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639 【介绍】: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若木。钱一本子。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征授御史,巡按湖广,请给顾宪成恤典,争以湖广地为福王庄田,受神宗斥责。天启间,魏忠贤党劾春倚恃东林,削籍归。崇祯九年起为通政使,累迁户部尚书,疏请改折白粮,忤旨罢归卒。有《湖湘五略》等。维基
钱春(?—1638年),字若木,号梅谷,直隶武进县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历官高阳县、献县知县。征监察御史。太仆少卿徐兆魁攻讦李三才,藉机批判顾宪成。钱春上三疏,首发其憸邪。出按湖广,申请给予礼部侍郎郭正域及光禄少卿顾宪成恤典。又请释放咸宁知县满朝荐。因疏论首辅方从哲被责,出为福建右参议。不久父丧回籍。天启初年,起故官。召为尚宝司少卿,历迁光禄寺卿。天启五年(1625年),魏忠贤党门克新劾钱春倚恃东林,「父作子述」,因此削籍归。崇祯九年(1636年),召拜通政使。迁户部右侍郎,加尚书,总督仓场。累官南京户部尚书。累疏引疾不允。崇祯十一年(1638年),黄道周、刘同升等因谏杨嗣昌夺情,被贬。范景文等疏救,钱春亦署名。次年正月,范景文削籍,钱春未受追究。终于因上疏请改折白粮罢归。同年卒。
人物简介
字颛愚,霸州人。有《紫竹林集》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观衡,字颛愚。姓赵氏,霸人也。家世农业,母梦大士携童子入门,亟取抱之,遂生衡。性端凝,不好嬉戏。七岁从乡塾读,能通字义。质迈凡侪,顾喜近桑门,不乐章句。年十二,即蔬食自持,常念观世音号,自在流露,若出于不自知。渐有超尘之思,讲于父母不之许,乃潜逸。途遇五台山圆炤寺惠仁,皈依求度,止于沙村,栖迟五载。年十八,诣五台清凉山师子窟,参空印,令居侍寮,亲授经典。敷绎旨要,迎刃而解,如是三年,无间寒暑。万历庚子,年二十二,随印至北京,侍楞严讲席,进菩萨戒,参达观。后历齐鲁吴越,叩雪浪、云栖二师。至天台华顶峰,喜其孤迥,结庵独处,读《楞严经》,豁然融彻。癸卯春,至双径访乐愚,寻过金陵,休夏长干。秋游九华,冬上匡山,卜静乾罡岭,苒荏数秋。尝月夜经行,忽焉省悟。遂下岭,礼育王舍利。复渡海。丁未再至天台。入闽,游武夷古寺。戊申夏,自瑞金入粤,游南华,冬进曹溪。己酉夏,见憨山于端州。秋登南岳,遂卜居石廪峰,误食草乌而病。壬子春,紫萝刘居士迎入荼陵,养疾云阳。冬讲《楞严》,释论朗彻,听者百馀人,风纪肃然。甲寅,过邵陵,车自心居士延居无念阁。丙辰,年三十八,邵陵诸檀那于双清矶后,首辟荆棘,创建禅林,颜曰五台,不忘厥初。经语佛声,朗朗动听,启人信心,见闻随喜,大生欢悦。丁巳紫阳梁五峰,施以己宅,助建静室,堂阁厨库,次苐落成,郑太史为题曰耑山兰若。地静人幽,阐志撰述,是夏著《心经小谈》。戊午春,集《律仪常轨》及《律学知要》。夏四月说戒,立《圆通忏法》一卷,并《戒坛规则》。壬戌作《中庸说白》及《天主说辩》。癸亥,年四十五,作述志诗,自道其生平甚悉,诗具集中。又以此方教体,在音与闻,舍闻无音,舍音无教,因述《礼观音仪》一卷,率众薰脩,得真实行者十五人,是则合音闻而为教体,即音闻而归圣性也。又著《金刚四依解》。丁卯,作《礼佛发愿仪》。己巳,著《首楞严经悬谈》。辛未,著《金刚般若略谈》。门人集所著,刻之成帙,衡名之曰《闭门语》。壬申,著《楞严四依解》。甲戌秋,泛舟之武陵,诣德山,礼鉴大师塔,憩于乾明寺。常德荣王迎衡,于梅园说戒。冬至湘潭,居法宝庵。乙亥秋,去攸县,历云阳,过吉州,礼青原大师塔。丁丑春,之吉安城,理舟楫,诣匡山,扫憨山师塔。秋下匡山,登云居,礼祖塔,主人味白请主法,不许,乃去云门。疾作,憩甘露庵,熊给谏青屿,与山中僧众,合词坚请。九月朔,入云居方丈。以禅堂久废,躬亲畚插。更建静室,筑罗汉堂。期年之间,楝宇一新。是时衡年已六十馀矣。辛巳秋七月,赴吉州刘孝则翰撰青原祖庭之请,九月至青原。说戒结制,法席甚隆。壬午秋复归云居,筑桥于南溪,曰“安乐桥”,下镌隐语,有“再遇游鲜主盖豆函”八字,人莫之识。甲申,金陵士夫迎主石城清凉寺法席。时燕京已陷,明主死之。五月,建荐思宗烈皇帝及后妃诸臣道场。冬十月,得竹林于金陵城北,欲避烦嚣,卓锡此间,号曰紫竹林。更建禅堂及殿寮静室。丙戌,弘戒天界寺,得新学百七十七人。五月三日疾增剧,命弟子音乘等摄林中事。四日招众居士谢别,六日端坐而逝,年六十有八。丁亥九月奉灵龛,诣云居建塔。衡广颡丰颐,平顶大耳,脩髯如戟,短发覆肩,岁一剃落。目光炯炯,学者见之不威而严。初侍空印,宗贤首,而禅宗印可于憨山。立法不为崖岸,不分门户,田夫牧童,礼不异节,故所至香花争迎。于《楞严》宗旨得最上正觉,所作法语偈颂包举深宏,今所见者有《语录》三十卷,而诗颂书疏附之。弟子音乘为编年谱。
人物简介
【介绍】: 明江西庐陵人,字拙修。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编修,累迁南京吏部侍郎。忤魏忠贤,乞休归,杜门著书。忠贤诛,起礼部右侍郎,未任卒。维基
萧命官(16世纪—1630年代),字拙修,号拙庵,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人。萧命官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的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成进士,获授庶吉士,改任检讨,转编修,主持会试取录不少名士。之后他改官詹事府詹事,天启年间升为南京吏部侍郎,上疏指斥魏忠贤专权并恳辞归田,奏章呈上后被削籍,他也归家杜门著书。崇祯年间朝廷起用萧命官为礼部右侍郎,声望隆重,得崇祯帝眷顾,但他突然患病去世,得赐祭葬。他胸无城府,喜欢提拔士子,在州县时不曾中伤他人,吉水的状元刘同升就是他的弟子,人说:「萧君不只位居台阁,更是名臣。」
人物简介
【介绍】: 明乐安人,字仁有。天启五年进士。授饶州府推官,师事邹元标。崇祯末,官南京御史,抗疏论杨嗣昌夺情入阁,被削籍戍宁波卫。明亡,出家为僧。有《消闲录》、《西铭解》。维基
成勇,字仁有,又字弱翁,山东青州府乐安县人,同进士出身。天启二年,参加会试,答策言宦官之祸,因而得罪阉党,被放逐。三年后,再次参加,并登进士,授饶州府推官,七年任江西乡试同考试官。丁忧后,历任开封府、归德府推官。崇祯十年,得南京吏部主事,之后授御史。杨嗣昌夺情入内阁后,黄道周、何楷、林兰友、刘同升、赵士春等人反对,反而被谴。成勇于是愤上疏,崇祯帝读后大怒,命削籍戍宁波卫。后用刘宗周、张玮建议,命以他官用,不久听闻李自成攻陷北京。福王时,起御史,不赴任。后出家为僧,十五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于铉,字耳君,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礼部观政,授浙江长兴县知县,被御史王某弹劾,七年降职为吉安府照磨,十三年升本府推官,署永新县事,为修撰刘同升所称赞。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中,督西城草场,捐出自己的俸禄及税赋盈余六百金来周佐公用。升江西南饶道副使,当时总兵左良玉所部横掠江楚一带,于铉亲率士卒守御,左军不能侵犯。迁岭北道(下辖赣州、南安二府,驻南安)参政,时袁州、吉安二府已失陷,于铉劝输足饷,鼓励将士,以图恢复,后终以一木难支,随南明小朝廷入广东后卒于楚雄府。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漳州镇海卫人,字元子。博综群书,尤邃经学。天启五年进士,值魏忠贤乱政,不谒选而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迁工科给事中,农民军破凤阳,辅臣不严惩巡抚杨一鹏等,楷劾辅臣包庇。杨嗣昌主与清议和,夺情入阁,楷亦劾之。丁忧服阕,仕福王、唐王,以忤郑芝龙,请告归。清军陷漳州,郁闷而死。著有《古周易订诂》、《诗经世本古义》。维基
何楷(1594年—1645年),字玄子,号黄如,福建漳州镇海卫所(今龙海市隆教畲族乡镇海村)人,祖籍福建晋江,进士出身。博览群书,尤精于经学,天启五年(1625年)登乙丑科进士,时值魏忠贤乱政,辞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任工科给事中。率直敢言,杨嗣昌夺情入阁。何楷弹劾杨嗣昌,结果被降为南京国子监丞。与林兰友、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不久因父丧服阙,乃归乡讲学于紫芝书院。南明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隆武帝朱聿键授户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因不容于郑芝龙,不久去职,还归途中被郑芝龙派部将杨耿截去一耳。何、郑自此为世仇。隆武帝误闻何楷被盗杀,哭了几天。时人有对子曰:“都院无耳方得活;皇帝有口只是啼。”清军入闽南,破漳州,愤恚卒。
人物简介
【介绍】: 明福建仙游人,字翰荃。崇祯四年进士。授临桂知县,擢南京御史。因抨击杨嗣昌忠孝两亏,被贬为浙江按察司照磨,迁光禄署丞。李自成入北京,被捕。大顺军西撤后,兰友南还。唐王任为佥都御史。事败,匿居海隅十余年而卒。维基
林兰友,字翰荃,号自芳,福建兴化府仙游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七年(1627年)丁卯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中辛未科进士。刑部观政,授临桂知县,十年(1637年)行取,十一年擢南京湖广道御史。因夺情事弹劾杨嗣昌,贬为浙江按察司照磨。与何楷、黄道周、刘同升、赵士春称“长安五谏”。迁光禄寺丞。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陷北京,林兰友薙发自匿,仍为贼所捕获,拷挟备至,终不屈服。李自成败,逃离北京。唐王时,任太仆少卿,迁佥都御史。清军攻进福州后,全家逃往海边,十余年后逝世。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明常州府常熟人,字景之,号苍林。赵用贤孙。崇祯十年进士。授编修。与黄道周、刘同升、何楷、林兰友等称长安五谏。兵部尚书杨嗣昌夺情视事,复谋入阁,士春抗疏争劾之。忤旨,谪广东布政司照磨。后复官,终左中允。
赵士春(1599年—1675年),字景之,号苍霖,晚号东田居士,直隶常熟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吏部侍郎赵用贤之孙,叙州知府赵隆美之子。崇祯初年(1627年)入复社,崇祯十年(1637年)丁丑科刘同升榜进士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为人耿介不阿,杨嗣昌夺情入阁,赵士春上疏弹劾。贬福建布政司检校。不久复官,终官左春坊左中允。时人称赵士春与林兰友、何楷、黄道周、刘同升为「长安五谏」。入清不仕。著有《保閒堂集》26卷,诗14卷。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十月十三日以疾卒于家。徐乾学为其撰墓志铭。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