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汝翥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字隐元。福建东林林氏子也。父在田。母龚氏。琦生六岁。父客于湘。家产日耗。难以攻读。渐以耕樵为业。每静夜与二三友。坐卧松下。仰观天河运转。星月流辉。谁系谁主。缠度不忒。心甚骇焉。遂有慕佛之念。年二十母与长兄欲定聘。自思身为男子。不知父之游踪。急于娶。非孝也。因告母兄。将聘金为路用。直往豫章。抵南京。至宁波舟山。见族叔。又至绍兴。经历一载。囊已空。随香船至南海。朝观音。见佛地庄严。一时凡念冰释。遂发心持斋。投潮音洞主出家。明年二月。航海归闽省母。母以为自天降下。喜不自胜。劝母奉斋归佛。越明年。母归寂。会鉴源于印林寺。方便接引。遂从削发。即发愿精修。辛酉。往绍兴显圣寺。听涅槃经。时闻本师费和尚之名。因遍处参寻。壬戌。鹦窝顶听法华。冬在夹石碧云。听楞严。忽闻密老和尚。来应金粟。即往参见。随问学人初入禅门。未知做工夫。求开示。密云。我这里无有工夫可做。要行便行。要坐便坐。要卧便卧。师云。蚊子多卧不得时如何。密云。一巴掌。师有省。便拜云。某甲会得和尚掌中意。和尚云道看。师便喝。和尚云。再道看。师又喝。和尚云。三喝四喝后如何。师云。今岁盐贵如米。自此日常活泼泼地。忽一日窗外风吹入。寒毛卓竖。通身白汗。大彻源底。便知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情与无情。尽在。一毫头。了了分明。无二无别。不可举似于人。庚午春。黄檗本寺。请老和尚进山。师同回寺。辛未。众请住狮子岩。癸酉冬。马峰请费和尚主席。命师为西堂。一日诸禅人颂百丈再参马祖。一喝三日耳聋。黄檗闻之不觉吐舌因缘。师亦颂云。一声涂毒闻皆丧。遍野髑髅没处藏。三寸舌申安国剑。千秋凛凛白如霜。呈上。费老人即圈出示众。升座云。吾有一枝拂子。是从上用不尽的。顾师云。汝作么生奉持。师喝便出。到方丈。师礼拜。老人举拂云。汝且将去行持。师接著。便打一拂。老人云。将为报恩那。又打一拂。便归寮。甲戌回狮岩隐静。丙子夏。本山请继黄檗法席。却之不能。岩下有侧石如舟。俱以不平为叹。师一夜在石中坐。持大悲咒三遍。默祝龙天。此去黄檗。吾道大行。为山增色。此石可平。默坐注香。归室次。蚤徒良哉报云。石已自平。师乃名为自平石。适法通专使送大衣源流至。丁丑仲冬。至山开堂。如腊八示云。昔日世尊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说甚么法。蓦竖拂云。也只是这个。今日山僧不动本际。为诸父老谈禅。谈甚么禅。也只是这个。这个又是个什么。正如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戏。向个里消息得恰好去。许汝入黄檗门。见黄檗人。与黄檗同条合命。共气连枝。不然。尽是门外之绕汉。要见黄檗毫毛也大难。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隆琦,字隐元。
姓林氏,黄檗人也。
生有灵徵,幼志凝重。
因父远游不归,绝意婚娶,附舟诣补陀祷祝,睹大士境界,遂欲轶尘。
乃礼黄檗鉴源为师,薙染易服。
遍造诸方,潜颖真参,心光灿发。
闻密云居金粟,径往依之,始露头角,机锋酬酢,迥出寻常,密云甚相契重。
逮受黄檗请,琦乃偕还旧山,结茅于师子岩。
隐安继主檗山,琦本同参,则延之领众,因继其法。
费隐既受别请,林御史汝翥与士众请居祖席,始出世焉。
坐夏十稔,指踰三千,鞭龙策象,声光远播。
万里扶桑,梯航申礼,祈教彼土,恳请尤挚。
琦亦自知信于东倭,实有宿缘,当为了之。
故扬帆破浪,海若效灵,遂底长琦。
岛主欣迎,万象云拥。
驻锡兴福,益以崇福,兼兹二刹,法雨所施,罔不沾溉。
受请普门,国王、大将军咸来致敬,宠锡优渥,珍服名香,络绎充积。
琦亦漠然,惟思流通正教,弘我佛旨。
但每念祖庭,时有故山之思,国王感其眷恋,乃于太和山更起梵宫,仍名黄檗,以慰其心。
移居未久,举首座性瑫自代,退隐松堂,国王为建寿塔,优游泉石,十有馀载。
预知报谢,乃示微疾,彼国王臣慰问再四,皆裁偈酬答,端居而化,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三日也。
寿八十有二,腊五十有三。
得法者二十二人,有《七会语录》。
琦貌魁伟,秉性刚正,苦行高谊,具在年谱。
檗山大众仰其馀徽,为筑衣钵塔,释如幻弘为之记铭,见《瘦松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6—1647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子野。
崇祯十六年进士。
授海宁知县。
明亡,弃官归。
隆武帝时召为御史,改文选员外郎,募兵福宁。
闻隆武帝被杀,走匿山中。
既而率福清乡兵与林汝翥攻城,阵亡。
维基
林垐(1606年—1647年),字子野。
福建侯官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授海宁县知县。
杭州失守后离职。
黄宗羲《鲁纪年》载:初,垐于隆武朝主铨政;曰:「此润色太平之事,顾今日之所急耶」?
乃辞去。
募兵数千人,为郑芝龙所阻,不得志;复散兵入山,制棺一具,布衣一袭,书「大明孤臣之柩」以待死。
闻上(鲁王)至而起兵。
鲁王航海至长垣,林垐与林汝翥攻福清;兵败,皆死之。
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 【介绍】: 明江西新城人,字远游。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授浦江知县,官至顺天巡抚。天启时,忤魏忠贤,谪戍贵州。崇祯初赦还卒。有《留夷馆集》、《南中集》、《红泉集》。
维基
邓渼(1569年—1628年),字远游,号壶丘,江西建昌府新城县人。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初授浙江浦江县知县,调秀水县,由内黄知县擢河南道御史,巡按云南。
历金华分守道、宁绍兵备道、霸州兵备参政、昌平兵备按察使,累升巡抚顺天。
蓟昌肩背神京,于边最称剧,魏忠贤以其私人及司道某等嘱渼,讯论参降不少贷。
连疏星变地震水灾,皆峻切指斥。
会御史林汝翥巡城,被阉家人拳击,渼代疏,有宁死金阶,不死奴婢等语,忠贤益怒,织入杨、左十五人中,逮讯远戍贵州。
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召还,已卒。
所著有芙蓉楼、大旭山房集、蓟门奏牍、潕水集、广农书行于世。
刘先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先春(?
—1643年),字伯阳,号麟岑,江西抚州府金溪县民籍,北市人。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
六月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刑科给事中,五年二月兼理漕政,十月升本科右给事,六年二月升户科左。
首建和衷一疏,言甚侃切。
时工部郎中万燝疏请内帑废铜佐陵工,并论魏忠贤,忤珰廷杖,曳至长安门,诸阉丛殴垂毙,而后杖杀之。
御史林汝翥以干辄扶犯阉,仍行廷杖。
先春慷慨论奏,其略云:君之待士不独恩遇有礼,虽谴责亦有礼,何居以三十年来不试之威,一旦见于冲主,以祖宗二百五十年来,廷杖未有之惨,一旦启于曹郎,珰焰高张,忠魂奄忽。
又云:一万燝死而天下之为燝者尚多,死一万燝而大下之为燝者短气。
疏上,珰大怒,会邹元标推南京吏部尚书,不报,复疏争之,珰恨益深,天启七年七月以题差山东典试削职归。
怀宗即位,晋太常寺少卿,复侃侃建白,以奉公守正为忠,以媚私趋权为戒。
经理水衡实政,列为六条,与筹国十五议并上之,皆洞悉机宜,旋以母丧归里,崇祯十六年卒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