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史道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6—1547 【介绍】: 明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行之,吴江人。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擢南工科给事中,累迁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历官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转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恭肃,有《白川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九
用字行之,吴江人。
弘治壬戌进士,授行人。
擢南兵科给事中,改礼科,复改南兵科,出为广东参议。
历浙江、山东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召协理院事,擢吏部侍郎,改南刑部,就迁右都御史、工、刑二部尚书,致仕。
起工部尚书,督河道,改漕运,召拜左都御史。
加太子少保,进吏部尚书。
赠太子太保,谧恭肃。
有《恭肃集》十六卷。
(《四库总目》:用诗近体颇宏整。
静志居诗话》:白川十龄能画,长师石田翁,得其指授。
诗则别裁风格,取法杜陵。
集中诗云:「画品乃游艺,诗家特擅名。
丹青乃馀事,金石自希声。
散地方盘礴,诸公孰老成?
辋川称二绝,早晚慰平生。
」盖以摩诘自喻也。
余尝见公画龙,戏浪穿山,蜿蜒升降,百年绢素,云雾犹湿。
至写平坡放犊,亦不灭史道头、厉归真。
乃知公艺事兼能,不惟以经济文章重也。
田按:尚书七言近体颇擅风格,绝句尤有丰致。)
维基
周用(1476年—1547年),字行之,号伯川、白川,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县)人,弘治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应天乡试第三名举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联捷壬戌科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初,擢南京兵科给事中。父丧丁忧服阕,留补礼科。改南京兵科给事中。正德十二年(1517年),出为云南布政司左参议;此后出任广东参议,参与平定番禺盗,有功。嘉靖二年(1523年),任浙江按察司副使,丁内艰,服阕,起补山东按察司副使、临清兵备。嘉靖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次年改河南右布政使。嘉靖八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南赣巡抚,召协理院事。此后历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因起废不当,尚书汪鋐诿罪下属,于是周用被降职,调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升右都御史。嘉靖十七年(1538年),任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十八年,任南京刑部尚书。九庙遇灾,自陈致仕归乡。周用为官端亮有节概。朝廷内外为之可惜,屡有举荐。久之,起用为工部尚书起督河道,仅过数月,改为漕运总督。未上任,又召拜为左都御史。九年任满,加太子少保。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代替唐龙为吏部尚书,次年,卒于任,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恭肃。

人物简介

维基
龙大有(1479年—?
),字道亨,号云东,湖广承宣布政使司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省茶陵县)人,军籍。
湖广乡试第五十五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会试三百四十四名,二甲九十九名进士,工部观政,任祁州知州。
正德十六年(1521年)调开州知州。
嘉靖二年(1523年)丁忧。
嘉靖五年(1526年)担任广德州知州。
嘉靖六年(1527年)担任南京刑部员外郎。
嘉靖七年(1528年)担任广西平乐知府。
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广西按察司副使。
嘉靖十六年(1537年)担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嘉靖十八年(1539年)任河南按察使。
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河南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地方赞理军务。
次年,担任兵部右侍郎。
明嘉靖二十一年,大同巡抚龙大有,将蒙古俺答汗派遣的贸易谈判使者石天爵扣押,谎报朝廷称自己“用计谋擒获间谍”,明世宗下令凌迟俺答汗使者石天爵、肯切,传首九边,奖赏龙大有,升官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文武将吏,千户郭江、佥事赵瀛而下,升职加俸,赏银币者数十人,而巡按御史侯度亦升俸一级。
随后俺答汗为了报复明朝即以六月发动大规模入侵,大掠山西南及平阳东及路沁,每攻克村堡,屠戮极惨,辄以执杀天爵等为辞,史称庚戌之变。
巡抚大同史道总兵王升若不闻。
宣府总兵白爵调赴应援,亦观望不战。
巡抚山西都御史陈讲告急,事下兵部,尚书张瓒说“寇且退矣”,
胡效才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胡效才(1493年—?
),字汝愚,号双洲,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民籍。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丙子科应天乡试第一百二十八名举人,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六十名,三甲第二十五名进士。
兵部观政,授东阳县知县。
嘉靖元年(1522年)选云南道监察御史,七年巡按直隶保定等府。
九年十月以父亲胡琏任右副都御史,奏当回避,改行人司正,十年升直隶大名府知府,调任真定府。
谏官史道、阎闳因建言获罪,胡效才挺身而进,上疏辩护,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正德、嘉靖年间宦官当道,败坏朝纲,时人敢怒不敢言。
胡效才以国事为重,上疏弹劾宦官,痛斥宦官用事之弊端,朝野为之咋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9—1566 【介绍】: 明浙江乌程人,字钟诚,号临溪。嘉靖十四年进士。授芜湖知县,擢南京刑科给事中,连劾张瓒、严嵩、严世蕃等。累官至左都御史,时嵩已罢,乃以整饬纲维为己任。旋被劾,辞官归。有《庄僖公文集》。
维基
张永明(1499年—1566年),字钟诚,号临溪,浙江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嘉靖乙未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谥庄僖。
浙江乡试第五十七名举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进士。
授芜湖县知县。
升任南京刑科给事中,蒙古入侵大同,山西总督樊继祖,巡抚史道、陈讲等不能抵禦,张永明偕同官论其罪。
此后弹劾兵部尚书张瓒黩货,又弹劾大学士严嵩及子严世蕃贪污。
既而弹劾兵部尚书戴金为御史巡盐时,将馀下盐购置羡银,阻坏边疆防备。
上疏虽不尽行,但已让朝廷内外官员所忌惮。
出为江西参议,累升至云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曾经弹劾伊王朱典柍恣横,并检举其恶,朱典柍竟伏诛。
嘉靖四十年(1561年),升任刑部右侍郎,未上任,改吏部右侍郎、升吏部左侍郎。
拜刑部尚书。
不久改左都御史。
因给事中魏时亮弹劾,张永明坚持辞去。
次年卒,赠太子少保,谥庄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 【介绍】: 明四川剑州人,字子晦,号剑门。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拜御史。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及监司、指挥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历迁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旋任浙江巡抚,廉洁率下,更变胡宗宪为总督时之弊政,减军需半数。以知兵召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兼总督宣、大、山西军务,边防甚饬。清勤练达,所至有声。隆庆初乞休归。卒谥恭襄。
维基
赵炳然(1507年—1569年),字子晦,号剑门,四川保宁府剑州人。
嘉靖十年(1535年),登乙未科进士,嘉靖十四年(1539年)除新喻县知县,选监察御史。
与给事中李文进覈查宣府、大同、山西等地兵饷,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
历任按察云南、浙江。
升大理寺丞,晋大理寺少卿。
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
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明世宗下诏罢总督职。
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刚平定,请设巡抚绥辑,遂进升赵炳然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前往,在任期间减免百姓税费。
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平倭寇,世宗下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率领前往,仍谕赵炳然协剿。
同年,戚继光平乱,馀寇流入浙江。
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馀级。
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掉。
赵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给事中辛自修弹劾罢免戎政都御史李燧,请择素知兵者取代。
于是召赵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
踰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
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常出没。
赵炳然奏添设参将,别设一营,得到批准。
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
考满,加太子少保。
隆庆初,以病乞休。
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三
释超方,字独超,姓沈氏,武进人。
母氏徐,怀素履絜,义训惟谨,故超方生而岐凝,举止端详,居恒跌坐,不异老僧。
年二十,从大莲克闲芟染,圆具华山见月。
后入资福参灵机,愤志大事,胸次了然,犹以未尽阃奥,继往径山坐枯木禅三年。
时,天笠在镇江竹林以书招之,笠有大名,慎许可,独见超方如合水乳,便受付属为临济三十三世,出主金坛东禅、武陵南涧、临安东天目山阴宝寿。
康熙三十八年,诏住京都柏林,逾年辞归,赐金经衣钵。
世宗方在藩邸,分府城东,企其清妙,尝与往还谭论法要,甚相契合。
归后六年,以康熙庚寅嘉平月八日示寂,寿六十八,腊四十八,宪庙闻之,不胜嗟悼。
明年辛卯,遣官建塔,且镌铭焉,篆额书丹皆出宸翰,文具《山志》,灵骨藏于山阴宝寿山。
超方高颡深目,虎视鹤行,平居寡言笑,钳锤森严,不以辞色假人,诸方老宿见者莫不悚慄。
历数大刹,四方衲子云蒸辐辏。
所著《语录》一卷,宪庙为之序,其略曰:“原夫道昉鹫山,法开鹿野
伽林书贝,义学于是敷条,师座拈花,禅宗为之发颖。
然而,自周及汉,大乘仅显夫新头,由魏迄梁,妙谛未传于震旦。
自海州遥洎,嵩室弘开,揭净体之光明,示无心之元寂。
于是智镫续耀,朗月连辉。
法信六传,至临济而门庭益广,派流千别,惟滹沱之瓶钵堪珍。
自唐以来,于今转盛。
独超方禅师者,幼钟福慧,长涉文华。
厌世网之沈迷,慷慨别父,缘夙因之深厚,勇决寻师。
珠毓难生,席设何尝著胁,墙遮慧可,雪来都至埋腰。
恒因苦以悟空,遂离尘而證
高提祖印,明湖之草木增荣,远振宗风,赤县之人天引领。
共迎桑宿,来主柏林。
暮鼓朝钟,数百众之军持翕集;擎拳竖拂,三千界之道信争来。
变定水于迷津,回岐途为觉路。
积成公案,录自支那。
现教外之圆通,脱人间之撰迷。
精求弁简,愿属制文。
余忝列藩维,沃叨宸眷。
拱薇坦以北陌,适兰若为南邻。
数以诗礼之馀间,来与菩提之胜会。
恒河比貌,警语频承。
吾岫闻经,梵音罕谱。
潜符冥冥,颇量测以靡涯,崇委殷殷,欲迁言而不得。
懵个中之宾主,赘门外之言诠。
玉带镇山,何妨一笑,金栖在望,伫喻三禅。
”又著《净土格言》一卷,并行于世。
龚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次元。
嘉靖二十六年进士。
官御史,以反对与鞑靼开马市,并劾兵部尚书史道误国,被廷杖。
后官至湖广按察副使。
维基
龚恺(1514年—?),字次元,号全山,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人。应天府乡试第四十五名举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三甲进士,授慈溪知县。嘉靖二十九年,授陕西道试监察御史;次年实授。因反对仇鸾开马市,后得杖刑,仍然授原职,后升任湖广副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一
蔡如苹,字尘野,广东顺德人。
诸生。
有《鹿野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东平人,字维纲。弘治三年进士。授阜平知县,改滑县,召拜御史,巡按苏松等府,严惩私设水牢之豪家,一方肃然。累官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嘉靖六年为三边总制,御吉囊有功,为兵部尚书。会大同兵变,宪设计平定。在职请立京营分伍操练法,诸将不得借内府供事规营操。前后历官四十余年,以年满七十乞休。卒年七十三。
维基
王宪(1467年—1537年),字维纲,号荆山,山东兖州府东平州人。
弘治庚戌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山东乡试第十一名举人,三年(1490年)庚戌科进士。
历任阜平县、滑县知县,九年六月选授江西道试御史,十年八月实授,十二年巡按陕西。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升任大理寺右寺丞,三年五月转左寺丞,十二月再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清理甘肃屯田,改甘肃巡抚。
五年入为太仆寺少卿,六月接替王彦奇任右副都御史、辽东巡抚,丁忧归。
服阕,八年十一月改任抚治郧阳,九年八月关陕凶荒,饥民流徙,改驻汉中等处,以安抚流民。
十一月调任大同巡抚,后因应州抵禦战功,而荫子王汝成为锦衣卫世袭百户。
十一年(1516年)十月以病乞致仕,不许,寻升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二年三月入为兵部左侍郎。
十三年五月,兼左佥都御史、提督军务,与提督太监张忠、左都督朱泰率团营兵二千人,平定涿州至芦沟桥近畿盗乱。
明武宗南巡时,命其督理军储。
正德十六年正月代替王琼为兵部尚书、提督团营。
明世宗即位,王宪被给事中史道弹劾后,自请去职。
嘉靖四年(1525年)十二月,朝廷举荐邓璋及王宪为陕西三边总制兵部尚书,为言官所反对,世宗仍然坚持使用王宪。
王宪为部将王宰、史经接连击败寇乱。
此后他又率领总兵官郑卿、杭雄、赵瑛、都指挥卜云等分据要害击退吉囊数万骑兵,加太子太保衔。
因张孚敬、桂萼排挤,由王琼接任三边总制,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
嘉靖八年(1529年)八月改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如故。
当时朔州告急,十二月朝廷举荐其担任宣大总督,王宪严词拒绝,而被都给事中夏言、赵廷瑞弹劾罢免归乡。
嘉靖十年(1531年)十一月,世宗仍然追念其功,召为兵部尚书,并抵禦蒙古入侵。
十一年九月加柱国光禄大夫,提督团营,其负责京营操练,并裁减军功冒领者。
大同发生兵变,王宪最初主张“首乱当诛,馀宜散遣”,而大学士张孚敬与总督刘源清力主用兵,王宪于是不敢坚持此前议论。
但刘源清久攻不下,而北寇又内侵,于是请求令派大将抵禦北方寇乱,而自己专以进攻大同。
王宪批准其奏,因而招致大量言论反对。
此时世宗醒悟大同是重镇,不宜破坏,于是罢兵,叛乱遂平。
刘源清得罪离去。
几年后,王宪数次上疏请求致仕,嘉靖十四年三月被许,令驰驿归乡。
嘉靖十六年卒于家,十月赐祭葬,赠少保,谥康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