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成名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2—1619 【介绍】: 明山东掖县人,字文光,号吉亭。嘉靖四十四年进士。授乌程知县。入为工部主事,改御史。神宗时累官至刑部尚书,议事失帝意,引疾归。家居十四年,复召为刑部尚书。万历四十年,改署吏部。时六部长官惟焕一人,累疏乞补,不报。焕本无派别,惟素不喜东林,诸攻东林者乘间入之,所举措往往不协清议,被劾乞归。四十六年,齐党亓诗教势盛,以焕为乡人老而易制,引为吏部尚书。既至,一听亓诗教指挥,素望益损,寻卒。
维基
赵焕(1542年—1619年),原名赵宦,字文光,号吉亭,山东掖县人。
万历年间吏部尚书。
明世宗嘉靖四十三年甲子科山东乡试五十二名,四十四年(1565年)乙丑科会试六十三名,廷试三甲九十一名进士,兵部观政,本年任乌程县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升工部主事,五年改任河南道御史,六年差巡按陕西茶马。
万历元年(1573年)养病。
三年复除江西道御史,巡按河南。
五年回道管事,十二月巡视京营,七年京畿道刷卷,监试顺天乡试,次年监殿试,八年闰四月升任顺天府丞,十年十二月升大理寺左少卿,十一年二月升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十三年四月改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协理院事,十四年二月署掌院篆,同年升工部右侍郎,十五年三月改吏部右侍郎,十六年十月升本部左侍郎,十七年七月以疾乞归,回籍调理。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起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九月称亲老乞休,以兄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赵耀回乡奉亲。
十一月升刑部尚书。
二十三年四月以疾乞休,准驰驿回籍。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八月起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二十七年五月改任南京吏部尚书,赍捧回籍,十二月以疾乞休,不允。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十二月起为工部尚书,以亲老乞在籍侍养,许之。
后家居十六年,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四月再次召拜为刑部尚书,四十年二月署掌吏部尚书印信,八月改任吏部尚书。
时明神宗怠于政事,曹署多空,「六卿止一焕在」。
赵焕多次上疏要求增补官员,神宗皆“留中不报”。
赵焕请求去职还乡,神宗又优诏抚慰挽留。
九月,赵焕请求去职还乡,神宗仍下诏挽留。
给事中李成名劾赵焕「党同伐异」,赵焕于是称疾不出。
逾月终于请辞成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六月,起赵焕为吏部尚书,铨印暂付侍郎史继偕署掌,十一月赴任,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辽东事起,萨尔浒之战大败,死四万馀人,开原、铁岭沦陷,北京震动。
赵焕亲率群臣至文华门,「九卿伏阙」,坚请神宗急发兵饷。
直到傍晚,神宗才遣太监传旨:「退。
」然军机要务仍废置如故。
赵焕再次上疏:「他日蓟门蹂躏,敌人叩阍,陛下能高枕深宫称疾谢却之乎!
」此语竟为神宗所恶。
其部属满考升迁,赵焕上疏请准,神宗又不理睬。
十一月初二日,赵焕「郁郁卒」,享年七十八。
明熹宗天启初,追赠太子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3—1521 【介绍】: 明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大复。
八岁能作文,十五中举人。
弘治十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
正德初,刘瑾用事,谢病归。
瑾败,以荐除中书。
时武宗多以佞幸为义子。
景明疏言“义子不当蓄,宦官不当宠”。
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以病投劾归,抵家而卒。
与李梦阳齐名,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时人言天下诗文必称“何李”。
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称七才子,即所谓“前七子”。
然何、李成名之后,论诗每相牴牾。
申何者谓何诗俊逸,李诗粗豪,盖风格实有区别。
有《大复集》、《雍大记》、《四箴杂言》。
沧海遗珠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人,弘治十五(1502)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官至陕西提学副使。诗文与李梦阳齐名,著有《大复集》《雍大记》《大复论》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默,信阳人。弘治壬戌进士,由中书舍人转吏部员外郎历陕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山人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一
景明字仲默,信阳人。弘治壬戌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吏部员外,出为陕西提学副使。有《大复巢》三十八卷。 (《四库总目》:正、嘉之间,景明与李梦阳俱倡为复古之学,天下翕然从之,文体一变。然二人天分各殊,取径稍异,故集中与梦阳论诗诸书,反覆诘难,龂龂然不相下。平心而论,摹拟蹊径,二人之所短略同。至梦阳雄迈之气,与景明谐雅之音,亦各有所长。正不坊离之双美,不必更分左右袒也。 《空同集》:大复诗徒知神情会处,下笔成章为高,而不知高而不法,其势如搏巨蛇、驾风螭,步骤即奇,不足训也。 《国宝新编》:仲默弱冠入京,身不胜衣,驰才长赋,便淩作者。观其与李氏论文,直取舍筏登岸为优,斯将尽弃法程,专崇质性。赋咏著述,互见短长,自古恒然,匪徒今日。若乃天才腾逸,咳唾成珠,实亦人伦之隽。 《王氏家藏集》:大复欱骚俪《选》,挽视六朝,温醇典雅,丰容色泽,靡不备举。 《升庵集》:仲默枕藉杜诗,不观馀家,其于六朝、初唐末数数然也。与予及薛君采言及六朝、初唐,始恍然自失。 《诗谈》:何景明上追汉、魏,下薄初唐。大匠挥斤,群工敛手。 沈恺《环溪诗话》:何仲默诗如玉工治玉,遇方成圭,遇圆成璧,得心应手。神授非人力也。 《艺苑卮言》:伺仲默诗如朝霞点水,芙蕖试风。又如西施,毛嫱。毋论才艺,却扇一顾,粉黛无色。仲默才秀于李氏,而不能如其大,故有弱调而无累句,诗体翩翩,俱在雁行。 《四友斋丛说》:顾东桥语客曰:「何大复诗虽则稍俊,然终是空同多一臂力」。 《诗薮》:李以气骨胜,何以丰神胜。学何不至,不失雕龙;学李不成,终类画虎。 赵彦复《梁园风雅》:大复诗以清远为趣,俊逸为宗,务在舍筏,而自见神情。与献吉分镳异轸,各臻其极。一以为霆惊电煜,骇日振心;一以为落日明霞,馀晖映远。 《国史唯疑》:何大复父为渭源驿丞,太守李纪闻丞有佳儿,召与其子同学。丞致仕归,贫甚,具车马集街官郊送之,举酒酌丞曰:「吾老友。」酌大复曰:「吾小友。」前辈风流可慕。 李开先《中麓闲居集》:大复病危,属墓文必出空同手。时孟有涯、张昆仑并其侄某在侧,相与私议曰:「自论诗失欢后绝交久矣,状去空同文必不来。吾辈并樊少南、戴仲鹖亦可攒辏一空同。」 《四溟诗话》:何仲默诗曰:「元日王正月,传呼殿晚班。千官齐鹄立,万国侯龙颜。辨色旌旗入,冲星剑佩还。圣躬无乃倦,几欲问当关。」李献吉改为「不敢问当关」,曹仲礼曰:「吾舅所改未若仲默元句。」 《明诗选》:陈卧子曰:「仲默姿制羸秀,神气和朗,发徽音,吐芳讯,令人有形秽之耻。」李舒章曰:「仲默才为风始,学擅雅宗。如长江春泛,草木鱼龙咸怀凫藻。古诗上睨子建,下拂土衡,清美合度,与李竞爽。近体则初盛诸家无所常师,意之所寓,工丽即臻。惟七言律与献吉同源而异流,婉佚胜之,高深不及,似稍有伯仲之分。 王土禛《分甘馀话》:胡元瑞论明人歌行,既尊空同,而略于大复,不知何《听琴》、《猎图》、《送徐少参》、《津市》、《打鱼》诸篇深得少陵之体,特以秀色掩之耳。胡专举《明月》、《帝京》,陋矣! 《东泉诗话》:信阳古体,佳句如《种麻篇》:「孤生易憔悴,独立多忧患。」《捣衣》诗:「君子万里身,贱妾万里心。」《咏怀》诗:「浮云蔽江皋,白日忽已晚。」皆力摹六朝。 田按,大复骨清神秀,龙凤之姿。如虬髯公见太原公子,令人气夺。与空同固是劲敌。)
维基
何景明(1483年—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河南信阳人。明朝作家。明朝文学家前七子之一,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何景明幼时聪慧,弘治十五年(1502年),20岁即中进士,授为中书舍人,但因向朝廷上书指控宦官刘瑾,被免官。正德六年(1511年)复职,十二年升为吏部员外郎,十三年迁陕西提学副使,正德十六年(1521年)病故,年仅三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