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刘东星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李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1 【介绍】: 明江西馀干人,字惟贞,号及泉。隆庆二年进士,为中书舍人,博习典故,负才名。万历初擢御史,忤张居正,出为湖州知府,迁湖广按察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久之,进右都御史,屡言矿监、税监之横暴,不报。进工部侍郎,管理河道。以劳卒。仕宦三十余年,敝车瘦马,布衣蔬食。有《奏议》。
维基
李颐(1542年—1602年),字惟贞、惟祯,号及泉,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饶州府馀干县(今江西省馀干县)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工部侍郎。
隆庆元年(1567年)江西乡试中第三十七名举人。
隆庆二年(1568年)联捷戊辰科会试第177名,三甲第二名进士,授职中书舍人。
万历初年,授陕西道监察御史。
同官胡涍、景嵩、韩必显,给事中雒遵相继获罪,他上疏相救未果。
之后负责清理湖广、广西军队,上疏请求免除士民远戍之苦,只充军邻近的卫所,得到批准。
万历四年(1576年),因违背张居正意愿,被外迁,任浙江湖州府知府。
万历八年,任苏松兵备副使。
万历十一年,升任湖广按察使。
郧阳兵变时,知府沈鈇被治罪,李颐上疏为他申辩冤情,并秘密杀死带头叛乱的人。
因母丧丁忧去职。
服丧期满,官复原职。
万历十七年(1589年),李颐出任陕西按察使。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升任河南右布政使。
同年,以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再升为右副都御史。
因定兵乱有功,升任兵部右侍郎。
长昂骄横,李颐与总兵王保将其心腹小郎儿等七人抓住,叛贼于是害怕。
不久,其别部伯牙入寇,李颐率领将士将其击败于罗文峪,升任兵部左侍郎。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升右都御史。
当时,朝廷派往使者到各地征收矿税。
马堂驻于天津,王忠驻守昌平,王虎驻保定,张晔驻通州。
李颐上疏道:“燕京是王气所钟之地,离陵寝也近,一开凿必定损伤灵气。
”又称:“畿辅土地荒芜,收成不高,而敕令使者索求却不遗余力,恐怕临清变乱惨剧,将会重新上演。
”不久,辽东税使高淮诬蔑弹劾山海同知罗大器,李颐再一次上疏反对征收矿税,并暗示万历怠政,称:“朝廷监官,外省的僚属,起初并没有统摄,况且辽阳的矿税与蓟门又有何关系?
假若都效法高淮所为,官吏将无法归类处理。
皇上执掌天下的权力,现在尽落入宦官,早上上奏,下午回报,如同声音的回响。
纵使所弹劾的人应当治罪,以什么名义呢?
更何况无辜之人,被暴虐的摧残。
”所上奏疏皆无下文。
李颐在镇任职十年,威望大增。
宦官害怕李颐名望,故而畿辅百姓的日子稍微安宁。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他以工部右侍郎之职代刘东星管理河道。
他上疏建议上筑决口,下疏故道,为长远打算。
两个月后,因积劳成疾,卒于任内。
赠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六
释本智,字慧光。
姓李氏,曲静人也。
先世居金陵,后徙滇南。
生而倜傥,夐然自远,隐有出尘之志。
曲城之阳有朗目山,智父白斋出家居此。
智年十二住 依之,遂薙发为驱乌。
后行脚遇黄道月舍人,与语相得,为更其号曰“朗目”。
白斋以《华严》为业,智多所熏发,即从事焉。
年十九,受具。
白斋将寂,智请益,乃瞿然曰:“是恶知不旦暮为人婿也。
”因发愤,决志操方,北游中原,遍𠪾名山,足迹半天下。
南北法门,若伏牛之大方、印宗,南岳之无尽,庐山之大安,蓟门之遍融、月心,皆一时教禅师匠,咸及其门,经炉冶钳锤。
故若宗若教,得其指归,但于参究己躬,恐未悟彻,乃立禅一十二年,始得心光透露,由是机辩自在。
发迹北游,过六安,刘公为新中峰华严兰若居之,未几去。
白下给谏宇淳钟公颇研内典,然多才傲物,素少沙门,无撄其锋者。
一日至天界问主者,曰:“善世法门,可有禅者否?
”主者推智出见,便尔请问:“天界寺还在心内、心外?
”智曰:“寺且置,借问尔以何者当作心?
”给谏默然。
智曰:“莫道天界,即三千诸佛,只在山僧拂子头上。
”钟良久作礼,退然心服,始知法门有人。
陶公允宜官比部时,即与莫逆,及左迁庐州别驾,署篆六安,创“镜心精舍”以待,未暇及也。
皖之东九十里曰“浮山”,昔远师与欧阳公说法处,有华严道场古刹,为一阐提所破废。
吴太史观我,每慨之,欲兴而未能也。
智自淝水,飘然一锡而来,吴太史一见,与语相印契,再拜而启曰:“浮度固为九带宗乘,近为古亭演化地。
华严道场,即重竖刹竿也。
今为有力者负之以趋,其如兹山何!
古亭为滇南人,师岂其后身适来,胡不理前愿耶?
”智闻而愕然曰:“予少时每对古亭肉身,瞻恋无已,抑闻开法浮度,不知即此山也。
”因思华严乃出家本始,皆若宿契,遂欣然许之。
于是祷于护法神,遂戛然而去,太史犹未知所向也。
智至淮阴沁水,刘中丞东星建节于淮,夙慕方外友,邂逅于龙兴寺,睹其机警,喜惬素心,乃馆之公舍。
暇与语,间 (问,閒)及浮度因缘,刘公忻然曰:“此弹指之力耳。
”即檄下郡邑,令一行阐提慑伏,尽归侵地。
百五十年之废坠,一言而兴之,岂非愿力耶。
寺既复,乃北入京师,会神庙为慈圣皇太后敕颁印施大藏尊经,智乃奉玺书,持大藏归浮山。
始戊戌,讫壬寅,五年之间,而浮山华严寺,巍然如从地涌出,宝光瑞色,照耀人寰,非有夙因,孰能致此。
丛林就绪,即付其徒。
闻刘公薨,感其谊好,走沁水吊焉。
沈王为佛法金汤,闻智入国,欲致一见。
乃语使者曰:“久向贤王深心,外护法门,若以世法相见,则不敢辱王之明德。
”使者覆,王曰:“愿闻法要。
”诘朝,王坐中殿,延之入,智长揖问王曰:“喜哉,世主!
富有国土,贵无等伦,作何胜因,感斯妙果?
”王曰:“从三宝修来。
”智曰:“若然,因何见僧不礼,生大我慢。
”王悚然下座,请入存心殿,爇香成礼,请问法要。
因言《华严梵行品》云:“身语意业,佛法僧宝,俱非梵行,毕竟何者是梵行?
”智曰:“一切俱非处,正是清净梵行。
”王闻之喜,遂执弟子礼。
所供种种,独受一紫伽黎,及水晶念珠,留镇浮度山门。
王亦竟为华严檀越。
乙巳冬,慈圣圣母周三百六十甲子,建法会于都南之广慈,懿旨请讲《楞严》,未及二轴,忽告众曰:“生死去来,皆目眚所见耳,吾行矣。
”华藏庄严,吾所图也,今归矣。
踞座端然而逝,时万历乙巳十二月二十四日也。
讣闻,圣母悼恤,赐金造塔,返灵骨于浮度妙高峰之南麓,从其志也。
吴太史观我为之铭,有云:“古座归路为来路,远录宗乘入教来。
”皆实录也。
卫一凤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1—1634 【介绍】: 明山西阳城人,字伯瑞。万历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历知绍兴、青州府,有廉明声。四十年,官郧阳巡抚,陕西民变,遣人劝喻解散。累进南京刑部尚书,改兵部。天启初,见魏忠贤用事,乞归。
维基
卫一凤,字伯瑞,山西泽州阳城县人,民籍。
山西乡试第五十三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一名,登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
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出知绍兴府,起补青州府。
以抗礼忤御史,欲中伤之,巡抚孙矿曰:卫青州饮郡中一勺水耳,安能为?
乃特疏荐之,举卓异,擢陕西副使,巡陇右。
以终养归,服除,补山东副使,大司空刘东星以河防多事,请移道济宁。
至则因势利导,塞黄家诸口。
转参政,移青州,擢应天府丞,靖妖民刘天绪之乱,以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
晋南兵部右侍郎,升南刑部尚书。
泰昌元年(1620年),改南兵部尚书,参赞机务,戢叛兵之乱,行伍肃然。
值魏忠贤用事,三疏请告,始获归里。
家居十年,屡荐弗起。
卒年八十四,赠太子少保,赐祭葬。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仁甫,长治人。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历官按察佥事有去陈集
明诗纪事·戊签·卷八
应麟字仁甫,潞州人。
嘉靖己丑进士,除陈州知州。
历顺德同知,迁陕西佥事。
有《去陈集》、《家藏集》、《碧虚漫兴》。
(《四溟诗话》:晋川诗清雅不减刘文房。
《潞安诗钞》前编:程二漳曰:「晋川诗集,大粱高叔嗣为之序,称翰林唐荆川许栗氏兄弟诗可传世。
」)
维基
栗应麟,字仁甫,山西潞州人,民籍。山西乡试第二十一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会试第三名,登第二甲第九名进士。历官河南陈州知州、直隶顺德府同知、陕西按察司佥事,因得罪官员被弹劾归乡。著有《潞安府志》等。
胡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伯玉。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分司南旺兼督泉闸,驻济宁。造舟汶上,作桥宁阳,民便之。官至江西左参政。有《泉河史》。
维基
胡瓒,字伯玉,号心泽,直隶桐城县(今属安徽省)人。
明朝官员。
早年为诸生,手不释卷,曾抄写《资治通鉴》全书。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乡试第三名举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授工部都水司主事,分司南旺司,兼督泉闸。
万历二十六年,黄河决口,单县黄垌的运河泥沙淤塞,漕运受阻。
朝廷派工部左侍郎兼佥部御史刘东星为河漕总督前往治水。
胡瓒建议疏浚贾鲁河故道,他不畏辛劳,爬山涉水勘察河道之来龙去脉,撰成《泉河史》15卷。
因疏浚有功,升工部郎中。
万历二十七年,督修琉璃河桥,升虞衡员外。
三年桥成,节省白银七万两。
万历三十四年官至江西右参政。
万历三十七年,以运贩私盐为御史彭端吾奏劾,降三级。
晚年辞官归里,久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