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如宠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江西万安人。天启五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初历刑科给事中,上疏请罢温体仁,降上林苑署丞。后农民军高迎祥等破凤阳,绍杰再劾体仁误国,谪应天府检校,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卒。
维基
黄绍杰,号水涟,江西吉安府万安县黄潭人。
少时师从万安人何崙(字念一)。
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江西乡试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进士,授中书舍人,崇祯元年,考授给事中,弹劾罢免阉党南京御史李时馨、徐复阳。
补授兵科给事中。
五年十月升吏科右给事中,迁刑科左给事中。
七年,以久旱上疏请求罢免何如宠、温体仁以让上天回心转意,皇帝责其草率妄言,调任上林署丞,迁行人司副。
八年,李自成军犯凤阳皇陵,绍杰复弹劾体仁误国召寇,又被贬为应天府检校,后来在南吏部郎中任上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 【介绍】: 明大名府大名人,字靖之。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崇祯二年,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袁崇焕率兵入援京师,被诬下狱。基命数请帝慎重处之。帝不省。又请勿求治太急,帝亦不能用。三年,为首辅,进文渊阁大学士。旋为温体仁辈所攻,致仕。卒谥文穆。有《云石堂稿》。
维基
成基命(1559年—1635年),字靖之,号毖予,直隶大名人。
官至内阁首辅。
为官清廉,有“清白相公”之称。
成基命长身玉立,为诸生时,与高阳孙承宗齐名。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进士,选庶吉士。
历任司经局洗马,国子监司业等职,升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改掌南京翰林院。
天启六年(1626年),魏忠贤因其为杨涟的同门,迫使其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1628年),起为吏部左侍郎。
次年恰逢己巳之变,京师戒严,成基命上疏请求起用孙承宗再次任为枢辅,并消除争议,得到明毅宗嘉许。
后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辅政。
庶吉士金声推荐僧将申甫,明毅宗命其视察,其上言该部队不可用,后果也正如此。
当袁崇焕、祖大寿戍京时,发生满桂的“关宁军箭射事件”(即当时满桂带军攻击后金军主力,并在北京城外与金军拼杀溃败后,向关宁军(袁崇焕部队)靠拢,却遭到友军箭射。
满桂身中五箭,其中三支贯体,箭上有关宁军标记)。
思宗逮捕了袁崇焕,祖大寿在一旁双腿颤抖。
成基命于是叩首请帝慎重,但帝未许。
祖大寿回营后即带兵东逃,思宗非常忧虑。
成基命于是提出由袁崇焕写信召回,后在孙承宗协力下稳住军心。
但在召对中,基命提出施政从缓,却与思宗想法相左。
工部主事李逢申劾成基命欲脱逃袁崇焕的罪行,李逢申反被降职。
在韩爌、李标相继离职后,崇祯三年(1630年),成基命成为过渡首辅,与周延儒、何如宠、钱象坤主持内阁。
之后,温体仁、吴宗达也进入内阁。
后来在商议袁崇焕事时,恰逢成基命得病,锦衣卫张道浚、工部主事陆澄源等上疏指责其在袁案中委卸避事,有牵入迹象。
成基命自感大势已去,当年辞职。
崇祯帝挽留,成基命连续上疏三次请辞离任。
崇祯八年,成基命于家中去世。
赠少保,谥号文穆。
葬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南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桐城人。
何如宠兄。
万历二十六年进士。
官户部郎中。
督饷辽东,有清操,军士请复留二年。
官至浙江右布政使。
维基
何如申,字仲嘉,别号虚白,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枞阳县)人,进士出身。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戊戌科进士,授户部主事,督辽东粮储。擢知处州府,将士诣抚按请留,遂以郎中留任。万历四十年,升浙江参政,分守嘉湖道,晋山西按察使,累转浙江右布政使,以病归,惟图书数卷而已。后继藩任者检前赎金,千里送至其家,如申正病剧,不能言语,犹摇手戒诸子勿受,竟谢却之。何如申少有文名,每次考试则为冠军,名在二三辄称屈。他在县上入学读书,其母居青山,每月给他送一次亲自做的饭菜,有次身体不适,脱一发簪寄送给他,让他卖钱吃饭。如申收到簪子后,捧而泣,中了举人后,不为妻儿置办一件衣物,曰:吾忍忘吾母脱簪时乎!其纯孝如此。其所遗留的田产都不够家庭用度,所居屋室损坏不能遮挡风雨,桐城人称廉吏必推如申为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9—1640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弘载,号麟武。
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检讨。
天启间累官礼部右侍郎,为魏忠贤党所中伤,落职。
崇祯初起为礼部尚书。
后金兵迫都城,象坤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帝闻其事,使与何如宠并相。
引疾归。
卒谥文贞。
维基
钱象坤(1569年8月12日—1640年《登科录》记载的是「官年」,或和真实年龄有落差。
),字弘载,号麟武,浙江会稽县籍,山阴县人,晚明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浙江乡试二十九名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登辛丑科进士。
天启年间,任礼部右侍郎兼太子宾客,后又为南京礼部尚书,后因被魏忠贤指为缪昌期党,落职閒住。
崇祯元年(1628年)拜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
崇祯二年(1629年)冬,都城被兵围,条陈禦敌三策。
奉命登陴分守,祁寒不懈。
崇祯帝感知,遂与何如宠并相。
崇祯三年(1630年)温体仁入,为钱象坤门生,钱象坤让位而居其下。
后累加少保,进武英殿。
此时翰林有所谓“四钱”,即钱象坤、钱龙锡、钱谦益、钱士升,皆负有身望。
后来他的学生温体仁为首辅,钱象坤都没有前去依附。
崇祯四年(1631年)因其学生兵部尚书梁廷栋与御史水佳胤互斗,所以遭周延儒所恶。
钱象坤为了避祸,特上五疏引疾去职,后家居十年,无病而卒。
赠太保,谥文贞。
高有闻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有闻(1584年—1659年),字非耳,别号谷虚,山东青州府青州左卫官籍,东昌府冠县人。
明末清初政治人物。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举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联捷丙辰科进士,官河南鄢陵县知县,丁内外艰,服阕,补封丘县,升户部主事,调礼部仪制司。
崇祯元年(1628年)武举分房,吏部侍郎某以关节相托,得书立焚之。
十月,填补吏部稽勋司主事,历四司,管策库。
晋文选司员外郎,署选事,太仆某欲越次升少宰,柱史某违例求补,皆坚持不肯行。
青州知府任缺,有闻推荐汪乔年,后果为清节名臣。
前少宗伯入政府,挟怨中伤,谪湖广按察司照磨。
升蕃育署丞,请免除上供鹅鸭万余。
历行人司正、光禄寺丞,代补前官所欠余米百余石。
迁尚宝少卿,出营何文端公何如宠)葬事,假道归里。
明亡入清,被召入京,顺治元年十一月陛见,授大理寺左寺丞。
寻转右通政,二年夏以病乞归。
十六年春卒,年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