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成敬

相关人物:共 11 位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惟允,号秋水,陈汝秩弟。与兄齐名,有大髯、小髯之称。工诗善画。倜傥知兵,尝参张士诚军事。洪武初以荐任济南经历。坐事死,临难从容绘画,画毕就刑。有《秋水轩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允,吴县人。官济南经历有秋水轩槁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汝言字惟允,吴人。
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
兄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
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
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
与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
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
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
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
董文敏题为北苑。
此二图皆江南名画。
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
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淮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
』止仲尾之往,弗敢后。
」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时,止仲为门下客。
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
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
』以笔抹之。
」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
惟允与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
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
」侍郎真一代画家也。
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
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汝言字时献,潼关卫人。正统壬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景泰中,骤进户部侍郎。天顺初以迎驾功迁兵部尚书。以贿败。
维基
陈汝言,官至兵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之变,故被石亨举荐,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帮助石亨冒领功勋赏赐者不下四千馀人。天顺二年,因被群臣检举弹劾,被逮捕下诏狱,籍其家,家有万产。。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复观(14世纪—15世纪),又名李光,以字行,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东隅学右人。
李复观是永乐元年(1403年)的举人,次年(1404年)联捷进士,获授邵武知县,个性敏敦,以文学治理县事,不用刑罚而令民信服,后人经常思慕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如馨,字古心,姓杨氏,溧水人也。
年少家居,笃信释氏,及近不惑,乃厌尘俗,初投摄山栖霞寺,礼素庵法师从事薙染,遂受沙弥戒。
复欲近圆,本师示以须得清净十僧方能得戒,由是叩诸宗匠,辄究戒缘。
因读《华严》识菩萨住处,忻然有得。
谓“文殊所在常住清凉,抗心希踪,步礼五台,当见文殊为我授戒。
”因辞法侣,躬亲跋沙,三遭寒暑,方眺宝峰,渐至灵境,夙夜虔勤,恳求切至。
一日景值馀晖,客途阒寂,恍怫之间见一老妪形枯发白,捧敝伽黎出自林中,适前问曰:“汝来何求?
”曰:“求见文殊。
”媪曰:“此衣亡儿所遗,尔来求戒,便应尔赠。
”言讫竟去,衣遂著身。
顷复呼曰:“比丘比丘,文殊在兹。
”馨方惊愕,已失所在,如㝱初觉。
顿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门,视大小乘律如胸中自在流注,欢辛之忱无可为喻。
尔后南旋,中兴法戒,专持梵律,皎若冰霜。
明万历间,金陵幽栖寺洪恩雪琅敕修长干塔,诸务严备,唯顶屡举,举不能正,深用为忧。
蜀僧巨川求匠架木,倍工益力,终未能成。
唯日夜翘企,冀佛慈应。
一夕㝱感神谕云:“优波离尊者至,始克如愿。
”翼日,馨露顶跣足,杖锡持钵,偏袒而入。
洪恩一见,乃悟夙因,召众抠迎,倾诚请助。
馨才举喝,翔然升去,塔顶便合。
乃以㝱警向众宣明,群情忻跃,大加敬礼,咸指馨为优波离再世。
由是法会云兴,遂开戒于栖霞、甘露、灵隐、天宁诸刹。
自元季以来,律学荒芜。
馨尝嘅然,谓“佛法住世,功在毗尼”,访求梵纲,遍参律法,至是坐道场三十馀所,徒众累万,声闻于天。
明神宗嘉兹誉问,延至五台,赐紫衣、锡杖,为开皇坛说戒。
敷座之日,五色瑞云结盖盘空,亭午方散。
帝心悦豫,题额“万寿戒坛”,赐号“慧云律师”,缁素归依禀戒跻坛者,不可胜计。
三坛既毕,复锡千佛珠衣,拜表辞谢,而圣眷隆渥,宏奖未已。
以万历四十三年乙卯十一月十四日示寂,寿七十有五,腊二十又七,染道三十有四,瘗于天隆玉环山。
帝闻迁化,思慕清辉,乃诏燕都悯忠寺图其遗像,供于大内,濡染宸翰,为题赞曰:“瞻其貌,知其人。
入三昧,绝六尘。
昔波离,今古心。
”其见钦崇如此。
馨风规简夷,神观凝肃,坐室中如在定者,虽左右近侍不敢妄启,至训诲提奖,机用妙密,迥超情臆。
故白四授具,三聚妙圆,皆弘于斯,世称“中兴律祖”云。
姚原立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姚原立(14世纪—15世纪),江西广信府贵溪县八都人。
姚原立是永乐三年(1405年)的举人,次年(1406年)联捷进士,获授信宜知县,为政廉明而宽厚,改建当地学校、重新修筑城墙,教育士子振兴文教,招抚瑶族人使其归化,五年后因父母去世回乡,人民思慕,入祀名宦祠。

人物简介

维基
王重,字有山,号三山,镇江府金坛县人。
明朝末年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
吏部观政,七年授中书舍人,十年掌中书科印,十二年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历文选司郎中。
与兵部主事成德相善,明末成德殉国,王重受其生前所托,分割家宅抚养其子。
顺治十六年,郑成功从崇明岛进入长江,攻陷了镇江府等地,一些思慕明朝的遗民,因而纷纷暗中接应,企图恢复明室。
清廷为之震动。
不久之后,郑成功败退。
清朝下令彻查私通海外的人,发起“通海案”,许多人受到株连。
金坛知县任体坤为掩盖弃城之罪,与乡绅王重、袁大受串通,上报当地儒生三十八人通敌,但被江南按察使姚延著查知真相,任体坤获罪,余者皆减罪。
乡绅袁大受等人不满,动用人脉关系,写信向京城御史马腾蛟求助,认为“不速杀儒生等人,恐生出其它祸端,引火上身”。
不料书信来往中,被人泄密,顺治皇帝下令让户部、刑部侍郎及江宁巡抚朱国治审理案件,于是提审王重、知县任体坤等人,并全部拘捕入狱。
并将事件扩大化,凡是牵连其中的人,包括被诬告的儒生、书吏、耆生都被判了“通海”之罪,此案牵连数千人,姚延著、陈于鼎等人都因此案被处死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耀州人。
成敬子。
景泰二年进士。
登第,即患重病。
景帝怜之,特授吏科都给事中。
凯闻命而卒。
维基
成凯(1426年—1452年),字舜卿,陕西西安府耀州人。陕西乡试第三名。景泰二年(1451年)辛未科进士,后授吏科都给事中,不久去世。其多有才华善于诗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池州人。
儿时,生母不为嫡母所容,改嫁朱氏。
鹏飞既长,思慕哀痛,访求三年,迎还奉养。
母旋复归朱氏,时往省觐。
既卒,岁时携子孙往祭墓,终其身。
龚伯宁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龚伯宁(15世纪—1590年代),字文卿,湖广武昌府崇阳县人。
龚伯宁是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举人,次年(1484年)联捷进士,获授新昌知县,处事廉明、发奸摘伏,在当地劝农桑,又开凿天宝山引水灌溉土地,人们都佩服他。
之后他得推举卓异,入朝述职时在北京去世,新昌人思慕他,私谥为端节,又上请特建祠在县左,题为:「国朝第一爱民父母龚公端节之祠」,入祀名宦祠和乡贤祠,有《遗草子湜》流传。
儿子龚湜,中嘉靖八年进士。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四
字元规。
思恭,生二子,长员,字友规,次即先生。
兄弟俱有文名。
先生少奉父命为人后,而员以诸生充臬掾,赴京师。
后改四川,谪戍临洮,调凉州。
播迁有年,且道里绝梗,远非日月可至。
先生尝裹粮走万里资送,终其身不辍。
后以例籍,父及妻子俱赴戍所,独先生以别籍免,喟然曰:吾忍使父与嫂、侄独困苦耶!
力请与偕至吴门。
父死,先生哀毁几绝。
或劝之火,辄号哭曰:此末俗事,虽仓卒,吾容忍乎?
乃以父柩厝客舍,相嫂、侄至京师,遇例,家人得放还,遂复至吴门,迎柩归葬。
次年,兄没戍所,又间关数千里,负其骨归,抚诸侄益至,先人田庐悉畀之。
诸公俱高其孝友笃至,名所居曰孝义堂。
兄友规初调临洮时,解公大绅方谪河川卫吏,翰林待诏潘若水亦黜为西宁行太仆寺吏。
解公名重,若水能诗,著《退庵集》。
友规工文,著《鸣穷集》,关中因有吏中三杰之称。
友规所传二文,其口毒荅一篇,词义最善,详水东日记。
余尝读元规传,辄叹曰:先生斯可为至行矣。
与同时李孝谦兄弟孝友笃相类,两家复擅文章,为吾里光华,诚所谓有德之言也。
或曰:元规为兄,友规为弟。
元规曾孙汝仪,字国正,以进士官云南参政,事大母笃孝,能世其家。
官谦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汀人。
永乐中知汝州,招抚流民有方。
秩满,吏民思慕不已。
共 11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