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林正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林应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林应春,字特叔,福建福清人,同进士出身。
林正亨孙。
康熙三十五年,顺天府乡试中举。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庚辰科三甲第三名进士,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曾任定远知县。
王庆忠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庆忠(1856~1925),字温和,清台北大龙峒人。
出身望族,协助父亲经商,资产益丰。
慷慨好义,对于地方公共事业,如救灾恤苦,往往奋袖先倡,颇多贡献;曾襄助郡守陈星聚设筑台北府城,奖授五品同知。
日治初,任保良总局董事,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台湾总督府授佩绅章,任台北县、厅参事,并担任台北州协议会员。
大正十二年(1923)授勋六等瑞宝章,大正十四年(1925)病逝。
王庆忠为「瀛社」初期社员,大正初年曾任大龙峒保安宫管理人,早年从事煤油与茶业贸易,为台湾新产业先驱。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3月28日,第四版;《台湾日日新报》,1925年3月29日,第四版;王诗琅、王国藩《台北市志》,台北市:成文出版社,1983年;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2005年;林正三、许惠玟《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刘维周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刘维周(1857~1921),基隆人。
初于文山、新店设帐授徒,改隶后于明治卅年(1897)受聘为《台湾日日新报》记者,词藻富丽,名噪一时。
明治卅四年(1901)授佩绅章,大正十年(1921)卒,年六十五。
刘氏作品辑录自《台湾日日新报》、《南方》。
〖参考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粘舜音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粘舜音(1857~1904),名冠文,号伯山。
台北艋舺人。
氏出身满族,先世南迁泉州郡城,后成为泉州地方望族。
其父粘传江于嘉庆年间挈眷来台。
粘舜音为长子,二十岁时随父渡台,自幼雅好文学,为光绪年间府庠生。
曾设帐于艋舺,专事教学,王自新、李德音、何赐卿、倪炳煌皆其弟子;其间粘父归返泉州;曾任淡水县幕宾。
乙未之际,内渡返乡;后为图谋生计再次来台,并受邀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绅章,明治三十七年(1904)二月以病卒,得年四十七岁。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粘子瑛《女贞后裔在台湾:粘氏宗族与彰化福兴地区的发展》,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5年。
〗粘氏为人清修儒雅,诗文兼擅,采藻风流,超脱时俗。
工书法,尤精汉隶。
著有《燕巢小草》一卷,未刊。
粘氏曾以「梯云楼主」笔名,发表三百馀篇文章于台日报,极具特色。
诗歌除閒咏之外,亦有不少雅集唱酬之作,或参与「玉山吟社」课题击钵、或与日本官绅宴会唱和,作品多刊于报刊。
今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南菜园唱和集》、《江濒轩唱和集》、《竹风兰雨集》等辑录编校其作。
(吴毓琪撰) 粘氏为人清修儒雅,最善诗文,采藻风流,超脱时俗。
工书法,尤精汉隶。
著有《燕巢小草》一卷未刊。
粘氏诗作,除了个人閒咏之外,亦有不少雅集唱酬之作,或参与「玉山吟社」课题击钵、或与日本官绅宴会唱和,作品多刊于当时报刊中。
以下诗作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南菜园唱和集》、《江濒轩唱和集》、《竹风兰雨集》等辑录编校。
蔡凤仪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凤仪(1862~1910),字妈成,号舜廷。
清基隆玉田里人。
原籍福建同安,父蔡登鳌由福建迁至基隆,初设船头行兼杂货买卖,后又经营金矿,遂成地方富商。
蔡氏少时习举子业,惜屡试不中,乃于鼻头、深澳、内木山等地设帐授徒。
改隶之初为日人通译,继任基隆公学校汉文教师,后辞职经营公卖品兼任学务委员。
明治四十三年(1910)卒,年四十九。
凤仪学问深醇,执教时循循善诱,子弟受其裁成者不少。
平日喜吟咏,为「瀛社」创立初期之会员。
目前所见诗作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参考朱仲西主修《基隆市志。
人物篇》,基隆市文献委员,1959年2月;林正三、许惠玟编《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 (陈晓怡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洛(1863~1911),字淑程,号菊町,福建泉州人。
光绪四年(1878)随其父来台寓居艋舺旧街。
陈洛性好公义,多参与赈灾,为台北士绅所推崇。
为晚清副贡生,受刘铭传赏识,拔充西学堂教席。
割台初期,曾任保良总局董事,兼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明治二十九年(1896)起,任总督府民政局事务嘱托,服公职四年,多所建言,后协助旧惯调查。
明治三十年(1897)授配绅章,翌年经理艋舺盐务支馆,复担任台北首次举办飨老典之副委员长。
明治三十二年(1899)任台北县参事、台北盐务总管主任。
陈洛思想以儒家为主,曾任卫生组合、士商公会、维新公会、天然足会、蕃情研究会、慈善音乐会发起人。
明治四十二年(1909)「瀛社」创社,陈洛为早期成员之一,常参与课题徵诗;亦曾参与日人所创之「玉山吟社」活动。
明治四十四年(1911)因病卒。
〖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故陈洛氏之略历」,1911年4月30日,第三版;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 今陈氏诗作乃自《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南菜园唱和集》、《江濒轩唱和集》、《竹风兰雨集》、《瑞桃斋诗话》等辑录编校。
(翁圣峰撰)
蔡启华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启华(1864~1918),字培苑,又字君锡〖编者按:蔡启华未以字行,「字君锡」此条资料,仅见于1907年馆森鸿、宇野秋皋《竹风兰雨集》〈韩信〉诗题下。
〗,清大稻埕(今台北市)人。
祖籍福建惠安县,幼随父渡台。
其父以讲学为业,蔡启华随侍读书,于诗文一道,颇有心得。
乙未割台,充任大稻埕公校汉文教师,其后又任总督府学务课员。
大正二年(1913)加入瀛社,与诗友唱和不辍。
长子蔡玉麟国语学校乙科师范部毕业,曾任大稻埕公学校训导,大正五年(1916)偕次弟玉鹤东渡留学,就读明治大学法科。
大正七年(1918)蔡启华拟举家久居日本,未料宿疾发作,在京医治无效。
匆遽归台,旬馀竟殁。
〖参考《台湾日日新报》,「瀛社例会补志」,1913年11月13日,第六版;林正三《瀛社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生平诗作多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及《台湾教育会杂志》。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宗赋(1864~1928),字祚年,号篇竹,又号叔尧。
台北人。
二十七岁为台北府生员,后以同知衔任翰林院典簿。
光绪二十一年(1895)台湾割让,西渡厦门。
曾一度回台,复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至福建,受林朝栋之托督办福建樟脑业务。
不久再度回台,于台北设置三复学堂,北台青年多从其学。
晚年受福州东瀛学校之聘,西渡福建,不幸以病卒于福建。
遗作经家人搜集,由其侄孙陈华堤于民国五十九年(1970)出版,名为《篇竹遗艺》,2006年龙文出版社据此影印出版。
《篇竹遗艺》全书依体裁分卷,分为文、诗、诗钟、联、赋、信、附录等卷。
诗作虽多试帖之作,亦不乏閒咏佳作。
兹以《篇竹遗艺》为底本,并参考《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寿星集》、《瀛洲诗集》、《东宁击钵吟前集》、《台湾诗录拾遗》、《台海诗珠》等辑录编校。
〖参考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 (江宝钗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茂清(1868~1907),字植亭、植庭,台北人。
清光绪年间生员。
性纯孝,入泮后数年,曾入刘铭传所设西学堂就读,后为该学堂讲师。
明治二十八年(1895),出役艋舺保局,协助日方办理绥抚事务。
次年(1896)与日人水野遵,及台湾士人陈淑程、李石樵共组「玉山吟社」。
后又加入「淡社」、「瀛社」。
明治三十年(1897)拜命台北办务署雇员,同年授佩绅章。
明治卅三年(1900)补任大稻埕公学校教师,后担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明治四十年(1907)秋八月病卒,年三十九。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连雅堂〈台湾诗社记〉,《台湾诗荟》第二号,1924年3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黄氏经常以「植亭」之名在《台湾日日新报》「文苑」栏选诗、评诗,又经常有诗作发表,在日治初台湾诗坛相当活跃。
《台湾列绅传》谓其诗「洗鍊清奇,优摩范陆之垒」。
生平无诗集刊行,以下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山衣洲编《南菜园唱和集》、郑鹏云编《师友风义录》、王松著《台阳诗话》、馆森鸿与尾崎秀真合编《鸟松阁唱和集》、馆森鸿与宇野秋皋合编《竹风兰雨集》、加藤重任编《雪窗遗稿》、赖子清编《台湾诗醇》、陈汉光编《台湾诗录》等辑录编校。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添福(1869~1936),字实奇,亦曰石奇,又号植祈,别署卐华市隐。
艋舺(今台北万华)人。
生性和易,喜结交忘年友。
清季赴县试,诗题为〈桐遇知音已半焦〉,忘书一字而落第。
学识颇丰,最解理义。
日人治台后,于明治二十九年(1896)受命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三十四年(1901)改为台北县雇员,后以病辞,转而从商。
诗学与谜学俱工。
〖参考鹰取田一郎《台湾列绅传》,台北:台湾总督府,1916年4月;林正三撰《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蔡添福为「瀛社」社员,并曾参与「玉山吟社」诗会,诗作多刊登于当时报刊,现有蔡氏诗作即据《台湾新报》、《台湾日日新报》、《三六九小报》、《诗报》,及黄卧松编《鸣鼓集》、赖子清编《台湾诗海》、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集》等编辑校录。
(吴毓琪撰)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