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标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8—1398 【介绍】: 明朝开国皇帝。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名重八、兴宗,字国瑞。幼年穷苦,十七岁入皇觉寺为僧,旋即出外化缘乞食。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投郭子兴部红巾军,自亲兵升九夫长,娶子兴养女马氏为妻,号“朱公子”,始改名取字。次年,擢为镇抚。十五年,子兴死,子郭天叙受宋龙凤政权任为都元帅,以元璋为左副元帅。同年,渡江攻集庆。天叙阵亡,元璋独任元帅府事。十六年,克集庆,改称应天府,遂称吴国公。此后,东与张士诚争江浙,西与陈友谅争长江中游地区。宋小明王龙凤九年(元至正二十三年),攻杀陈友谅。次年,称吴王。龙凤十二年,围张士诚于苏州。次年,始称吴元年,破苏州,俘杀张士诚;继之,出兵北伐。又次年,即皇帝位,国号明,年号洪武。同年,克大都,灭元。陆续攻克南北各地,屡次出塞攻击北元。洪武十三年,以“谋反”罪杀丞相胡惟庸,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在位时严惩贪污,以操之过急,不免冤滥。屡兴大狱,胡惟庸、蓝玉两案,前后株连死者数万人。开国功臣多非善终,文人学士以文字取杀身之祸者亦有多人。定八股取士之制。严禁百姓私往海外贸易,禁用白银交易。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太祖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人。
元至正十一年辛卯起兵,丁未称吴元年,戊申建元洪武。
在位三十一年崩,葬孝陵。
有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黄瑜《双槐》《岁钞》:洪武八年秋八月,上览川流之不息,陋尹程《秋水赋》言不契道,乃亲更为之。
赋成,召禁林群臣观之,且曰:「卿等亦各撰赋以进。
」宋濂率同列研精覃思,铺叙成章,诣东黄阁次第投献。
上皆亲览焉。
复置品评于其间。
已而赐坐,敕大官进天厨奇珍,内臣行觞。
觞已,上顾濂曰:「卿何不尽饮?
」廉出,跽奏曰:「臣荷陛下圣慈,赐以醇酎,敢不如诏?
第臣年衰迈,恐不胜杯杓,志不摄气,或愆于礼度,无以上承宠光尔。
」上曰:「卿姑试之。
」濂即席而饮。
将彻,上复顾曰:「卿更宜酹一觞。
」濂再起固辞。
上曰:「一觞岂解醉人乎?
卒饮之。
」濂举觞至口端,又复瑟缩看三。
上笑曰:「男子何不慷慨为?
」对曰:「天威咫尺间,不敢重有所渎。
」 勉强一吸至尽。
上大悦。
濂颜面变赪,顿觉精神遐漂,若行浮云中。
上复笑曰:「卿宜自述一诗,朕亦为卿赋醉歌。
」二奉御捧黄绫案进。
上挥翰如飞,须臾成《楚辞》一章,曰:「西风飒飒兮金张,特会儒臣兮举觞。
目苍柳兮袅娜,阅澄江兮水洋洋。
为斯悦而再酌,弄清波兮永光。
玉海盈而馨透,泛琼斝兮银浆。
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兮步骤跄跄。
美秋景兮共乐,但有益于彼兮何伤?
」濂既醉,下笔欹倾,字不成行列。
甫缀五韵,上遽召濂至,命编脩官朱右重书以遗濂。
遂谕濂曰:「卿藏之以示子孙。
非惟见朕宠爱卿,亦可见一时君臣道台,共乐太平之盛也。
」濂五拜叩首以谢。
上更敕侍臣应制,赋《醉学》《士歌》者四人:考功监丞华克勤、给事中宋善、方徵、彭通闻。
而续赋者五人:秦府长史林温、太子正字桂彦良、翰林编修王琏、张唯、典籍孙蕡。
彭与孙皆吾广人也。
) 黄佐《翰林记》:太祖尝出御制诗文,以示词臣。
太子正字桂彦良即于上前大声诵之琅然,左右惊愕,学士承旨詹同私戒之。
上知之,谓曰:「儒者事君,正当诚意,毋事矫揉也。
」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丙午年六月,上祷雨钟山获应,赋七言喜雨诗,命待制黄哲等赓和。
已而诸将告捷,多令翰林诸臣应制赋诗,上亲加品评。
洪武十年十二月,上制十题,命典籍吴伯宗赋之,援笔立就,词语峻洁。
上嘉其才敏,赐织金绵衣。
尝幸清流关,赋诗,命扈从儒臣和之。
起居注刘季道有「治定不教生纵逸,功成犹遣历间关」之句。
上叹赏曰:「可谓安不忘危。
」赐以白金文绮。
又起居注蒋子杰应命即物赋咏,立成。
上大悦,特宠赐和章。
一日命群儒撰《豢鹤文》,吴府伴读王骥操觚立就,学士宋濂为之进呈。
上称善。
及日将南至,大祀于园丘,上复命群臣赋七言律十二韵,冠以三百言序。
骥与黄昶先成,跽读禦榻前。
上听毕,加奖励,命进学禁林云。
解缙《春雨轩集》:洪武二十有八年,北平永清卫之龙门,禾有异茎同穗之祥。
今上皇帝遣皮来进,群臣上表贺。
太祖高皇帝亲禦翰墨,为诗一章,以赐今上皇帝。
其诗首言创业之艰,天命之不易,除暴禁乱之师,抚民致治之略。
中言天锡丰登之屡,史书垂示之严,明堂里禋荐之重。
末示谦冲戒谨之意。
为善不足之诚,大矜下民之惠。
与民同乐之盛心,滋于言表。
盖不以嘉禾之祥为可矜,而以为可惧,而思以自勉,圣不自圣,兢兢业业,足以垂讯于千万年。
今上皇帝服膺圣训,念手泽之存,飒诵追维,不能自已,乃永乐三年用摹勒于石。
拓本装治成轴,分赐诸王及近臣。
于是臣缙亦得与赐焉。
杨慎《艺林伐山》:吾蜀解元王孝忠,乡试《贺平西蜀表》中有云:「川四巴三,收弹丸黑子之地;傅一廖二,成大统函夏之天。
」傅一廖二乃太祖御制《平西蜀颂》中谓「傅友德之功第一,廖永忠之功第二」也。
人咸服其博洽。
董谷《碧里杂存》:宋太史濂乞归时,彻制诗二首饯之云:「白下开尊话别离。
知君此后迹应稀。
」濂续云:「臣身愿作衡阳雁,一度秋风一度归。
」上悦,赐白金、缗币、文绮,曰:「与汝作百岁衣也。
」自是岁一朝焉。
田按:《尧山堂外纪》:「洪武十年,宋学士景廉乞骸骨归,华亭朱孟辨纪其事,作诗送之:『城上春云暖更飞,念卿此地迹应稀,臣身愿作随阳雁,一度秋来一度归。
』」据此则又为孟辨诗,而非太祖与濂赓续也。
诗亦小有异同。
周亮工《闽小纪》:林廷纲洪武初,承太祖亲擢吏科给事中,宠遇日隆。
尝侍游江间殿。
太祖首唱诗二句曰:「江间小殿与云齐,梁上新添燕子泥。
」公承旨足成三联曰:「雉尾晓开红日近,龙衣春湿彩云低。
旌旗影裹貔貅息,斧钺门前骐骥嘶。
簪笔诗成同拜舞,太平天子赐新题。
」后赐名恒忠。
王世贞《艺苑卮言》:高皇帝神武天授,生目不知书。
既下集庆,始厌马上,长篇短歌,操笔辄韵,有魏武乐府风,制词质古,一洗骈偶之习。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草木子》谓上有佳句云:「乌啼红树裹,人在翠微中。
」天下诵之。
又皇太子《新月诗》云:「昨夜严陵失钓钩,何入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照九州。
」野史附之。
谓为太祖及懿文不享国之證。
草木子》乃元遗民国初所著书,谓上者,顺帝也;皇太子者,爱猷识理达腊也。
盖以其不获有天下,而在东宫颇擅权,故记之耳。
《高帝集》无此二句。
朱孟震《续玉笥诗谈》:近有作《道听录》者,指黄巢《咏菊》,元梁王《晓行》之作以为高皇,宋人讥高宗《养鸽》诗载叶氏《草木子》,而以为武宗北狩。
书非异闻,时非久远,尚谬妄若此,况远且僻哉!
田按:《明史艺文志》:太祖文集五十卷、诗五卷。
《四库》著录二十卷。
自汉祖以马上得天下,《大风》一歌,妙合音节。
明祖起自布衣,与汉合符,御制篇章,炳为巨集。
野史所载,最为繁杂,兹择其可信者著于编,以瞻一代之风尚焉。)
吕本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寿州人。
懿文太子次妃父。
仕元为元帅府都事。
后归朱元璋,授中书省令史。
明太祖洪武五年历官吏部尚书,改太常司卿。
以奉职不谨免官,罚役功臣庙。
释为北平按察司佥事,寻复累迁太常卿。
耿璿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3 【介绍】: 明凤阳府人。
耿炳文子。
洪武时为前军都督佥事。
懿文太子女江都郡主。
建文时炳文北伐,璿献计直捣北平,炳文不能用而败。
成祖既即位,璿杜门称病,坐罪死。

人物简介

维基
陈仲述(14世纪—14世纪),名继先,字仲述,以字行,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柳溪人。
陈仲述是洪武十七年(1384年)的举人,十八年(1385年)联捷进士,获授监察御史,为官廉洁,十年内一如布衣书生,同年进士擅长古文者都推荐他,懿文太子朱标称他「陈古文」,死后没有产业,儿子陈赏成永乐九年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68—1407 【介绍】: 明凤阳人,初名允恭,以避皇太孙名改。
徐达长子。
幼侍懿文太子学,通经书大义。
洪武二十年袭爵魏国公。
建文朝特见信任。
靖难兵起,辉祖帅师援山东,屡败燕兵。
及燕兵渡江,犹引兵力战。
成祖入京,辉祖守父祠不出迎,削籍幽之私第卒。
万历中谥忠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7—1402 【介绍】: 明朝皇帝。
太祖孙,皇太子朱标子。
洪武二十五年,以父死,被立为皇太孙。
三十一年,太祖死后即位。
次年,改元建文。
用齐泰、黄子澄计削藩。
建文元年,叔燕王朱棣起兵,以“靖难”为名。
四年,燕兵渡江破京师。
帝在宫中自焚死,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流浪各地,其说难信。
原无谥,清乾隆时追谥“恭闵惠皇帝”。
黄鹤楼志·人物篇
朱允炆(1377~?
) 即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1398年至1402年在位,年号建文,故后世称建文帝,又称明惠宗。
在位期间颇有作为,史称“建文新政”。
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永乐皇帝)攻破南京,朱允炆失去皇位,失踪后下落成谜。
据清初傅维麟所撰《明书· 忠节传》之《程济、叶希贤、杨应能传》记载,宣德七年(1432)“五月,师(即朱允炆)至武昌,登黄鹤楼、仙枣亭,有‘何年化鹤归’之句”。
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解义篇第二之三
释应能伪姓杨氏。
实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
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洲。
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
乃授以一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
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启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
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
云南复闽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
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
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秋。
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
朝廷未审虚实。
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
我昔御便殿。
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竟卒于宫中。
 系曰。
建文君既继大统之二。
应与贤佐之臣兢兢格守太祖之成法而补其未逮。
则文皇帝亦安于藩邸矣。
乌有靖难兵破金川门哉。
为其一旦误用方黄辈。
讲周官行井田。
变更旧制威逼亲王文皇乌能坐视大宝隳于侏儒而束手待缚耶。
今数百年国家之鼎盛天下之治平者诚赖靖难之一旅耳。
建文事弇山集深言其既罹难必无出家之理。
既出家必无还宫之事。
杨应能牒是冒之也。
斯据国朝典故皇明通载及宪章录思恩志等说录之。
固于僧传是不可缺。
君子详焉。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伪姓杨。
实建文君也。
太祖之嫡孙。
懿文太子之长子。
封皇太孙。
讳允炆。
生时顶颅颇偏。
太祖抚之曰。
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
一夕懿文太子与侍。
太祖命新月诗。
太子吟云。
昨日严陵失钓钩。
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
也有清光遍九洲太孙吟云。
谁将玉指甲。
掐破上天痕。
影落江湖里。
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
盖未得团圆。
影落江湖。
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
太祖大渐。
乃授以小箧。
封钥甚密。
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
年二十有三。
明年改元建文。
召方孝孺。
为翰林侍讲。
直文渊阁。
日讲周官礼。
变更太祖旧制。
于是诸王多不逊服。
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
兵部尚书齐泰。
议削诸王之权。
谋者先燕。
命侍郎张炳。
都指挥使谢贵。
察燕动静。
遂逼燕起靖难师。
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
破金川门。
帝纵火焚宫。
启太祖遗箧视之。
得杨应能度牒。
剃刀。
袈裟缁服。
遂削发。
自御沟出遁。
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云南。
复闽。
入广西。
横州南门寿佛寺。
居十五年。
升座演法。
归者甚众。
所至成大法席。
人不知是帝也。
复往南宁。
居一萧寺。
衲子云集。
师为随缘开示。
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
立于当道。
值知州出。
从者呵之。
师言我是建文皇帝也。
自滇历闽至此。
今老矣。
欲送骸骨归帝乡巡按御史闻于朝。
赐号老佛。
命驿。
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
流落江湖四十秋。
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
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
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
朝廷未审虚实。
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
使审之。
师见亮即呼曰。
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师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
汝伏地餂食之。
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
已而取入西内供养。
卒于宫中。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四
释应能,姓杨氏,或曰即建文君也,太祖之嫡孙,懿文太子之长子,封皇太孙,名允炆,生时顶颅颇偏,太祖抚之曰:“半边月儿。
”及读书甚聪颖,一夕懿文太子与侍太祖,命咏新月诗,太子吟云:“昨日严陵失钓钩,谁人移上碧云头。
虽然未得团圆相,也有清光遍九洲。
”太孙吟云:“谁将玉指甲,掐作天上痕。
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
”太祖览之不悦,盖未得团圆,影落江湖皆非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大渐,乃授以一小箧对钥甚密,戒于急难方开。
是年五月十六日即位,年二十有三,明年改元建文,召方孝孺为翰林侍讲,直文渊阁,日讲周官礼,变更太祖旧制,于是诸王多不逊服,乃曲加恩礼。
侍读太常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泰议削诸王之权,谋者先燕,命侍郎张炳、都指挥使谢贵察燕动静,遂逼燕起靖难师,南讨黄、齐。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破金川门,帝纵火焚宫,启太祖遗箧视之,得杨应能度牒、剃刀、袈裟、缁服,遂削发自御沟出遁,云游四方。
自湖湘入蜀,历滇闽,复入广西横州南门寿佛寺,居十五年,升座演法,归者甚众,所至成大法席。
复往南宁居一萧寺,衲子云集,能为随缘开示,一众欢然。
久之,至思恩州,立于当道,值知州出,从者呵之,能言:“我是建文皇帝也,自滇历闽至此,今老矣,欲送骸骨归帝乡。
”巡按御史闻于朝,赐号“老佛”,命驿送至京师。
乃赋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及至京,朝廷未审虚实,以太监吴亮曾经侍膳,使审之。
能见亮即呼曰:“汝非吴亮耶?
”曰:“不是。
”能曰:“我昔御便殿,曾弃片肉于地,汝伏地餂食之,何得忘也。
”亮稽首大恸,已而取入西内供养,竟卒于宫中。

人物简介

维基
刘曰梧(1554年—1635年),字阳生,号斗阳,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梓溪人,民籍。
乙酉乡试九名,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会试六十六名,登三甲第一百三十六名进士。
工部观政,二十年十月选授浙江道御史,二十五年六月复除原职,二十八年巡按南直隶,三十一年九月巡按南京畿道,时杂税正繁,自金陵至皖城,立税厂七,曰梧檄为一,且著为令。
后镇守金陵太监兴大狱,曰梧捕其党,将穷治之,狱乃解。
已而引归,三十六年十一月即家起南京太常寺少卿,祀太祖陵寝。
会时议格孝康皇帝谥,曰梧上《瞻顾陵寝》一疏,得允庙谥乃已。
摄京兆尹,又摄国子监祭酒,所拔皆知名士。
四十三年二月出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等处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府地方,蓟为三辅要害,除夙弊,宽文网,拔孙显祖于行间,以二十骑战走骆驼兵数千,边威遂振。
妖人王森左道惑众,聚众数万,曰梧计擒而毙之。
四十六年十一月升左副都御史,照旧巡抚,仍荫一子入监读书。
四十七年十一月以病累疏乞休。
天启元年(1621年)五月起复顺天巡抚,闻开原、铁岭相继陷,括家赀万金助军饷。
三年正月升兵部添设右侍郎,三月补本部右侍郎,十月抵京,被吏科给事中蒲秉权弹劾升任逾年趣装无日,次月遂引疾归里。
五年正月再起为兵部左侍郎,以老病辞职,准在籍调理,年八十二卒,赠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