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何吾驺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维基
包凤起(?
—1650年代),字际霞,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包凤起是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供饷到边疆,他亲自分发;事发后,剩馀资金都回归公帑。
朝廷商量崇文门剩馀输入大府事例,让他转吏部,但没有事例援引,因此移官职方司。
其时承平日久,禁军士兵大多被阉党偷偷霸占,包凤起大力查清,淘汰假冒和虚报的几万人,以个月省下粮饷六万多。
都城多盗贼,他亲自为巡查缉捕,不久升为协职方司事,惟他谢绝请托,嫌弃交际,被贬谪重庆检校,在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奔走下很快恢复原官;包凤起在职方司任官六年,每次有大计,都力排众议,亲身任用,人才都奋勇争先。
李瘦子率众数万,计划谋夺湖广,窥视南京,他决定肃清李瘦子,外任武昌副使;到任后,微服轻舟进入贼人巢穴,侦查虚实,带领军队剿灭李瘦子,斩杀敌寇万馀人,于是乱事平定。
当时张献忠投降,要求给与襄阳一地驻军,声称让部下的家人寄居谷城而入城据守,分兵屯驻四周郊外。
余应桂上疏请求监军,包凤起独自骑马到张献忠营内,互相结交。
崇祯九年(1636年)朝廷大赦,命他带著二万两金到军前招抚,他上表「抚地、抚资、抚人」三事,但当事者不听从。
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反叛,襄阳府戒严,他改到荆南,登城巡江,风雨不改;患上寒湿肌肉委缩依然带病做事。
适逢土寇阎文简乘乱聚众闹事,他乘轿带病镇压重兵,不久因病归归。
朝廷再起用他为潼关参政,派遣侦察,严密防禦;宣府的吕大器上疏推荐他,调任徽宁,但旧病复发告归。
南阳失守,他带同父母到南京。
隆武帝继位,以包凤起在潜邸旧恩,召任武选郎中,依附何吾驺,擢升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巡抚应安;金堡上疏争论,隆武帝不听。
福京沦陷,他在永历五年(1651年)归乡,授徒以自给自足,几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维基
辜朝荐(1598年—1668年),字端敬,号在公,广东潮州府揭阳县人,同进士出身。
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广东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登戊辰科进士,授桐城县知县,六年应天同考,擢任山东道御史,改户科给事中,复补礼科给事中。
明亡归乡,永历即位肇庆,授官太常寺少卿,与大学士何吾驺有隙,故未出任,而往厦门投郑成功,复任御史,与卢若腾、徐孚达等被称为“七公”。
南明永历十八年(1664年)随郑经至台湾。
康熙七年(1668年)卒,终年70岁。
子辜文麟,成年后回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 【介绍】: 明广东东莞人,字宇霖。
诸生。
崇祯中由保举知无极县,累迁户部员外郎。
大顺军破京师时南奔。
弘光时进郎中。
南京陷落,随唐王至福建,擢翰林学士,超拜东阁大学士,参机务。
力主唐王赴赣州经略江西、湖广,并先赴赣州大征甲兵。
唐王死,又与何吾驺等拥立唐王弟聿□于广州。
受封为建明伯,掌兵部事。
与桂王由榔发兵互攻,招海盗捍御,朝野大扰。
清兵至,自经死。
全粤诗·卷六五○
苏观生(一五九八—一六四七),字宇霖。东莞人。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贡生。初任无极知县。南明福王朝任南直隶督粮道。以拥立明唐王为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唐王死,在广州立唐王弟建绍武政权,封建明伯,掌管兵部。桂王监国肇庆,双方精兵战于三水。清兵乘虚袭广州,观生于城失守时自杀。《明史》二七八有传。
杨邦翰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邦翰,号羽君,广东广州府南海县籍,番禺县人。
明末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广东乡试举人,四年(1631年)联捷辛未科进士,兵部观政后,授溧水县知县,六年任应天府乡试同考官,七年调任沅陵县,九年升南京工部都水司主事,十一年巡视漕运,升屯田司郎中。
十二年升任福州府知府,迁广西提学副使,以奉养双亲辞职归乡。
南明永历时,授官太仆寺卿。
四年庚寅(1650年),与先朝旧辅黄士俊、何吾驺及乡绅李贞、吴以连降清。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四
何准道,字旦兼,号茜园。
香山(今中山)人。
吾驺长子。
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
官至吏科给事中。
清兵入粤,吾驺督师三水,准道从父军中。
国势瓦解,遂遁迹不出,与屈大均、高俨、谢长文、陈子升多酬和,并多方外交。
著有《玄英阁稿》、《棕山诗集》。
清陈伯陶《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五三
马光龙,原名登龙,字受攀,晚号确乎。
顺德人,潮阳籍。
明思宗崇祯九年(一六三六)举人。
甲申之变,浮沉岭外。
南明唐王时,以宿负时名,起授中书舍人。
首辅何吾驺等皆器重之。
然终无意世事,放归。
结庐隐居,时与二三知己吟咏于山水之间。
博极群书,自经史稗官,古今文词,及琴谱、音学、文字,无不考究。
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江西南丰人,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佥事。明亡归里,主白鹿书院讲习以终。有《内省斋文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佐平,南丰人。崇祯庚辰进士,除扬州推官擢刑科给事中改礼部主事历官广东布政使
维基
汤来贺(1607年—1688年),原名来肇,字佐平,改字念平,号惕庵。
江西南丰县人,明末政治人物、散文家、诗人。
崇祯十三年进士,初任扬州府推官,政绩超群。
弘光时,累升广东佥事。
隆武时,为绍宗输饷,加兵部侍郎、广东巡抚。
事败回乡,曾主白鹿书院讲席。
黄端伯门生。
崇祯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进士。
授扬州府推官,以廉洁著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
总兵高杰领军南逃,投奔南京福王政权,封兴平伯,位列四镇,领扬州。
由于高杰军风纪极差,恶名昭彰,扬州士民坚拒其入城。
高杰下令攻城,汤来贺与知府马鸣騄等坚守月馀。
史可法奇其才,推为天下治行第一,擢刑科给事中,弹劾马士英,不报。
不久,改主事,出为广东按察使司佥事,以仁孝收服海盗罗亚福,晋左布政使。
唐王在福建登极,改元隆武,但苦于资财不足,准备投靠湖广何腾蛟。
汤来贺从广东经海路运来饷银十万,帝大喜,擢户部侍郎,改兵部,兼广东巡抚,因与何吾驺不和去职。
桂王在粤东即位,以都御史征召,不应。
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将谭泰派人征召,汤来贺婉拒。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汤来贺受江西巡抚安世鼎等聘请,主白鹿书院讲席,制定学归,增设教职,一时间学者云集。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年八十二。
门人私谥文恪。
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维基
连城璧(16世纪—1660年代),字如白,江西抚州府金溪县五里圳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连城璧是天启四年(1624年)的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特用出身,十六年(1643年)获授灵山知县,修缮城池、训练乡勇以抵抗广西贵县流寇韦儿、黄应秀,又兴建学舍教授士子,调任顺德知县,隆武年间擢官陕西道监察御史,二年(1646年)冬天隆武帝被俘,瞿式耜等人建议立桂王朱由榔监国,他从肇庆前往梧州入见,即受命巡按广东,协助巡抚王化澄处理军务,再返回肇庆。
漳州海盗萧嘉音以骁勇据海滨为寇,永历元年(1647年)三月连城璧亲自招抚,对方率众归附,他用忠义激励萧嘉音,并改其名为王兴,推荐他担任副总兵;他镇守恩平,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写信招降给他被拒,于是利诱王兴胁逼其夺取巡按印信,王兴告知他,他杀牛备酒,召来王兴部下席地列坐,喝酒时他对众人说:「敌人用千金买我的印信,是吗?
」众人没有说话,只有王兴胡子磔然、张大眼睛,他就掀衣袒腹大声说:「刀来,剖开我的腹部拿去印信,以尸体取赏便可。
」王兴大哭,部下也大哭,誓死守卫印信,他将此事写信告知佟养甲,对方回信:「广东易得,此印难得。
按院不可威胁,王兴怎可单独利诱!
」次年(1648年)七月,王化澄荐升他为太仆寺少卿,永历帝临幸梧州,他和王兴入谒,改任太常寺卿、大理寺卿,七月起用为两广总督,三年(1649年)十一月以副都御史督兵进攻江西、湖广,四年(1650年)八月召用刑部右侍郎但未行。
永历七年(1653年),职方主事程邦俊持敕给连城璧,连城璧再次纠合散亡,命王兴、陈奇策、罗全斌军船攻三水会合李定国,当时武库员外郎张犹龙、主事饶章、惠朝副使杨肇科、监军副使陈期新,南安推官容文烨、中书舍人胡世仪、饶藻都在军中,总兵张云龙之子都督同知、副总兵张世焕也从行,与徐孚远、林察、周瑞、苏茂往来。
总兵徐文华来到述说福建海旁诸绅起义,因而命对方联络,而朝廷亦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与郭之奇、李明忠、何吾驺、黄士俊及总兵练复、梁标相呼应,连战皆捷,收复阳春、阳江、新兴、恩平。
十年(1656年)清兵被王兴击退,有人劝他回到行在,他回答:「与王兴共事而不坚持到底,是辜负了他。
」不愿离去,到十三年(1659年)八月王兴战败自焚而死,他正在外招兵,得知死讯后大哭不停,走入朗爱山中,平南王尚可喜、总督李率泰再三招降,他都答书以死自誓,尚可喜可怜他,于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把他安置在阳春,和县内谢凝之、江岩叟相唱和,康熙元年(1662年)回到金溪时已经年逾七十岁,此后杜门家居,很快去世。
儿子连以谦曾任兵部职方郎中,连以詷为恩贡;弟弟连城瑜曾任户部主事,三人皆跟随连城璧从军。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金堡(1614-1680) 字道隐,号卫公。浙江仁和人。后归瞿式耜,桂林破,出家为僧,法名今释,字澹归,又号蔗馀、借山野衲、茅坪衲僧、跛阿师,驻锡韶州丹霞寺。工诗文,尤精于词,抒兴亡之感、家国之恨,语多痛切。有《遍行堂集》。词集名《遍行堂词》。
维基
金堡(1614年—1680年9月11日),字道隐,号卫公,法名今释,字澹归,号性因,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明末、南明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明崇祯九年(1636年)丙子科第五十二名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登庚辰科进士,都察院观政,官山东临清州知州。
明永历二年(1648年)授官兵科给事中。
号称「五虎」之一,以直言敢谏,被称为虎牙。
在《驳何吾驺疏》中痛斥何吾驺、黄士俊:「黄士俊在佟虏坐中见先臣子壮极刑,四十三年状元及第,而不早死真不幸耳。
后与吾驺携手同来,为国贼乎?
……若叩头养甲,满口老爷,则吾驺之礼义逊让也。
臣为太祖高皇帝而骂之,何体面之有?
」明永历四年(1650年)陈邦傅、马吉翔一同指控金堡为「北人间谍」,遭到锦衣卫的严刑拷打,腿部残废,被黜戍清浪卫(今贵州省岑巩县境内),因瞿式耜连上七疏营救,留居桂林。
清兵攻陷桂林,金堡即削发为僧,法名今释,字澹归,号性因。
明永历六年(1652年)至广州,投奔海幢寺的高僧天然禅师。
后曾为尚可喜树碑立传《平南王元功垂范》。
墓塔在广东仁化丹霞半山中,云雾可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香山人,字皇图。明诸生。入清不仕。诗多故国之思。有《樾巢稿》。
全粤诗·卷七○七
何巩道(?
— 一六七五),字皇图,号樾巢。
香山人。
吾驺子,准道弟。
明桂王永历十一年(一六五七)诸生,荫锦衣卫指挥使。
值明清鼎革之交,目睹明室覆亡,时怀复国之思。
后因永历帝匡复无望,困顿流离十馀载,徜徉自废。
屡欲逃禅以隐,以母在而未果。
方在盛年,族人恐其株连,使人夜杀于道。
著有《樾巢诗集》。
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