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孚敬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0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48 【介绍】: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词学图录
夏言(1482-1548) 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谥文悯。工词,与张孝祥、陆游为近。有《桂洲集》、散曲集《鸥园新曲》。词集名《桂洲集》,一作《桂洲词》或《桂翁词》。
沧海遗珠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广信府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诗文宏整,以词曲擅名。著有《赐闲堂稿》《桂洲集》《南宫奏稿》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夏言(1482—1548) 明代官员。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初授行人,历任兵科给事中、翰林学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首辅加少师上柱国。遭谗被革职,复起为首辅,后遭削职处死。隆庆初复官追谥文悯。以词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南宫奏稿》等。曾奉使湖广,登黄鹤楼与东道主秦金等唱和,作七古《秦凤山招饮黄鹤楼次西涯公原韵》。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谨,贵溪人。正德丁丑进士。自行人历吏科都给事中,嘉靖中改翰林侍读学士,累进少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坐累弃市。隆庆初复官,追谥文悯。有桂州集。
维基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
正德丁丑进士。
嘉靖间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任内阁首辅,为严嵩所害,问斩。
隆庆初平反,谥文悯。
夏言是临清知州夏鼎之子,眉目疏朗,须髯甚伟,能言善谈,声音洪亮。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第六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三甲三名进士,授行人,十五年十月选授兵科给事中,历兵科右,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升礼科左,九月升任兵科都给事中,八年十二月改任吏科都给事中,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
出按皇庄,力主归还侵民之产。
九年十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仍兼吏科都给事中,充经筵日讲官,赐四品服俸。
十年(1531年)三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经筵日讲如故,七月以四郊工成,升礼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翰林院事,九月接替李时升任礼部尚书、兼官如故,十一年加太子太保。
嘉靖十五年(1536年)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师。
夏言正直敢谏,勇于负责,但为人颇自负,骄蹇见忤,遭忌于张孚敬
严嵩入阁后,尽去夏言亲党。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世宗再以夏言入阁,又遭严嵩忌恨。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三万骑兵进犯三原、泾阳等地,陕西总督曾铣上《请复河套疏》:“贼据河套,侵扰边鄙将百年”,请收复河套。
夏言大力支持,明世宗刚开始时亦雄心勃勃,诏答:“今铣倡恢复议甚壮,其令铣与诸镇臣悉心上方略,予修边费二十万。
”严嵩谗于世宗,谓其不可轻开边事,疏称“铣以好大喜功之心,而为穷兵黩武之举,在廷诸臣皆知其不可,第有所畏,不敢明言”,又贿赂边将仇鸾,让他上书诬告夏言受曾铣的勾结。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以夏言“事为任意,迹涉强君”的罪名致仕。
这时俺答率军南下,侵扰宣化,严嵩乘机谗言,“早先夏言、曾铣提议收复河套,以致激怒俺答”。
夏言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时,听说曾铣以“结交近侍”的罪名被杀,从车上堕落,痛哭道:“噫!
吾死矣。
”夏言再次上疏论冤,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提出了议贵、议能为夏言求情,帝不听,还把喻茂坚、屠侨罚俸。
是年十月以“交结近侍”罪名被斩首。
自此无人再敢议复河套之事。
隆庆初年(1567年)夏家人上书而得平反,追复原官,谥文悯。
著有《桂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尚谦,号中离。薛俊弟。正德十二年进士。乞归养,师事王守仁。世宗即位,授行人,进司正。十年,上疏请定皇储,触帝所讳,斥为民。讲学自娱卒。有《研几录》、《图书质疑》、《中离集》。
全粤诗·卷二一七
薛侃(一四八六 — 一五四五),字尚谦。揭阳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登进士,以母老请归养。随师事王守仁于赣。十六年,始赴铨选,授行人。寻服母丧,居中离山,与士子讲习,人称中离先生。世宗嘉靖七年(一五二八),补官。以疏请早定皇储罢官。归罗浮永福寺讲学,嘉靖二十四年始还。卒年六十。穆宗隆庆初,追赠御史。侃为潮州八贤之一。从王守仁游,归语其兄俊,俊大喜,率群子侄往师之。王氏之学盛行岭南自侃始。有《研几录》、《薛中离先生全书》等。《明史》卷二〇七、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薛侃诗,以民国四年公昌印务公司铅印本《薛中离先生全书》为底本。
维基
薛侃(1486年—1545年),字尚谦,号中离,世人称之为中离先生,广东潮州府揭阳县(现属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薛陇)人。
明朝学者。
广东乡试第十名举人。
薛侃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擢丁丑科会试第七十名,三甲一百七十一名进士,都察院观政,疏乞归养,往赣州师从王阳明四年,“乃今之着者,唯薛氏学耳。
” 正德十六年(1521年)授行人、而后官至司正。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上言于亲藩中择其亲而贤者迎取一人入京为守城王,他日东宫生长,其为辅王亦不可缺。
触怒明世宗,被下狱拷问所交通亲王及主使者,时首辅张孚敬与夏言不和,张孚敬指使其党彭泽将此事牵引至夏言主使,都御史汪鋐乃攘臂声称夏言实为主使,夏言拍案大骂,欲殴打汪鋐,给事中孙应奎、曹汴请张孚敬回避,张孚敬怒,上疏弹劾,夏言、孙应奎、曹汴被下狱。
经过三法司审讯,夏言被释放出狱,张孚敬令致仕,彭泽充军山西,薛侃纳赎为民。
归田后在桑浦山设宗山书院讲阳明学,使阳明学在岭南有了更大的影响。
嘉靖四年(1525年)为解决内河交通,倡导浚通桑浦山东侧的河道,沟通了龙溪、榕江两大水系,全长7.5公里,后世人称之为“中离溪”,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去世,隆庆元年(1567年)复官,赠御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孟伟。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嘉靖时知南雄府,明礼教,去淫祠。至官三月,即疏归。改知松江。为权贵所衔,遂疾归。
维基
黄伟(1488年11月6日—1538年4月15日),字孟伟,号逸叟(逸所),福建同安县金门人,正德九年进士,曾任广东南雄、直隶松江知府。
明弘治元年(1488年)十月初三出生于金门后水头,曾在泉州府担任兵工房什科书掾,因遭胥吏刁难,一怒辞职回家苦读,正德五年(1510年)中庚午科福建乡试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中进士,是明代第二位金门籍进士,初任南京刑部主事广西司,升为广东司郎中,嘉靖初年,黄伟应诏陈九事,在大礼议期间曾上「定大礼」疏,斥责张璁希宠嗜进,妄诞不经,后出为广东南雄知府,当地年有例金万馀,黄伟全部退还,分文不取,巡抚欲丈田加税,黄伟坚拒不从。
不久,黄伟改任直隶松江知府,时张璁为礼部尚书兼大学士,黄伟未就任,托病还乡讲学,令家乡文风为之一变,当地有「文章许钟斗,品德黄逸叟」之说,黄氏在嘉靖、万历年间出现数位贡生、举人,黄伟功不可没,当时福建巡按李元阳曾劝勉诸生说:「诸生莫道诵法孔子,但能诵法黄逸叟先生须可矣。
」嘉靖十六年(1537年)泉州大旱,发生饥荒,李元阳遂请黄伟、许福和俞大猷代行赈灾,黄伟积劳成疾,嘉靖十七年(1538年)三月十七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交城人,字曾唯。
正德十六年进士。
授工科给事中。
嘉靖初,出核牧马草场,劾太监谷大用等夺产殃民罪,又谏帝为后父陈万言营府第过于奢华等事,皆不纳。
数迁至吏科都给事中,终以言张璁、桂萼奸邪,谪开州判官。
维基
解一贯,字曾唯,山西交城县人。正德二年(1507年)丁卯科第一名举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辛巳科进士。任通政使司工科给事中,多有建言。嘉靖元年(1522年)偕同御史稽核牧马草场。司礼监太监阎洪等奏派宦官一人随行,解一贯谏言不可,于是作罢。历官刑科左右给事中。云南巡按郭楠因建言、广东按察使张祐、副使孙懋以辱官校皆遭逮治;监察御史方启颜以杖刑打死宦官之家人而遭革职;元城县知县张好古因拘捕外戚家族,解一贯都上疏论救。忤逆上旨,遭停俸处分。进吏科都给事中。教授王价、录事钱予勋以考察罢官,藉由议礼希重新起用。解一贯等疏言:「如此,将坏祖宗百年制。」事竟无回应。张璁、桂萼谄媚世宗,获得破格提拔,又屡次上书攻击费宏,解一贯愤然上书斥责张、桂二人,被二人报复,左迁开州判官,卒于任。《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2—1575 【介绍】: 明江西新建人,字师说,号水洲。
嘉靖二年进士。
授松阳知县,迁刑科给事中,以敢言闻。
因疏救南京御史马扬等,忤世宗,下诏狱。
论赎还职,迁礼科都给事中。
后劾大学士张孚敬、吏部尚书汪鋐,为两人所恨。
十二年,再以疏救副都御史王应鹏,下诏狱。
寻复职。
张孚敬再起柄政后,竟坐不谨削籍归。
隆庆初诏起废籍,即家拜太常少卿,致仕卒。
天启初追谥忠简。
与弟魏良政、魏良器皆受学于王守仁,崇致良知之说。
有《水洲先生集》。
维基
魏良弼(1492年—1575年),字师说,一作师悦,号水洲,江西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人。理学家、教育家。江西乡试第三十二名。嘉靖二年(1523年)成癸未科会试196名,三甲167名进士,授松阳县知县,历官刑科给事中、礼科都给事中。曾因直谏屡遭廷杖,然言之愈激。在家乡的丹陵书院讲学达四十二年之久,深得乡人尊重。隆庆初,进太常寺少卿,致仕。天启初年,追谥忠简。

人物简介

维基
陈耀(15世纪—1550年7月24日),字德孚,北直隶河间府静海县人。
陈耀十岁已经懂得写数千字日记,为文畅朗有古气派,嘉靖四年(1525年)中举人,次年(1526年)未婚联捷进士,获授刑部员外郎、河南司郎中,尚书唐龙经常对部属说:「判决必经陈郎中手,才能说是没有枉纵。
」恤刑河南多年,疑狱很快判决,老官倾服呼为神明;首辅张璁兼任经筵,重视他的文学修养,令他编集讲语录,其中多用讽谏言词。
嘉靖十六年(1537年)陈耀升任湖广按察司副使,改任山西冀南道兵备副使,二十二年(1543年)因为失谪误任莱州同知,其后陈耀担任大同知府,再复升山西副使、督粮参政。
当时边境粮饷缺乏,他转运有方不至告匮。
再升河南按察使,政简刑清,开封人民有歌谣:「前有郑廉,后有陈廉,同起静海,心慈令严。
」来称颂他;二十八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于庚戌之变后获罪被杖杀,隆庆二年(1568年)其子以同罪的郭宗皋例请复其父亲原职得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5—1559 【介绍】: 明四川遂宁人,字实卿。嘉靖八年进士。授编修。十一年,应诏上疏言帝喜怒无常,用舍不当。语切直,帝怒,下诏狱究主使。数濒死而无所承。乃谪戍瞿塘卫。寻放归。居家奉亲,以孝闻。亲没,庐墓,终丧病发,卒。
维基
杨名(1505年—1559年),字实卿,号方洲,四川遂宁县(今四川省遂宁市)人。
明朝翰林,嘉靖七年四川解元,连中探花。
任翰林院编修,因向明世宗直言进谏,而得罪下诏狱被罢黜。
杨名年少时,督学王廷相认为其言语称奇,补做其门下弟子生员。
嘉靖七年(1528年),四川乡试第一(解元)。
嘉靖八年,登进士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听说祖母去世后,请求紧急归乡;之后再回朝廷,担任展书官。
嘉靖十一年(1532年)十月,天有彗星,依律群臣进言。
杨名上书称明世宗喜怒失中,用舍不当。
其言痛切刚直,世宗怀恨在心,但仍回旨称其为忠言,并令其不必隐讳。
杨名不谱世宗心思,继续直言道:吏部是百官之首,尚书为百官之表;然而吏部尚书汪鋐却是最卑鄙的小人。
此外,武定侯郭勋奸诈狡猾,太常寺卿陈道瀛、金赟仁粗鄙酣淫。
这几人,舆论早都称其不应任用,然而陛下你仍任用他们,这是圣上有偏爱的缘故。
诸位大臣进言忤逆了圣上,此心实为可原谅的。
大学士李时以爱惜人才为情,既然被圣上嘉奖采纳,但吏部却不为他签署发批准。
臣所说的谓虚文塞责的事,难道完全没有么?
这些得罪的大臣们,舆论认为应当宽恕,但陛下却不肯原谅他们,这是圣上有偏怒的缘故。
道士邵元节利用点卑鄙技巧,蒙蔽圣上。
您曾经下令在内府设斋醮,并命左右大臣为供事奔走,所以致使有不肖之徒在黑夜乞求出入宫门的。
如果将这些写入史册,后世人们将如何评价?
这都是圣上心中稍有的偏激,因此臣敢抒发自己的狂愚。
奏疏呈上后,嘉靖帝震怒,即刻逮捕杨名下诏狱拷讯。
汪鋐上书称道:杨名是与杨廷和同乡,最近张孚敬离任,杨廷和的同党总是计划要报复,所以这才攻击我。
臣为皇上选拔任用,一心只想重振朝廷纲法,但总有大臣指责我操之过急。
而且内阁大臣都在培植党羽,所以杨名才敢如此欺君放肆。
明世宗深信其言,更加愤怒,于是命锦衣卫追问杨名的主使。
杨名数次濒临死亡,但没有什么可承认的,只说曾将奏疏草稿给同榜进士程文德看过,明世宗遂将程文德一并拿下诏狱。
当时侍郎黄宗明、侯补判官黄直论救,均先后入狱。
致使三法司再拟杨名罪过,均不能恰当反映明世宗内心想法。
于是,明世宗亲自下诏,令杨名戍边,入编伍瞿塘卫。
第二年即释放回来。
后来多次举荐,均不再召用。
杨名家居二十多年,侍奉双亲。
双亲都死后,他和弟弟杨台在坟墓旁结草庐居住。
孝期满后,因病去世。
隆庆元年,赠光禄寺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弋阳人,字抑之。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中,与修《孝宗实录》。不附刘瑾、焦芳,调为南京工部员外郎。嘉靖元年,为吏部侍郎,上疏争大礼,乞休归。学宗洛闽,与王守仁交好而不同其说,学者称石潭先生。
维基
汪俊(1468年),字抑之,号石潭,江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广信府弋阳县(今江西省弋阳县)人,弘治癸丑进士,官至礼部尚书。
汪伟之兄。
汪俊之父汪凤曾为贵州参政。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江西乡试第一名举人,六年(1493年),汪俊会试第一(会元),廷试二甲四十二名进士,授庶吉士,进翰林院编修。
正德年间,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因不依附刘瑾、焦芳等人,被调任南京工部员外郎。
刘瑾事败后,召还恢复原职,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升礼部右侍郎。
嘉靖元年(1522年)转吏部左侍郎。
当时朝廷讨论兴献王尊号,其与尚书乔宇、毛澄等人力争反对。
毛澄借病辞去,代替者罗钦顺不赴任,于是命汪俊任礼部尚书。
当时献王已加帝号,礼部主事桂萼再次请求称皇考。
嘉靖三年,汪俊率领廷臣七十三人上疏反对,奏摺被扣内廷不发,却特召请桂萼、张璁、席书等支持献王皇考的官员从南京回京师。
汪俊再三劝阻,终不得世宗同意,于是被罢免离去。
《明伦大典》书成后,被落职,卒于家中。
隆庆年间,赠少保,谥文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1—1538 【介绍】: 明河间府任丘人,字宗易,号序庵,又号松溪。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编修。正德中,历侍读、右谕德。嘉靖中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安静为宗旨,所建诸典礼,皆他人发端,而时傅会成之。虽无大匡救,而议论恒本忠厚,廷论咸以为贤。屡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卒谥文康。有《南城召对录》。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宗易,任丘人。弘治壬戌进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康有藢花堂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时字宗易,任丘人。
弘冶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历侍读、右谕德、侍读学士,擢礼部侍郎,改户部,复改礼部,进本部尚书,改吏部,历文渊阁、谨身殿、华盖殿大学士,入参机务。
屡加太子太保、少保、少傅、太子太师。
赠太傅,谧文康。
有《薇花堂稿《。
(列卿纪:嘉靖十二年,帝幸南内,召张孚敬、李时、方献夫、翟銮同游西苑,制古乐府、七言、五言各二章命和。
十三年五月,上幸南内,召孚敬、时同阅青爵尊,赐扇及酒食。
阅宣宗《舆地图》诗,及禦和诗。
十四年三月,召同游南内,时等各作《奉制记乐赋》以献。
帝亦作一诗,命曰《禦帛记乐同游》,刊示群臣。
十五年五月,召时同夏言、郭勋泛舟西苑,命荡桨近龙舟,被顾问,赐宴无逸殿。
翌日时等表谢,以为自宣宗赐蹇义同游万岁山、杨荣同游西苑后,今仅再见云。
田艺蘅《留青日劄》:嘉靖十二年四月十三日,上演马南城,召大学士张孚敬、李时、方献夫、翟銮同游环碧殿、嘉乐馆,锡宴重华殿,赐孚敬蟒服,时等飞鱼服。
上赐律诗二首纪之,群臣应制奉和,张公句云:「环碧殿前先试马,苍龙阙外更观花。
」李公句云:「内苑草茵迎玉辇,行宫花气袭雕鞍。
」翟公句云:「巧剪绯罗缠宝监,分题玉篆佩花鬃。
」方公句云:「应制渐无《天马赋》,南薰惟诵舜廷歌。
」)
维基
李时(1471年—1539年),字宗易,号序庵、松溪,直隶河间府任丘县人,明朝内阁首辅,弘治壬戌进士,嘉靖年间累官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为内阁首辅。
父李楘、子李坦,皆进士。
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顺天乡试第三十四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正德年间,升翰林院侍读、右谕德。
明世宗继位后,任讲官,升侍读学士。
嘉靖三年(1524年)升礼部右侍郎,因丁忧离职。
服阕,任户部右侍郎,后复任礼部右侍郎,代替方献夫任礼部尚书,为张孚敬、夏言所恶。
嘉靖十年(1531年)七月,加太子太保。
同年秋,因桂萼去世而兼文渊阁大学士,进入内阁,与翟銮同时辅政,为人谨慎谦虚,曾经论救魏良弼、冯恩等人。
累加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嘉靖十七年十二月(1539年初)卒于任,赠太傅,谥文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5—1539 【介绍】: 明浙江永嘉人,字秉用,后赐名孚敬,字茂恭,号罗峰。
二十四岁中举人,屡应会试落第,聚徒教授,名所居为罗峰书院。
正德十六年始中会试。
以武宗在南方,至次年世宗即位,始应殿试,中进士。
世宗欲追崇生父兴献王,璁迎合帝意,力折廷臣,上疏请改称孝宗为皇伯考,兴献帝为皇考。
争议数年,廷臣死于廷杖者十余人,贬窜相继。
三年九月终用其议定尊称。
自南京刑部主事内召为翰林学士,历兵部侍郎,于嘉靖六年入阁,仕至华盖殿大学士。
士大夫咸切齿。
璁亦颇事报复,逐退异己者颇众。
然持身特廉,痛恶贪官,清勋戚庄田,罢天下镇守中官,建树亦多。
有《谕对录》、《奏对录》、《保和冠服图》、《张文忠集》。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