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星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云南安宁州人,字贞如。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时山东岁饥兵乱,日亨奉命抚循,请蠲赋赦胁从。转川南兵备,参预镇压奢崇明部。晋秩,寻致仕。
维基
赵日亨,号贞所,云南云南府安宁州人。
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云南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任太常博士,选授山西道御史,巡按山东。
福藩之国,中使躧丈膳田,骚动连省,日亨抗疏调画得允。
山东岁饥民乱,日亨奉命巡按,疏请蠲免,抚绥底定。
时有监司恃妇翁为首辅,行殊不法,日亨劾之,并及首辅,由此外转川南兵备道副使。
值奢酋叛,募死士斩叛目黄光辉,率兵解省城围,晋秩赐金,邛雅皆有祠祀之。
历升广东右参政、四川安绵道按察使。
崇祯元年(1628年)升四川右布政使,三年升贵州左布政使,会以病请,门人张星曰:师勋已勒岷峨,枢抚在旦夕间,何遽言归也?
亨曰:年来中外任事,率植党营私,大乱将作,每思匡救,愧遐踪力微,忍逐流乎。
遂以贵州左布政使致仕。
著《寤歌楼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士范,字心冶,号玄洗,万全都司怀安卫总旗籍。
张士范是怀安卫学生,少年颖悟,年四岁就能与客人对句。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登己酉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成壬戌科进士,考选庶吉士,四年正月授翰林院检讨,六年十月充《光宗实录》纂修官,七年三月补经筵日讲官,七月升翰林院侍读,典丁卯科应天府乡试,号称得士。
崇祯元年二月为经筵讲读官,七月,会观政进士张星等人冒列张士范之名上疏,请求增加名额,皇帝召对平台,被诘责革职。
八月南京国子监助教施元徵疏言徐时泰、孙之獬、陈具庆、张士范者投靠魏忠贤,拜为乾父,垂涎南北主考,出题献媚。
遂被削籍为民,谪配山西鄯阳,后释放归乡去世。
士范起家书生,留心方略,官翰林日,曾上疏筹边,颇切时宜。
又尝率乡人捐修城门及武备器具,今亦有称之者。
所著有《舟中记》并阁试词赋。
张元始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元始(?
—1645年),字贞起,松江府上海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天启四年(1624年),张元始中式甲子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进士,获授行人,转为工科给事中,上疏免除五年欠租,贪官透支,豪强顽劣,查解后优免负民,转任户科都给事中。
山东寇盗急迫,他请求命令丘禾嘉专任招抚,使流寇大多解散;又上疏言封疆处事失误,保举不够称职,得崇祯帝嘉奖。
东南方徭役繁重,送北粮、押送布后十家有九家耗尽家产,他因而疏请北粮为官德者,送布附在漕船,令民力复苏。
崇祯十四年(1641年)发生旱灾,一斗米售价千钱,使得人心惶惶;他上疏建议建议以麦代米,得准许用麦价折色,先在河南推行,再扩展到整个江南,公私都获利;又指出中州督抚及督师丁启睿,宦官卢九德、刘元斌观望不前令致藩封失陷。
很快朝廷命他负责催督漕运及积年欠饷,收得欠赋九十万,充盈国库;他在都察院八年间忠正而熟练,在获重用前却因母亲去世辞官归乡。
弘光帝即位,起用张元始为太仆少卿,升任太常卿,商议弘光帝父亲朱常洵谥号时,只有他提出「恭」是逊位君主的谥号,请求改谥「共」,未得准许;不久又建议在各先帝忌辰时只备牲醴,改祭奉先殿,只有在五节才在孝陵设总坛附祭各先帝后,获许可。
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他请求祭祀社稷;到寒食节时张星则请求遥祭先帝陵墓,他再上疏应该在崇祯帝后忌日停止音乐、屠宰、嫁娶,以感叹离别故宫、激发国家忧愤,直到消灭闯贼,能再次谒见先帝陵墓为止,因此擢任礼部右侍郎。
南京失守,他回到家乡直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