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455—1524 【介绍】: 明浙江桐庐人,字良佐。俞荩子。弘治三年进士,授长清知县。正德六年累迁至右佥都御史,治水苏、杭诸府,民享其利。寻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先后镇压姚源王浩八、醴源徐九龄。嘉靖改元,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青州矿徒王堂等起事,自山东突入河南。谏督诸军镇压,破之。未几,召掌都察院事。卒谥庄襄。维基
俞谏(1455年—1524年),字良佐,浙江承宣布政使司严州府桐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人,官至右都御史。俞荩之子。弘治二年(1489年)己酉科浙江乡试第二十九名举人。弘治三年(1490年)联捷庚戌科三甲第三十二名进士,授山东长清县知县,升任南京监察御史。正德初,出为河南按察使司佥事,剿捕嵩县雪花崖起事首领吕梅。不久,改山西佥事。正德三年(1508年),升江西布政使司参议,平定大帽山民变。再升广东按察使司副使,途中召为大理寺少卿。正德六年(1511年),升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治理苏州、杭州等地水患,修治圩塘,百姓享其功劳。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正德八年,姚源王浩八率众民变,明武宗命俞谏替代陈金督江西、浙江、福建诸军讨伐。当时王浩八有一万余部队,屯兵于浙江开化,被同知伍文定等所败,随后逃亡江西德兴,以所执都指挥白弘、江洪为任职,求按察使王秩招抚。王秩接受,但王浩八反悔,佔领贵溪裴源山,收复余众,连营十里。俞谏于是下令王秩与副使胡世宁、参政吴廷举佔领各地要害,而亲自与都督李鋐乘夜冒雨进攻,攻破并俘虏斩杀数千人,并生擒王浩八。其党羽溃走玉山,俞谏则与南赣巡抚周南、江西巡抚任汉再次进攻并斩获七百馀人。剩下叛军逃亡姚源,俞谏则命吴廷举等进剿逼擒。民变之事仍然不休,王垂七、胡念二等继续叛变,杀害按察使司副使李情、及饶州通判陈达、秦碧,指挥邢世臣等,俞谏随后再次率兵平乱。随后兼任江西巡抚,次年出击临川民变,升都察院右都御史,仍兼江西巡抚。群盗悉平。宁王朱宸濠命张鳌山谏,正德十一年(1515年),俞谏被召还,致仕归乡。嘉靖元年(1522年),因举荐,俞谏得到起用并担任故职,并任漕运总督。青州矿盗王堂等起义,在东昌、兖州、济南等地流窜抢劫。都指挥杨纪及指挥杨浩等进攻,杨浩战死,杨纪被免。世宗责怪山东将吏,御史诸臣分道逐贼,义军流劫金乡、鱼台间。突然进攻曹州,准备渡过黄河,但未能实现,遂再次掠夺考城等黄河西岸。而当时王友贤等率众掠祥符、封丘,南抵徐州。河南及保定等地纷纷告急。廷议以诸道巡抚权位相埒,命俞谏与都督鲁纲并提督两畿、山东、河南等军务,节制各地军队。当时,义军在考城再次出现,官军欲追缴,而河南义军张进引三百骑驰至,双方交战,官军大溃,将士死者八百余人。俞谏于是改用连营相进之计,义军势力遂消亡。同年秋,召回掌管都察院事。又过一年后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庄襄。
人物简介
唐符(15世纪—16世纪),字信伯,号雪泉,南直隶苏州府太仓州人。唐符是成化十一年进士唐韶之子,弘治十四年(1501年)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成进士,获授行人,十四年(1519年)实授四川道监察御史,巡按湖湘不烦扰人民,被称为「真御史」。之后他外任四川按察司副使,调往河南监督水利,嘉靖十四年(1535年)升山西右参政,督理粮饷,在任内去世。儿子唐围任河南都司断事,官至化州同知;另一子唐园任福州府吏目。
人物简介
陈袖(1488年—1551年),字邦进,号骝山,福建福宁州宁德县人。治《礼记》,行六,由国子生中式癸酉科(1513年)福建乡试第三十七名举人,年三十六岁中式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二十五名,第二甲第五十七名进士。三年正月选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弹劾侍郎胡瓒提督大同逗遛,疏立献庙,疏吏部尚书廖纪私阁臣所亲,因乞终养。家居十余年,起复原职,巡按江西。夏言为首辅,欲毁坏民居以扩充苑囿,陈袖写书信以讽之,云费鹅湖之变几至灭族,相公方缔欢鱼水,当造福子孙。霍韬叹曰真御史也。左迁韶州府推官,复谪为泗州判官。久之,升为慈溪县知县,毁淫祠,改以祠吴相阚泽、唐相房琯之有功德于慈溪者。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升任直隶松江府同知。二十三年升广西兵备佥事,整饬左江兵备,有平獞贼功,寻致仕。三十年八月十五日卒。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二○【介绍】: 明广州府新会人,字鸣谷。万历八年进士。任宁海知县,修方孝孺祠以崇教化,锄豪猾。工画,能诗。有《鸣山堂集》、《李杜或问》。
维基黄淳,字叔化,一字鸣谷,晚号六柳先生。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八年(一五八〇)进士,任宁海知县。寻因事谢病归。年八十五卒,有《鸣山堂集》、《李杜或问》。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八、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黄淳(1547年—1631年),字叔化,号鸣谷,广东广州府新会县人,军籍。广东乡试第二十五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六十三名,登三甲第一百二十一名进士。授宁海县知县,因得罪上官,谢病归乡。晚年自号六柳先生,所著有《鸣山集》、《李杜或问》诸书,享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常道立(1559年—1609年),字孟庸,号五嶷,湖广汉阳府汉阳县人。万历丙戌进士,官至浙江副使。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湖广乡试七十六名举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联捷丙戌科会试一百二十九名,廷试三甲一百四十四名进士。户部观政,次年用为青阳知县,任内兴修学校,深受士林爱戴。万历十六年(1588年),调祁门县。不久丁内艰去职。此后出任顺天府固安县知县。其为官端简,不事粉饰,为时人称道,有“长者”之誉。升任吏部稽勋司主事,调文选司。任内改革选政,结果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南直隶别驾。累官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四年十二月升浙江温处道参议,改革积弊,抗击倭寇,诸郡皆服。三十七年八月转任宁海副使,方才莅任即卒。嘉庆《汉阳县志》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1661 【介绍】: 明末清初陕西榆林人。初为明副将。崇祯初年降清,授总兵,隶汉军正红旗。参与锦州、松山等役。任汉军正红、镶红两旗都统。顺治间随攻江南,又从攻姜镶,积功加二等子。
人物简介
陈兆崙(1700年—1771年),字星斋,号句山,浙江钱塘县(今属杭州市)人。经学家,工诗文。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进士,福建即用知县。举博学鸿词,赴京师试,授内阁中书。雍正十三年(1735年)入直军机处,任汉军机章京。乾隆元年(1736年),举博学宏词,廷试二等,授翰林院检讨。历任左中允、侍讲学士、顺天府府尹。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迁太常寺卿。因乾隆帝谒陵时同官迎驾失仪,左迁太仆寺少卿。再迁太仆寺卿。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卒。《清史稿》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