁,累疏请求借病归乡,却不领岭表一物,以示清节。

人物简介

维基
萧维祯(?
—1472年),初名兆,以字行,江西庐陵县人,明朝都御史、进士出身。
宣德五年(1430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
正统初年,淘汰官员,刑部尚书魏源请奏留他,后升任郎中、又升大理寺丞,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中逃亡。
之后,担任大理寺少卿,次年进大理寺卿。
后加封太子少保,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
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调任南京刑部尚书,后调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成化元年(1465年),因病致仕。
成化八年(1472年)三月去世,谥文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27 【介绍】: 明真定府高邑人,字梦白,号侪鹤,又号清都散客。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迁户部主事,调吏部考功,历文选员外郎。上疏陈干进、倾危、州县、乡官四大害,触时相忌,几获谴。旋以病归。再起为考功郎中。二十一年主京察,要路私人,贬斥殆尽。被严旨落职。名益高,与邹元标、顾宪成海内拟之汉朝“三君”。光宗立,起为太常少卿,继迁左都御史。寻任吏部尚书。在官慨然以整齐天下为己任,锐意澄清,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魏忠贤初颇重之,以介一中书被拒,始生恶感。故人子魏广微入阁,三至南星门,皆拒不见。广微恨刺骨,乃与忠贤共排南星。南星搜罗遗佚,中外方忻忻望治。四年,魏忠贤责南星等“朋谋结党”,矫旨放归。又诬以赃罪,削籍,戍代州卒。崇祯初谥忠毅。有《史韵》、《学庸正说》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梦白,高邑人。万历甲戌进士,除汝宁推官,入历吏部郎中,谪判平定州。天启初,起太常卿,历左都御史,进吏部尚书,谪戍代州。崇禛初,赐谥忠毅,有集。
维基
赵南星(1550年—1628年1月23日),字梦白,号侪鹤,别号清都散客,直隶高邑县(今河北)人,明朝东林党政治人物、文学家,万历甲戌进士。
天启间,官至吏部尚书,因不受魏忠贤拉拢,遣戍代州。
崇祯时平反,追谥忠毅。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
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任河南汝宁府(今汝南县)推官,治行廉平。
后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文选员外郎。
为人嫉恶如仇,因直言上疏,陈述时政四大害,触犯时忌,乞归乡里。
再起考郎中,主京察,罢黜贪官污吏,不久遭诬陷,斥为民。
后来居于家乡的赵南星名声日益高涨,与顾宪成、邹元标并称「东林三君」,朝野请求起用赵南星的上书数以百计,但都没有被采纳。
明光宗时,起为太常少卿、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大力打击不法官吏。
天启三年(1623年),改任吏部尚书,期间公正无私,拒绝了权贵的求官请托,另一方面又起用有清廉正直名声、广被百姓赞誉的正人于朝列庶位。
史称当时朝廷「众正盈朝」、「群贤满朝」、「中外忻忻望治」,熹宗也曾称赞赵南星「老成清正」、「深切铨政」。
宦官魏忠贤曾雅重他,在熹宗面前称赞他是能臣,但他不接受其拉拢,反而正色警戒魏忠贤说「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
」,终于得罪魏忠贤。
大学士魏广微是万历名臣魏允贞之子,赵南星向与魏允贞相熟,但因魏广微后来谄附魏忠贤,因而叹息说「见存(魏允贞的字号)无儿。
」,又责怪魏广微曾议论东林前辈李三才,因而使得魏广微也深恨赵南星。
后来在廷推山西巡抚时,赵南星知道谢应祥为人清廉,于是为谢应祥美言「沉静有为,能称其职」,力荐起用其为山西巡抚,但被大学士魏广微从中作梗,并被御使陈九畴弹劾赵南星在廷推力挺谢应祥,是为了报答谢应祥曾经提拔魏大中,使得熹宗对「朋谋结党」而震怒,赵南星也因而被逼乞休请辞。
御使张讷也因为其兄张朴没有得到山西巡抚官职,而诬蔑赵南星有坏政十罪,使赵南星被削籍。
阉党后来诋毁赵南星贪赃一万五千两,赵南星素清贫,幸好亲朋故友的捐助凑齐后,才倖幸获释,但仍被谪戍代州。
四年后病卒。
崇祯初,追赠为太子太保,追谥为忠毅。
世以赵南星、邹元标、顾宪成称“东林三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65—1898 【介绍】: 清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
少时随父继洵居北通州,常至京师。
三十岁前后遍游南北。
博览群书,今文经学、佛学、西洋自然科学,无不涉猎,于王夫之、魏源、龚自珍尤为激赏。
且喜技击。
甲午战后,倡新学,著《仁学》,主张冲决网罗,批判纲常名教。
光绪二十三年,在湖南协助巡抚陈宝箴兴办新政,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时务报》、《湘学报》等。
二十四年,被召入京,任军机章京,授四品卿衔,与林旭、杨锐、刘光第同参新政,号“军机四卿”。
变法维新危急之际,夜访袁世凯,以求支持。
变法失败,不肯走避,愿为因变法而流血之第一人,遂被捕昂然就义,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有《莽苍苍斋诗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七九
谭嗣同,字复生,浏阳人。官江苏知府,加四品卿衔。有《莽苍苍斋诗》。
词学图录
谭嗣同(1865-1898) 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早岁不事科举,从军新疆,入巡抚刘锦裳幕。入资为候补知府。尚新学,在湖南与人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荐授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政变作,与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康广仁一同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负奇气,与陈三立、吴保初、丁惠康号晚清"四公子"。文破骈散畛域,诗尝试新体,为诗界革命重要一员,所作浏利雄健,如铜丸走阪,骏马注坡。词仅传一首。有《寥天阁文》、《莽苍苍斋诗》。
莽苍苍斋诗补遗
天发杀机,龙蛇起陆,犹不自惩,而为此无用之呻吟,抑何靡与?三十前之精力,敝于所谓考据辞章,垂垂尽矣。勉于世,无一当焉,愤而发箧,毕弃之。刘君淞芙独哀其不自聊,劝令少留,且捃拾残章为补遗,姑从之云尔。光绪二十年十二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