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384—1458 【介绍】: 明顺天大兴人,字思敬。朱棣起兵,以守城有劳,永乐初为鸿胪寺序班。正统时累擢至礼部左侍郎。土木之变后,使也先迎还英宗。善无学术,惟以应对便捷见长。后与石亨、曹吉祥勾结,参与策划奉英宗复辟之谋。封兴济伯。
人物简介
【生卒】:1389或1392—1464 【介绍】: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沧海遗珠
薛瑄(1389-1464)(一说生于1392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十九(1421)年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著有《河汾诗集》《敬轩文集》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历大理少卿天顺初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清从祀孔庙有河汾集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瑄字德蕴,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正统初,出为山东提学佥事,进大理左少卿。忤王振,下狱论死,寻免。景泰初,起大理寺丞,进南大理卿。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乞归。卒赠礼部尚书。成化初,谥文清。隆庆中,从祀孔庙。有《河汾集》。 (《四库总目》:明代醇儒,薛瑄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语,而大致冲澹,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 《艺苑卮言》:讲学者,劲以词藻为雕锼之技;工文者,则以拙语为谈笑之资。若凿枘不相入,无论也。七言最不易工,吾姑举诸公数联,如:「翼轸众星朝北极,岷皤诸岭导南绦」,「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此薛文清句也。「溪声梦醒偏随枕,山色楼高不碍墙」,「狂搔短发孤鸿外,病卧高楼细雨中」,「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处处同」,「残书汉楚灯前垒,小阁江山雾里诗」,「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此庄孔旸句也。「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出墙老竹青千个,泛浦春鸥白一双」,「时时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此陈公甫句也。何尝不极其致。 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维基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今河津市),理学家。永乐庚子解元,联捷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薛贞曾任元氏县儒学教谕。薛瑄幼时聪颖,入私塾学习《诗》、《书》,日记千百言。因其父改官河南鄢陵,便补当地县学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参加河南乡试,高中第一名,次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宣德三年授官御史,宣德四年(1429年)至七年(143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并监理湖广银场(在湘西沅州)这一肥缺,期间以查办银矿官员营私舞弊闻名,「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因继母去世归返。正统初年,任山东提学佥事,升大理寺左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薛瑄见之不拜,得罪王振,被逮捕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听闻今日薛先生要处死。”王振大为震动。后经兵部侍郎王伟等申救,得以免死。景帝嗣位,经由给事中程信推荐,起用为大理寺丞。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英宗复辟,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因见石亨、曹吉祥乱政,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1572年),从祀孔庙。《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393—1461 【介绍】: 明保定府唐县人,字文渊。正统九年任山西按察副使,访民隐,清吏弊,平疑狱。上边务条陈数十事,称帝意,拜佥都御史,出镇松、茂。号令严明,边地宁静。景泰初迁左都御史掌院事。天顺五年太监曹吉祥叛时被杀。谥庄肃。
人物简介
【生卒】:1393—1457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千之,初名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历大理寺卿,迁右都御史,镇守陕西,进左都御史。景泰改元,召学院事。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有城府,廷臣无敢干以私,然中实柔媚。议奉迎英宗还京时,厉声言上皇未必能还;后又率先赞成景帝以己子为太子。及英宗复辟,言官诬劾文与于谦谋立外藩,按问无迹,仍同斩于市。维基
王文(1393年—1457年),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隶束鹿县人(今河北辛集)。永乐辛丑进士。景泰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辟后与于谦同被问斩。王文之父王绪,原籍霍丘(今安徽省霍丘县),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强为家中第三子。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强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英宗之弟郕王即位,是为代宗。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经高谷推荐及宦官王诚帮助,代宗诏王文入阁,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入内阁,自王文始。历加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传闻瓦剌要释放英宗回京,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礼仪。王文时任都御史,厉声道:“公等谓上皇果还耶?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景泰帝有病,群臣欲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认为上意不可知,仅上疏请求早立太子。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储。景泰八年(1457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代宗卧疾南郊,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辟后,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但仍判于谦和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同斩于西市。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疆。王文之死,人们皆知其冤,但因其人品颇受争议,因而不若于谦被世人所鸣冤。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宪宗皇帝予以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悯。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396—1460 【介绍】: 明河南卢氏人,字禹范。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宣德中授给事中,甚有清望。正统初出为两淮盐运同知,力革宿弊。景泰间出镇陕西,以大臣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属,事多拘滞,请改宪职。乃转右副都御史。自此,凡大臣出镇或巡抚皆授都御史。天顺初,为石亨、曹吉祥所诬,出为江西布政使。亨败,召为南刑部尚书。
耿九畴(1396年—1460年),字禹范,号恒庵,河南卢氏县人,籍贯山西乐平县(今昔阳县),永乐甲辰进士。天顺初,官至南京刑部尚书。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三甲进士。为政清廉,生活节俭,公务之余,只是焚香读书,廉洁之名,妇孺皆知。宣德六年(1431年)授礼科给事中。正统初,任盐运司同知,因母丧去职,民众数千人依依不舍。正统十年(1445年)正月,起用为都转运使。天顺元年(1457年)六月,御史张鹏上疏弹劾石亨、曹吉祥。石亨等反诬张鹏等是受耿九畴指使,耿九畴遂被一并下狱。谪江西右布政使,接着,又调四川。次年,礼部缺尚书。明英宗问李贤人选。李贤说:「老成清介,无如九畴。」遂召回耿九畴。后怜悯其老迈,又下令改任南京刑部尚书。天顺四年(1460年)病逝,谥清惠。与轩𫐐齐名。
人物简介
【生卒】:1398—1460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式之。永乐二十二年进士。宣德间任监察御史。能辩疑狱。正统五年以荐升陕西按察佥事。再升右佥都御史,监刘聚军,镇压福建邓茂七。又破山寨多处。奉命督徐恭镇压处州叶宗留,进军迟缓,日以置酒赋诗为乐。及闻已平定,进兵争功。还京后被劾罢。维基
张楷(1399年—1460年11月19日),字式之,号介庵,浙江慈溪(今宁波市)人,诗人。张楷生于建文元年(1399年)三月。少能属文,有司听闻其名,补为邑庠生。永乐十三年(1415年)中举人,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宣德二年(1427年)任兵部主事,深得尚书张本赏识。不久,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宣德五年(1430年)弹劾刑部受贿官吏,连带南京刑部尚书赵羾、南京刑部右侍郎俞士吉以下十数人,皆罢黜,名声鹊起。宣德八年(1433年)前往北京行在考绩,献《圣德颂》,意欲求进,反而忤旨。幸少保陈循营救方得免罪。正统初年(1435年)还任。正统五年(1440年),升陕西按察佥事,不久迁副使。正统九年(1444年)九月,随同靖远侯王骥与都御史陈镒巡视延绥、宁夏、甘肃诸边。正统十二年(1447年)调抚处州叶宗留等人谋反,次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正统十四年(1449年)在闽提督军务时,因作“除夜不须烧爆竹,四山峰火照人红”等诗句,为给事中王诏弹劾。同年,镇抚福建邓茂七叛乱,拜为监军,总制闽浙,便宜行事。景泰元年(1450年)班师回朝。廷议,以张楷无功,追论下狱。诏以寇平功赎罪,得以放归。居乡五六年。天顺二年(1458年)英宗复其右佥都御史旧职,命致仕。同年七月,张楷奉命督理陕西军饷,通过赂曹吉祥,得以重新出仕。天顺三年(1459年)事竣,召还京,转南京都察院。次年冬,来京。十一月七日卒,时年六十二。
人物简介
【生卒】:?—1460 【介绍】: 明陕西渭南人。嗣父职,为宽河卫指挥佥事。善骑射,用大刀,每战辄摧破。正统初迁都指挥佥事,进都指挥使。土木之变后,于谦荐掌五军大营,进右都督,拒瓦剌兵,数立功,累官至镇朔大将军,封武清侯。景帝病,与曹吉祥迎英宗复辟,进爵忠国公。势焰薰灼,杀于谦等,两京大臣,斥逐殆尽。英宗渐不能堪。既而从子石彪从陕西召还,谋镇大同,表里握兵柄,事发,下诏狱,未几瘐死。
人物简介
【生卒】:?—1461 【介绍】: 明真定府安平人。初为锦衣校尉,能通案牍,为门达心腹。与夺门功,累擢指挥佥事。以强鸷为英宗委任,使察中外之不法者,乃摭群臣细故以称旨。奏诛石亨。达官富家多以贿祈免,无贿者辄锻炼成狱,朝野侧目。曹吉祥反,被杀。
人物简介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惟允,号秋水,陈汝秩弟。与兄齐名,有大髯、小髯之称。工诗善画。倜傥知兵,尝参张士诚军事。洪武初以荐任济南经历。坐事死,临难从容绘画,画毕就刑。有《秋水轩诗稿》。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允,吴县人。官济南经历有秋水轩槁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汝言字惟允,吴人。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兄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与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董文敏题为北苑。此二图皆江南名画。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淮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止仲尾之往,弗敢后。」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时,止仲为门下客。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以笔抹之。」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惟允与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侍郎真一代画家也。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汝言字时献,潼关卫人。正统壬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景泰中,骤进户部侍郎。天顺初以迎驾功迁兵部尚书。以贿败。维基
陈汝言,官至兵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之变,故被石亨举荐,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帮助石亨冒领功勋赏赐者不下四千馀人。天顺二年,因被群臣检举弹劾,被逮捕下诏狱,籍其家,家有万产。。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