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昌时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1 【介绍】: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天如,号西铭。幼即嗜学,读书每反复手抄,因以“七录”为斋名。天启四年,同创应社。与同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归,于次年集郡中名士,创立复社,并与应社合而为一。三年,与吴伟业同中举人,并于南京开复社大会。四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以葬亲乞假归。六年,复社苏州虎丘之会,到者数千人。于是复社之声气通朝右。同里监生陆文声与张采有隙,求入社不许,乃诣阙告“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严旨穷究,及周延儒再相,事始得解,而溥已卒。诗文敏捷,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有《七录斋集》,又辑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词学图录
张溥(1602-1641) 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选庶吉士。与同乡张采齐名,合称"娄东二张",天启四年(1624)二人在苏州创建复社。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崇祯元年(1628)与张采一起在太仓发起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之斗争,所撰散文,脍炙人口,由是"二张名重天下"。崇祯二年(1629)组织和领导复社与阉党斗争,复社声势震动朝野。一生著作宏丰,编述三千余卷,涉及文、史、经学各学科,精通诗词,尤擅散文、时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天如,太仓州人。崇祯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有《七录斋集》。
维基
张溥(1602年—1641年),字乾度,后改字天如,号侯在,改号西铭,直隶太仓州(属今江苏太仓市)人。
明代文学家、学者,复社领导人。
张溥幼年好读书,所读书必手抄写一遍,朗诵过后焚烧,如此者五六遍才止,右手握笔管的指掌都磨出了老茧。
冬天手指受冻皲裂,每日用热水洗手数次,后来将幼时读书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即来缘于此。
与同邑张采同学齐名,时称“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1628年)两张以选贡入京考试,张采成进士,两人名声大振于都下。
二年(1629年),张溥归乡,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以复古学为名,称为复社,成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吴伟业、杨廷枢、吴昌时、陈子龙等同时中举。
崇祯四年(1631年),又与吴伟业中进士。
张溥得授庶吉士。
以葬亲乞假归里。
崇祯十年(1637年),礼部员外郎吴昌时与张溥一起推举周延儒复出。
同乡监生陆文声要求入社被拒,因向朝廷告发张溥等结党乱天下,福建人周之夔曾经担任苏州府推官,因事被免职,怀疑是张溥所为,听闻陆文声举报复社,也弹劾张溥等人把持计典,复社等人恣横之状,章表送到巡抚张国维手中,张国维言周之夔去官并不关张溥之事,提学倪元珙也出面维护复社,俱遭到崇祯皇帝下旨斥责。
吴昌时对张溥下毒,张当夜就腹部剧痛而死,年四十。
,无子嗣,学者私谥仁孝先生,黄道周为之作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1 【介绍】: 明陕西韩城人,字宾廷。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莱州推官。天启中擢户科给事中。所劾皆东林。累迁刑科都给事中。崇祯初,转而大治魏党。被劾。惧而劾吏科都给事中沈惟炳、兵科给事中许誉卿,谓二人主盟东林,与在野之瞿式耜相结,操纵察典。其议论为清议所不容,乃以终养去。后复起为礼科都给事中。温体仁以其素仇东林,密荐于帝,遂被超擢大用。累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帝初颇信之,久而觉其奸。后以通贿事为东厂所发,夺职。出都时重车累累,又为侦事者奏闻,其通贿事亦续有揭露。乃赐死。
维基
薛国观(?
—1641年),字家相,又字宾延,陕西韩城县人。
万历末进士。
崇祯间官至内阁首辅,建议皇亲国戚捐款以救国难,后因牵扯收贿案,被崇祯帝赐死,自经身亡。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
授莱州府推官。
天启四年(1624年),擢户部给事中。
天启七年(1627年),迁刑科都给事中。
崇祯三年(1630年)秋,用御史陈其猷荐,起兵科都给事中。
遭母丧丁忧去职。
守丧期满,起礼科都给事中,迁太常寺少卿。
崇祯九年(1636年),擢左佥都御史。
次年八月,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致仕,国观入阁成为宰辅,崇祯十二年二月刘宇亮罢官,国观进为首辅。
一次崇祯帝召对,叹息百官皆贪,薛就顺口说如果厂卫有能人,贪污是不会风行的,当时东厂太监王化民在侧,听后汗流浃背,对薛国观极其怨恨。
薛国观曾建议向皇亲国戚徵课税金,以解决财政困境。
行人司吴昌时送钱奉承薛国观,薛国观欲给予吏部主事,但崇祯皇帝性格多疑,仅授昌时礼部祠祭司主事,吴昌时以为是薛国观暗中搞鬼,恨薛入骨。
崇祯十三年六月(1640年)给事中袁恺上疏,揭发薛国观受贿,国观下狱,并牵连傅永淳、蔡奕琛等十一人。
薛国观奏辩:“袁恺诬劾,出礼部主事吴昌时之意。
”崇祯不听。
最后锦衣卫左都督郭承昊前去宣布赐死,薛国观临死前说“吴昌时杀我”。
薛国观是嘉靖首辅夏言被赐死之后,再次被赐死的首辅。
国观死后,其同党为其辩护,鸣怨叫屈。
内阁中书舍人王陛彦是吴昌时的外甥,与国观友善,在薛邸洽谈,一起被逮捕下狱,后以“泄露机密罪”斩首,王陛彦赴市时曰:“此家母舅为之,我若有言,便得罪于名教矣!”。
贺登选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鄱阳人,号澹馀。崇祯七年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有《易辰》九卷。
维基
贺登选(?
—1646年),字澹馀,饶州府鄱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贺登选是崇祯七年(1634年)的进士,担任山东道御史巡按应天,弹劾吴昌时紊制弄权。
弘光帝继位,他上疏:「仪真、扬州城外都被烧毁,句容士兵晚上在打斗,乱兵攻陷六合,横掠江浦,我为安抚当地而感伤,不知道何时才能哭完。
」南京失守,贺登选和胡时忠跟随金声军队,隆武帝徵召他和邢大忠二人,任命他为河南道御史,晋官户部右侍郎,很快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