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傅宗龙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约公元一五四四年前后在世,字凌汉,号止山,崇安(今武夷山市)人。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中前后在世。官柳城县知县。
钦定四库全书·止山集·提要
臣等谨案:止山集总二十卷,明邱云霄撰。
云霄字凌汉,号止山,崇安人,由贡生官至柳城县知县。
是编凡分四集。
南行集四卷,盖自崇安至省会之作,分建安、延津、晋安三稿。
东游集二卷,盖游括苍之作,故二卷皆题曰括苍稿。
北观集四卷,乃其入京所作,自南游北,故有楚稿、越稿、吴稿、宋稿、鲁稿、齐稿、燕稿之分。
以上三集,皆诗而无文,独山中集有诗四卷,又有文六卷,皆居武夷止止山时所作也。
四集惟南行集编次最早,首有丰熙序云:丘子年方富,而引志在远,吾见其进,未见其止,当数十年后,乃可论定。
大抵系其初作,故熙云然。
熙之序,嘉靖十一年甲午也。
东游集无序,不知何时所编。
北观、山中二集序皆题曰嘉靖丁未,则最后矣。
朱彝尊明诗综引徐梦阳评,称其诗雅澹劲古,景真情得。
今读之信然。
要之不肯蹈袭前人,异乎七子之派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
万历四十四年进士。
崇祯七年以兵部侍郎代傅宗龙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九年,以清兵攻入关内,下吏,久之放还。
弘光时起故官,代沈犹龙为两广总督,加兵部尚书。
隆武帝时,封平粤伯,留镇两广。
闽中事败,又与瞿式耜共立桂王于肇庆,进东阁大学士。
清兵至,逃梧州,又走至岑溪,不得脱,乃降于李成栋,与家属部众数百人皆被杀。
维基
丁魁楚(1563年—1647年),字中翘,号光三,圣名路加(拉丁语:Lucas),河南永城马牧乡丁老家村人,祖籍山东诸城,进士出身。
万历四十年(1612年)乡试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丑科进士。
初官户部陕西司主事。
善事权要。
崇祯四年(1631年)春,以右佥都御史为保定巡抚,崇祯七年(1634年)任兵部右侍郎,代傅宗龙任总督蓟、辽、保定军务。
崇祯九年(1636年)七月,因后金入塞,畿辅被兵,魁楚被究失机之责遣戍,崇祯十一年(1638年)之后释放。
崇祯十七年(1644年)五月,甲申国难后,由福王朱由崧即帝位,同年十月,以原官起用,以兵部右侍郎总督河南、湖广兼巡抚承天、德安、襄阳等地,未及赴任,随即代沈犹龙任广东巡抚,总督两广军务。
隆武元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命丁魁楚以原官协理戎政,寻加兵部尚书,太子太保,赐尚方宝剑。
靖江王朱亨嘉于桂林反叛,攻下梧州,监禁广西巡抚瞿式耜,丁魁楚檄令思恩参将陈邦传等突袭朱亨嘉,于桂林捕获朱亨嘉押送福州。
隆武帝封丁魁楚为平粤伯,仍留镇两广。
唐王灭亡后,丁魁楚与瞿式耜、兵部尚书吕大器等拥立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称帝,是为永历帝,进东阁大学士,兼理戎政。
丁魁楚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并将其制成精美的砚台。
清兵南下攻下广州,进逼肇庆,丁魁楚奉永历帝逃亡梧州,随即又改道去岑溪,因锱重太多,有船三百馀艘载黄金二十万两、白金二百四十馀万两,被清将李成栋追上,丁魁楚投降。
李成栋与丁魁楚曾经结怨,李成栋于是杀魁楚家人数百人。
魁楚乞求饶恕保全一个儿子,李成栋笑说:「汝身且莫保,尚求活人耶?
」一并被杀。
幼孙为李成栋部将罗成曜收养。

人物简介

维基
杜长春(16世纪—17世纪),字君泰,四川重庆府綦江县人。
杜长春早年出身国子生,以《书经》中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举人第二十八名,三十八年(1610年)会试中式第一百五十七名,成三甲进士,获授蕲水知县,任内摘奸罚恶,不畏强权,又经常教育士子,学生都争相学习。
之后他调任南城,任内勤劳得士民爱慕之,但因为以奉承上级降为宁国教授,很快再升为承天府推官,他却以不得志请求辞官,到江陵时去世,四川巡抚傅宗龙为他撰写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浙江遂安人,字岁星。天启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崇祯二年,迁青州知府,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十四年,因李自成再围攻开封,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率总兵贺人龙等出潼关,攻襄城义军老营,陷郏县。旋为自成所破,被俘杀。
维基
汪乔年(?
—1642年),字岁星,浙江遂安县(今属淳安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五十二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进士,官刑部陕西司主事,三年江南审决,四年升员外,五年升刑部郎中。
七年丁忧,崇祯二年(1629年)起补工部都水司郎中,同年出任山东青州府知府。
六年升山东副使,养病回籍。
崇祯十年(1637年),崇祯帝下诏廷臣推荐边才,礼部侍郎方逢年推荐汪乔年,起补陕西河东道,十一年升陕西提学参政。
十四年,汪乔年累升至陕西按察使。
崇祯十四年(1641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当时陕西总督是傅宗龙,崇祯命宗龙向河南进兵。
傅宗龙被围,突围时在项城被杀。
汪乔年得知傅宗龙死讯,大哭说道:“傅公死,讨贼无人矣。
傅宗龙死后,乔年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陕西三边总督,派人掘李自成祖坟,会师出讨。
乔年召集散亡士卒三万众,命令贺人龙率领。
李自成“尽锐攻之”,贺人龙等不战而走,汪乔年乃收步卒二千,入城拒守。
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十七日,李自成、罗汝才军攻襄城城五昼夜,城陷,汪乔年被俘不屈而死,死状甚惨,舌头被割,最后被凌迟活剐。
明史》评价乔年「此殆有天焉,非其才之不任也」。
杨文岳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四川南充人,字斗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行人。崇祯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十四年,李自成军攻开封,率兵往救,小胜。旋败于汝宁。次年再救开封。以无功解总督。继而与丁启睿等驻朱仙镇,兵溃,败走汝宁。城破被杀。李自成备礼敛之。
维基
杨文岳(?
—1642年),字斗望,四川南充人。
明末官员,死于李自成军下。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行人。
天启五年(1625年),擢兵科给事中,屡迁礼科都给事中。
崇祯二年(1629年),出为江西右参政,历湖广、广西按察使,云南、山西左右布政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登、莱。
崇祯十二年(1639年),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犯开封,文岳率总兵虎大威赴援,趋邓州,斩贼首一条龙、一只龙。
是年九月丁丑,傅宗龙驻军新蔡,与杨文岳军会合。
己卯(八日),遇李自成部,贺人龙、郑嘉栋不战而走,李国奇战不胜,亦走项城,于是明军大溃于孟家庄(今平舆境内),再溃于火烧店,宗龙被围,九日,部将挟文岳夜入于项城,文岳走陈州,与丁启睿驻军汝宁。
事后文岳被革职,充为事官,以期戴罪自赎。
李自成部遂破叶县、泌阳,乘胜陷南阳,杀唐王。
连下邓州等十四城,再围开封。
崇祯十五年(1642年)文岳驰救开封,论功复官,九月,在汝宁夜袭贼营有功。
闰十一月中旬,孙传庭战死,李自成率罗汝才等部,合围汝宁。
文岳战事不利,退入城中固守,李自成以人海战术猛攻不休,城陷被俘,傅汝为自杀。
杨文岳拒降,破口大骂,被绑在城南三里铺,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8—1641 【介绍】: 明湖广武陵人,字文弱。杨鹤子。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杭州府教授,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崇祯初,起河南副使,十年累擢至兵部尚书,用“四正六隅”(十面网)之策围攻农民军。闻熊文灿在闽办海盗有成效,荐之总理六省军务。文灿专主招降,嗣昌既任之,乃曲为之解。十一年,夺情入阁,仍掌兵部。是年清兵再次入关,卢象升主战,嗣昌主和,遇事掣肘,致象升孤军战殁,嗣昌贬三秩,戴罪视事。十二年,文灿招降之张献忠等再起。崇祯帝特旨命嗣昌督师。次年,经襄阳入川驻重庆,追击献忠军。而献忠“以走致敌”,明军疲于奔命。十四年,献忠军长驱出川,破襄阳,杀襄王。时李自成亦破洛阳,杀福王。嗣昌闻之,畏罪自杀。有《杨文弱先生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文弱,武陵人。万历庚戌进士,历官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
维基
杨嗣昌(1588年—1641年),字文弱,号字微,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祖籍直隶建平(今安徽郎溪)。
明末政治、军事人物。
出身门阀,祖父杨时芳乃武陵名士,父亲杨鹤以督军著世,嗣昌为人雅好文艺,博闻强记、有辩才、文笔,与名流袁宏道、袁中道、钟惺等来往。
亦喜军事,设「四正六隅」之策以灭流寇,一度颇有成效,后流寇复起,李自成烹杀福王朱常洵,张献忠焚杀襄王朱翊铭,嗣昌忧悸以病卒,追赠太子太保。
葬桃源金厂溪。
杨嗣昌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中进士。
历任杭州府儒学教授、南京国子监博士、户部郎中。
天启年间因受阉党排挤,称病归里。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河南副使,加右参政。
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
崇祯三年(1630年)任山石道(抚宁境内山海路、石门路),崇祯六年(1633年)升山海关巡抚。
官至兵部尚书。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帝召杨嗣昌至京师,两人谈话后,帝曰:“恨用卿晚。
”六月,被任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奏请修缮常德府城,“三年而完工,撤旧易新,极其壮固”。
嗣昌力主“安内方可攘外”,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术,各个击破。
所谓“四正”是陕西、河南、湖广、凤阳四镇,“六隅”则是延绥、山西、山东、应天、江西、四川六区。
集合“四正六隅”为十面罗网,各有侧重,协同配合,“随贼所向,专任剿杀”。
嗣昌增兵十四万,加饷银二百八十万两。
由熊文灿为五省军务总理,剿抚兼施。
此举在一年内颇见成效。
张献忠、罗汝才等闯军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被击溃,带著刘宗敏等残部17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
同年冬天,清军三路大军第四度南侵,燕京震动,崇祯帝和战不定,杨嗣昌时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力主议和。
嗣昌深知朝廷兵力、财力不足以支持两线作战,故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建议;但卢象升主张坚决抵抗,遂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
然嗣昌手握兵权,事事掣肘象升,象升屡战失利,最后战死沙场。
大学士杨嗣昌却一意诬陷象升临阵脱逃,派士卒俞振龙等三人前往查看。
俞振龙不畏淫威,坚持指认象升遗体,「嗣昌怒,鞭之三日夜,且死,张目曰:『天道神明,无枉忠臣。
』」 千总杨国栋因为不肯顺从杨嗣昌意思修改塘报,坚持象升已战死,而被处极刑。
崇祯急调洪承畴部北上勤王,剿寇策略遂功亏一篑。
后李自成往河南发展。
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七日,朝廷特命杨嗣昌以大学士督师,赐尚方宝剑,前赴湖广指挥围剿张献忠等。
嗣昌与陕西副将贺人龙、李国奇夹击张献忠于太平县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史载“大破之,斩馘三千六百二十,坠岩谷死者无算。
”崇祯表示嘉许,有手谕曰:“卿自昨年九月初六日辞朝至今,半载有余,无日不悬朕念,与行间将士劳苦倍尝,而须发尽白,深轸朕怀。
又闻卿调度周密,赏罚严明,深慰朕平寇安民之意图”。
接下来寒溪寺、盐井、木瓜溪等地连战皆捷。
但此时明朝官军内部矛盾重重,诸将多不用命,贺人龙与左良玉皆拥兵自重,不听使唤。
杨嗣昌下令:赦免农民军将领罗汝才等人的罪状,唯独张献忠不赦,有擒张献忠者,赏白银五千两,锦衣卫指挥使世袭;斩杀张献忠者二千两,锦衣卫指挥佥事世袭。
张献忠则戏谑地回应称:“有斩督师(杨嗣昌)来者,赏银三钱。
”还四处张贴,嗣昌非常害怕且惊讶,认为左右都是张献忠的卧底。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李自成陷洛阳,烹福王朱常洵。
二月初四半夜,张献忠一日夜驰三百里出四川,奇袭襄阳,初五日,在西门城楼杀襄王朱翊铭。
朝野震惊,时人认为藩王遇难,将领必须负责,所以嗣昌忧惧交加,嗣昌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
”旧病复发,吐血甚多,已病入膏肓,监军万元吉问他为何不报知皇上?
杨嗣昌只吐出两个字:“不敢!
”二月初一日,病死沙市徐家园。
杨嗣昌死,自此战争主动权转入闯军手中。
兵部尚书陈新甲以陕西三边总督丁启睿接替督师,并起用原兵部尚书傅宗龙继任陕西三边总督,负责剿寇。
此后张献忠攻破武陵,特恨杨嗣昌,掘其七世祖坟,焚其夫妇灵柩,并把其尸体斩断出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44 【介绍】: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玉绳,号挹斋。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崇祯初拜大学士,参与机务,善伺意旨,帝甚信任。实庸懦无才略。清军逼近畿,自请督师,驻通州不敢战,谎称奏捷。后事泄,十六年十二月勒令自尽。
维基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绳,号挹斋,直隶宜兴县宜城镇人,明末政治人物、状元,东阁大学士。
因贻误军机,被赐死。
周延儒少时聪颖,被誉为神童,有名文。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连中会元、状元。
时年二十余岁,又与同年冯铨友善,其后结为姻亲。
天启中期升迁右中允,掌管司经局事务。
冯铨罢相后,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
崇祯帝即位,诛魏忠贤,召延儒为礼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且为复社领袖,曾深得崇祯信任,屡蒙召对,崇祯二年(1629年),崇祯帝召周延儒密议,“漏下数十刻乃出,语秘不得闻”,崇祯三年正月,韩爌致仕,三月李标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延儒得以任首辅。
崇祯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给事陈赞化劾周延儒“招权纳贿、游客李元功借丛威人”,又揭发延儒尝告诉李标云:“今上羲皇上人也”。
六月,周延儒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民间的对联说“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
内阁翻成妓馆,乌龟王八篾片,总是遭瘟”。
崇祯十年(1637年)温体仁被罢免。
周延儒再度入阁。
崇祯十四年,重任首辅的周延儒在其门生张溥的劝说筹划下,悉反温体仁时的弊政,凡周延儒所请减税、施恩、恤民、用心等事,崇祯帝皆忻然允许。
周延儒又言「老成名德,不可轻弃。
」于是当时被罢免的名臣郑三俊掌吏部,刘宗周掌都察院,范景文掌工部,倪元璐佐兵部。
其他如李邦华、张国维、徐石麒、张玮、金光辰等,布满九列。
又释放在狱的傅宗龙等,追赠已故文震孟、姚希孟等荣誉,中外一时都说周延儒贤能。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又劝皇帝剥夺东厂的权力,史称“都人大悦”,东厂特务恨之入骨,当时崇祯皇帝十分重视尊敬周延儒,曾经在新年时向他一揖说:「朕以天下听先生」,但是周延儒实际上庸驽无材略,且性贪,根本不能勉救局势。
同年五月,山东兵备佥事雷演祚弹劾周延儒门生范志完督师山东时纵兵淫掠,并赴京与其对质。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动燕都。
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并明言说「但言愿捐躯报国,援兵事实非所长」。
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军通州,不敢迎战。
每日与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攒集,午后始开门收文书,应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伪造胜绩。
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
后来,周延儒得知清军兵退,遂谎报战功。
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
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延儒。
崇祯大骂:“最恨周延儒对朕使乖(玩弄计谋欺瞒)。
”崇祯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后范遭诛杀,并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动摇。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缢死。
当骆养性持圣旨及吊绳至延儒官邸时为酉时,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别,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时才自缢,相隔两个月后,崇祯也在此黎明破晓时分自缢。
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丁启睿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河南永城人,丁魁楚从子。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十一年代孙传庭巡抚陕西,以杨嗣昌荐,代郑崇俭督军,累加兵部尚书。时形势紧张,他无法措置。旋被迫进军朱仙镇,督诸将拒李自成军,不战即溃。以此下狱,旋得释。南明弘光时曾充事官。
维基
丁启睿(1595年—1647年6月23日),字性如,号圣临。
明末河南永城人。
丁魁楚之侄,弟丁启光。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八月生。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四十七年进士。
历任南京兵部主事、兵部郎中、太原知府。
崇祯初年,任山东右参政,因罪贬为山西副使。
崇祯九年(1636年)宁夏兵变,丁启睿斩王辑等为首者六人,功升任右布政使,随巡抚孙传庭镇压农民起义军。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孙传庭巡抚陕西。
崇祯十三年(1640年),杨嗣昌荐为兵部右侍郎,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次年升兵部尚书。
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数次围攻开封,丁启睿督催左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傅宗龙等人率兵解围。
后左良玉逃走,其他各军阵脚大乱。
九月,李自成军在马家口决开黄河,水灌开封,开封失陷。
丁启睿与杨文岳逃奔汝宁,明军一路死伤无数,傅宗龙战死,启睿的敕书、尚方宝剑等全部丢夫。
崇祯大怒,将其革职入狱,不久释放。
明亡后,丁启睿靠马士英当上事官,总督河南,后因擒斩归德伪官,升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
南明弘光朝廷灭亡后,启睿归乡里。
顺治四年(1647年)五月二十一日,因与部分降清官员涉入「王道士案」,以谋反跟兄弟儿子一起被处死。
邵捷春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邵捷春(1600年—1641年),字肇复,明朝政治、军事人物,福建福州府侯官人。
万历己未进士,曾官四川巡抚,因讨伐流寇失利,下狱,狱中自鸩而死。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福建乡试八十二名举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联捷己未科庄际昌榜进士。
累官吏部稽勋司郎中。
崇祯二年(1629年),任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招抚蕃人高氏、杨氏,改任浙江按察使,却因得罪权贵遭贬。
崇祯十年(1637年),陕西流寇入蜀,被起用为副使,勇猛抗贼,得到蜀王朱至澍上书褒奖,朝廷用为监军,后升为为四川右参政。
崇祯十二年(1637年),四川巡抚傅宗龙入京,捷春升为巡抚。
阁部杨嗣昌将湖广流寇驱赶入蜀,又徵调蜀兵,捷春认为四川即将失守,与杨嗣昌力争。
杨嗣昌发捷春守重庆,要求捷春放弃大宁、大昌以诱敌,捷春却畏贼深入,所以派了茂选、覃思岱去防守,茂、覃素来不和。
思岱进谗言,诱使捷春杀了茂选,茂选手下军士纷纷逃散,于是流寇深入,而后官军连战皆失利,涪江、绵州皆陷。
崇祯十三年(1640年),捷春遭到嗣昌弹劾,朝廷派廖大亨来监军,把邵捷春收狱,捷春为官清正严明,对百姓颇有德政,故百姓一度组织起来,不让朝廷拘捕捷春,蜀王朱至澍也赶紧上书向崇祯帝求情,但崇祯不理会,崇祯十四年(1641年),邵捷春在监狱中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