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释澍莽者,不知氏族所出,或云江南甘泉人,或曰仪徵,莫能详也。幼性粗犷,长而游惰无赖。及出家时,复放纵不持戒律。尝居扬州禅寺,入厨争食,恶语谩骂。主僧恶其无礼,对众诃谴之,且言:“不知忏悔,当逐之出院。”澍愤恨,思所以报之。潜入厨,操刀置诸枕中。夜忽自悔,曰:“若此所为,于复雠则得矣,如鬼神何。”已而念湔耻之术,惟在自修。而学道之方,自顾蔑如,展转无寐。天且曙,复自念曰:“吾闻至心持大悲神咒者,无不彻法源,證上果。吾虽无知,犹能诵此,奈何以无术自阻邪。”明日谒主僧礼谢,自陈愿闭关三年,专持神咒,乞假静室,且助衣食。主僧许诺,遂移居藏经阁,朝夕持诵不懈,削竹为片,题曰“禁语”,县诸胸前。有登阁者,欲与语,辄指以示。如是者,三年乃出。及出,则神采顿殊,抑抑自下,见者皆敬异之,而莫测其所證云何。扬州士俗喜入茶社,虽文人学子,列坐其间,僧道亦与焉。时海内方尚考證,汤盘禹鼎,名物象数,各专一经,以求淹博,号曰“汉学”。仪徵阮文达校勘十三经,海内宗之。一时执经问难,争辩不休,举国风靡。客有析经籍疑义于茶社者,相诘难甚苦。澍适在其傍,笑而不言。客察其状有异,起而问之。澍曰:“卿曹所谭,皆有佚脱,何相难为?”因为各诵所论书,且诵且解,娓娓不已。客相顾骇服,由是以通博闻于时。士子从问经史者,无虚日。久之,乃知其于内外方策,九流百家,及说部杂记,不待研求,无不暗合者。轻薄少年,或戏诘以绮语诸书,亦应声诵之,以是竞传神异。而阮文达方予告家居,闻其名,试与语,澍亦酬对不倦,文达叹异之,谓其所證,超然于天人之表,非佔毕者所能测云。咸丰初元,澍已老矣,犹时出应客。见少年遨戏无节者,辄叹曰:“后生不轨于正,惟事嬉逐,老僧且死,不得见矣。不日,灾害将至,不知何以自存也。”或反诘之,复黯然神伤而已。越二年,粤寇陷扬州,澍寂已逾年,其言乃验。澍晚岁独处,日以写经自课。所书《华严》诸经,尝为徒侣分去,故所见多残帙。或云所书全经亦不少,扬州丛林往往有藏之者。江都释祥开,每谓人曰:“少时见澍,辄不敢仰视,故无由沾法乳,自求解脱,至以为恨。”可想见其威严。或谓澍以凡夫,骤登圣域。迹其所获,非见思惑尽,圆證声闻极果者,不能臻此。盖澍所持大悲陀罗尼,威神赫奕,包举法界,无所不统。其所證为究竟三昧,即实慧也,固已超然于分段生死之外,视禅宗之彻悟,夐乎远矣。
人物简介
林耀亭(1868~1936),名炳煌,一名联辉,字耀亭,号守拙,署名树德居士。台中厅蓝兴堡树仔脚庄(今台中市)人,庠生。其居第名「树德堂」,东侧有庭园名「务滋园」,乃采左传「树德务滋」之义。自幼即于务滋园中家塾「松月书室」从江登阶、赖石村读。赋性聪明,才质卓异,文艺试帖皆大有可观。光绪十九年(1893)取进台湾县学生员,并任蓝兴堡联甲分局董事。日治至战后,历任台中办务署参事(1897)、台中厅树子脚区庄长(1900)、台中区长(1917)、台中兴业信用组合理事、台中市协议员等职。战后创办树德工专(今修平技术学院)。林氏善属文,大正九年(1920)加入栎社为会员。生平凡有所作,皆珍藏吟箧。由明治三十年(1897)起,至昭和十二年(1937)止,计得诗近五百首。其为诗,不假雕饰,明白如话,清新可爱。其中应酬唱和之作居多,触景写怀次之,吊古咏史又次之。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页183;陈清池《林耀亭翁?面影》,台中:耀亭翁遗德刊行会发行,1938年12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页286。〗 林氏卒后,陈清池编辑追思纪念集《林耀亭翁?面影》一书,分「翁?略历」、「追忆集」、「馀荣集」三部分,并附照片多帧,昭和十三年(1938)发行。俟后其哲嗣林汤盘录其遗稿古近体诗诸作,嘱鹿港诗人吕岳编校,题云《松月书室吟草》,于昭和十五年(1940)付印行世,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此影印出版。兹以《松月书室吟草》为底本,并参考《林耀亭翁?面影》、《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文艺丛志》、《诗报》、《瀛洲诗集》、《台湾诗钞》、《台湾诗录》等所载诗作补录编校。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