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六十三【生卒】:?—168 【介绍】: 东汉汝南平舆人,字仲举。初仕郡,举孝廉。太尉李固荐为议郎,历任豫章太守、尚书令、大鸿胪、光禄勋,桓帝时累迁太尉,谢绝大将军梁冀请托,不与交往。有“不畏强御陈仲举”之誉。灵帝立,为太傅,录尚书事,封高阳侯。与大将军窦武谋诛宦官曹节、王甫等,事泄,窦武被杀。率官属诸生八十余人,拔刀突入宫门,遂被害,年七十余。
蕃,字仲举,汝南舆兴人。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母忧弃官。州辟别驾从事,复弃去。公府举方正,不就。徵拜议郎,再迁乐安太守,以忤梁冀,左转修武令,迁尚书,出为豫章太守。徵拜尚书令,迁大鸿胪,坐救李云免。复徵拜议郎,迁光禄动,免。徵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代杨秉为太尉,坐救李膺等免。窦后临朝,以为太傅,录尚书事。建宁初,与窦武等谋诛宦官,事泄,为曹节等矫诏反杀,年七十馀。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十六【生卒】:?—168 【介绍】: 东汉扶风平陵人,字游平。窦融玄孙。少以经行著称,名显关西。以长女为桓帝皇后,封槐里侯,拜城门校尉。桓帝卒,武立灵帝,更封闻喜侯,拜大将军,辅朝政。与陈藩等谋诛宦官曹节、王甫等,事泄自杀。
武,字游平,融玄孙。延熹末,拜郎中。以长女立为皇后,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寻为城门校尉。灵帝立,拜大将军,封闻喜侯,与太傅陈蕃等谋诛中官,事败自杀。
人物简介
【生卒】:?—172 【介绍】: 东汉宗室。桓帝弟。封蠡吾侯,嗣渤海王。行为险辟,僭傲不法。延熹八年坐谋不道贬廮陶王。后被宦官王甫等诬告谋反,自杀。
人物简介
【生卒】:?—178 【介绍】: 东汉扶风平陵人。灵帝之后。建宁三年入宫为贵人,次年得立。无宠而居正位,众姬谮毁。中常侍王甫、太中大夫程阿等构言其左道祝诅,被废,忧死。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六十四【生卒】:?—179 【介绍】: 东汉武威姑臧人,字纪明。少习弓马,尚游侠。初举孝廉,历阳陵令、辽东属国都尉。桓帝永寿二年,任中郎将,以镇压泰山、琅邪农民军,封列侯。延熹间迁护羌校尉,并州刺史、破羌将军。灵帝初,镇压羌人有功,更封新丰县侯,拜侍中,进太尉、司隶校尉,转颍川太守。光和二年复任太尉,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宦官王甫,以颎曲意阿和甫,连及下狱,饮鸩死。
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恒帝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陵阳令,迁辽东属国都尉,徵拜议郎。永寿中,拜中郎将,以功封列侯。延熹中,迁护羌校尉,坐罪徵下狱,输作左校。起徒中,复拜议郎,迁并州刺史,复为护羌校尉。建宁初,拜破羌将军,以功更封新丰县侯。徵还拜侍中,转执金吾、河南尹。坐事左转谏议大夫,再迁司隶校尉。熹平中,代李咸为太尉,病免。复为司隶校尉,转颍川太守,徵拜太中大夫。光和二年,代桥玄为太尉,会日食自劾,诏诣廷尉,饮鸩死。
人物简介
【生卒】:?—179 【介绍】: 东汉陈留浚仪人。中常侍王甫养子。喜名声而性残忍。以父秉权宠,年二十余为沛相。视事五年,凡杀万余人。后为阳球所奏,死狱中。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六十八【生卒】:?—179 【介绍】: 东汉渔阳泉州人,字方正。少习弓马,能击剑,好申韩之学。有郡吏辱其母,聚少年数十杀灭其家。举孝廉,为高唐令,治政严苛。被劾。后以有治才授九江太守。累迁司隶校尉。灵帝光和二年奏收中常侍王甫、太尉段颎等,杀之。寻与刘合、陈球等谋诛宦官曹节、张让等。谋泄,反为所诬。下狱,被杀。
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桓帝时,举孝廉,补尚书侍郎,出为高唐令。建宁初,辟司徒刘宠府,举高第,拜九江太守,迁平原相。熹平末,徵为议郎。光和中,历将作大匠、尚书令,迁司隶校尉,徙卫尉。为中官曹节所诬,下狱诛。
人物简介
【介绍】: 东汉琅邪人。桓帝时为宗正,直道不容,自免归家。灵帝即位,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辅政,复征用之。熹平初为司隶校尉,有人在宫门外朱雀阙书曹节、王甫幽杀太后等语,诏猛逐捕,以不力免官。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