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刘大受,字贞白,湖广郧阳府房县民籍江西泰和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湖广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官河南道监察御史,上建储、封藩诸疏,皆人所不敢言者。两膺巡按,再差河东,天启三年八月为左副都御史赵南星疏议蔑旨市恩,夺俸三月。四年九月刘大受告发两淮巡盐御史崔呈秀贪秽,崔寻为左都御史高攀龙弹劾。六年四月,为左都御史周应秋弹劾出巡交代违限六个月,被削籍为民。崇祯元年九月,升太仆寺少卿添注。兄刘大观、子刘之益、孙刘应环,咸列缙绅。
人物简介
吴弘业(1565年—1652年10月31日),字富有,别号玉麓,云南澄江府河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吴弘业是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进士,获授铜梁知县。天启元年(1621年)奢崇明反叛明朝,他守住铜梁城;之后迁任工科给事中,又转为吏科,上疏贵州叛乱虽然已经整顿,剿灭或招抚需要周密谨慎决定。吴弘业历任户科右给事中、兵科左给事中,上陈建昌屯田措施,推荐胡平表镇守建昌;升为礼科都给事中。崔呈秀、魏忠贤专政,吴弘业上书《权奸去国疏》弹劾,又议论周应秋、潘汝桢和崔呈秀儿子崔铎的贪污行径;崇祯元年八月,累升为太仆寺卿管太常寺少卿事,因病归乡。永历四年(1650年),他晋官刑部尚书,两年后(1652年)去世,虚龄八十八。
人物简介
【生卒】:1575—1626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遗直,一字共之,号浮丘,人称沧屿先生。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授御史。巡视中城,治吏部豪恶吏,捕假官百余人,都城人士无不震惊。出理屯田,兴水利种稻。光宗死,与杨涟协心建议,排斥宦官,扶助熹宗,朝野并称“杨左”。后二人劾魏忠贤,反为所害,与杨涟同为狱卒杀害。福王时追谥忠毅。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共之,桐城人。万历丁未进士。授中书舍人,擢浙江道御史。历官左佥都御史,及珰祸,追赠太子少保右副都御史。谥忠毅。有集。维基
左光斗(1575年10月12日—1625年8月26日),字共之,一字遗直,号浮丘,又号沧屿,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左家宕(今安徽枞阳横埠镇中义村)人。明末东林党六君子之一。因东林党争,遭到阉党魏忠贤下狱拷打而死,崇祯帝为之平反,赠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南明弘光帝时谥忠毅,世称左忠毅公。万历三年九月初九日(1575年10月12日)左光斗生于桐城东乡左家宕老家,出生之日恰逢斗姥元君神诞,因而命名为光斗。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庚子科应天乡试,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与杨涟同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监察御史,巡按京畿,捉拿了吏部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官吏,当时奸党恶人冒充官吏,横行京师,左光斗调查之后,收缴假印七十多枚,拘押假官一百多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光宗朱常洛即位,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九月光宗死于红丸案,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李选侍又想继续侍奉熹宗。时魏忠贤想利用熹宗年幼之机,把持朝政大权,坚持让李选侍居住在熹宗所在的乾清宫内;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李选侍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居仁寿殿哕鸾宫。此事件史称移宫案。天启元年(1621年),因移宫案宦官与东林党势力间关系愈加紧张,左光斗力主移宫案。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升大理寺左寺丞,升大理寺左少卿。天启四年(1624年),拜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同年六月,宦官魏忠贤专权,杨涟上了一份奏章,揭发魏忠贤二十四条罪状。左光斗等七十馀人大力支持,弹劾忠贤等三十二斩罪,但熹宗皆不信。天启五年三月十九日(1625年4月25日),魏忠贤矫旨提问。魏忠贤反诬陷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贿赂,判定杨涟、左光斗各坐赃二万,魏大中三千。后左光斗等人被捕下狱,受酷刑折磨,史载“五日一审,受拶、夹、棍等刑,不能跪起,平卧堂下受讯”。门生史可法潜入狱中探望时「已不成人形」。左恐连累门生,将史赶出监狱。魏忠贤诬光斗等贪污数万两白银,要追出赃款。左光斗的旧友孙奇逢与鹿正(主事鹿善继父)、张果中四处募款,诸生热烈响应,募得数千两白银上缴未及,魏忠贤见左光斗有人营救,反而加重拷打六君子,六君子皆死,孙奇逢等人被赞为范阳三烈士。天启五年七月二十四日(1625年8月26日),左光斗在狱中被锦衣卫许显纯拷打而死,其兄左光霁亦被阉党都御史周应秋所逼,自杀而死,左母因二子俱死,悲痛而卒。魏忠贤一度又要将左光斗开棺戮尸,后来被劝阻。天启七年(1627年)熹宗驾崩,明思宗即位,改元崇祯,惩办阉党,魏忠贤畏罪自杀,思宗追赠光斗右都御史、太子少保,录用其一子为官。南明弘光帝时,为左光斗追谥忠毅。
人物简介
任大冶(16世纪—1629年),字天卿,号九籥,浙江台州府宁海县墺娄乡人。任大冶胸怀大志,领先同时代的诸生。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中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会试时,考官亓诗教对他的对策感到惊奇,觉得是刘蕡之后的人才而推荐他,但主考官史继偕觉得惊骇而置入三甲进士,获授无锡知县。他在当地消灭豪强、清除积弊、谢绝请托,经常和权贵作对,被降为武昌教授,转为南京国子监博士,升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当时顾宗孟忤逆魏珰下刑部勘问,任大冶称病被刑部尚书周应秋强行起用,他说:「天日在上,讵可附会,予头可断,笔不可转也。」不久外任庐州,查察民见疾苦、鼓励士民学习、禁止经商健讼,平反死囚冤狱,二州六邑的人民心悦诚服。崇祯二年(1629年)他在任内去世,入祀庐州名宦,台州和宁海县祀乡贤。
人物简介
晏清(1578年—1650年),字玄洲,一字泰征,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黄冈县人。晏清中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芜湖知县,有清廉的名声;改吴江知县,芜湖民请他留任。吴江吏来迎接,在路上相争,不得行,再宿乃去。吴江水涝,他为民请命,擢升为吏部验封司主事。天启年间,魏忠贤请封其从子魏良臣为伯爵;晏清阻止。吏部尚书周应秋削晏清籍。崇祯初年,以原官起用。崇祯九年(1636年),张献忠骚扰蕲州、黄州,焚黄冈县枫香桥一带;文学邓云程兜甲执铁鞭,率乡兵数千格斗退敌。张献忠驻黄冈县白杨山,县民被杀六、七万人;晏清率父老向湖广巡抚王梦尹请兵,王梦尹不应。晏清任验封司郎中,周延儒勾结太监王化民入吏部,奏转任晏清为广东盐法道佥事。弘光元年(1645年),晏清任尚宝司卿;隆武二年(1646年),晏清任太仆寺卿:但都没有赴任。当时江州、黄州已经沦陷至满清。朱由榔即位,擢升他为吏部左侍郎,辞官不至。李成栋破广东,晏清避地浔南。永历帝在南宁,擢升为吏部尚书。吴贞毓以主事任吏部侍郎,诋毁晏清。晏清为方端士所重,吴贞毓没有什么作为。永历四年(1650年),吴贞毓为户部尚书,与王化澄一起陷害晏清,晏清辞官;皇帝不许。诏狱兴起,晏清进谏,皇帝不听;于是移病不起,拜表即行。在浔州不久病卒,年七十三岁。
人物简介
梁子璠,号辉岳,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人。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广东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授苍梧县知县,逐积蠹,革陋规,凡病民者悉请裁省,上官知其廉,檄榷梧厂,正额外无苛取,商旅悦之。崇祯元年擢四川道监察御史,疏紏原任督理辽饷户部尚书黄运泰、兵部尚书阎鸣泰、原任吏部尚书周应秋、李夔龙为阉党,皆令各禠职为民。二年十月长芦巡盐。后以论事廷杖谪戍,寻放还卒,梧民建祠祀之。
人物简介
【介绍】: 明陕西澄城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元年授户科给事中。疏言:“今何处非用钱之地?何官非受钱之人?”乞帝大为惩创。帝大喜,令其密奏指实。然其言来自风闻,无从实指,遂以前后矛盾,革职。维基
韩一良,字象儒,号有怀,陕西澄城(今陕西省澄城县寺前镇西观村)人。韩逄时之子,家教甚严。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进士,授陈留(今在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知县,任内兴办学堂,推行教化。官户科给事中。崇祯元年(年)十一月,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说官场贪污之风甚盛。大学士刘鸿训却认为疏中“有交际”、“有纳贿”两事不实。崇祯帝说:“朕阅一良所奏,大破情面,忠鲠可嘉,当破格擢用,可加右佥都御史、吏部尚书。”接著命令韩一良在五日内把“纳贿”事解释清楚。五日后,韩一良参劾周应秋、阎鸣泰、张翼初等“受赠金五百”。崇祯问五百金为何人所赠,韩不肯回答。被革职为民,回澄城,在西观村“凿土窑居之”。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镇江府金坛人。周应秋弟。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天启中为御史,阿附阉党,请刊东林党籍,尽毁天下书院,诬劾兵部尚书赵应等削籍。崇祯初巡按浙江,被劾罢。兄弟并列名逆案。
周维持,字尔调,南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应天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进士,泰昌元年庚申(1620年)任香山县知县,乐易亲民喜造士,设仁山书院,课诸生,有《仁山会课稿》。天启元年辛酉邑举乡荐五人,一解额、一连榜进士,皆仁山首擢士。五年四月考选,升贵州道监察御史,条陈二款:其一在晢品格以清仕路,言最可恨情面门户四字,其一在昭罪案以明国是,言奸邪植党煽惑,乞将党人旧日凡有倡建书院,不论省直州县立时改毁。又言兵部尚书赵彦纵子昌胤公开贿门,乞夺昌胤袭以谢天下。又言张问达招引王之采以结党煽惑,周嘉谟护庇王安以蔑旨罔上,刘惟忠、白所知依附权奸俱宜立赐摈斥。疏纠文选司官刘行义与其同官王任杰大开贿门,赃私狼籍,俱各革职、削夺、闲住。以兄应秋在位,引嫌归。崇祯初,起陕西道御史,巡按浙江,被劾罢。兄弟并立逆案。
人物简介
段国璋(?—1661年),号王屋,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出于济源知县史记言门下,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多所平反。天启中官工科给事中,升户科都给事中,值庄烈帝初立,疏劾吏部尚书周应秋,逆阉虽诛,红案未定,朝议以崔呈秀发锦衣田尔耕讯,国璋争之曰:以田审崔,是何异以崔审崔也。一时以为确论。崇祯元年九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二年四月以阉党被削籍。济邑旧有土城,岁久倾圮,流寇由晋入豫,邑当其冲,国璋时归里,甃之以砖,贼至,登陴固守,邑西北连亘太行,与河内接境,饥民起为盗,窟穴其中,河内令王汉思剿之,苦乏饷,国璋倾赀犒师,卒平众盗,两邑获安。明亡入清,以荐起任大理寺左寺正,顺治四年三月,升通政使司左参议,五年八月升右通政,七年三月升太常寺卿,八年奉旨祭告济渎,锦衣归里,时人以为荣,门人有登显仕者,未尝干以私,乡里有不便者,嘿解之,终亦不与人言。八年八月,以加上皇太后尊号覃恩,加工部左侍郎,时以兵饷不足,议增豫省漕粮十万,亟言于司农,罢之。十年二月,以年老致仕。十八年卒,赐祭葬如例。康熙五年祀乡贤。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