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蓝智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4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福建崇安人,字静之。元末与弟蓝仁智俱往武夷师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诗法,遂弃科举,专意为诗。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凤阳,居琅邪数月,放归,以寿终。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静之,崇安人。有蓝山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六
仁字静之,崇安人。
明初徙濠,寻放还。
有《蓝山集》六卷。
(杭世骏《榕阴诗话》:二蓝集闽人无知者。
何氏《闽书》:蓝仁有《蓝山集》,蓝智有《蓝涧集》。
竹尝辑入《诗综》,以为十子之先。
闽中诗派实其昆友倡之,集本合刻。
吴明经焯尝于吴门买得《蓝山集》,是洪武时刊,有蒋易、张矩二序,与竹言忽合。
而《蓝涧集》究不可购。
徐惟和辑《晋安风雅》时,二蓝阙焉,则此集之亡久矣。
陆心源《仪顾堂题跋》:《蓝山诗集》六卷,明蓝仁撰。
前有正统二年丁巳秋八月朔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陈琏序,洪武庚辰岁花辰日武夷文学西江吉水倪伯文序,云松樵者张矩序,橘山真逸蒋易序,计诗六百八十馀首。
《蓝涧诗集》六卷,明蓝智撰,题曰友生程嗣祖奇远编。
集前有至正壬寅冬戊子进士户部尚书西夏张昶序,张矩题,蒋易序,计诗五百馀首。
案两集明正统以后无重刻本,故流传甚少,乾隆中开四库馆,亦无人进呈,馆臣从《永乐大典》抄出著于录,《蓝山集》得诗五百馀首,《蓝涧集》得诗三百五十首。
此从明刻原本抄出,《蓝山集》多得诗一百五十馀首,《蓝涧集》多得诗一百五十馀首,较《大典》本约增三分之一。
近闽中郭兼秋主事重刻二集,不言所据为何本,前无原序。
核其诗与提要著录之数相符,当即《大典》传抄本也。
蓝山集》误收蓝涧诗五十馀首,《篮涧集》误收蓝山诗三十馀首。
永乐大典》本往往有此,此非馆臣之误,乃《永乐大典》纂修诸臣草率之故。
田按;竹称《蓝山》、《蓝涧》二集选家误有参错,今依明初雕本刊正。
而陆氏《仪顾堂题跋》所谓郭氏新刻《蓝山集》误收蓝涧诗五十馀首者,中如《秋山怀友》、《拟贫士》、《宿田家》、《望武夷山》、《宿橘山田家》、《怀蒋先生》、《暮宿田家》、《正月十四日》,《西山感兴》、《风雨不已简我同志》、《暮秋怀郑居贞》、《西山暮归》、《暮归山中》、《云峰秋斋图》、《高彦敬画楚江存晓图》、《赠魏士达》诸诗,竹《诗综》均录作蓝山诗,正与郭氏本一一相合。
大抵郭氏所据之《四库》木与竹所见之本相同。
陆氏所得之本又与竹所谓选家误有参错之本相同,各据所见,纷如聚讼,今亦不能定为谁是谁非也。
惟陆氏本《蓝山集》多有倪伯文序,《蓝涧集》多有张昶序,又二集诗各多至百五十馀首,此亦足广异闻耳。
蓝山骨格老苍,蓝润音节高亮。
二人才力各不相下。
余录明人之兄弟称诗者,当以二蓝为开先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22—1373 【介绍】: 元明间浙江义乌人,字子充。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𧪽,遂以文章名世。元末观时政衰敝,隐居青岩山中,朱元璋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南康府同知。洪武初,与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擢翰林待制。五年,赍诏往云南,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遇害。有《大事记续编》、《重修革象新书》、《王忠文公集》。
槜李诗系·卷三十九
字子充义乌人洪武初史官
明诗纪事·甲签·卷五
祎字子充,义乌人。
明初徵为中书省掾,改江南儒学提举司校理,迁侍礼郎兼引进使。
寻掌起居注,出为南康同知。
以事忤旨,降漳州通判。
韶修《元史》,与宋濂同为总裁官。
擢翰林待制,坐失朝,降编修。
奉使吐蕃,未至召还,改使云南,抗节死。
建文中赠翰林学士,谥文节。
正统中改谥忠文。
有集二十四卷。
(田按,忠文《书俞生拟古诗后》云:《三百篇》非出于一人之手,而亦非一人所能为。
后世视古人为何如,而顾欲以一人主所能兼乎?
古人之所不能亦难矣。
元、明之交,拟体虽开,未尽流变,使见后来诸集,不知当作如何云云也。
」忠文诗,质坚体洁,时作小诗,亦有风致。
《南城曲》云:「素罗束发双髻拖,大红衫子小红靴。
并马早出南城路,问人杏花多未多?
」馀谓此可补入枫江渔父《本事诗》也。)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福报,字复原(按:《西湖竹枝集》福报小传云:其字福元,未知孰是。),临海人。洪武初被召,赐还。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复原,临海人。住四明智门寺,洪武初被召,寻,赐还。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福报。
字复原。
台之临海人。
姓方氏。
禀父母命。
往杭之梁渚崇福院出家。
时石湖美公。
主净慈。
一见器之。
为祝发。
径山元叟端禅师。
门庭严峻。
师以己事未明。
往咨决之。
叟问。
近离何处。
曰净慈。
叟云。
来何为。
曰久慕和尚道风。
特来礼拜。
叟云。
赵州见南泉作么生。
曰头顶天。
脚踏地。
叟云。
见后如何。
曰饥来吃饭睡来眠。
叟云。
何处学得这虚头来。
曰今日亲见和尚。
叟颔之。
命居侍司。
升掌藏钥。
久之。
出世慈溪之庐山。
越州之东山。
明之智门。
洪武初。
被有道徵。
与径坞以中及上竺日章称赴京。
馆天界。
屡入内庭。
应对称旨。
留三年。
赐还门。
庵于寺东。
扁曰海印。
为终焉之计。
俄径山虚席。
强师补其处。
说法云。
举一不得举二。
放过一着。
落在第二。
古人恁么说话。
正是抱赃叫屈。
东山即不然。
举二不得举一。
放过一著。
落在第七。
到这里须知有向上一路始得。
如何是向上一路。
良久云。
莫种寒岩异草青。
坐却白云总不妙。
前住山象原。
经始佛殿。
未就而终。
师力完之。
其费。
则出于姑苏葛德润氏。
忽一日得疾。
甚革。
侍者请偈。
师叱曰。
吾世寿尚有三年。
已而果然。
及化之日。
拍手曰。
阿呵呵。
大众是甚么看取。
竟寂。
年八十四。
窆全身于寂炤之右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上虞人,字原功。学问赅博,与山阴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末张士诚据吴,肃欲见宰相,献致太平之策,无所成就,归越隐居。明洪武中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坐事死。有《密庵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肃字原功,上虞人。
洪武中举明经,官福建佥事,以事下狱死。
有《密庵集》八卷。
(戴良《九灵山房集》: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
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
纪行之诗而至原功,可谓盛矣。
田按:《四库提要》称:《密庵集》传本久希,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录肃诗文颇多,采缀编次,历为八卷。
我朝四库馆开,凡前人著作之遗佚者,无不甄录。
明初专集如钱宰《临安集》、蓝仁《蓝山集》、蓝智蓝涧集》、郑潜《樗庵类稿》、龚敩《鹅湖集》,皆从《永乐大典》录出。
原功古诗朴健,七律尤为到格。
牧斋谓原功出按漳、泉,有虎患,移文告境内之神,即日遁去。
今观集中有《谕虎行》,自序云:「将之泉南,道出兴化,人云有猛虎伤人者甚众。
余未信,薄暮而行,果遇虎。
虎伏不敢动,良久将遁。
辞以谕之,并示八闽官吏。
」诗云:「当前立马一叱虎,卒隶意气方峥嵘。
铁篮焚香明夺昼,照耀崖谷无潜形。
」夫以卒隶之众,焚香夺昼之明,虎虽猛,即不逢按察,讵不遁且伏耶?
原功之意,盖以虎喻苛吏。
其曰:「我职分符省风俗,狐兔必扫豺虎逐。
于菟跑跃最豪雄,啖人肥已当先戮。
」其后劾布政使薛大防不职寘法,有如此虎矣。
世遂附会其说,移文告神,虎遁出境,若宋均渡虎之事,不绝于后世也。
异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