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中行

相关人物:共 18 位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39—1582 【介绍】: 明宁国府宣城人,字君典,号少林。
沈宠子。
少有才名。
万历五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时首辅张居正父死,夺情任职。
编修吴中行等上疏反对,皆遭杖责、谪戍。
乃致书居正子张嗣修,又贻书工部尚书李幼滋,为吴中行等说情,皆不果。
遂称疾归。
卒谥文节。
有《郊居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君典,宣城人。万历丁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追谥文节有郊居遗槁
维基
沈懋学(1539年—1582年),字君典,号少林,一号白云山樵,直隶宁国府宣城县人,万历丁丑状元及第。沈懋学少有才名。万历五年(1577年)会试第八十一名,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懋学少有才名,与梅鼎祚齐名。张居正知道汤显祖及沈懋学是当时名士,希望自己的儿子张嗣修跟他们往来,汤显祖拒绝,沈懋学则与张嗣修于万历五年(1577年)同榜登科,懋学为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嗣修则为第二名(榜眼)。授翰林院修撰。引疾归。居数年卒。安宗时,追谥文节。《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德万,大田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礼部左侍郎有钟台遗槁
维基
田一俊(1540年—1591年),字宾阳,号钟台,福建延平府大田县人,民籍。
嘉靖四十年(1561年)辛酉科福建乡试第三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中式戊辰科会试第一名,二甲第三名进士。
选庶吉士,授编修,五年八月进侍读。
万历五年(1577年)张居正丁忧夺情,吴中行攻击张居正,赵用贤亦上疏批评,张居正大怒。
田一俊同侍讲赵志皋、修撰沈懋学等上疏力救。
九年五月负责编纂六曹章奏,丁忧归。
十二年六月复起侍读,充《大明会典》纂修官,十月升右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十四年升国子监祭酒,十五年七月充经筵讲官,十六年十月迁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十七年二月代替生病的朱赓总理会试事宜,再充经筵讲官,六月升左侍郎,教习庶吉士,十九年正月掌翰林院印信,三月以病乞归,准回籍调理,不久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继先(1540年—1586年),字胤甫,号南川,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盂县(今山西省阳泉市盂县)人。
山西乡试第二十七名。
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进士。
担任献县、雄县、遵化县、内黄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年),擢四川道御史。
万历十三年,担任南京刑部主事。
张居正死后,孙继先相继举荐万历帝召回此前被罢免的官员,包括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邹元标及余懋学、赵应元、傅应祯、朱鸿谟、孟一脉、王用汲。
又举荐魏学曾、宋纁、张岳、毛纲、胡执礼、王锡爵、贾三近、温纯、曹科、陈有年、朱光宇、赵参鲁等人。
因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构陷刘台状,再劾学颜及李成梁,降级谪临清州判官,官至南京吏部主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8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文甫,号鉴塘。隆庆五年进士,授吉安推官。识邹元标于诸生。元标以论张居正得罪,鸿谟上疏救,被牵连,斥为民。归乡闭门讲学。后擢应天苏州十府巡抚,官至刑部侍郎。
维基
朱鸿谟(1543年—1598年),字文甫,号鉴川、鉴塘,谥恭恪、恭介,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益都县)人。
隆庆四年(1570年),乡试第三名中举。
隆庆五年(1571年),联捷辛未科三甲252名进士,授吉安府推官。
任内在诸生中特别赏识邹元标。
后担任南京监察御史,邹元标、吴中行等人被治罪,他上疏请救,言语触怒张居正,被贬为平民。
朱鸿谟回到家中,闭门讲学。
万历十四年(1586年),经孙继先举荐,以原官起用,出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
上奏减免因水灾造成减产的赋税,请求减去饶州磁器,奏章没有被上报给皇帝。
又上疏推荐因谏议被削去官职的人,违背了圣旨,被停发俸禄。
万历十七年,提拔为光禄少卿。
万历十九年(1591年),任大理寺少卿。
万历二十年,任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巡抚应天、苏州十府。
他上疏引用二位先皇帝节俭的案例,请求裁减上供的纺织品。
苏州一带徭役不均,命令以占有的田地为标准,不足百亩的不服徭役,县里予以登记,定出差别、等级。
纨绔子弟横行乡里,无赖之徒与他们为非作歹,朱鸿谟将其一网打尽,上疏报告皇帝有叛乱。
朝廷议论要出动部队,兵部主事伍袁萃极力劝说尚书石星,命令再做勘察,于是调解。
朱鸿谟不久提为刑部右侍郎,卒于任上。
家贫不能下葬,同僚凑钱才办理丧事。
赠刑部尚书,谥号恭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6—1598 【介绍】: 明浙江临海人,字恒叔,号太初。
王宗沐侄。
万历五年进士。
由确山知县征授礼科给事中。
首陈天下大计数千言,切中时弊,多议行。
劾杨巍阿谀辅臣申时行,时行纳巍邪媚,皆失大臣体统。
又请召还沈思孝、吴中行等,忤旨不报。
出为四川参议,官终鸿胪卿。
有《广志绎》、《五岳游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恒叔,临海人。万历丁丑进士,除知确山县擢礼科给事中终太仆少卿有五岳㳺草
维基
王士性(1547年—1598年),字恒叔,号太初,浙江台州府临海县人,民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出生,常自称天台人。万历元年(1573年)中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登三甲进士,授朗陵(今河南确山)知县。万历十一年八月,任礼科给事中,弹劾应元巡抚郭思极,称其科场作弊,取中张居正之子张懋修,后典试四川。万历十三年(1585年)母去世,丁忧三年。万历十六年(1588年)三月复除礼科给事中,九月迁吏科右给事中,不久因触犯皇帝,被派往外官,四月出为四川布政司右参议,十七年四月调任广西,升云南副使,十九年七月调任河南提学副使,二十年十二月升山东督粮左参政。二十二年三月升太仆寺少卿,管京营,二十三年七月晋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因力辞触怒神宗,遂改南京鸿胪寺正卿,一生喜游历,漫游名山,旅途中写了许多笔记,他还在张家渡象鼻岩创建白象书院。万历二十六年卒于鸿胪卿任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哲卿。
万历二年进士,知清江县,迁南京御史。
上书请召用吴中行、赵用贤等,忤宦官冯保,谪江山县丞。
后还故官。
复因疏救主事董基忤上意,调南京大理评事。
后历升户部左侍郎,未至卒。
维基
郭惟贤(1547年—1606年),字哲卿,号希宇,又名维贤,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
万历二年(1574年)登进士,授清江县知县,万历八年(1580年),拜为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
因请求召吴中行、赵用贤等人而被谪为江山县县丞,后官复原职。
弹劾、推荐多人。
因援救主事董基忤旨,调南京大理寺评事。
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相继上疏救助,皇上发怒,分别扣发了这些人的俸禄。
郭惟贤不久升户部主事,升吏部稽勋司郎中,万历十八年(1590年),升任顺天府丞。
万历二十年(1592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巡抚湖广。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入京师为左佥都御史。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升左副都御史,疏请早立皇储,慎待辅臣,赶紧实行考选,尽快将推荐人才的奏疏发下,没有回应。
丁忧去职,起为户部左侍郎,未上任即卒。
赠为右都御史。
天启初年,追谥恭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1624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采于,一作宋于。
吴中行子。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
官御史,坐累贬官,终大理寺少卿。
尚志节,与顾宪成诸人善。
有《毗陵人品纪》、《万历疏钞》、《名世篇》等。
维基
吴亮(1562年—1624年),字采于,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民籍(今属常州市)人,祖籍宜兴县北渠里。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应天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会试第五名,廷试三甲第一名,授中书舍人,三十四年典试河南,三十六年考选为湖广道御史,奉命巡按宣大。三十八年以擅自离任被弹劾。天启二年降任福建布政使司都事,三年升大理右寺丞,历官大理寺少卿。素性刚直,不避权贵,诸所弹劾,靡不胆落。其参科臣喻安性曲护权奸一疏,时尤称快。居乡建义庄,设义学。伯父母早世,抚两遗孤如已出,为之经纪其产,人咸多之。常作昆陵人品记,以补唐鹤徵志所缺。又作《遁世编》以表微尚,而目名其集曰《止园》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青门,一作字上宇,号青门。
吴中行侄。
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
崇祯六年进建极殿大学士。
七年改中极殿。
时帝惩诸臣积玩,政尚严核,宗达调剂宽严间,裨益殊多。
卒谥文端。
维基
吴宗达(1572年—1636年),字上于,号青门,南直隶常州府武进县洗马桥(今武进市)人,祖籍宜兴县北渠里(今闸口镇)。探花。出身官宦世家。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戌科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崇祯三年(1630年)升礼部尚书,六月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八年(1635年)五月归里。谥文端。著有《涣亭存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汝观。
嘉靖二十三年进士。
授吴江知县。
善决狱。
擢兵部主事。
屡迁户部侍郎,谢病去。
隆庆时拜户部尚书,督仓场。
神宗即位,还理部事。
有才智,初掌邦计,裁并诸费,去繁文十之三四。
边饷告缺,而诸边岁出及屯田、盐课均无可稽。
国光大加整顿。
万历四年离职,临行,上所辑条例名《万历会计录》。
五年,起为吏部尚书,徇张居正意,置吴中行等于察籍,声名顿损。
居正卒后,为御史所劾落职,旋复官致仕。
维基
王国光(1512年—1594年),字汝观,号疏庵,山西阳城县(今属山西省晋城市)人。官至吏部尚书。王国光为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吴江知县。调仪封(今河南兰考)。擢兵部主事。改吏部,历文选郎中。三十八年正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誊黄,四十年闰五月升太仆寺卿,十一月升顺天府府尹,四十二年三月升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督理西苑农事,四十四年二月以疾乞归。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起复,以原职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以养病未赴任。四年八月再起为刑部左侍郎,五年十月升南京刑部尚书,十二月改任户部尚书总督仓场。神宗即位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王国光重新管理户部事务。万历三年(1575年),京察拾遗,王国光被南京给事中、御史弹劾,于是上疏请求罢官,被神宗挽留。次年,王国光再次请辞,获得批准,临行将多年心得总结成《万历会计录》献上,神宗深为赞赏,发送户部订正,书成后,神宗又下诏褒扬。万历五年(1577年)冬,吏部尚书张瀚被罢官,重新启用王国光代职。不久加太子太保。王国光是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的重要助手。张居正死后,御史杨寅秋以六项罪名弹劾国光,神宗震怒,将王国光撤职。之后又念其功劳,命其复官以致仕。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病卒。《明史》有传。
孙维清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维清(1542年—?
年),字仲直,号寅所,山西平阳府解州人。
十月二十八日生,行三,治《礼记》,由州学增广生中式山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1565年)会试中式第一百十四名,第三甲第三百零七名进士。
吏部观政,隆庆元年(1567年)六月授中书舍人,五年四月升吏部主事,六年十月升员外,养病。
万历四年(1576年)二月复除本部,六月丁忧,七年正月复除本部,三月升郎中。
在吏部任职十馀年,万历九年(1581年)三月累官考功司、文选司郎中,掌吏部察典,与秦耀设谋禁锢建言之臣,遂以赵用贤、吴中行、沈思孝、艾穆、邹元标五贤附名察籍。
因上疏忤权臣张居正,万历十年(1582年)三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丁忧归。
十三年十月起补原官,十四年二月以前任考功主察附权行私,降一级调外任。
共 1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