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介绍】: 元庐州合肥人,字子素。风度高远。壮游京师,名公卿争相延致。尝著《辊卦》,以讽当世。文宗欲捕治之,乃亡走江湖间。后为行台御史纳璘子安安所杀。有《子素集》。元诗选
纯字子素,庐州合肥人。风度高远,壮游京师,名公卿争延致之。每宴集,谈笑倾座,辄云潘君不在,令人无欢。尝著《辊卦》以讽切当世,其「初六」辞曰:出门便辊,又何咎也。其「上六」曰:以辊受爵,亦不足敬也。或以达于文宗,目为滑稽士。欲系治之,因亡走江湖间。晚居淮浙,后为行台御史大夫纳璘子安安所杀。子素喜为今乐府,与冷斋、疏斋相为左右。歌诗秀丽清郁,后生辈窃咏之,以谓义山、飞卿殆不能过也。其吊岳武穆一篇,尤为一时传诵。
人物简介
【生卒】:?—1393 【介绍】: 元末明初濠州人。元末,从朱元璋起兵,累官指挥使。洪武十二年,随沐英征西番,封景川侯。从蓝玉取云南。令军民修治自眉州峨眉至建昌之古驿道。寻复理四川军务。至泸州,疏治自泸州通往永宁之河道,凿石削崖,以通漕运。又辟陆路,架桥立栈,自茂州一道至松潘,一道至贵州,以达保宁。运道既通,松潘遂为重镇。后坐蓝玉党,被杀。
人物简介
【生卒】:1428—1500 【介绍】: 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全粤诗·卷九八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陈献章(一四二八——一五〇〇),字公甫,号石斋。新会白沙里人,世称白沙先生。受学于吴弼。正统十二年(一四四七)举人。后绝意科举,以荐授翰林院检讨,乞终养归。自后屡荐不起。居乡讲学,创白沙学派。修养主静坐,以达静悟自得之境,开明代心学之先声。《明史》卷二八三有传。陈献章诗,以清康熙四十九年何九畴刻《白沙子全集》六卷本为底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参校明弘治九年吴廷举刻《白沙先生诗近稿》十卷本(简称吴本,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元年何子明刻《白沙先生全集》二十一卷(藏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万历九年何上新刻《白沙子全集》九卷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清顺治十二年黄之正刻本(简称黄本,藏中山大学图书馆)。并参考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所录罗侨、林齐、高简、萧世延、何熊祥、王安舜诸家刻本之校记(简称孙校)。另从《陈献章诗文补遗》转录集外诗二十九首,从他书辑得集外诗五十九首,附于卷末。
献章字公甫,新会人。正统丁卯举人,用荐授翰林检讨。万历初,从祀孔庙,追谥文恭。有《白沙集》。 (《麓堂诗话》:陈白沙诗极有声韵,《崖山大忠祠》曰:「天王舟楫浮南海,大将旌旗仆北风。世乱英雄终死国,时来胡虏亦成功。身为左衽皆刘豫,志复中原有谢公。人众胜天非一日,西湖云掩岳王宫。」和者皆不及。馀诗亦有风致。但所刻净稿者未之择耳。 《升庵集》:陈白沙诗五言冲淡,有陶靖节遗意,然赏者少,徒见其七言近体效简斋、康节之渣滓,至于筋斗样子,打乘个里,如禅家呵佛骂祖之语,殆是《传灯录》偈子,非诗也。若其古诗之美,何可掩哉!然谬解者篇篇皆附于心学性理,则是痴人谈梦矣! 《颐山诗话》:公甫自是禅学,如《午睡》诗云「道人本自畏炎炎,一榻清风卷画帘。无奈华胥留不得,起凭香几读《楞严》」,又云「天涯放逐浑闲是,消得《金刚》一部经」是也。又有诗云:「是身如虚空,乐矣生灭灭!」公甫禅学满盘托出,何曾如宋人所谓改头换面者耶! 《艺苑卮言》):陈公甫如学禅家,偶得一自然语,谓为游戏三昧。公甫少不甚攻诗,出之若无意者,微近自然。 《弇州山人续稿》:公甫诗不入法,文不入体,又皆不入题,而其妙处有超出于法与体及题之外者。馀少学古,殊不相契,晚节始自会心,偶然读之,或倦而跃然以醒,不饮而陶然以醉,不自知其所以然也。 《梦蕉诗话》:陈献章作诗脱略凡近,其书法得之于心,随笔点画,自成一家。 《广东新语》:粤人以道为诗,自白沙始。白沙书,晚年用茅笔,奇气千万丈,峭刻槎蚜,自成一家。
人物简介
维基【生卒】:1429—1489 【介绍】: 明四川青神人,字士英。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干称。成化七年,因兵部尚书白圭荐,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至官,自吴堡移镇榆林,筑边墙一千七百余里。十二年调陕西,于西安开渠,经汉故城以达渭水,人号余公渠;又于泾阳凿山引水溉田千余顷。凡所兴作皆数世之利。十三年召为兵部尚书,定军功赏格,制止黔抚妄兴兵事。以丁忧归。复出后总督宣、大,兴建两镇边墙,被宦官韦敬诬劾罢去。成化末再任兵部尚书。
余子俊(1429年—1488年),字士英,四川眉州青神县人。官至兵部尚书。景泰二年(1451年),登进士,授户部主事,升户部员外郎,在任十年,以廉洁能干著称。后出任西安府知府,遇饥荒,发十万石粮赈灾。成化初年,经林聪举荐,为陕西右参政,岁馀擢右布政使。成化六年(1470年)转左布政使,调任浙江左布政使。半年后,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当时巡抚王锐修建城堡城墙为长远之计,后工程未开始就被罢免。余子俊上疏请求补建,而尚书白圭则以陕民困乏,奏请缓役。随后蒙古寇乱发生,余子俊先后与朱永、许宁击退。边寇入侵河套地区,明朝屡次发兵征讨均无功。成化八年,朱子俊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又用红盐池捣巢功,进右都御史。成化十年,因母老乞归,慰留不许。成化十三年,召为兵部尚书,后论陈钺掩杀贡夷罪,帝以汪直缘故宽宥,陈钺于是屡次诬陷余子俊,恰逢其母丧丁忧,被免。守丧期满,拜为户部尚书,加太子太保。成化二十年(1484年),命兼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因工部侍郎杜谦等弹劾浪费兵饷,遂落太子太保,致仕去。次年,再召为兵部尚书,仍加太子太保。弘治元年(1488年)疏陈十事,不久因病去世。赠太保,谥肃敏。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