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瑾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熊相(1473年—?
年),字尚弼,号台峰,江西瑞州府高安县斜溪人,民籍。
治《诗经》,行四,由国子生中式甲子科(1504年)江西乡试第三十二名举人,年三十六岁中式正德三年(1508年)戊辰科会试第二百七十一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四名进士。
授浙江临海县知县,八年六月选授河南道试御史,十三年奉敕清军四川,十四年巡按山东,题表靖难忠臣胡子昭。
十六年京畿刷卷,荐理学名臣吕楠,弹劾已故大学士焦芳党附逆瑾,浊乱朝政。
嘉靖元年(1522年)巡按四川,五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密云等处兵备,前后荡平巨寇以数百计,累赐金帑。
升福建按察使,五年正月拾遗,以赃迹狼籍被勘,八年二月革职闲住。
曾主持纂修《瑞州府志》、《四川志》、《蓟州志》,著有《台峰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0—1563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静中,号石塘。弘治十八年进士。初授礼部主事,改刑部。嘉靖时,历官应天、顺天府尹,累官至吏部尚书。时侍郎徐阶为帝所信任,前尚书皆推让之,渊独以己为前辈,遇事独断。夏言为首辅,渊亦以后辈视之。后议夏言狱,忤帝意,又为严嵩所扼,遂乞归。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静中,号石塘。
生而庄,不疾趋,不苟笑。
弱冠为诸生,时太宰屠襄惠公居里中,部使者为之树表。
屠公梦一伟文夫立表下,自释所服授之。
旦日遇公,与梦合。
中进士,授刑部主事。
逆瑾擅国,尝折辱诸曹不以礼。
适部中失囚,同舍郎俱诣请罪蒲伏,公独无所谢。
曰:此郎貌似夫子,遇辱不惊,固贤者。
卒谢罢。
公以是诸曹俱称为闻夫子。
,败对簿尚不服。
公执笔数之曰:,造伪符玺,私蓄甲兵,当大逆。
遂语塞伏诛。
杨文襄公一清,心重公,改公吏部郎中。
值上计,有墨吏二人。
赂上所幸朱宁,冀免斥。
尚书陆公完畏宁,意犹豫。
公执不可,竟斥之。
历南通政、应天府尹。
故事,守备中官受民词,率下府属,治吏奉行惟恐后。
公曰:中贵人安得受民词,幕吏安得为中贵人议狱?
此非奉诏不可,悉罢之。
嘉靖初,张璁、桂萼俱以南部郎议大礼,合上意,召入京。
两君从,公请舟往。
公谢曰:君命召,不俟驾,安得舟行?
两君为色沮。
寻改尹顺天,迁太常卿。
上斋宿南郊,适有哗者,命太常奏治,众大恐。
公入曰:百执事俱在昏夜,莫可主名,乞宽之,事得寝。
进南兵部侍郎,荐武臣马永等十馀曹,后多为名将。
再进南刑部尚书。
公知中官侵部权,时受告密,民间顾以细事争持牒控部。
乃谕诸曹曰:官有常纪,中官固不得侵部,即部亦不得侵有司。
自今有大事,必由通政司达部,小者悉付有司,庭中为肃然。
公视爰书,尝至丙夜不寝,家人以为请。
公叹曰:此疑狱也。
少年吏深文入之,吾思为求生,忽不自知其疲耳。
九庙灾,公上疏自陈,璁拟旨令致仕去。
上曰:朕方用渊,渊非老非病,奚使致仕?
卒留之。
由南吏部召为刑部尚书,从上意也。
刑部诸郎曹多暇,时聚饮偃,息不赴部。
公至,则以籍付门者,使记诸郎入舍先后。
于是诸曹俱折节勤事,公为身先之。
日论报上十馀章,无留狱。
五年,晋吏部尚书。
公窃叹曰:使臣得先十年居此官,尚可自效。
今事权去矣,臣何能为?
初夏公言方受眷,公数与抵牾。
及夏坐法,而严嵩独当轴,益横。
公遂乞身去位,卒于家,得年八十四。
讣闻,上辍朝三日,赠少保,谥庄简,祭葬有加。
公天性俭素,退食尚书署十年,著一敝冠,位置有常,不失尺寸,朝食及日中无加豆,夕则饮水一杯。
自为郎,位至太宰,海内望其风节,翕然推重。
初迁南刑部时,张璁已入阁,属公曰:仆往在南刑部,尝题诗郎舍,公至,愿为我勒石,树之后堂。
公不答。
后僚属递至,俱为张致殷勤。
公从容曰:此部尚书堂也,纪法在焉。
某待罪尚书,安敢以相君今日故为郎官勒石,卒不许。
及迁吏部尚书,一日问诸郎曰:本朝太宰孰优?
对曰:无如蹇忠定。
王忠肃公曰:固也。
耿文恪方可否事。
少宰从左右赞一辞,文恪宣言曰:天子建天官,一人耳,安得两天官耶?
宰正百僚,文恪近之矣。
时徐公阶为侍郎,以才名见重。
前尚书时颇耑事,故公言及之。
诸曹退,相语,谓公不让三君子也。
至一时,台省俱推公忧君忠国,可寄股肱,为廷臣第一。
史官亦称其凝重深沈,毅然有守。
历官四十年,始终一节,有古大臣风。
而晚年未得尽其用,天下犹惜焉。
维基
闻渊(1480年—1563年),字静中,号石塘,人称“闻太师”,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明朝大臣,历官四十五载,历职有二十七任之多。弘治十八年(1505年),会试第二百八名,殿试二甲四十九名进士出身,初授礼部主事,后改为刑部主事。杨一清掌管吏部时,调渊稽勋员外郎。任考功郎中,改掌文选,迁南京右通政。嘉靖初年,擢应天府尹,后改任顺天府尹。累迁南京兵部右侍郎,掌管部务。召为刑部右侍郎,后迁刑部左侍郎。进南京刑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召为刑部尚书。周用逝世后,代任吏部尚书之职。闻渊虽耿直,但嫌过于独断。曾参与“大礼议”之争。闻渊曾痛陈大宦官刘瑾的五大罪状。闻渊七十高龄时,辞官获准,回乡,居于月湖之畔天官第。八十四岁时,在家中逝世。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加封太子太保。卒赠少保,谥庄简,葬于栎社(今宁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6 【介绍】: 明湖广华容人,字时雍。刘仁宅子。天顺八年进士,改庶吉子,授职方郎中。传成化间曾隐匿郑和航海档案,以防宪宗仿成祖所为。弘治六年治张秋镇河决,擢户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归,筑草堂于东山下,读书其中,时称东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十五年拜兵部尚书,数疏陈国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权幸用事,争之不得,乞休归。刘瑾复坐以事,戍肃州。瑾诛复官,寻致仕。卒谥忠宣。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雍,华容人。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授职方郎中历官右都御史总督两广拜兵部尚书赠太保谥忠宣有东山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四
大夏字时雍,华容人。
天顺甲申进士,选庶吉士。
改兵部主事,历员外、郎中,以忤阉系狱。
寻出为福建参政,进广东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张秋河,进户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理宣府兵饷,移疾归。
起右都御史,总制两广军务,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赐归。
以忤刘瑾逮系,遣戍肃州,赦归。
卒赠太保,谥忠宣。
有《东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刘东山公晚年肃州之谪,虽由逆瑾,其实公同年焦阁老芳为之。
公与焦素无他,焦特忌公名耳。
岑猛赂既行,集大臣议欲置公重辟,诸大臣惴不敢吐一语,独都御史屠公滽曰:「刘某何罪,必欲文致之!
怒,明日大臣以屠议奏,谋于焦及吏部尚书刘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刘某轻议夷人迁徙,发远戍。
初拟广西边卫,焦曰:「是送彼归也。
」乃定肃州。
公《西行稿》载公赴肃州时,故旧皆避不来会,独乡人严仲洪赠诗,公和笞之。
公《过六盘山寄西涯阁老》诗末句云:「寄语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几时还?
」叹同年也。
后归自六盘,和前韵末句云:「凭谁寄语中州子,前度刘郎今已还。
」中州子,焦与刘也。
其事盖如此。
《蠖斋诗话》:刘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诗,间有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兴具。
如《抚谕田州》句云:「如何万顷桑麻地,天与夷人作战场。
」虽土官岑溥亦感也。
出锦衣狱中有句云:「红尘未了清时债,白发重来此地游。
」盖公为兵部郎中,尝下狱也。
谪戍甘肃,《过六盘山》句云:「绿野误为三品地,白头今到六盘山。
」盖以为终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谪也。
《谪所示子侄》句云:「报国未能平海宇。
充军终是累儿孙。
」盖以逆瑾有刘某永远充军之批旨也。
又云:「犹有先朝宣召梦,急趋黄屋面承恩。
」盖思孝庙君臣相遇,千载一时,虽在谪所不忘情也。
《谪所赠同事》诗曰:「时事何人苦变更?
边城持戟半儒生。
」盖刘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谴谪甘肃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诗非所留意,语特轩爽。)
维基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自号东山居士,湖广华容县(今属湖南)人。天顺己卯湖广解元,甲申进士。弘治年间,官至兵部尚书。天顺三年(1459年),刘大夏中式湖广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天顺八年(1464年)成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宪宗成化初年馆试,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请改部职,被任命为职方司主事,升兵部车驾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参政,有政绩。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担任过广东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刘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书。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请求归隐。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镇抚狱,刘瑾欲置之死地。幸赖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东阳相救,改判处充军肃州(今甘肃酒泉)。在肃州的官吏怕得罪刘瑾,不敢供给膳宿,只有三名学生供养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归。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赠太保,谥忠宣。葬于华容县胜峰乡话岗村的山坡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36—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维立,号碧川。杨守陈弟。成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侍读。弘治初与修《宪宗实录》,再迁侍讲学士。寻掌翰林院。再迁南京吏部右侍郎,充《会典》副总裁。武宗初乞休,加尚书致仕。守阯好学,博览群书,师事乃兄,学行与兄相埒。有《碧川文选》、《浙元三会录》等。
甬上耆旧诗·卷八
公字维立,学者称碧川先生。
六岁受经传,即通大义,以兄文懿公为师。
于书无所不读,然必以六经、四书为宗,笃行力脩,不专事文艺。
中进士,廷试一甲第二,授国史编修。
在馆九年,适从兄康简公为奸人所中谪外,遂并出公南京。
公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
孝宗即位,召充日讲官,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
言甚激切,上改容听之。
冉出为南京吏部侍郎,以星变陈五事,上嘉纳焉。
复召脩会典,记载精详,史氏莫不推之。
年七十,力请老,进吏部尚书致仕。
公孝友天至,终其身。
少事文懿公,比殁,为位哭奠者三年,目视为不良。
兄弟三人,长文懿,次公,少弟与妇俱早世。
所遗二孤,养之逾于已出。
同爨者三世,巳而食指益众,请分食。
公乃以上田十馀亩奉父祀。
文懿公诸子受田九十馀亩,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公自受十九亩,人俱谓不均。
公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
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
公初归田有积俸,隶四百金,将分授二子。
适康简公为逆瑾罚输米千二百石,苦无措,公尽出与之。
夫人少有靳色,公怒曰:兄弟急难,岂暇顾其子耶?
公性重默,与人语,温温易接,若义有不可,辄怫然终莫能夺。
家居,有贡使造谒,公上座,置之席隅,与语甚严正。
既退,客谓公宜少霁颜色。
公曰:吾大臣,不可失中国体。
御史张君,公门士也。
初按郡,乘夜先诣公。
公问曰:御史未谒庙,何先枉临?
张君屏左右曰:恐有所赐教耳。
公正色曰:疑老夫以事相干,岂待我意耶?
遂默不答。
张君惶恐而去。
尝与郡守褚公从兄康简公出送屠太宰行,康简曰:特具小羔奉饯。
褚守笑谓公曰,若老先生当直言小羊耳。
公怫然曰:先兄初发解,予忝继之,人皆呼余小解元,及俱为学士,人亦呼小学士,后俱为吏部侍郎,人复称小侍郎,未闻直以小杨见呼,公何从得此语。
褚守至,谢罪乃已。
正德七年,公年七十七,其生辰七月七日,公命诸子置酒,陈鼓乐,尽召同族数百人欢饮竟日别去。
公徐曰:此会后未可期也。
众茫然。
至中秋,先生无疾而逝。
所著诗文集及他撰述十馀种。
初杨氏里中花木往往有连理双瓣者,里人窃异之,不知其何祥也。
既而公与兄守陈皆举乡试第一,皆甲科高等,官翰林,对掌两京学士,位并少宰,方知其兆。
余尝按公家乘三世,大父栖芸先生范,赠吏部右侍郎,生三子,长自惩,公父赠吏部侍郎,子守陈,进士,礼部尚书,谥文懿;次即公,进士、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次自悆,公仲父赠大理寺卿,子守随,进士,太子少保、工部尚书,谥康简。
少自忞公季父赠兵部员外郎;子守隅,进士,广西布政使。
文懿公二子:茂元进士,刑部右侍郎;茂仁进士,四川按察使。
而公婿陆称进士,按察副使。
三外孙长钶,进士,副都御史;次铨进士,广东布政使;少釴,一甲第二,山东按察副使。
次婿李堂,进士,工部侍郎。
盖公少传文懿之学,一门次授,七业俱成,并为国家名臣。
及陆氏诸外孙,俱经指授,能世外大父科名。
盖东南文献,于斯为极盛矣。
维基
杨守阯(1436年—1512年),字维立,号碧川,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人,成化乙酉浙江解元,戊戌榜眼。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曾任《大明会典》副总裁。成化元年(1465年)乙酉科乡试第一(解元),成化十四年(1478年)登戊戌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南京吏部右侍郎。曾掌管两京(南京、北京)翰林院。后诏加吏部尚书致仕。正德七年(1512年)卒。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赐祭葬如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1—1512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朝宗,号丹山。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湖广,所至有政绩。累迁吏部尚书。爱惜人才,斥抑侥幸。弘治十二年,重建清宁宫成,诏许乌斯藏僧入宫庆祝。滽再疏谏止。武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掌都察院事。后以忤刘瑾,致仕。卒谥襄惠。
甬上耆旧诗·卷六
字朝宗,号丹山。
少才气锐发。
为文下笔千馀言,折其同辈。
中进士试监察御史,王襄敏公钺重公才,使总诸道章奏,且荐公可大用。
即擢佥都御史历右都御史。
时占城国为安南所侵,其王子来奔。
公受敕处分,定其国难,使人护王子归国。
因以金宝器异香为报,公不受。
其国人至以疏请,上命公受之,再辞乃止。
会吏部尚书阙,上手书公名付内阁,公黜陟至慎。
值考察,见以忧去官者,非大过不黜。
注选至瘴远地,多濡笔不下,务以土俗稍宜者补之,奏著为令。
复请起王端毅公恕与之共事,以班在马忠肃公文升上,奏请后之。
时多内降官,公疏言天下士竭其心力,有积数十年不得官,而白身之人,缘借蒙幸如拾芥,不可以为训,因得稍减。
有请开纳马例者,公疏言内藏与太仆见积尚多,忽开此例,是使人疑国用大耗也,恐不可以示远,议遂格。
户、礼、刑、工诸部尚书,俱为言官所论去位,公面陈诸大臣,不宜轻遂其去,执对甚力,遂并致仕归里。
正德改元,敕召公以吏部尚书掌院。
逆瑾盗政,将大起罗织之狱,公执不可。
必欲置刘忠宣公大夏死,公曲为保,护得减论。
当轴二年,度势终不可回,坚请致仕。
公达治体,论事俱得机要。
生平耑以爱护人才为重,处心逊厚,自谓手持此笔,论狱生死,惟恐误杀一人。
掌铨衡,进退惟恐误黜一人。
尝坐部堂,令办事官奉砚。
公初衣白绫甚泽,其人误倾墨汁衣上,匍伏请罪。
公笑挥曰:去,去,吾方恶其太白,亦何罪?
人以方韩魏公。
有乡人冒称屠公子于道,请谒郡县,其怨家发之。
公呼至,但相戒曰:汝甘为吾子置而翁何地耶?
国法可畏,后慎勿为此。
诸居乡盛德事甚多,不能具载。
维基
屠滽(1440年10月20日—1512年11月6日),字朝宗,号西峰,又号丹山,浙江宁波府鄞县人,祖籍直隶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同进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举乙酉科浙江乡试,成化二年(1466年)联登丙戌科进士,任监察御史,巡按四川、湖广,为官有清名,勤于政事。历任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进兵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封太子太保。明武宗时,加封太子太傅,兼掌院事,继加封柱国。谥襄惠。乡人称“屠天官”。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孟,字子贤,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军籍。
江西乡试第十八名举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式丁未科二甲第五名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升福建左参政,平白水峒剧寇。
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升广东右布政使,二年闰正月转左布政使,三年九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等处,四年四月以久不至京领敕,逆瑾责赂逮狱,令荷重枷百斤,置吏部大门外以为群吏警,时方酷暑,廷臣相率申救,乃释之,罚输赎罪米三百石于居庸关,罢为民而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0—1516 【介绍】: 明浙江鄞县人,字志仁,号麟洲。杨守陈子。成化十一年进士。历仕湖广、山东副使。弘治七年河决张秋,宦官李兴等以治河为名,威虐百姓,絷辱按察使。茂元上疏乞召还李兴等,反为兴等诬陷下狱。山东父老遮道诉茂元冤。旋得言者交章救,谪长沙同知。后迁广西参政,正德中刘瑾索贿不予,勒令致仕。谨诛,起复,官终刑部侍郎。
甬上耆旧诗·卷十二
字志仁。
生能视烈日,久不眩。
六岁所读书,一过即诵。
客或指铜炉使作破题,应声曰:范金以为体,然火以为用。
及长,策名俱高等。
授刑部曹,善执法。
尚书林公聪倚以为重,凡事关会鞫,俱使兼理,人称为掌三法司。
同曹主事杨仕伟以事忤汪直,诬坐受贿,徵其赃。
仕伟廉不能输,同曹敛手莫敢顾,公独为代输,且手署曰:刑部主事杨茂元俸银十两。
直见之,诧曰:此人大好胆气。
仕伟遂得白。
出虑江南囚多,释冤狱。
后曹录其论,奏为式,由郎中迁湖广副使。
弘治二年,改山东,适河决张秋,公乃陈三事各一疏合上。
其一言天下事任专则功成,官多则民扰。
今河决张秋,事诚至急。
皇上既命都御史刘大夏来治,复遣太监李兴、总兵平江伯陈锐同治之。
以张秋方掌地,而三大臣群聚于此,费用万亿,此可寒心。
臣闻各官初至,祭大河之神,天气阴晦,帛久不然。
及将焚,忽结为人形,面目毕具,万人惊骇。
此神明特垂警戒。
乞朝廷将太监总兵取回,独用大夏。
盖大夏不妄费财,不携妻子,不惮劳苦。
若朝廷专其任,重其权,自可责以成功。
且水阴象也,欲消其变,宜严宫禁,重边防。
近闻后戚家威权太盛,其假名号横行河道间,不可胜数,乞稍裁抑。
况运道未通,外敌不知,国家有十年之积,恐生觊觎。
宜严加堤备,庶使地变可消。
后又陈治河诸策,乞命廷臣会议。
其二言:近闻明旨,访求天下画工赴京供奉。
臣谓自皇上御极,收用名贤,罢传奉之官,塞宝石之门,绝四方贡献,出奇禽异兽于外。
时俱谓尧、舜复生。
今甫七八年,而明诏及此,使人得窥圣心所向,此魏徵所以献十渐于太宗也。
乞皇上挽初心,却小僻,收涣汗于既颁,天下幸甚。
其三言:山东连年旱涝相仍,差科繁童,民至不能堪。
近又差都知监右监丞李全前来镇守,加派供给,将何所出?
况朝廷设官,可谓极备,不知此镇守复理何事?
乞皇上即将李全取回,以苏民困。
三事前后数千言,后家愤甚。
兴锐亦指疏中焚帛数语,斥为妖言。
诏遣锦衣百户胡节槛系如京。
所至民遮路哭,节马至不前。
及陛见,公挺身跪,不伏。
上大怒,命系锦衣狱。
而胡节独入,与诸中官泣白公冤,且具言遮道状。
诸中官俱心动,为之解。
上亦察其忠,谪同知长沙。
其后河治一如公所策。
论者谓公三事疏与文懿讲学听政疏义相表里,而剀切过之,若公可谓不负君父者也。
公在官,数以疾乞身,不许,历迁广西参政。
逆瑾擅命使御史出查盘取赂,人谓公若以千金馈御史可免祸。
公曰:千金非盗官帑,则下剥民脂。
以此自救,是畏无妄之灾,而显犯有名之律,某誓死不为也。
遂勒公致仕。
公以书寄子曰:昔求之不得,今不求而得之,喜可知矣。
即日买舟归里。
诛,起迁副都御史,抚贵州,讨平篁子坪诸苗。
再晋南刑部侍郎,卒于官。
公为人强介独立,见义辄赴,毅然不可回。
性孝友天至志成,文懿所未行。
拓始祖及五世祖墓地,树碑益田。
从弟二人早孤,以文懿所授田分给之,抚恤终其身。
值大父母、父母讳辰,必斋素,尽日往吊。
有丧者之家,虽数十里不烦其饮食。
诸嘉言行,不能尽载。
所著有麟洲稿。
维基
杨茂元(1450年—1516年),字志仁,号麟洲,浙江鄞县(今宁波)人,进士出身。礼部尚书杨守陈之子。成化十一年(1475年)登乙未科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刑部郎中,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出为湖广按察使副使,改山东副使。弘治七年(1494年)治理黄河决口,因与中官对抗被弹劾,明孝宗下诏逮捕。当地百姓遮道诉节,乞求归还。朝议上,杨茂元坚持不跪,明孝宗大怒,置之入诏狱。当地百姓多次诉冤,加上言官论救,改为长沙同知,之后谢病归还。数年后,起用为安庆府知府,升广西左参政。正德四年(1509年)刘瑾派监察御史孙迪索贿不成,被勒令致仕。刘瑾被诛杀后,起任为云南左布政使,再以右副都御史担任贵州巡抚,改负责南京都察院,官至刑部右侍郎。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初名瑞。
以字行,号西畦。
元末其先人避地高丽还里,人遂称为高丽张氏。
公少嗜学,有大志,尝上书太傅屠公、少宰杨碧川先生,论科场之弊,为时所传。
已举于乡,谒选,授知芜湖县。
有巨商犯法,夜馈千金,公却之曰:为吏若得人一钱,即不值一钱矣。
竟按其罪。
寻改知靖安,公作省民条约,与相清净,县中大治,乃筑喜幽亭,当众石佳处,引宾佐觞咏其间,自作亭记。
在官六年,将入觐,闻逆瑾擅命,遂怅然解组归里。
公天性孝友,事父色养备至。
兄弟四人,虽一果片脯,必与同味。
食指约五十馀,门无异烟。
既而故宅渐不能容,乃别于宅南筑室,与诸弟奉父以居,名曰雍睦堂。
里人遂更称雍睦张氏。
父卒,年八十八,公哀礼兼尽。
晚年惟与堇山李先生堂、葺斋袁先生孟悌常相唱酬。
所居斋曰西畦书屋,因称西畦先生。
张氏至今多贤者。
公后人曰汝翼,与余交最善。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一
字仁仲,自为童子时,作古文词,辄奇伟。
长益嗜学,尚论古作者,兼擅风骚。
举进士高第,授水曹,与从弟堂同在郎署相倡和,时称为二李。
稍迁兵部郎中,出为江西参议,奏治行最高,入贺至京。
逆瑾当轴,赂遗成市外吏,率敛民财入献。
或劝公贷赀赂当得美除且取偿于民可也公正色谢曰进退有命吾不能黩货猎荣且取诸细民何为也时所遣旗校四布得公语以闻大怒罚公米八百石败乃释宁藩恃势凌倨自镇巡以下俱折节公独不为屈稍迁四川参政有刘太监者奉诏迎佛还自滇中势张甚所至科敛无算公禁无馈贻省费巨万迁贵州布政使请老归里杜门掩迹以著作自怡士大夫上谒者与抗论今古品目一时人物略无所私乡论尽宗之时有所感遇逸兴骏发辄一寄之于诗人谓其风格比诸堇山无惭伯仲有心斋集行世
维基
李麟(1458年—?),字仁仲,号心斋,诗人,浙江鄞县(今属宁波市)人。治《》经,弘治六年(1493年)登进士。历任兵部员外郎、江西参议等职。江西任上政绩显著。明正德三年 (1508年),入京朝贺,触怒大太监刘瑾,下狱。刘瑾伏诛后得释。复起用,历任广东提学副使、四川左参政、贵州按察使。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升任贵州布政司右布政使。以老辞归,闭门著述。是工部侍郎李堂的堂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莆田人,字惇贤。弘治十二年进士,历南京吏科给事中,尝疏逆党罪状,官至广西提学副使,以母老乞归。伯献工画善文,画宗王维,文近曾巩。有《峰湖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八
伯献字惇贤,莆田人。
弘治己未进士。
历吏科给事中,以忤刘瑾削职。
瑾诛,起广西提学副使。
有《峰湖集》。
(《兰陔诗话》:峰湖居谏垣日,因疏逆瑾罪削职。
败,起视学粤西,以母老乞归。
结茅莲花峰下,游情艺苑,兴致翩翩。
画宗摩诘,诗品在钱、刘之间。)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