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必达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6—1484 【介绍】: 明四川中江人,字士杰,一作时杰。天顺元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历河南左右布政使,谏止开嵩山矿。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凤阳、淮安等府。
维基
徐英(1426年—1485年),字时杰,四川潼川州中江县人,民籍,治《易经》,年三十二岁中式天顺元年丁丑科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五名进士。
八月二十六日生,行二,曾祖徐必达;祖徐子仁;父徐凯,阴阳训术;母雷氏。
具庆下,妻黄氏,兄刚,弟贯。
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三十八名举人,会试中式第二百八十三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3—1107 【介绍】: 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程颢弟。年未冠,才能为胡瑗所重,授太学学职。英宗治平、神宗元丰间,大臣屡荐,不仕。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为崇政殿说书,后出管勾西京国子监。哲宗绍圣中,因政见不合,削籍送涪州编管。徽宗即位,徙峡州。寻复官。崇宁中致仕。曾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之奠基人,合称二程。学说以“穷理”为主,强调格物致知。因长期居洛阳讲学,故称“洛学”。卒谥正。有《易传》、《春秋传》等。后人编为《遗书》、《文集》、《经说》等,收入《二程全书》。
全宋诗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廷试报罢,遂不复试,大臣屡荐皆不起。
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奉诏赴阙,授通直郎、崇政殿说书。
次年出管勾西京国子监。
绍圣四年(一○九七),入元祐党籍,削籍,遣涪州编管。
徽宗立,遇赦还洛,寻复通直郎权判西京国子监。
崇宁元年(一一○二),再追所复官。
五年,复通直郎致仕(《道命录》卷二)。
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二一《程侍讲颐传》)。
颐与其兄颢并称二程,一生主要从事学术、教育活动。
著有《伊川易传》,《伊川文集》等,后人与程颢著作同编为《二程全书》。
事见《朱文公文集》卷九八《伊川先生年谱》,《东都事略》卷一一四。
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程颐诗见于《伊川文集》者三首,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刊康绍宗重编本(简称弘治本)、明徐必达校正本(简称徐本)。
又从《古今事文类聚》等书辑得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七五○
程颐(一○三三——一一○七),字正叔,号伊川先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颢弟。少与兄同受学于周敦颐。年十八,游太学,著《颜子好学论》,胡瑗大惊异之,处以学职。哲宗初,以司马光、吕公著荐,召为西京国子监教授,力辞,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既入见,擢崇政殿说书。出管勾西京国子监,久之,加直秘阁,再上表辞,去官。绍圣中,削籍窜涪州。徽宗即位,徙峡州,俄复其官。大观元年卒,年七十五。颐于书无所不读,与兄颢同为一代大儒,人称「二程」。平生诲人不倦,学者出其门最多。嘉定十三年,赐谥曰正,淳祐元年封伊阳伯,从祀孔子庙庭。与其兄有《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河南程氏经说》八卷、《河南程氏粹言》二卷,又有文集八卷、《易传》四卷,俱存。《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八
世淳,字中明,必达子。
万历戊午举人,累官随州刺史。
闯贼乱襄、邓间,攻随城,淳以死守,相持七昼夜。
食尽援绝,城陷,淳单骑巷战。
贼胁之下马,淳骂曰:有死州官,无下马州官也!
飞矢贯颐,眼鼻横断。
既坠马,犹骂不绝口。
仲子肇梁抱父尸骂贼,贼杀之。
临死,语州人曰:印埋廨后,好护还官。
淳妾赵氏,亦骂贼死,仆从死者十八人。
按臣上其事,赠太仆少卿,赐祭葬,恩荫肇梁,赠助教,命楚、浙并建祠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3—1607 【介绍】: 明江西吉水人,字于野。
曾存仁子。
嘉靖三十八年进士。
授刑部主事。
隆庆初任文选司郎中,荐用遗佚多人。
以忤张居正去官。
居正卒,起为大理卿。
后任南京吏部尚书,报谏税使虐民。
万历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司郎中徐必达持正不挠,失执政意,遂引疾归。
卒谥恭端。
维基
曾同亨(1533年—1607年),字于野,号见台,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进士出身。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科进士。授刑部主事。改礼部主事,迁吏部考功司主事、文选司主事,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改元,为文选司郎中。进太常寺少卿。万历元年(1573年)经御史刘台推荐,起为大理寺少卿。历官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后来刘台得罪张居正,同亨是刘台的姊夫,给事中陈三谟将他弹劾。张居正死后,起用为南京太常寺卿,入为大理寺卿,迁工部右侍郎。督治寿宫,节省浮誇的经费三十余万。进工部尚书,迁南京吏部尚书。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告老还乡,两年后病逝,赠少保,谥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