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仇鸾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6 【介绍】: 明福建晋江人,字申葆,一字若柳,号八公。天启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崇祯时,累擢为礼部右侍郎。杨嗣昌死后,德璟请追正其罪,不从。十五年,晋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言边臣宜久任,论饷增而兵反少于往时之弊,思宗皆不能行。十七年,疏论行钞法及增派练饷之害,获谴去职,闻李自成军已近,移居外城,城陷时得逃去。南明隆武帝召为阁臣,以病辞归。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若椰,晋江人。天启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太子少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有敬日草
维基
蒋德璟(1593年—1646年),字中葆,号八公,又号若柳,福建晋江福全所人,祖籍直隶歙县(今安徽),明末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蒋德璟中式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登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
因不附魏忠贤,遭排斥。
崇祯时,迁少詹事。
崇祯十一年(1639年)杨嗣昌任兵部尚书,增饷银二百八十万两,后来杨嗣昌卒于军,德璟上奏:“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
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崇祯十五年(1642年)首辅周延儒荐拔「德璟可大用」,与黄景昉、吴甡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之前崇祯帝问:“天变何由弭?
”对曰:“拯百姓,即弭天变。
近加辽饷千馀万、练饷七百万,民何以堪!
祖制:三协止一督、一抚、一总兵。
今增二督、三抚、六总兵,又设副将以下数十人;权不统一,何由制胜”。
崇祯十六年(1643年)改任户部尚书,晋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
德璟博闻强识,“九边厄塞、河漕屯牧、盐策水利、历律刑法,莫不究其利弊。
”性鲠直,能用人,陈子壮、倪元璐、顾锡畴皆由他推荐,谓「贤才不可不惜」。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二日引罪去位,不久崇祯帝自缢煤山,明亡。
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改元隆武,蒋德璟与林欲楫、黄景昉、陈洪谧同时被召用,隆武二年(1646年)九月朱聿键败走,德璟绝食,是月卒于家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文安人。
父王仪为仇鸾所诬,逮讯斥为民。
隆庆初,为父讼冤,得复官赐恤。
屡官按察使,分巡辽阳,以知兵名。
沧海遗珠
王缄,文安人,王仪之子,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河南按察使,分巡辽阳,以知兵名。
维基
王缄(1542年—?),字伯默,别号四槐,晚号愚谷山人,顺天府霸州文安县人,民籍。嘉靖十九年(1540年)其父王仪任苏松常镇兵备道,母亲董恭人随同赴任,怀孕十四月生王缄于太仓。十二岁选充博士弟子员,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中顺天府乡试第一百四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辛未科会试第一百四十四名,三甲三十六名进士。初授河南中牟县知县,万历二年(1574年)冬擢升吏部验封司主事,三年转考功司、文选司,四年晋稽勋司员外郎,五年请告归乡。七年起补考功司,丁母董太恭人忧去职。十年起补文选司,出为浙江按察司副使,十一年调任河南副使,兵备信阳,再调山东副使,兵备开原,分巡辽阳,以知兵闻名,十三年晋参政,其冬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文安人,字克敬,号肃庵。
嘉靖二年进士。
授灵璧知县,以能,调知嘉定。
擢御史,巡按陕西、河南。
劾奏辅国将军朱祐椋招亡命杀人等事,夺爵禁锢。
旋任苏州知府,祐椋潜入都城诬陷,世宗喜其“建醮祈皇嗣”语,除仪名。
后以荐起知抚州。
苏州士民乞还,诏许返任。
在苏清丈田亩,核定赋役,治绩号称第一。
后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守边有功。
旋以故贬秩。
久之,除肃州兵备副使,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未行,诏驰援通州,御俺答,以笞仇鸾部卒,斥为民。
有《吴中田赋录》。
维基
王仪(1481年—1558年),字克敬,号肃庵,直隶顺天府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人,嘉靖初年进士。
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正德二年(1507年)顺天府乡试第九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十八名,三甲二十三名进士,授直隶灵璧县知县,调任嘉定县知县。
嘉靖七年(1528年),升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
期间悉数夺回秦府豪占民产并归还百姓,之后弹劾陕西布政使胡忠。
久之,巡按河南,其与巡抚吴山上奏弹劾赵府辅国将军朱祐招亡命杀人,朱祐被夺爵禁锢。
升任苏州府知府。
朱祐上奏诬陷攻击都御史毛伯温因私诋毁,并称“为臣曾建议设醮祈皇嗣,被知府王天民嘲笑”,世宗相信此言,免王仪、毛伯温职位,并下王天民入狱。
朱祐不久竟然恢复爵位,王仪被除名,毛伯温、吴山、王天民均得罪。
王仪离开苏州府时,百姓走在阙下乞留,世宗不许。
不久因举荐,升任抚州府知府。
苏州府百姓数次请求王仪还任,经巡抚侯位上报,终于获批。
王仪在苏州进行土地调整、改变赋税设置,不久因治理排名知府第一,嘉靖十九年(1540年)进山东副使,治饬苏、松、常、镇兵备。
当时巡抚欧阳铎进行均田赋税,王仪于是辅佐并推广其方法。
后因操江王学夔讨贼失败,王仪连坐被停俸戴罪。
不久,升为山西右参政,寇军抵达清源城时,王仪大开城门,敌军怀疑而逃去。
此后王仪筑城郭,积糗粮。
嘉靖二十一年(1540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率总兵官郤永等击退蒙古入侵龙门,晋升右副都御史。
因寇乱入万全右卫,而被夺俸二级,二十四年三月考察拾遗,降一级听调。
二十七年六月降授陕西肃州兵备副使,协巡抚杨博送哈密遗种于境外。
稍迁陕西右参政,二十九年六月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
未行时,俺答汗入犯京师,诏王仪驰援镇守通州。
仇鸾部卒掠夺民财,王仪逮捕笞打,枷于市门外。
仇鸾诉于世宗,王仪被逮讯斥为民,家居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八。
隆庆初年,子王缄讼冤,复官赐恤。
著有《吴中田赋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2—1548 【介绍】: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正德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十年,任礼部尚书。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二十四年复原官。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未几,河套议起,言力赞曾铣复河套,为严嵩所攻,被杀。有《赐闲堂稿》、《桂洲集》。
词学图录
夏言(1482-1548) 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谥文悯。工词,与张孝祥、陆游为近。有《桂洲集》、散曲集《鸥园新曲》。词集名《桂洲集》,一作《桂洲词》或《桂翁词》。
沧海遗珠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广信府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历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诗文宏整,以词曲擅名。著有《赐闲堂稿》《桂洲集》《南宫奏稿》等。
黄鹤楼志·人物篇
夏言(1482—1548) 明代官员。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科进士,初授行人,历任兵科给事中、翰林学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首辅加少师上柱国。遭谗被革职,复起为首辅,后遭削职处死。隆庆初复官追谥文悯。以词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南宫奏稿》等。曾奉使湖广,登黄鹤楼与东道主秦金等唱和,作七古《秦凤山招饮黄鹤楼次西涯公原韵》。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谨,贵溪人。正德丁丑进士。自行人历吏科都给事中,嘉靖中改翰林侍读学士,累进少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坐累弃市。隆庆初复官,追谥文悯。有桂州集。
维基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人。
正德丁丑进士。
嘉靖间官至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任内阁首辅,为严嵩所害,问斩。
隆庆初平反,谥文悯。
夏言是临清知州夏鼎之子,眉目疏朗,须髯甚伟,能言善谈,声音洪亮。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江西乡试第六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登丁丑科三甲三名进士,授行人,十五年十月选授兵科给事中,历兵科右,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升礼科左,九月升任兵科都给事中,八年十二月改任吏科都给事中,建议罢市舶,厉行海禁。
出按皇庄,力主归还侵民之产。
九年十月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仍兼吏科都给事中,充经筵日讲官,赐四品服俸。
十年(1531年)三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经筵日讲如故,七月以四郊工成,升礼部左侍郎,仍兼学士掌翰林院事,九月接替李时升任礼部尚书、兼官如故,十一年加太子太保。
嘉靖十五年(1536年)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师。
夏言正直敢谏,勇于负责,但为人颇自负,骄蹇见忤,遭忌于张孚敬。
严嵩入阁后,尽去夏言亲党。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十二月,世宗再以夏言入阁,又遭严嵩忌恨。
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蒙古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三万骑兵进犯三原、泾阳等地,陕西总督曾铣上《请复河套疏》:“贼据河套,侵扰边鄙将百年”,请收复河套。
夏言大力支持,明世宗刚开始时亦雄心勃勃,诏答:“今铣倡恢复议甚壮,其令铣与诸镇臣悉心上方略,予修边费二十万。
”严嵩谗于世宗,谓其不可轻开边事,疏称“铣以好大喜功之心,而为穷兵黩武之举,在廷诸臣皆知其不可,第有所畏,不敢明言”,又贿赂边将仇鸾,让他上书诬告夏言受曾铣的勾结。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正月,以夏言“事为任意,迹涉强君”的罪名致仕。
这时俺答率军南下,侵扰宣化,严嵩乘机谗言,“早先夏言、曾铣提议收复河套,以致激怒俺答”。
夏言在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时,听说曾铣以“结交近侍”的罪名被杀,从车上堕落,痛哭道:“噫!
吾死矣。
”夏言再次上疏论冤,刑部尚书喻茂坚、左都御史屠侨提出了议贵、议能为夏言求情,帝不听,还把喻茂坚、屠侨罚俸。
是年十月以“交结近侍”罪名被斩首。
自此无人再敢议复河套之事。
隆庆初年(1567年)夏家人上书而得平反,追复原官,谥文悯。
著有《桂洲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7—1563 【介绍】: 明江西吉安永丰人,字文蔚,号双江。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华亭知县。屡迁平阳知府,修关隘,练乡勇,以御俺答侵扰。嘉靖二十九年召拜右佥都御史,累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后以中旨罢归。为学初好王守仁致良知之说,后倾向宋儒主静说,与守仁颇有异同。有《困辨录》、《双江文集》。
维基
聂豹(1487年—1563年),字文蔚,号双江,学者称双江先生,江西吉安府永丰县人,心学家,同进士出身。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中江西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联捷丁丑科会试第一百十四名,三甲一百五十六名进士,通政司观政,授华亭县知县。
嘉靖四年(1525年)拜为福建道监察御史,巡按福建。
出为苏州府知府。
嘉靖二十年(1541年)任松江府知府。
丁忧除服后,补平阳府知府,训练乡勇抵禦盗乱。
受到给事中刘绘、大学士严嵩举荐,升任陕西副使,备兵潼关。
后因言官弹劾其在平阳府战事失败,且大学士夏言厌恶,而逮捕下诏狱,此后落职归乡。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京师被蒙古围困,礼部尚书徐阶为当时聂豹任华亭知县时所取之士,遂为之讼冤,言其才可大用。
明世宗立即召为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
未赴任,升任兵部右侍郎,后转兵部左侍郎。
仇鸾请调宣府、大同士兵入卫,聂豹则反对,称两镇部队宜镇守各自,宣府、大同安定后,京师自然安定。
仇鸾大怒。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召翁万达为兵部尚书,未任即卒,于是以聂豹代任,其奏防秋事宜,并请增筑京师外城,皆报批准。
次年,蒙古入侵山西,击溃总兵官李涞部队,掠夺二十日后离去。
总督苏祐反以大捷上报,被巡按御史毛鹏检举揭发,奏摺下兵部。
聂豹则赞同苏祐主张。
加太子少保。
京师外城修建完成,晋升太子少傅。
此后晋升太子太保。
隆庆元年(1567年)去世,赠少保。
谥贞襄。
赵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赵锦(1488年—1556年),字文卿,号守朴,直隶顺天府良乡县(今北京市房山区)人,官至兵部尚书。
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二甲七十二名进士,授南京户部浙江司主事,管理扬州钞关。
正德十六年,改南京户部贵州司主事。
嘉靖元年,改南京户部四川司主事,署郎中事,后实授南京吏部稽勋司郎中。
迁北京兵部武库司郎中,历任武选司、职方司,嘉靖三年(1524年)大同发生军变,随总制宣大军务侍郎胡瓒掌书记督饷。
嘉靖八年,改授南京户部河南司郎中。
次年外任浙江温州府知府。
嘉靖十二年八月,担任山东按察司副使。
嘉靖十五年,改山西右参政。
两年后,任浙江按察司按察使。
次年,授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任延绥巡抚。
十九年丁忧归。
嘉靖二十一年八月起复担任右副都御史、大同巡抚。
嘉靖二十三年冬调任甘肃巡抚,二十四年三月考察闲住。
嘉靖二十九年六月,再次起用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大同巡抚,十一月以军功升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协理京营戎政。
嘉靖三十年二月升兵部尚书。
同年十一月加太子少保,晋太子太保,三十一年十月因仇鸾案,谪充极边山丹卫卫军,妻子随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89—1553 【介绍】: 明湖广钟祥人,字孟坚,号少峰。
嘉靖二年进士。
初授丰城知县,累官右签都御史,巡抚保定。
俺答袭都城,大节率五城御史统民兵御敌。
俺答撤走后,复训练军卒经略京城内外。
大将军仇鸾恶大节不受节制,乃划地分守,欲困之。
大节与之评理,竟被逮下狱死。
隆庆初追赠兵部尚书,谥端悯。
维基
商大节(1489年—1553年),字孟坚、号少峰,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承天府钟祥县(今湖北省钟祥市)人,同进士出身。
谥端悯。
正德八年(1513年)以《春秋》中湖广乡试第五十九名举人,曾任洛阳县学训导。
嘉靖二年(1523年)登癸未科会试一百三十二名,廷试三甲五十三名进士,授江西永丰县知县,升任兵科给事中,嘉靖七年主考戊子科云贵乡试。
八年勘事江西,以外艰家居。
嘉靖十六年起复原职,因科道之间互相弹劾,被贬为盐城县丞。
寻迁国子监丞,历升刑部郎中。
嘉靖十九年,升任广东按察司佥事,奉敕整饬高肇兵备。
嘉靖二十二年,升任山东布政司督运右参议。
嘉靖二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巡河副使。
后改山东参政、山东按察使,嘉靖二十八年,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保定巡抚,期间募兵抵禦北方入侵。
嘉靖二十九年,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因为当时其在外独领一军,不受仇鸾节制,而被诬陷下诏狱。
恰逢当时嘉靖帝宠信仇鸾,虽然严嵩劝阻,嘉靖帝仍然坚持判处商大节死刑。
三十一年八月仇鸾被杀,大节故部曲石镗、孙九思等数百人伏阙讼冤,兵部侍郎张时彻也上疏求情,但嘉靖帝仍然不听。
三十二年商大节死于监狱中。
隆庆元年,追赠兵部尚书,谥号端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0—1572 【介绍】: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茂卿,号承庵。
正德九年进士。
嘉靖时为御史,累官工部尚书,力阻伊王拓其府第之请。
俺答入犯京师,又力阻仇鸾以边兵卫京师、移武库仗于营之议。
有《承庵文集》。
维基
胡松(1490年—1572年),字茂卿,号承庵,直隶徽州府绩溪县(今安徽省绩溪县)人,明朝工部尚书,同进士出身。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举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进士,授嘉兴府推官,擢升陕西道监察御史,巡按山东,不久因病归乡。嘉靖六年(1527年),起补陕西道监察御史。桂萼荐王琼时,胡松争论,后忤旨,谪廉州府推官,升广信府同知,转福建按察司佥事,分部泉州。嘉靖十二年,升任福建布政司右参议。嘉靖十四年,任河南按察司副使。嘉靖十六年,任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升任贵州按察使、广东右布政使。嘉靖二十二年,改广东左布政使。嘉靖二十六年,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次年,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授户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九年,任户部左侍郎、提督太仓。同年改工部尚书,不久引病归,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5—1561 【介绍】: 明河南宜阳人,字维贤,一作惟贤,号凤泉。
正德九年进士。
授广德知州。
嘉靖中历吏部左侍郎。
俺答兵临京师城下,总督九门,摄兵部尚书事,兼督团营。
寻改兵部左侍郎,专督营务。
为人严毅有识量,尝疏言宦官典兵乃古今大患。
旋仍代尚书。
仇鸾所构,除名。
逾十年,复起。
又逾年卒。
有《王襄毅公集》。
维基
王邦瑞(1495年—1561年),字惟贤,号凤泉,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府宜阳县(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科河南乡试第十九名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丁丑科会试一百八十三名,廷试三甲一百九十一名进士,改庶吉士,因王邦瑞姑姑是伊府光阳王朱勉坍王妃,按照明朝文职官员规定,有王亲者不得升除京职,已亡故无出则不禁。
至十六年王妃去世后,才出任广德州知州。
嘉靖初年,祖父去世丁忧,除服后担任滁州知州,此后升为南京吏部员外郎,历南京吏部文选司署郎中,出任陕西提学佥事。
十一年(1532年)六月因岁贡不中式五名以上而连坐,贬为滨州知州,此后再历升为陕西按察司佥事,十六年三月升固原兵备副使,剿平李孟春盗乱,后祖母去世丁忧离去。
服除后,再次担任陕西提学副使,二十二年八月转为布政司右参政。
母丧丁忧后离职,后起复原职,二十六年四月升为右佥都御史、宁夏巡抚。
二十八年三月改为南京大理寺卿。
未赴任,六月升为兵部右侍郎,十月改为吏部右侍郎,二十九年三月晋左侍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汗进攻京师时,世宗命王邦瑞总督九门。
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命他摄官其事,兼督团营。
俺答汗退兵后,他上疏请求罢免十二团营,悉归三大营,以咸宁侯仇鸾统领。
王邦瑞改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赞理京营军务,专督营务。
十一月担任兵部尚书。
仇鸾诬陷,三十年二月王邦瑞先被罢免,后被革职为民。
直至仇鸾被诛杀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世宗重新起用王邦瑞协理京营戎政,四十年十二月卒于任,赠太子少保,谥襄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8—1552 【介绍】: 明广东揭阳人,字仁夫,号东涯。嘉靖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出为梧州知府,擢广西副使,累迁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修筑边墙八百余里,明斥候,禁杀降,荐用良将,以御俺答。以丁父忧去。后俺答逼京师,朝廷起万达为兵部尚书。路远不能即至,为严嵩所谗,降为侍郎。旋又被黜为民。三十一年再起为兵部尚书,未闻命卒。谥襄毅。
全粤诗·卷二四五
翁万达(一四九八——一五二二),字仁夫,号东涯。揭阳人。明世宗嘉靖五年(一五二六)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历任梧州知府、四川按察使、陕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终兵部尚书。万达通晓边事,好谈性命之学,为人刚介,勇于任事,尤善御将士。著有《东涯集》、《稽衍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七、清张廷玉等《明史》卷一九八、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三等有传。翁万达诗,以民国十六年版、翁辉东编《唐明二翁诗集》卷二《稽愆诗》为底本点校。
维基
翁万达(1498年—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东厓,谥襄毅,亦作襄敏,广东承宣布政使司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人。
明朝中叶重臣。
进士出身,官至兵部尚书、宣大总督。
嘉靖四年(1526年)举广东乡试,嘉靖五年(1526年)联捷丙戌科二甲进士,次年授户部主事,管理河西务钞关,九年升署员外郎,督通州漕储,十年升署郎中。
十二年(1533年)出为广西梧州府知府。
当时咸宁侯仇鸾镇守两广,纵容部下士兵为虐。
翁万达逮捕其中尤横者并施加杖刑。
居官四年,其声闻显著。
朝廷商议讨伐安南,推荐翁万达担任广西副使,专门处理安南事务。
万达即进言出兵战略,并以两广部队讨伐叛乱,升任浙江右参政。
因总督张经举荐留用,任广西参政。
其进言毛伯温以招降为上策,并得到采纳,于是最终评定获胜。
升任四川按察使,历陕西左、右布政使。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翁万达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不久再进兵部右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代替翟鹏担任宣大总督。
弹劾罢免宣府总兵官郤永、副总兵姜奭,荐何卿、赵卿、沈希仪代任。
其在任期间,赏罚分明,防禦得当。
其率众抵禦蒙古数万部队进犯,总兵官张达力战退敌。
又上疏增加防备,并请求皇帝发帑银二十九万。
明世宗批准,但兵部称大同防备已经得到,不应当在边疆内筑墙,世宗不听,于是从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诸处为墙百二十八里,堡七,墩台百五十四;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诸处为墙六十四里等地设立防禦设备。
此后晋升为右都御史,检举揭发代府宗室朱充灼谋反,晋升为左都御史。
翁万达因为在边疆做事很久,深得世宗倚重,其进言均得到听从,唯独俺答汗称臣之事与世宗想法不一致。
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阿不孩派遣使者石天爵等求贡,但明朝廷并不采纳。
石天爵等人再次抵达,巡抚龙大有等逮捕。
石天爵后被磔杀。
蒙古大怒,于是大举进犯、屠杀村堡,绝信使五年。
恰逢玉林卫百户杨威被掠夺,杨威诡称可以能够互市而得以释放。
俺答汗于是再派使者同款大同左卫,边帅家丁董宝等逮捕使者并斩杀,以报首功。
翁万达再次上疏请和议,而没有得到使者赞同。
不久,俺答阿不孩复奉印信番文请求合议。
兵部尚书陈经称难以相信蒙古,请求边疆核实,并责令翁万达十天内回奏。
翁万达归还其使者,并与其约定,但在期限内使者没有抵达。
他担心世宗追究责任,从而以好言相劝使者挽留。
但世宗仍然不予批准,并指责其渎奏。
此后,俺答汗与小王子达延汗有矛盾,小王子欲进攻辽东,俺答汗密谋告诉明朝,请求中国夹击进攻以建立信任。
翁万达不敢上报,使者再次抵达后,才向朝廷上奏,但世宗不予批准。
嘉靖二十七年三月,翁万达再次称蒙古因求贡不得,而大举进犯边界,请求给予边疆大臣便宜从事的权力。
世宗大怒,激切指责他,此后通贡的议论结束。
同年八月,俺答汗进攻大同无果后,退而进攻五堡,明军在弥陀山击退。
之后蒙古部队转移山西,再次大败而退。
次月,再次进攻宣府,掠夺永宁、隆庆、怀来等地,军民死伤数万人。
翁万达连坐停俸二级。
后因弥陀山战功而恢复俸禄。
俺答汗再次进攻宣府,总兵官赵卿怯战,翁万达上奏以周尚文代替。
周尚文未抵达,蒙古已经进犯滴水崖,而指挥董抃、江瀚、唐臣、张淮等战死,并南下驻隆庆石河营。
游击王钥、大同游击袁正抵达抵禦。
恰逢周尚文的数万骑兵、参将田琦数千骑兵会合,在曹家庄连续作战。
这时翁万达率领参将姜应熊等驰援,明朝大军顺风鼓噪,扬沙蔽天,蒙古大惊于是当夜车队。
诸将追击,蒙古连败。
世宗侦得其事战情,大喜,立即升温万达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之后召回处理兵部事务。
后因父丧丁忧。
次年,大同因战事失利,总督郭宗皋、巡抚陈耀下狱。
世宗起用翁万达任总督。
他恰逢生病疽,且守墓中,乞求致仕终制。
不久,俺答汗进攻京师。
兵部尚书丁汝夔得罪,而起用翁万达代任。
他家居岭南,距京师八千里,行走四十日方才抵达京师。
当时蒙古气焰非常强,世宗每日夜都在期待翁万达抵达。
因为迟赴的事,其询问严嵩。
严嵩因为很早就不喜欢翁万达,于是他说敌寇现在就在肘腋处,诸位大臣仍然观望,这并非是君臣之义。
于是世宗起用王邦瑞为兵部尚书。
几天后,翁万达抵达,并具疏自明。
世宗责怪其欺慢,念其守丧之事,姑且夺职别用。
当时仇鸾为大将军,受到世宗宠信,从而在世宗面前诋毁翁万达。
翁万达于是降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经略紫荆关等。
嘉靖三十年(1551年)二月,自陈致仕。
得到批准,因濒行疏谢中被摘出有不敬的字,被罢免为民。
次年十月,兵部尚书赵锦因依附仇鸾而戍边,再次请求翁万达起用代替。
但诏书未抵达,他已经去世,享年五十五岁。
隆庆改元,追谥襄敏,赠太子少保。
翁万达为人孝顺。
其亦喜好谈性命学,与欧阳德、罗洪先、唐顺之、王畿、魏良政为友。
为人通古今、刚介坦直,勇于任事。
并能够身先士卒、善于保护鼓励将士。
隆庆年间,追谥襄毅。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