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籀

共 8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𨖍车既工,𨖍马既同。
𨖍马既好,𨖍马既𩢿。
君子员邋,员邋员斿。
麀鹿速速,君子之求。
𤙡𤙡角弓,弓玆以寺。
𨖍驱其特,其来趩趩。
𧾨𧾨𤒞𤒞,即䢩即时。
麀鹿𧻕𧻕,其来大次。
𨖍驱其朴,其来䢱䢱,射其𧱚蜀。
按:〖《诗纪》云。按古文苑所载石鼓文。称孙巨源得于佛书龛中。盖唐人所录仅四百九十七言耳。章樵为之考正集释之。又薛尚功、郑樵、潘迪诸家咸有音训。然于阙文靡所增益。杨子用修。自言受学于李文正公。得苏文忠旧本。盖六百五十七言。而训释亦简要。杨子易以今文传之矣。陕西志亦载此文。悉与杨本同。而字画训释颇异。今以二本参较著之。其古文苑旧注有可采者。亦间取附入。注中姓氏薛、郑、章、潘已见前。施谓施宿。王。王厚之。苏疑即文忠也。○《诗纪》以此为诗。本之杨慎。风雅逸篇云。石鼓诗。周宣王猎碣也。于诗体属小雅。又云慎按此诗。其体雅也。刻于石鼓。史籀书之。羊欣书录云。史籀石鼓文。韩退之云。张生手持石鼓文。皆谓字而言。若论其辞。当云石鼓诗。而不当用石鼓文也。今特易文为《诗》云:○逯案。杨说甚是。故依《诗纪》列之先秦诗中。又《诗纪》多书古文。而以今文注释。颇觉烦乱。今仍照古文苑、风雅逸篇写以今文。〗
〖薛作辛文。郑作丙文。文六十六。重文十。共七十六字。一十九句。〗
石鼓石鼓是伊么,元和曾发昌黎歌。
籀文每于纸上见,未睹遗迹真如何。
郊斋整步入孔庙,仪门俨肃森戟戈。
门开拭目快一睹,古哉不省谁镌磨。
虫纹鸟迹尚可读,刻画宛转周列罗。
往昔谁挥霹雳手,山骨斲削穷嵯峨。
磨砻样制朴且古,牵挽知在何山阿。
扪摩尽日不能去,冻手伸缩袖且呵。
茫然少遂好古愿,未暇较检传缪讹。
俗碑岂复堪着目,粉饰富贵堪殊科。
翔云千仞思凤鸟,平地恍惚惊鼋鼍。
大篆小篆变秦汉,有如木植分枝柯。
苍颉去我几千载,日月抛掷忙如梭。
惜哉石鼓辞匪陋,收拾不得联委蛇。
传闻或谓文王鼓,甲子失纪亡羲娥。
挂一漏万人恒尔,退之何苦泪滂沱。
又闻周室陵夷后,宣王振起臣工和。
大开明堂敷政治,急于惠泽宽徵科。
扬兵大蒐肄武艺,诛获论功惩寡多。
桓桓将卒似彪虎,大车乘载驱马驼。
论功颂德镵猎碣,誇骋未见言辞过。
选撰应知非一手,词臣才士相切磋。
奇哉史籀字画古,三折未论作一波。
元和好古韩博士,请置孔庙安不颇。
五季之乱十亡二,此物难保况其他。
信知物聚终散弃,风灯泡沫徒媕娿。
民间穴孔作舂白,皇祐向子重摩挲。
金元迁燕置孔庙,于今尚幸供吟哦。
我来官踵韩子后,赓歌不博羲之鹅。
太上立德乃不朽,有形终怀理则那。
古来烜赫照后世,身前晦屈多坎轲。
我因石鼓重增感,丹衷耿耿明星河。
愿言努力各鞭策,圣途万里休蹉跎。
石刻三代遗,独数岐阳蒐。
剥落卧榛菅,奇宝谁见收。
金源亦好事,驼载来蓟丘。
岂知桥门镇,天为兴邦留。
我老幸摩娑,考古思西周。
使君精篆法,声华振皇州。
足追史籀制,惜值车攻休。
騑騑五马来,东向会稽游。
会稽岂无碑,颂述徒誇浮。
愿言宣仁化,嗣续垂千秋。
岐阳石鼓传周宣,神武尚纪中兴年。
抠衣曾肃文庙拜,访古更读昌黎篇。
车攻马同事已往,俯仰遗迹心茫然。
大小二雅不收载,纵横数石遗刻镌。
忆昔宣王按剑起,整顿周纲恢八埏。
南伐淮徐西猃狁,出车命将声喧阗。
天子明堂登玉帛,诸侯冠佩趋游畋。
于时岐阳纵大猎,前驱六马势腾骞。
戈甲照耀军容盛,从臣一一皆材贤。
不独清风能作颂,亦有羽猎如甘泉。
武功万代宜宣示,伐石作鼓夷层巅。
龙画撑持结构古,螺书诘曲镵戈鋋。
日炙霜侵不知岁,鸾漂凤泊沉荒烟。
祇疑鬼物为呵护,封埋古刻苍苔鲜。
文义颇类小雅作,字体翻从史籀迁。
六百七十有二字,纷挐螭虎握玑璿。
年深缺划固不免,奥义高文止半全。
章樵考正力颇苦,薛郑音训心仍虔。
曩时韩公称好古,低徊石侧涕沦涟。
摩挲铜狄叹岁月,剜苔剔藓细品诠。
发为歌词极赏识,今文古文相并悬。
陋儒褊迫不解事,虚令世代差讹传。
隋珠几同鱼目混,和璧翻成燕石捐。
五帝存亡皇有无,峄山梁父几封禅。
神禹丰碑閟岣嵝,轩黄宝鼎沦伊瀍。
犹幸此鼓在人世,晨星累累映奎躔。
岐山较猎或代有,左氏编年岂误沿。
吁嗟此石何从得,自岐徙洛复入燕。
置之辟雍戟门里,衣冠讲解得究研。
予生际此不恨晚,至宝及睹周秦前。
方今宇内幸无事,嘘吸皇风万里旋。
诸生盛讲中兴事,朝士争歌雅颂编。
镌功勒成告下土,愿比成周致太平(致太平,伍本作“郅治先”。)
江山好在足淹留,莫上新亭对楚囚。
赤制文章骖史籀,丹书功过掩春秋。
论心且复歌明月,知己何劳怨白头。
我亦江南未归客,夜来独倚仲宣楼。
寄怀曾完初 明 · 谢与思
七言律诗
籍甚人高秇苑声,南金不尽此时情。
簪从臭味悬应盍,座想风期俨自倾。
握里银钩分史籀,吟边瑶草薄阴铿。
汀洲杜若芳堪采,惆怅长川似带萦。
苍颉造书,鬼哭天廪。
史籀湮灭,陈仓藉甚。
秦相刻铭,烂若舒锦。
钟张羲献,超然逸品。
繄昔中(去声)兴王,振武岐阳蒐。
臣工作歌诗,纪迹庸阐幽。
琢石制为鼓,深刻将垂休。
浑坚不少磷,文字粲以周。
古拙出史籀,蟠错纷蛟虬。
毡驼护转徙,逮阅三千秋。
天朝尤宝惜,移寘宫墙陬。
栖息得所托,珍秘价莫酬。
刺史瑚琏器,出守趋东瓯。
敦朴且贵重,华采殆罕俦。
旌麾暂补外,廊庙行见收。
亦若此鼓然,置之昆崙丘。
横山先生多古玩,太学石经分我半。
魏公世藏资州本,金石录中还散乱。
当时爱奇巧收拾,笔画昭回映云汉。
流传到我乃不远,虬甲凤毛真可惋。
自从得此未有报,岐右石鼓天下观。
昔则敲火今断臼,骆驼载归石尽烂。
仓沮以后即史籀,先代遗宝列圭瓒。
中郎变篆生八分,二者不敌何足算。
先生嗜书出法帖,青桐垩壁手脱掔。
漆书科斗不通俗,蛇蚓蟠结强涂窜。
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日耽玩。
韦编铁擿只纸传,邹鲁精髓合淹贯。
国子门开尘没城,蓬莱阁废草堆岸。
春秋徒闻璧可假,道德讵信鹅能换。
古今所重在周典,周史面目极□□。
圣心不死不在石,日月行天旦复旦。
吾家故纸本不惜,骊颔有珠吾欲锻。
向来见辱亦云然,焦尾之馀争免爨。
先生安坐幸勿躁,岁晚相逢笑拍案。
屏除许事不须说,好与吾儒峙桢干。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顺天府部
猗与大司空,突兀起江右。
烨如匡庐颠,罗列千万岫。
弱冠登岩廊,老宿推领袖。
功名迄自致,建树必高厚。
历扬亘二纪,盘错靡不就。
嘉皇四十祀,八荒庆在宥。
河流倏奔突,淮泗若悬霤。
生灵困鱼鳖,巢窟杂猿狖。
大庭推司空,佥曰惟夏后。
一麾出飞云,百神互驰骤。
铁锁缠支祈,金书勒史籀
大泽疏洪涛,长堤障罅窦。
三时督工匠,百里并延袤。
留城距济谷,一一置封堠。
白马沈宣房,玄圭锡华胄。
平成在天地,吐纳偕宇宙。
择言到刍荛,采纳及芜陋。
垂髫诧国士,煦燠若怀袖。
深知大海量,涓滴务兼受。
缅怀西山芝,愿纪南极寿。
胡为跨鹤羽,群真毕相候。
褒荣亘泉壤,雨泣遍耆旧。
尚忆驱龙蛇,至今贡橘柚。
明明大禹德,夐夐绝前后。
共 8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