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庄昶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士广。天顺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成化三年偕六科诸臣谏帝省游戏宴饮之娱。在掖垣负气敢言,声震朝宇,帝颇厌之,而弘慷慨议论无所屈。成化间迁都给事中。得疾暴卒。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字士广少禀至性每读书至古忠臣烈士辄抵掌自喜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历九年进都给事中公在谏垣时言论激昂天下望其风采凡关时政得失廷臣有邪正辄直言无所避上每见公疏辄曰昨日毛弘今日毛弘然终用其言翰林章懋黄仲昭庄昶以谏鳌山忤旨廷杖谪外公抗言三臣出自草茅初居史院能不顾其身敢言直谏此真盛世事乞复三臣原官先是翰林罗伦亦以论李贤起复被贬公言之益力谓伦不足惜恐天下将以言为讳遂得旨四人俱改官南京会慈懿皇太后崩上命议祔葬礼公首具疏曰慈懿皇太后为先帝配为皇上之母慈爱兼至今焘终后自应合葬裕陵居左皇太后万岁后居右一体祔庙诚合天下万世公论今上谕谓于圣母有碍当在裕陵相近择地安葬臣等肉颤心惊不胜鸣咽皇上奉两宫生事如一不应于其身后别而二之皇太后即不从当再三几谏无陷圣母于有过之地且深恐天下或有窃发以正名为词则祸将不可言臣等敢以死谏由是太后亦开悟上即批答曰所言俱合朕意遂得祔葬如礼公直声益震太后欲识其面垂帘见之宫人俱呼为毛秀才时有上所幸臣望一见公数使客致意公但答以将往竟不与通前后执谏十馀年上方大用公会中疾暴卒天下惜之
维基
毛弘,字士广,南直隶鄞县人。明朝官吏、同进士出身。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登进士。天顺六年,授刑科给事中。宪宗成化三年,进言劝停赏筵,得到批准。慈懿太后崩,宪宗下旨另择葬地(英宗遗愿是与慈懿太后同葬),毛弘上疏阻劝,未被接纳。毛弘遂与众官伏哭文华门,宪宗最终同意慈懿太后与英宗合葬。后三迁至都给事中,因病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5—1508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仲昭名潜,以字行,莆田人。
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纶修。
坐谏鳖山烟火予杖,谪湘潭知县,迁南大理评事,进寺副,乞休。
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寻致仕。
有《未轩集》十四卷。
(《升庵文集》:宋时御前内宴,翰林撰致语,八节撰帖子,虽欧、苏、曾、王、司马、范镇皆为之,盖张而不弛,文武不能,百日之蜡,一日之泽,圣人亦不之非也。
成化中,黄编修仲昭、庄检讨昶不撰元宵词,又上疏论列以去,以此得名。
然自是而后,内外隔绝,每有文字,别开幸门,有文华门、仁智殿辈,每得美官,至蠹政害人,曷若仍旧之愈乎!
愚谓于丽语中寓规谏意,如六一公「玉辇经年不游幸,上林花好莫争开」,「君王念旧怜遗族,长使无权保厥家」,亦何不可?
田按:成化三年,宪宗将以元夕张灯,命词臣撰诗词进奉。
仲昭与编修章懋、检讨庄昶谏:张灯岂尧舜之道?
诗词岂仁义之言?
乞将烟火停止。
帝以元夕张灯,祖宗故事,仲昭等妄言,并杖之阙下,左迁其官。
时修撰罗伦先以言事被黜,人称翰林四谏。
检程克勤《篁墩集》有《元夕观灯应制》诗云:「五朝故事传来久,乐与民同上元酒。
想像先皇得众心,尚有灯词播入口。
」「太平喜是百载过,边燧不惊天气和。
古来张弛皆有道,赏心一日非为多。
」未免近于迎合上旨矣!
维基
黄仲昭(1435年—1508年),名潜,字仲昭,以字行,号未轩,福建莆田县(今莆田市)东里(今荔城区英龙街东里巷)人,明朝官员。明宣宗宣德九年(1435年)出生,“性端谨”,“年十五、六即有志正学”。成化二年(1466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与编修章懋等上《谏<元宵烟火>诗》疏,讽朝廷耽于逸乐,谪为湘潭知县。弘治元年(1488年),由吏部尚书推荐,弘治三年(1490)任江西提学佥事。弘治八年(1495年),辞官返乡。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十一月一日,黄仲昭病逝,葬于华亭云峰。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
棨,字元节,号吾匏,平湖人,天顺甲申进士授工部主事监龙江税有廉声知潮州严通番之禁宽私盐之课历延平临江不改其操庄定山有十年清沈美南京今日临江沈更清之赠因相传曰清沈终贵州参政诗文冲澹纯雅五言古最得柴桑风致有颐贞集行世
维基
沈棨(1435年—?),字元节,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进士出身。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浙江乡试第二十八名。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会试第四十八名,殿试登进士第二甲第三十四名。历官广东惠州府知府、贵州布政司参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7—1522 【介绍】: 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德懋,号闇然子,晚号谷滨遗老。成化二年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以谏元夕张灯被杖,贬南京大理左评事,历福建佥事。考满求致仕。家居以读书讲学为事,称“枫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国子监祭酒。正德二年引疾归。世宗即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谥文懿。有《枫山语录》、《枫山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丙戌进士第,入翰林除编修历南国子祭酒嘉靖初进南礼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懿有枫山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五
懋字德懋,兰溪人。成化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坐谏鳖山烟火,谪临武知县,改南大理评事,进福建佥事,致仕。起南园子祭酒,再乞休。复起南太常卿、南礼部侍郎,皆不就,即家进南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谥文懿。有《枫山集》四卷。 (刘永澄《邸中杂记》:章德懋庶吉士时,阁老刘定之为教习。一日以《玉堂蔬圃诗》试诸士,德懋结语曰:「贤哉公仪休,拔却园中菜。」刘以轻薄目之。后又试《中秋赏月赋》,德懋云:「天下之人,有罹悲愁羁患、贫穷孤寡者,见月则不乐;惟高官厚禄,身享太平之日者,见月则乐也。」刘愈怒之。后章以谏烟火词得贬斥,而刘遂不救。 《静志居诗话》:尝见思陵御书一幅诗云:「未央钟动曙光生,隐隐初闻柳外莺。风静禦炉香篆细,日高斧坐衮衣明。螭头陛拥黄麾仗,豹尾班联白玉珩。最喜及时勤庶政,苍蝇声里听鸡鸣。」真迹存高上舍佑纪釲处。观者疑为思陵御制,实《枫山集》中诗也。惟「及时」二字集本作「君王」,御笔更之,是《枫山》一集曾归乙夜之览矣!附识于此,以当开宝旧事。 田按:文懿以清望重一时,不欲以文藻见长。佘检其集,有《禁中闻莺》诗云:不随舞袖歌《金镂》,却伴仙《韶》奏玉墀。长信梦回欹枕处,琐闱吟罢倚阑时。」未尝不清丽可诵也。)
维基
章懋(1437年—1522年),字德懋,号闇然翁,晚号瀔滨遗老,门生称枫山先生,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人。
成化丙戌会元、进士。
官至南京礼部侍郎。
成化二年(1466年),会试第一,登进士,改庶吉士。
次年冬授翰林院编修。
宪宗欲在元夕张灯结彩,章懋与同官黄仲昭、检讨庄昶进言禁止以为民计。
被廷杖于阙下。
其三人与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罗伦并称「翰林四谏」。
章懋贬官临武知县,未行即为给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评事。
三年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佥事,平定宁、沙等地民变,并卓有政绩。
之后求辞职,吏部尚书尹旻坚持留用,不予批准。
弘治年间,明孝宗请用南京国子监祭酒,章懋父丧不赴任。
弘治十六年,除服后再辞,不准,遂上任。
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
后复引疾恳辞,明年三月始得请。
正德五年(1510年),启为南京太常寺卿。
次年改南京礼部右侍郎,均力辞不就。
明世宗继位,进南京礼部尚书,致仕。
赠太子少保,谥文懿。

人物简介

维基
王相,字乐用,江西承宣布政使司瑞州府新昌县(今江西省宜丰县)人,同进士出身。
成化二年(1466年),登进士,三年九月,授试南京监察御史。
未几以亲老归养,林居二十馀年,与罗一峰、张东白、庄定山为友,一峰往来尤密。
弘治间膺荐,复起为福建道御史。
弘治七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
弘治八年,升广东按察司佥事,十一年十二月以考察去职,后寿终于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四川嘉定人,字公石,一字鸿渐,号颐山。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吏、兵二科给事中。乞假去。世宗即位,起故官。屡疏言应防止正德时奸邪夤缘复用。历兵科都给事中。嘉靖初,大礼议起,伏阙力争,受廷杖除名。卒于家。万历初,赠太常少卿。有《颐山诗话》。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
磐字公石,嘉定州人。
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给事中。
进都给事中,议大礼被杖,免官。
万历初,追赠太常少卿。
有《游峨集》、《颐山集》。
(《四库总目》:《安磐颐山诗话》二卷。
其论诗以严羽为宗,其议庄昶「溪边鸟共天机语,杖上梅挑太极行」句,论梅尧臣「歌欲论《长恨》,人将问少君」句,及排周紫芝论林逋梅诗,可谓公论。
磐亦能诗,故其评论古人多中窍会,盖深知其甘苦,而后可定其是非。
天下事类如是也。
升庵集》:明嘉州杨孟载、青城王汝玉、成都袁阿潜、除遵晦、富顺晏振之,近得宜宾牟君伦、长宁侯汝弼、嘉州安公石、程以道,卓然名家。
《升庵外集》:亡友安公石妙于集句,以「鲈鱼正美不归去」对「瘦马独吟真可哀」。
又「请君酌我一斗酒,与尔共消万古愁」。
又「梁间燕子闻长欢,楼上花枝笑独眠」。
「水国莲花府,云帆枫树林」。
又集杜句吊叶叔晦,读者为之泣下。
其诗云:「临江把臂难再得,便与先生成永诀。
文章曹植波浪阔,死为星辰亦可灭。
老去新诗谁与传?
男儿性命绝可怜。
出门转盼已陈迹,妻子山中哭向天。
中夜起坐万感集,人生有情泪沾臆。
凤凰麒麟安在哉?
石田茅屋荒苍苔。
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悲风为我从天来。
」 《池北偶谈》:安松溪,升庵先生友也。
其诗风神独绝,而世罕知之。
静志居诗话》:杨用修述公石论诗之旨云:「唐之名家自立机轴,譬犹群花各有丰韵,乃或剪彩以像生,或绘画而傍影,终非真也。
」又云:「论诗如晶花木,牡丹芍药,下逮苦栋刺桐,皆有天然一种风韵。
今之学杜者,只牡丹芍药尔。
」其说足以解颐。)
维基
安磐 (1479年—?年),字鸿渐,又字公石,号松溪,又号颐山,四川嘉定州(今乐山县)人。由国子生中式四川乡试第二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顾鼎臣榜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娶吴氏女为妻。正德三年(1508年),授任吏科给事中,改兵科给事中,有直声,乞假归乡。嘉靖初年,起复故官,四月庚辰,升礼科右给事中。六月壬午,升工科左给事中。嘉靖三年(1524年)四月辛酉,升兵科都给事中。七月因议大礼被廷杖除名。与程启充、彭汝实、徐文华同为嘉定人,时称嘉定四谏。约卒于嘉靖六年,葬于嘉定城东北平羌乡。杨慎撰墓志铭。万历初年,追赠太常少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9或1392—1464 【介绍】: 明山西河津人,字德温,号敬轩。少工诗赋,后从高密魏希文、海宁范汝舟治理学,即尽焚所作诗赋。永乐十九年进士。旋居父丧,悉遵古礼。宣德中服除,授御史。三杨当国,欲见之,谢不往。正统间,初为山东提学佥事,以白鹿洞学规开示诸生,亲为讲授,人呼薛夫子。召为大理寺左少卿,以正直忤宦官王振,被诬下狱,几被杀。景帝嗣位,起大理寺丞。天顺间,官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寻致仕。卒谥文清。其学全本程、朱,以为自朱熹后,无烦著作,直须躬行。修己教人以复性为主。有《读书录》、《薛文清集》。
沧海遗珠
薛瑄(1389-1464)(一说生于1392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人,永乐十九(1421)年进士,宣德中授御史,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预机务。卒谥文清。著有《河汾诗集》《敬轩文集》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历大理少卿天顺初以礼部左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谥文清从祀孔庙有河汾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二
瑄字德蕴,河津人。
永乐辛丑进士,除御史。
正统初,出为山东提学佥事,进大理左少卿。
忤王振,下狱论死,寻免。
景泰初,起大理寺丞,进南大理卿。
英宗复辟,拜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乞归。
卒赠礼部尚书。
成化初,谥文清。
隆庆中,从祀孔庙。
有《河汾集》。
(《四库总目》:明代醇儒,薛瑄第一,而其文章雅正、具有典型,绝不以俚词破格。
其诗如《玩一斋》之类,亦间涉理语,而大致冲澹,吐言天拔,往往有陶、韦之风。
盖「有德有言」,瑄足当之。
《艺苑卮言》:讲学者,劲以词藻为雕锼之技;工文者,则以拙语为谈笑之资。
若凿枘不相入,无论也。
七言最不易工,吾姑举诸公数联,如:「翼轸众星朝北极,岷皤诸岭导南绦」,「天连巫峡常多雨,江过浔阳始上潮」,此薛文清句也。
「溪声梦醒偏随枕,山色楼高不碍墙」,「狂搔短发孤鸿外,病卧高楼细雨中」,「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处处同」,「残书汉楚灯前垒,小阁江山雾里诗」,「化石未成犹有泪,舞鸾虽在不惊尘」,此庄孔旸句也。
「竹林背水题将遍,石笋穿沙坐欲平」,「出墙老竹青千个,泛浦春鸥白一双」,「时时竹几眠看客,处处桃符写似人」,「竹径旁通沽酒市,桃花乱点钓鱼船」,此陈公甫句也。
何尝不极其致。
田按:文清古体淡远,律体雄阔,绝句极有风韵,非一时讲声律者所能及。)
维基
薛瑄(1389年—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山西河津县人(今河津市),理学家。永乐庚子解元,联捷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薛瑄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薛仲义“通经术,以元末不仕,教授乡里”。父薛贞曾任元氏县儒学教谕。薛瑄幼时聪颖,入私塾学习《》、《》,日记千百言。因其父改官河南鄢陵,便补当地县学生。永乐十八年(1420年),薛瑄参加河南乡试,高中第一名,次年联捷辛丑科进士。宣德三年授官御史,宣德四年(1429年)至七年(1432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出使辰州,并监理湖广银场(在湘西沅州)这一肥缺,期间以查办银矿官员营私舞弊闻名,「在沅凡三年余,所至多惠政」。因继母去世归返。正统初年,任山东提学佥事,升大理寺左少卿。当时王振权倾朝野,薛瑄见之不拜,得罪王振,被逮捕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什么哭,仆说:“听闻今日薛先生要处死。”王振大为震动。后经兵部侍郎王伟等申救,得以免死。景帝嗣位,经由给事中程信推荐,起用为大理寺丞。景泰二年,推南京大理寺卿。英宗复辟,拜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因见石亨、曹吉祥乱政,上疏请求告老还乡。天顺八年(1464年)六月卒,年七十二。赠礼部尚书,谥文清。隆庆六年(1572年),从祀孔庙。《明史》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