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曹钦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1 【介绍】: 明永平府滦州人。
宦官。
依王振,为监军。
景泰八年,与石亨等率兵迎英宗复位,迁司礼监太监,总督三大营,门下厮养冒官者多至千百人,权势显赫,时并称曹、石。
及亨罢官下狱死,吉祥内不自安,与嗣子曹钦发动兵变,败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8—1466 【介绍】: 明河南邓州人,字原德。
宣德八年进士。
授验封主事。
少师杨士奇欲一见,贤竟不往。
正统时为文选郎中,从英宗北征,师覆脱还。
景泰初拜兵部侍郎,转户部,又转吏部。
英宗复位,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旋进尚书。
曹钦叔侄反时,几被杀害。
宪宗立,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
以惜人才开贤路为急务,名臣多所识拔。
卒谥文达。
曾奉敕编《大明一统志》,有《古穰集》、《天顺日录》。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六
贤字原德,邓州人。宣德癸丑进士,授吏部主事。进郎中,擢兵部侍郎,改户部。英宗复辟,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进尚书。坐事下狱,谪福建参政,未行,留为吏部侍郎。寻复官,进太子太保。成化初,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卒赠太师,谥文达。有古穰集》三十卷。 (《国史唯疑》:郭琏为兵部尚书,雅持正,试造士贤《嘉禾》诗,谓有公辅器,兴张紞之识杨士奇事同。 《双槐岁钞》:文渊阁右植芍药,有台,相传宣庙幸阁时命工砌者。初植一本,居中澹红者是也。景泰初,增植二本,纯白居左、深红居右。旧常有花,自增植后未尝一开。天顺改元,徐有贞、许彬、薛瑄、李贤同时入为学士,居中一本遂开四花,其一久而不落。既而三人皆去,惟贤独留。人以为兆。明年暮春,忽各萌芽,左二右三,中则甚多,而彭时、吕原、林文、刘定之、李绍、倪谦、黄谏、钱溥相继同升学土,凡八人。贤约开时共赏,首夏四月盛开八花,贤遂设燕以赏之。时贤有玉带之赐,诸学士各赐大红织衣,且赐宴,因名纯白者曰「玉带白」,深红者曰「宫锦红」,澹红者曰「醉仙颜」,惟谏以足疾不赴,明日复开一花,众谓谏足以当之。贤赋诗十章,阁院宫寮咸和,汇成曰《玉堂赏花诗集》。 纳兰成德《渌水亭杂识》: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学土则南阳李贤、安成彭时、槜李吕原、莆田林文、安成李绍、永新刘定之、钱塘倪谦、东吴钱溥,侍读则金城黄谏,詹事则庐陵陈文、长洲刘铉,侍讲则眉山万安、渔阳李泰,中允则古杞孙贤,赞善则范阳牛纶,修撰则吴中陈鉴、博野刘吉、钱塘童缘、华容黎淳,编修则西蜀李本,昆陵王㒜、馀姚戚澜、宜兴徐溥、琼山丘浚、泰和尹直、安成彭华、书川陈秉中、临川徐琼、四明杨守陈、临江吴汇,检讨则严州傅宗、安成张业、河东邢让,翰林五经博士则天台鲍相,典籍则西蜀李鉴、泰和陈谷,侍书则浙江谢昭,其二人则礼部员外郎临淮淩耀宗、中书舍人江东曹冕。诗成,李贤序之,彭时作后序。 田按:诸公和李文达《内阁芍药黄字韵》诗,彭学士时句云「色借宫袍近柘黄」,林学士文句云「玉带几名新赐白,金花应瑞旧围黄」,倪学士谦句云「托根终近省闱黄」,又云「近侍曾闻亚姚魏,品题今喜得苏黄」,黄侍读谏旬云「资福玉盘先逞白,广陵金带总腰黄」,永新刘学士定之则「玉带白」、「宫锦红」、「醉仙颜」各赋一诗,见本集。此后成化中,徐少傅溥赋内阁芍药用吟、扉二韵,本院官皆和之。正德中,大学士梁储、杨一清赏芍药用东、冬、清、青为韵,诗各别纪于后。
维基
李贤(1408年—1466年),字原德,河南邓州长乐林(今邓州市孟楼镇长乐岭)人,进士出身,明朝重臣。
明英宗、代宗时代曾历任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官至华盖殿大学士、明朝内阁首辅,进少保,一生从政三十余年,为官清廉正直,政绩卓著,是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治世良臣之一。
谥文达。
宣德、正统年间宣德七年(1432年)壬子科河南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宣德八年(1433年)联捷进士,奉命调查河津蝗灾,授验封主事,少师杨士奇欲一见,李贤竟不往。
正统初年,建议减少对塞外降人的俸禄,以消除其祸患。
明英宗不听。
当时廷臣诰敕均须有九年任期,李贤建议改以三年,后准许。
之后升为考功郎中,改文选,跟从明英宗北征,土木之变时脱逃回朝。
景泰、天顺年间景泰二年(1451年),上疏谏言景泰帝勤政等策,得到景泰帝赞许,命入翰林院。
随后升兵部右侍郎,改户部右侍郎。
也先屡次上贡马,李贤则称给金帛以强盗并非正策,于是陈述边界战备废弛,于谦请其写章批评诸将,之后转为吏部右侍郎,并呈上《鉴古录》。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辟,命其兼任翰林院学士,直入文渊阁,与徐有贞共同在内阁参赞机务。
不久,进升吏部尚书。
李贤为人气度端凝,所奏对皆中机宜,深得英宗眷用。
当时山东饥荒,英宗发帑币以赈灾,召徐有贞与李贤商议。
徐有贞称有官员多在其中私饱己囊。
李贤则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英宗于是下令增加银钱。
当时,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并忌恨李贤。
诸多御史弹劾石亨、曹吉祥有罪,两人怀疑此为徐有贞、李贤之计,于是向英宗求诉,徐有贞、李贤两人均下狱。
恰逢有风雷变,李贤得释,谪福建参政。
未行之时,王翱奏请李贤可大用,遂留用为吏部左侍郎。
一个月后,恢复吏部尚书,仍然在内阁参赞机务。
石亨知英宗向著李贤,虽怒却仍无可奈何,只能佯装与他友好。
李贤亦深居简出,非英宗召见则不入阁,而英宗却更加亲近李贤。
之后,蒙古孛来进犯边界,石亨称玉玺在孛来处,可以打仗取回,英宗为之心动。
李贤则称不可再主动挑衅,而玉玺不足为宝,事情遂方休。
石亨却更加忌恨李贤。
当时英宗亦厌恶石亨、曹吉祥骄横,有次屏人对李贤称:「这些人干预朝政,各地奏事者均先到其门,怎么办?
」李贤称:「陛下只能独断,这样的趋附方能自息。
」帝曰:「如果不采纳他们的建议,他们的脸上就有难色。
」李贤称:「希望您能以缓制之。
」当时石亨、曹吉祥用事,李贤顾忌不敢尽言,然而每次都能从容应对。
曹石之变时,曹钦攻入东朝房袭击李贤,并将杀之,逼其写释己罪草奏。
幸亏王翱率军赶来救助得免。
李贤则密疏请擒贼党,英宗得疏后大喜,慰劳特加太子太保。
李贤并进言,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得到批准。
曹石之变后,英宗再问李贤“夺门之变”事。
李贤称:「『迎驾』则可,『夺门』岂可示后?
天位乃陛下固有,『夺』即非顺。
且尔时幸而成功,万一事机先露,亨等不足惜,不审置陛下何地!
」英宗大悟并赞同。
李贤并解释道,英宗复辟是自然之理,石亨等人才是夺门之变的真正受益者。
于是英宗下令章奏勿用「夺门」字,并议革冒功者四千余人,仅剩已袭父爵的太平侯张瑾和兴济伯杨宗。
至成化初年,诸被革者诉请,李贤又进言,并夺张瑾、杨宗爵位,时论均称大快。
英宗重用李贤,其所言之事均见听,锦衣卫门达忌妒大学士李贤受宠,又多次规劝自己,便曾在朱祁镇面前诬陷他,说李贤接受陆瑜的黄金,为他求取尚书一职。
朱祁镇怀疑了,半年仍不下诏书。
至此,门达拷打杨埙,教他引出李贤,杨埙即谎称:「这是李学士教我干的。
」门达非常高兴,立即上奏朱祁镇,请求法司在午门外会审杨埙。
朱祁镇派宦官裴当监视。
门达想抓住李贤一起审讯,裴当说:「大臣不可辱!
」门达这才罢休。
到审讯时,杨埙说:「我不过是个小人物,怎能见到李学士?
这都是门锦衣教我的。
」门达气色沮丧,话都说不出来,袁彬也历数门达纳贿的情状。
法司害怕门达而不敢上报,结果仍判袁彬绞刑,以财产赎死罪。
杨埙论斩。
朱祁镇下命袁彬赎完后调到南京锦衣卫,而禁锢杨埙。
天顺七年,李贤请英宗宽恤、罢江南织造、清锦衣卫狱、止边臣贡献、停内外采买等事情,英宗感到为难,李贤则四次进言,同列官员均感到恐惧,李贤退则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
」截止天顺年间,李贤一直担任内阁首辅,吕原、彭时为辅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09—1489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廷玉。宣德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究心律例条格。景泰中,任山东布政使。天顺二年,任刑部尚书。熟习法律、典故,屡辨冤狱。卒谥康僖。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廷玉,号省庵。
年十四为名诸生,弱冠中进士,授刑曹。
奉命出录两淮、江南北十七郡狱参错讯,鞫务得平,所释系囚三百馀人,改从轻比者千馀人。
历迁郎中,以才望擢为山东布政使。
齐鲁大饥,民相聚鬨取富人粟。
监司坐强劫,当死。
公曰:民苦饥,攘粟以免道殣耳,奚更杀之。
改从抢夺,例俱得免死。
英庙初复辟,李文达公贤时,为上言公才。
及刑部尚书阙,朝议数拟以进,俱不许,遂徵拜公。
及陛谢,上语左右曰:国家持刑得人矣。
公先在刑曹,于格律轻重,尽若披掌。
凡有大狱,诸曹不能决,先质于公。
公曰:某年某所狱类此,可比拟。
曹吏发故牒视之,不少差。
时门达治锦衣狱,用法酷。
弘农卫卒诬指挥李斌谋反事下达煅炼,具狱,会廷议,公独言其冤。
达怒,语侵公,公曰:瑜所执者,祖宗法耳,奈何枉人至族耶?
达奏公庇反者,上不听,为赦斌妻子。
未几达败,言者俱欲置之死。
李文达以质公,公曰:达典制狱,任情轻重是其罪,然视纪纲马顺则有间矣,达卒得不死。
曹钦夜为乱,公被执,巳知为公,遂释不害。
或执佃人数千,俱为逆党,公以谋逆仓卒,诸佃相去各数百里,岂得与谋,尽释之。
上素重公名,凡游上苑出猎,俱召公从行,礼遇甚渥。
宪庙初年,公历九载,乞致仕。
上曰:国家方倚任老成,卿安得去。
每遇小疾,上遣御医往视,中使临问,赐饮馔相望。
疾少间,特免公朝参。
复六年,坚乞骸骨归老,上特赐宝钞治行,进公阶荣禄大夫。
公初在曹,年少有重名,故以郎擢长外藩,以外藩特召为尚书,俱异数也。
方官主事时,郎中仲闵为之长。
仲君心知公大器,每举太祖太宗朝法比沿革告公,且曰:陆君他日必大用,此国家旧典,当先尽心。
故公于律例条格,无不精晰。
既入掌邦宪,每举仲君所言教。
其属吏见诸曹贤者,礼之若宾友。
其用法酷者,辄严责之,务使持平乃已。
都御史寇深暴戾自用,凡会鞫强断,众莫敢抗。
公徐发一言,执理定罪,深不觉自诎。
前后在刑曹十八年,尚书十五年,倚任既久,遂为国家名法臣第一。
公家在鉴湖,晚年鹤发曳杖,逍遥十洲间,为诗吊贺季真。
里居复十七年卒,年八十一,谥康僖。
其族人世有显者。
维基
陆瑜(1409年—1489年),字廷玉,号省庵,浙江鄞县城内月湖边人。天顺、成化间官至刑部尚书。宣德七年(1432年)举壬子科浙江乡试第九名。宣德八年(1433年)参加癸丑科会试第五十一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二名,授刑部山西司主事,升员外郎。正统九年(1444年),受命与郎中郭恂审察南北直隶狱囚,巡行淮扬十七郡,审核释放无罪囚犯上百人,升任郎中。景泰二年(1451年),擢山东右布政使,转左。天顺二年(1458年)升刑部尚书。成化五年(1469年)致仕,弘治二年(1489年)卒,谥康僖。
孙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 【介绍】: 明东胜州人,字振远。
永乐二十年袭父职济阳卫指挥同知,累迁右都督。
正统末充总兵官。
也先攻京城,镗统京军御之,以功充副总兵,镇大同。
召还,擢都督佥事。
英宗复辟,以夺门功封怀宁伯。
天顺间力战平曹吉祥、曹钦之叛,进爵为侯。
卒谥武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3—1461 【介绍】: 明蒙古人,字廷璋,吴克忠子。
土木堡之役,被俘,逃归。
嗣爵恭顺侯。
天顺五年,太监曹吉祥与其侄曹钦反。
瑾闻变,椎长安门上告。
门闭,攻不得入,瑾率五六骑与力战死。
谥忠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7—1479 【介绍】: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彦实。正统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帝初,有守京城功。景泰中,累迁四川参政。天顺中任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成化初任兵部尚书,平四川山都掌民变。后官南京兵部尚书。
维基
程信(1417年—1472年),字彦实,直隶河间人,祖籍直隶徽州府休宁县(今安徽省)。
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兼大理寺卿。
正统七年(1442年),登壬戌科进士,授吏科给事中。
代宗继位,因举荐启用。
京师保卫战时,负责督军守西城。
都督孙镗在与也先交战中失利,欲入城,程信不允,而在城上督军发箭炮相助。
孙镗遂战益力,并击退也先。
景泰元年(1450年),请求赈灾京畿饥民,晋升为左给事中。
次年出任为山东右参政,督饷辽东,因与巡抚寇深矛盾,后以忧去,服阕,起用四川参政,后与侍郎罗绮攻破黑虎诸寨天顺元年(1457年),程信升任太仆寺卿,重新徵收兵马。
当时三营大将石亨、孙镗、曹钦均是夺门之变功臣,庇护部下,认为程信为人苛急,请改隶兵部。
程信晓之以理,明英宗仍命其负责太仆寺。
次年,改为左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当时佥事胡鼎弹劾都指挥夏霖不法事,程信听闻后,逮捕胡鼎下诏狱。
锦衣卫都指挥门达称程信不当代奏。
当时恰逢寇深掌管都察院,于是弹劾程信,下诏狱,降南京太仆少卿。
天顺五年,召为刑部右侍郎,母忧归。
成化元年(1465年),启为兵部左侍郎。
四川发生民变,朝廷以襄城伯李瑾充总兵官,太监刘恒为监督,进程信为兵部尚书,随后调度有功获胜。
随即兼任大理寺卿,与白圭共同掌管兵部。
因言官相继弹劾,其四次上疏请求辞职,不予批准。
成化六年,改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
次年致仕,又过一年去世,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7—1482 【介绍】: 明福建宁德人,字季聪。
正统四年进士。
授吏科给事中,景泰时进都给事中,论事无所讳。
累迁右副都御史。
天顺四年,曹钦之反既平,将士妄杀冒功,市人不敢出门。
时聪署院事急令制止。
成化中官至刑部尚书。
卒谥庄敏。
维基
林聪(1417年—1482年),字季聪,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州府宁德县(今福建省宁德市)人,正统己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左都御史。正统三年(1438年)举戊午科福建乡试第九名,正统四年(1439年)联捷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元年(1450年),进都给事中。当时,中官金英家人违法,都御史陈镒、王文治案却均不罪于金英。林聪率领同官弹劾陈镒、王文畏势从奸,一并弹劾御史宋瑮、谢琚均下狱,之后恢复职位,林聪继续弹劾,宋瑮、谢琚被调外。太监单增督京营受宠,当时士兵稍忤者辄遭辱,其家奴白昼杀人,夺民产。林聪举发其事,单增下诏狱,后获宽宥,不敢再作乱。景泰三年,上疏请纠察刑狱治理妖僧赵才、湖广副使邢端等,后均得准。当时建造东宫,林聪因反对,迁春坊司直郎。景泰四年(1453年),大学士商辂称其敢言,不宜置之散地,于是恢复为吏科都给事中。随后请减轻福建银场额重。景泰五年,以灾异偕同官条上八事,限制武清侯石亨、指挥郑伦等分田等。林聪最初弹劾吏部尚书何文渊下狱后致仕。之后弹劾山西布政使王瑛老等,均罢免。御史白仲贤擢广东按察使。林聪言其奔竞不当超擢,乃迁镇江知府。兵部主事吴诚夤缘得入吏部,因林聪弹劾,遂改工部。各司均忌惮林聪风裁,其所言未有不敢遵从的。内阁及诸御史亦并以林聪好论建,并非善臣。同年冬,林聪甥陈和为教官,欲得近地便养,林聪对吏部官吏陈说此事。御史黄溥等遂劾林聪挟制吏部,加之此前得罪的众多官运均弹劾,后下廷讯,坐专擅选法,论斩。因高谷、胡濙力救得免,贬为国子监学正。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后,拜其为左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赈灾饥荒,使得饥民得活者多达一百四十五万人。后进升右副都御史,逮捕江淮盐盗,平定并惩治当地贪官。后母丁忧,起复,再辞,不予批准。天顺四年,曹石之变爆发,将士妄杀,至割乞儿首报功。林聪署都察院事,令获贼者必生致,滥杀为止。成化二年,外出巡视淮南淮北饥荒,奏贷漕粮及江南余粮以赈灾,得到批准。次年,与户部尚书马昂清理京军,进升右都御史。成化七年,代王越担任大同巡抚,后遇疾致仕。再过一年,以故官起掌南京都察院。成化十三年(1477年),召拜刑部尚书,寻加太子少保。成化十五年,与中官汪直、定西侯蒋琬按察辽东失事,汪直包庇巡抚陈钺,林聪无法与之争。成化十八年,卒于任上,享年六十八岁。赠少保,谥庄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丰润人。
袭父职为锦衣卫百户,进千户。
参与英宗复辟事,天顺初累官至指挥使,专任理刑。
锦衣卫校尉逯杲用事,所欲陷害者辄执送达,锻炼成狱。
天顺五年,逯杲为曹钦所杀。
达掌卫事,仍兼理刑,进都指挥佥事,广布旗校,陷诬无辜,中外重足而立。
宪宗嗣位,被劾,发广西南丹卫充军死。
韩祺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韩祺(1421年—?
),字汝徵,原字世祯,浙江绍兴府萧山县人。
同进士出身。
永乐辛丑九月初十日寅时生。
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浙江乡试第一名。
天顺元年(1457年)丁丑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九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七十五名。
三年己卯,授监察御史,巡按福建。
辛已,刷卷山西。
未几,钦召入京,监斩昭武伯曹钦党。
天顺癸未四月,以中官诬奏被逮,六月二十六日卒于官邸,归葬寿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新昌人,字文质。
正统十四年,以锦衣校尉从英宗北征。
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随侍不少懈。
英宗复辟,深得眷宠,累进锦衣卫指挥使,寻掌锦衣卫事。
平定曹钦兵变,进都指挥佥事。
成化间,擢都督佥事,莅前军都督府。
撰有《北征事迹》。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