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钱宰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兴化人,字似武,号后山,又号以斋。乾隆四年进士,官徽州府教授。治《易经》,能折衷诸家之说,以明《》象之大意。有《易象大意存解》。
维基
任陈晋(1689年—1766年),字似武,号后山,亦称以斋,江苏兴化人。
初从祖母外家姓,故入江都籍。
雍正四年(1726年),乡举第六名。
乾隆四年成(1739年)进士。
通籍后,归宗兴化,复本姓。
少工文,见重于孙勷、王汝骧辈,后究心注疏,尤邃于羲经。
日坐小楼玩易,虽家人罕见其面。
任徽州府教授。
徽士多通经者,晋至,老师、宿儒莫不心服。
有《燕喜堂(初、续)文稿》《后山诗集》,所著《易象大意存解》,收入《四库全书》。
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陈晋、任大椿同入祀乡贤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8—1541 【介绍】: 明河南安阳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崔升子。弘治十八年进士。正德时,历官翰林侍读,引疾归。作后渠书屋,读书讲学其中,斥王守仁“良知”说为霸儒。学者称后渠先生。嘉靖初,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卒谥文敏。有《读易余言》、《彰德府志》、《洹词》、《晦庵文钞》、《文苑春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钟,安阳人。弘治乙丑进士,累官南礼部侍郎赠尚书有洹词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三
铣字子钟,安阳人。
弘治乙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以忤刘瑾改南吏部主事。
瑾诛,复故官,历侍读,进南祭酒,以劾张璁、桂萼失帝旨,令致仕。
用荐起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礼部侍郎。
赠礼部尚书,谥文敏。
有《洹词》十二卷。
(《四库总目》:铣力排王守仁之学,谓其不当舍良能而谈良知,故持论行己,一归笃实。
其争大礼劾张骢、桂萼,风节表表,亦不傀共言。
所作《政议》十篇,准今酌古,无儒生迂阔之习。
他若《漫记》十条,可以补宋史之未备,《诚傅》两则,可以靖明代之浮言,而岳飞论一篇称飞之宜奉诏,尤识大体。
盖不以文章著,而文章自可传也。
第十一卷中有严嵩《钤山堂集序》,似涉南园作记之疑,然嵩集载此序,题「嘉靖己亥」,据明史嵩传是时方为礼部尚书,未操国柄,尚无由预识其奸,是犹司马光之于王安石,非陆游之于韩托胄矣。
田按:文敏讲学尊朱抑陆,与阳明宗旨不合。
其论明以来诗文源流云:「洪武文臣皆元材也,永乐而后乃可得而称数。
方天台辞若苏氏,言必周、孔,大哉志乎!
东里入阁司文既专且久,诗法唐,文法欧,依之者效之。
弘治中南城罗圯,思振颓靡,独师韩文,其艰思奇句,伟哉!
武功康海好马迁之史,入对大廷,文制古辩,元老宿儒见而惊服。
其时北郡李梦阳,申阳何景明协表师法,曰汉无骚,唐无斌,宋无诗,二子抗节遐举,故能成章,李之雄厚,何之逸爽,学者尊如李、杜焉。
」惟于西涯曾不齿及,凯非不满其相业乎?
其序罗景鸣集云:「往西涯公处刘瑾、张永之际,不可言臣节矣。
」士惠其私,犹曲贷而与之,几亡是非之心,而龠州艺苑卮盲乃侈谈火城行觞之遇,何哉?)
维基
崔铣(1478年—1541年),字子钟,又字仲凫,初号后渠,又号相台、洹野,改号少石,河南安阳县(今河南安阳市)人。明朝理学家、政治人物。崔升之子。河南乡试第九名举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会试第三名,二甲第一名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参修《孝宗实录》,与同僚拜见权阉刘瑾,径自长揖不拜,因而得罪刘瑾,出为南京吏部主事。刘瑾倒台后,召复原官,充经筵讲官,晋侍读。引疾归里,作后渠书屋,在其中读书讲学。世宗即位,擢南京国子监祭酒。嘉靖三年(1524年),张璁、桂萼等因在“大礼议”中谄附世宗,骤然显贵。崔铣耻与同列,上疏求去,并上疏弹劾张璁等,触怒世宗,被免官。后起为少詹事兼侍读学士,擢南京礼部右侍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卒,朝廷赐祭葬,谥文敏。《明史·儒林》有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黄敬(?
~1888),字景寅,淡水关渡人,人称关渡先生。
年幼丧父,母亲督学苦读,道光二十八年(1848),安溪举人卢春选来淡设教,乃师事之,学业大进。
咸丰四年(1854)取中岁贡生,后获授福建福清县学教谕,因母年迈未就,于是设帐关渡,以敦行为本,及门多秀士。
尤擅易经,相关著述甚多,撰有《易经义类存编》、《易经总论》、《古今占法》等,惜今未见;门人杨克彰亦擅易学,因此得使淡北成为北台易学中心之一。
  黄敬能诗,但因年代久远,湮没无几,昭和十九年(1940)幸经陈镦厚、李恒刚蒐罗抄录,得诗百馀首,辑为《观潮斋诗集》,今抄本仍存于台湾分馆。
战后,陈镦厚再将抄本稍作整理,并更动作品顺序,于1971年发表在《台北文献》直字第十七、十八期上,唯其中部分文字与抄本有异,并出现错误。
黄氏诗作,其内容多写自然景物之美,谢雪渔谓其诗风或轻清流利,或典赡风华;而陈镦厚更将之与郑用锡、李望洋、陈维英、曹敬齐名,并称为台湾北部文学界五大宿儒〖参见陈镦厚〈观潮斋诗集序〉。
〗,视之为当时北台文坛之能手。
以下所录诸作乃据陈镦厚、李恒刚辑《观潮斋诗集》,及近人赖子清《台湾诗醇》、《台海诗珠》、陈汉光《台湾诗录》、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
(黄美娥撰)

人物简介

太虚亭集·太虚亭墓志文
公讳恒。
字贞父。
朔宁人。
徵仕郎洪造署丞讳忠。
生户曹典书讳润文。
润文生成均司艺讳士柔。
即公之三世也。
以公勋。
追赠署丞为兵曹判书。
典书为议政府右赞成。
司艺为领议政并带勋号。
司艺娵判宗簿寺事吴奕忠之女。
永乐己丑十二月壬辰生公。
公生而聪明智识。
绝世离伦。
学业日进。
华闻益播。
词源逸发。
大为侪辈推服。
宣德甲寅。
世宗临雍策士。
善公对策。
擢公为第一名。
特授宣务郎。
集贤殿副修撰。
知制教兼经筵司经。
参修思政殿训义。
止斋权先生器公。
以姊女妻之。
每见公著述叹曰。
吾东方文章气习颓靡。
能发扬振起者必斯人也。
明年。
转修撰兼春秋馆记事官。
参撰高丽史。
戊午。
文宗在东宫。
学问大成。
世宗选一时名儒补宫官。
公首应选。
以副校理兼世子左司经。
癸亥。
转校理兼艺文应教。
世宗创制谚文。
开局禁中。
亲简名儒八员。
掌制训民正音东国正韵等书。
今领相高灵申公暨公实禀睿旨。
多所赞定。
世宗深加眷注。
不数年。
擢拜直殿。
丁卯秋。
中覆试第五名。
超授奉正大夫。
守直提学兼世子辅德。
时文宗监抚庶事。
书筵官掌机密。
公启沃献替靡不精当。
庚午。
文宗即位。
累迁至司谏院左司谏。
阶通政。
辛未。
进集贤殿副提学。
公居侍从十有八年。
而凡讲说词命。
编摩著述。
悉皆主之。
一国翕然称为大手。
壬申。
擢承政院同副承旨。
转左副。
及文宗宾天。
国势疑危。
公居近地。
周旋匪懈。
癸酉冬。
世祖炳几靖难。
公适直宿禁内。
协赞实多。
特升为都承旨。
寻赐输忠卫社协赞靖难功臣号。
甲戌。
拜嘉善大夫吏曹参判。
封宁城君。
乙亥。
迁司宪府大司宪。
时世祖摄政。
逆党馀孽。
尚未尽除。
公条陈数十事。
皆蒙允可。
是年六月。
世祖即位。
赐佐翼功臣号。
秋丁内艰。
丁丑服阕。
拜嘉靖户曹参判。
寻移吏曹。
戊寅。
资宪仁顺府尹。
历工,刑两曹判书。
时睿宗在东宫。
世祖教曰。
辅养储君。
非老成不可。
命公为宾客。
是年冬。
丁外忧。
是时世祖方撰经国大典。
明年。
世祖命起公复。
公三上书固辞。
御书批其尾曰。
事之重。
国所共称。
卿之才。
予所独知。
不合专为一身。
正宜广利万世。
公不得已赴召。
除知中枢院事兼艺文大提学。
世子左宾客。
成均大司成。
阶加正宪。
世祖亲制训辞授睿宗。
又制兵将说教诸将。
皆命公注解。
公深究睿章。
推衍增益。
论断词旨曲畅方通。
而尽合先儒之说。
上甚嘉悦。
辛巳。
转吏曹判书。
阶加崇政。
寻移判中枢院事。
癸未。
拜议政府右赞成兼世子贰师。
迁左赞成。
世祖分命宿儒
讲论四书五经。
考古證今。
参定句诀。
又召会文儒辨同异。
上亲加睿裁。
公在左右。
每承顾问。
毫分缕析。
应对如响。
上听之亹亹不厌。
目左右曰。
宁城真天才也。
丙戌。
阶崇禄兼判兵曹事。
公辞曰。
兵官机务。
非臣迂腐所堪。
乞解其任。
言甚切至。
上不允。
寻加辅国崇禄大夫。
丁亥。
擢拜大匡辅国议政府右议政。
五月。
转左议政。
九月。
升领议政。
屡以盛满辞。
十二月。
还封宁城君。
戊子。
睿宗即位。
加领经筵事。
明年己丑。
我主上殿下即位。
日御经筵。
命公为领经筵事。
以累朝儒宗。
甚重敬之。
庚寅。
改封府院君。
辛卯。
赐纯城明亮经济弘化佐理功臣号。
冬十二月。
再入相。
兼领经筵,监春秋馆事。
进世祖,睿宗两朝实录。
上嘉其功。
赐鞍马。
癸巳夏大水。
公以阴阳失节。
责在三公。
上书辞职。
上不允。
甲午四月。
公有微疾。
时方恭惠王后初丧。
襄事甚严。
壬午。
公力疾命驾将出。
遇暴甚剧。
上连遣内医胗视。
百药不效。
翌日卒。
享年六十六。
上震悼。
遣内臣往吊。
又命内官慰之。
礼官奠赙如例。
加赐米豆纸布若干。
官尤葬事。
是年某月。
葬于京畿某邑之某原。
公性谦恭简静。
端介无华。
立身行已。
常持正不挠。
平居虽隆冬盛暑。
终日整冠危坐。
略无惰容。
至于奉公。
忧国如家。
再入相府。
政务宽大。
不喜更张。
与人言。
常先示退损。
不自表襮。
又不立崖岸自异。
至如朝廷论议。
临决大事。
确不可犯。
居家清白。
关节不行。
不迩声色。
不事产业。
家务一委之夫人。
无毫发干虑。
待亲戚以仁。
接下以恭。
遇事常加三思。
立朝四十年。
一不披弹劾。
自登第至台辅。
未尝一日寄外。
慨然以斯道为已任。
奖进后学。
为文章。
自出机杼。
大放以肆。
雄豪富赡。
如长江大河。
势不能止。
尤工于骈俪。
凡朝廷事大表笺。
高文大册。
皆出其手。
华人每称我国表词精妙皆公所著也。
圣上方倚任图治。
天不憖遗。
可胜痛哉。
公娵达川府院君徐弥性之女。
封贞敬夫人。
生二男四女。
男长曰永潾。
中壬午司马试。
丙戌某人榜登第。
今为刑曹参议。
次永灏。
禦侮将军。
行司果。
女长适禦侮将军行司猛郑涵。
次适保功将军行司猛文简。
次适中训大夫掌隶院司议李钧。
次适宣教郎行社稷署参奉申铢。
参议先娵大护军李孝林之女。
生一男。
曰秀英。
后娵观察使朴健顺之女。
生三男。
曰秀豪曰秀雄曰秀杰。
司果娶判书郑孝常之女。
生一男。
郑司猛生一男一女。
文司猛生二男一女。
司议生一女。
参奉生一男。
并幼。
将葬之月。
参议请余志墓石。
某于公。
偏承一顾之恩。
凡雠校文墨。
操秉史笔。
未尝不与之偕。
况又同在太常叨奉末议。
优蒙肯可。
相从近三十载。
虽谓之知已。
可也。
公捐馆之前一夕。
谒公于第。
公谈话自若。
噫。
晨夜之顷。
岂意便隔幽明。
公之丰功伟绩。
有国乘在。
奚庸赘说。
略叙世系游宦之次。
子孙男女之数。
瘗于墓道。
兼抒悲怀云尔。
(私淑斋姜希孟。
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五
王炜,字辰若,一字功史,太仓人。诸生陈光縡室。有《燕誉楼稿》。
清诗别裁集
字功史,江南太仓人。陈纬度室。
闺秀词钞·卷六
字功史,号辰若,太仓人,四川副使叔元公孙女,海盐诸生陈纬度室。有《翠微楼集》。
槜李诗系
功史,博学敦古,顾伊人称为笄帏中道学宿儒
五言如“月光临水净,云气近山多。
”“开帘纳新燕,移榻近高柯。
”皆清秀苍劲。
江苏诗徵
王乃敏云“辰若,太原相国之裔,工诗善画,著《燕誉楼稿》。”
槜李诗系·卷三十五
炜字功史又字辰若太仓人太原相国之裔海盐陈文学光縡室能诗善画有燕誉楼稿与卞夫人为师弟交得其清秀苍韵之传有林下风以世乱偕隐于娄博学敦古诗多名句顾伊人称为笄帏中道学宿儒不当以香奁目之如月光临水净云气近山多开帘纳新燕移榻近高柯皆佳句也太仓女子黄若从父蜀归以奇花珍木图示之日夕模写致病而殁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十三
讳生威,字廉甫,邺嗣曾大父也。
年八岁时,从侍御公过淮上。
客有访舟中,言及河工。
公侍侧,即论治河本末,历历画几如见,客大惊。
稍长,益读六经诸子,唐宋大家集,各数百过,至二十一史,古今典故诸书,俱覆览数四。
所学博而更精,一时宿儒尽出其下。
以太学生中应天乡试,谒授凤阳推官。
郡故汤沐地,城中有五高墙,所隶州县凡十八最,为剧难治。
公至,申条教约束,法在平而必行。
前此理曹有胥史五十馀人,公曰:滋禽伤稼,滋吏伤民。
即尽罢其猾舞文者,裁留重讷十馀人,足给事。
居郡一年中,都人爱之若父母。
故事御史出按部,必使理官巡前属耳目。
理官入谒御史,屏左右,出怀中劾,耳语移时。
出以故州县视理官,常侧目望风,迎馈恐后。
公心恶之,独尽却不受。
即有所弹治,对御史显白其短,不肯作呫嗫语,以此所在称李公不置。
公为人简默,饮酒不胜杯杓,与郡太守张君齐云同官,交最深。
张君年少,美言词。
日召客燕集。
酒行百觞。
然每置酒非公至辄不驩。
常曰:李公虽不言不饮酒。
然客有李公遂若真气满四座。
未几张君以迁去别公,留连不巳。
代到日,董君其人毛挚深刻,用法酷。
公数持不可,反其狱。
董君积愤愤不平,日夜诇公隙。
无有,乃造为蜚语谤公。
公叹曰:蝮遇手,则螫手,遇足则螫足。
吾家有薄田可耕,乃与若曹角胜负,毋为也。
公有弟曰生文,为凤阳卫参军。
即日兄弟并移病,乘柴车行郡中。
争出祖道,骑毂数十里,贤大夫为赋鹿门二隐诗。
公家居廉约,每种瓜则食瓜,种豆则食豆,未尝重味。
一葛冠褐袍十馀年。
时里中张大司马操文柄尝大集郡中名士,客俱盛被服雍容,公揽敝衣直上坐。
既罢,门外车从交错,独公从一髯奴,屩而别。
张公目送久之,曰:此真长者客也。
卒年七十五。
以孙橒守贵阳功,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李廷训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李廷训(1559年—17世纪),字孔教,号士昂,陕西平凉府固原州人。
李廷训是万历十三年(1585年)乙酉科第十九名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进士,兵部观政,授博野县知县,以政绩经推荐入京,召对时称旨,二十八年(1600年)升为南京户部主事,二十九年(1601年)以考察调简。
起补河南宁陵县知县,三十四年(1606年)丁忧归。
起复户部江西司主事,擢任湖广司员外郎、掌印郎中;京察后列等,获授河南驿传道佥事。
他的文章朴实,被誉为西陇宿儒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四
杜依中,字遁公,号致虚,静海人。
明诸生。
顺治间,以宿儒高行荐,不应。
有《雨花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2—1644 【介绍】: 即朱由检。明朝皇帝。光宗子,熹宗弟。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天启二年,封信王。七年八月,以光宗遗诏嗣位。次年,改元崇祯。即位后,杀魏忠贤、客氏,毁生祠,赠恤天启间被害诸臣,定逆案,将阉党分别治罪。然自天启七年陕西农民起义爆发后,声势日大。崇祯二年,后金(清)兵首次入关迫京师,帝中反间计,杀督师袁崇焕。以后内困于农民军,外则无力御清。又刚愎自用,十七年中,用辅臣至五十人,杀兵部尚书二人、总督七人;初年不用宦官,既而以为文武均不堪用,乃复任宦官;理财则一再加派,名“剿饷”、“练饷”,合万历所加“辽饷”为三饷,于事无补,而深结民怨。自崇祯六年起,河南成为战区,以后更波及湖广、四川及江北各地,遂为燎原之势。清朝益强,尽占关外地,九年、十一年、十五年三次入关,兵锋曾远达海州、赣榆。十六年三月,李自成破京师,帝自缢死。南明谥思宗,清朝谥庄烈悯皇帝。
明诗纪事·甲签·卷一(上)
帝讳由检,光宗第五子。
天启七年,以信王入践大位,建元崇祯。
在位十七年,寇陷京师,殉社稷,葬思陵。
(沈寿世《破梦闲梦》:上经营天下十有七年,恭俭似孝文,英果类世庙。
白皙丰下,瞻视威严,声若洪钟。
读书日盈寸,手书逼似欧阳率更。
杜浚《变雅堂集》:烈皇帝作「松风」二字,大不盈尺,端劲轩翥,非一时文士笔力所及。
翰林记》:吴元年七月乙亥,先是,命选道童俊秀者充乐舞生,至是始集。
上御戟门,召学士朱升领之入见。
设杂乐阅试。
上亲击石磬,命升辨识五音。
升以宫音为徵音。
上曰:「何乃以宫作徵耶?
」 因命乐生登歌一曲。
上复叹曰:「古者作乐以和民声,格神人,而与天地同和。
近世儒者,鲜知音律之学,欲乐和,顾不难耶!
」其后命升等撰《圜丘》、《方丘》乐章,而朝享太庙诸乐章,则诏翰柞诸儒臣梁寅等分为之。
永乐元年九月,诏侍臣曰:「皇考功德隆盛,祖宗乐章未有称述,尔等其议为之。
」于是学士王景等拟述以闻,然竟未施行,盖缺典也。
静志居诗话》:魏乐府不成于曹、刘,而成于缪袭;晋乐府不成于潘,左、张、陆,而成于傅玄;宋乐府不成于鲍、谢,而成于何承天;北齐乐府不成于萧悫,而成于陆印;皆属恨事。
明洪武乐章率出四学士之笔,嘉靖乐章率出议礼诸贵人之词。
假孝陵改命伯温、季迪,永陵改命樨钦、君采,则其辞定远追奚斯、考父之盛,不若是懦钝矣!
田按:明初郊社朝庙乐章,孝陵御制之外,其可考者《圜丘》、《方丘》乐章,黄才伯谓命学士朱升等撰进。
余检梁寅《石门集》有《拟告天地乐章》。
是时,寅在礼局,承诏分撰郊社宗庙乐章,故有此作。
则撰乐章当不止寅一人。
王子充有《拟郊祀乐章》,顾谨中有《拟朝会乐章》,当亦此时作也。
《实录》:「洪武四年六月,吏部尚书詹同、礼部尚书陶凯制《宴享九奏乐章》成,上之。
其曲,一曰《本太初》,二曰《仰大明》,三曰《民初生》,四曰《品物亨》,五曰《御六龙》,六曰《泰阶平》,七曰《君德成》,八曰《圣道成》,九曰《乐清宁》。
先是,上厌前代乐章率用谀词以为容悦,其者鄙陋不称。
乃命凯等更制其词,既成,命协音律者歌之,谓侍臣曰:「所制乐章颇协音律,有和平广大之意。
自今一切流俗喧譊淫亵之乐,悉屏去之。
」六年,翰林承旨詹同、学士乐韶凤等上所制《释奠先师孔子乐章》。
」又:「历代帝王庙成,命钱宰撰乐章称旨。
」此皆可一一指数者也。
明初词人率多钜手,惜不得与于朝廷制作之列。
汪朝宗《凤池吟稿》有《大祀诗》,末云:「载歌《周颂》篇。
庸拟被乐章。
」颇致企羡之意。
至嘉靖一朝制作率出议礼贵人之手,竹之言信矣。
今录明一代乐章播诸坛庙朝宁者,取其有合雅制。
其当时拟制诸篇,亦附见于俊云。)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八
万言,字居一,初字孟谔,号弘景,秀水人,万历癸卯解元,己未进士,授庶吉士。辛酉卒。其人品节自好,耽心古学,诗亦锤琢,有《钘园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居一,秀水人。万历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有《钘园集》。
维基
陈万言,字居一,号弘景,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秀水县(今浙江省嘉兴市)人。
明末政治人物、篆刻家。
陈万言活动于明代万历至天启年间,他生颖慧,十岁即拟扬子云《续太玄赋》,宿儒见之咋舌。
弱冠即中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浙江乡试解元,四十七年(1619年)中己未科进士第六名,考选翰林院庶吉士,进士选读中秘书,性孝友,风骨棱棱有担当名教之志。
为制秇古文词诗赋俱精思攻苦,刱辟户牖,力主于复还正始。
下逮临池篆籀、奇壬数学,蔑不抠心抉秘,苞络众尤。
梦碧霞元君赍天符促君,将授翰林院检讨而卒,朝野间有玉折兰摧之叹。
共 3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