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徐士俊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8 首
华灯焰煖,红云影绕,蟾魄荡梅痕。
相对忘年,未知谁主,不道夜将分。

笑歌自可称行乐,何必踏香尘。
且共留连,莫教归去,花扑瓮头春。
烟草沉山,蘋风蹙水,天涯又是残春。
唤友莺儿,寻家燕子,那堪花雨纷纷。
心惊物候,空目断、江东暮云。
愁来不见,梦去仍迷,此地逢君。

那堪踪迹沉沦,豪气成虹,短发如银。
名重词坛,春波妙曲,几番吹雪萦尘。
凄凉旧事,漫提起、教人断魂。
只须付与,月底红牙,掌上青樽野君有《春波影》杂剧。)
个侬名字似东东。
记曲又红红。
眉月幽幽,鬟烟约约,肤雪濛濛。

缥缈风情看不定,几处认巫峰。
帘底尊前,花边竹外,掌上图中。
考《竹枝词》,刘禹锡谓为巴歈,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故吴人多效之。自杨廉夫创为《西湖竹枝》,和者百二十人。其后瞿宗吉、沈启南辈皆为之。徐野君编《续集》,又得四百馀首,所以纪风土、状人情者盖详。顾其间樽俎粉黛之习,多未能洗。众音繁会,往往流为绮语纤词,几与《子夜》《读曲》相类,而古意寝失矣。先大父奉政公,宦游斯地,寄兴湖山,解组后,辄津津举其胜以示璨,窃闻而慕之。迨今庚寅春,始偕任子锄云、徐子石亭,泛舟湖上,流览之馀,于风土人情,得其大概。而唐宋以来古迹遗闻,尤不能无动于中,不觉伸纸直书,以纪一时游兴。就中或似诗,或不似诗;或可以诗,或可以无诗,聊与樵唱渔歌同鸣天籁。若昔人所传靡曼之音,则未敢效颦也。黄九烟先生诗云:“竞向西湖咏《竹枝》,廉夫可是殢情痴。我来耻和侬郎句,要唱江东铁板词。”殆先得我心也夫。
圣因寺对大湖开,古佛无言坐讲台。
金碧重重春水映,万年帝德仰崔嵬
⑴ 圣因寺,本圣祖仁皇帝行宫,雍正年间改为寺,赐今名。有万岁楼、澄观堂、光碧亭、云岫阁、淳泉诸胜。
新春悦心殿(乾隆甲申)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谒庙有馀暇,陟山亦偶然。
春阴又觉好,细雪已徐翩
底藉椒花颂,待吟琼叶篇。
悦心端在此,可以荅韶年。
插天峭壁,被风吹月浪,洗来逾绿。
嵌壑苍崖鳞鬣动,万队熊蹲狮伏。
碧海青天,年年今夜,长见金波浴。
姮娥耐冷,一轮细碾圆玉。

况复地有名园,人逢上客,消尽愁千斛。
瘦石小桥苔径悄,掩映疏花秀竹。
更上山巅,龙川墓上,为我浇醽醁。
醉归夜静,满身零乱金粟(山上有宋刘过墓)
举觞浮皓魄,何故向、客中圆。
只斫月吴刚,登楼王粲,一样难眠。
长安。
金波万顷,尽六宫、三市浸其间。
天上桂轮晶饼,人间玉臂云鬟。

年前。
曾在马鞍山。
半醉恰凭栏。
对丹崖翠瀑,狂歌曼啸,漏尽才还。
谁怜。
萍踪无定,又天街、携手共君看。
今夜凤城双阙,素娥分外婵娟。
烟月杭州。
记徐卓当年,诗酒风流。
水市露井,桂桨莲舟。
老铁吹裂龙湫。
奈十年一梦,断桥上、落叶飕飕。
恨年来,只无情皓月,犹挂湖头。
王郎清歌绝妙,邀白发词人,同下长洲。
瑟瑟丹枫,濛濛白雁,秣陵总不宜秋。
叹龙峰归后,人去远、烟缆难留。
漫登楼。
数枝残菊,还替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