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道孟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惟允,号秋水,陈汝秩弟。与兄齐名,有大髯、小髯之称。工诗善画。倜傥知兵,尝参张士诚军事。洪武初以荐任济南经历。坐事死,临难从容绘画,画毕就刑。有《秋水轩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惟允,吴县人。官济南经历有秋水轩槁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八
汝言字惟允,吴人。
明初官济南经历,坐法死。
有《秋水轩稿》。
(《六砚斋三笔》:陈惟寅、淮允兄弟,苏门高士,绘法宗唐、宋,傅采著色;有李思训、李营丘标致。
画史会要》:陈准允能诗文,山水宗赵魏公,清润可爱。
兄惟寅高士,有雅宜山居,亦善山水。
寅号大髯,允号小髯。
无声诗史》:陈惟允当国初为潘左丞客,有《寿左丞仙山楼阁图》,此画之精绝者。
徐幼文题其《山居图》云:「昔年为客处,看图怀故山。
今日还山住,俨然图画间。
泉来绕兰径,月出对花关。
应知农事毕,高坐有馀闲。
」 尤镗《清贤纪》:陈惟允工为诗歌,而围棋鼓琴,无一不造其妙。
与倪元镇为契友,故有「觅句船工画,看山不爱名。
棋枰消永月,琴调寄闲情」之赠。
《墨缘汇观》:陈汝言《百丈泉图》笔墨高古,无一不规法董、巨。
相传松江王氏藏北苑《溪山行旅图》,有「江南半幅董元」之称。
太仓王氏有巨然《溽暑山行图》。
董文敏题为北苑。
此二图皆江南名画。
余见石谷临本,思慕有年,不能一见真迹。
今睹此图笔法与石谷所摹二图相仿佛,为元人中超轶者,当作董、巨观。
田按:惟允淮张时用事,牧斋云;「惟允尝骑马过吴市,遇王止仲徒行,不为下,以手招之曰:『王止仲可来我家看画。
』止仲尾之往,弗敢后。
」其矜伉专己如此,馀考文徵仲《溪山秋霁图》跋云:「惟允贵显时,止仲为门下客。
惟允卒后,其子继从止仲学,故其辞稍距。
惟允婿刘政见之,骂曰:『此吾外父食客,那得称吾友!
』以笔抹之。
」今抹笔隐然犹存,则牧斋之言信矣。
惟允与王叔明为素交,合作《泰山密雪图》,为画苑佳话,惜画今不传。
尝见戴醇士侍郎画册跋云:「叔明《泰山图》绝迹以意想像为之,其画空灵骀宕。
」侍郎真一代画家也。
惟允诗少局边幅,不能如其人之豪宕,七律意格灵变,殊有别趣。
西市之日,索笔作画,从容就刑,事详张来仪诗后。)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七
汝言字时献,潼关卫人。正统壬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景泰中,骤进户部侍郎。天顺初以迎驾功迁兵部尚书。以贿败。
维基
陈汝言,官至兵部尚书。正统七年(1442年)壬戌科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因依附石亨,曹吉祥谋夺门之变,故被石亨举荐,以取代于谦担任兵部尚书。其在任内栽培党羽,并帮助石亨冒领功勋赏赐者不下四千馀人。天顺二年,因被群臣检举弹劾,被逮捕下诏狱,籍其家,家有万产。。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94—1533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为蔡羽先生门生,居洞庭三年,既而在石湖之滨读书二十年。由诸生贡入国子监。工书画,行书疏秀出尘,妙得晋法。于书无所不窥。诗刻尚风骨。有《雅宜山人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十一(下)
宠字履仁,更字履吉,吴人。
以诸生贡入太学。
有《雅宜山人集》十卷。
(《国宝新编》:王履吉清夷廉旷,与物无竞,人拟之黄叔度。
诗辞刻尚风骨,摆脱轻靡,陶熔李、杜,汰涤情文,既正体裁,复灭蹊径,可谓后来之高足。
惜乎天不假年,进而未止,学士观其汗血可也。
行书疏秀出尘,颇得晋法。
《胥台集》:山人诗才力雄阔,醉篇丽赡,去轻靡而就沈著,尚铺缀而略陶熔。
又白雀》诸篇,与兴寄冲玄,思调清逸,遂窥陶、谢之堂,几入王、孟之室。
甫田集》:王君风仪玉立,举止轩揭,读书石湖之上,偃息长林丰草间,含曛赋诗,倚席而歌,邈然有千载之思。
《绩吴先贤赞》:吴书学自宋克、祝允明逮王宠皆名得魏、晋法。
宠所为诗与文徵明相若,而格少尚之。
《艺苑卮言》:王履吉诗如乡少年久游都会,风流详雅而不尽脱本来面目。
又似扬州大宴,虽鲑珍水陆而时有宿味。
四友斋丛说》:文衡山之后,当以王雅宜为第一。
盖其书本于大令,兼之人品高旷,故神韵超绝,迥出诸人之上。
雅宜诗清警绝伦,无一点尘俗气,真所谓天上谪仙人也,所欠者沈著耳。
《六砚斋笔记》:王履吉不以画名,偶然兴到,随笔点染,深得大拟、云林墨外之趣。
可见高人胸中无所不能。
无声诗史》:雅宜山人书法出入晋、唐,持亦清新绝俗,作画仿黄子久,苍秀处不减徵仲。
尝自题云:「远岸疏林斜日外,春风碧水草堂前。
匡庐突兀开屏障,坐看银河一道悬。
」 《明诗选》:李舒章曰:「履吉风华烨烨,自有骏骨。
」陈卧子曰:「履吉中首山诗,追踪颜光禄。
」 《列朝诗集》:王履吉初学于蔡九逵,其后游边、顾之间,浸浸改辕而北。
《明诗别裁》:履吉圭臬颜、谢,痕迹未融。
然尔时吴中诗格以履吉为最。
七言律亦颇沈郁,或者必以摹古短之何也。
《田按》:履吉五古步趋颜、谢,亦时希踪左、阮,固是吴中俊特。
其《赠边太常》诗云:「中州两龙奋东鲁,一夙摩倾倒李何。
」与边至矣。
牧斋北辕之论,是履吉得力处,不得以此訾议。)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9—1394 【介绍】: 元明间浙江会稽人,字子予,一字伯钧。元至正间中甲科,时称宿儒。洪武初征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进博士。后命订正蔡氏《书传》,书成赐归。有《临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元至正间乡举明初以明经徽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乞归召较书翰林加博士致仕有临安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四
宰字子予,一字伯均,会稽人。
元进士。
洪武二年徵修《礼乐书》,授国子助教。
十年,加博士致仕。
二十七年,徵修《书传会选》。
书成遣还。
有《临安集》六卷。
(《四库总目》:钱宰诗吐辞清拔,寓意高远,刻意古调,不屑为艳仄之体。
田按:子予仕履,各家纪载多有错误。
列朝诗集》踌驳尤甚。
《实录》:「洪武六年三月,以儒士钱宰为国子助教。
」是年,命建历代帝王庙,则子予撰帝王庙乐章当在此时。
牧斋叙次于修《书传》之后,误一。
《实录》:「十年三月国子助教钱宰以年老乞致仕。
上敕云:「助教钱宰学问老成,训导有方,在学数年,悼有成效,年满七十,恳辞还乡。
特授文林郎、国子博士致仕。
」而牧斋云:「二十七年召校书翰林,加博士,赐敕遣归。
」误二;修《书传》时,江东诸门酒楼成,赐百官钞,宴其上。
宰等赋诗以献。
帝大悦,遣礼部尚书任亨泰谕诸儒年耄思归者遣之。
宰年最高,请留。
牧斋云:「公尝口占绝句云:『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热时。
』明日文华宴毕,上面谕曰:『昨日好诗,朕曷尝嫌汝,何不改忧字。
』又曰:『朕今放汝去,好放心睡熟矣。
』公率诸老人拜谢,皆遣还。
」此诗当赋于官助教之时。
而叙次于修书传之后。
必无去留听便之人,忽赋思归之句,自相抵牾。
误三。
《四库提要》云,「《临安集》中《金陵形胜论》末署洪武二十七年六月国子博士致仕钱宰进。
」九月书成,六月己先署博士,此尤早加博士之确證。
又云:「是致仕即在奉召之年。
」修书遣归,非致仕也,亦小有误,偶不检耳。
子予诗如画家浅绛法,虽亦著色,不没骨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60—1528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士廉,号东江。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读。平生以名节自励。正德初刘瑾擅权,同邑张文冕附之为显宦,清即绝不与通。瑾衔之,出为南京兵部员外郎。瑾诛,累迁礼部右侍郎。前后请立太子、罢巡幸,疏凡十数上。嘉靖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谥文僖。工书,笔致清劲。有《松江府志》、《傍秋亭杂记》、《东江家藏集》。
沧海遗珠
顾清(1460-1528)字士廉,江南华亭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著有《东江家藏集》《松江府志》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士廉,松江华亭人。弘治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南礼部侍郎进本部尚书致仕谥文僖有东江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一
清字士廉,松江华亭人。
弘治癸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进侍读,以忤刘瑾,降编修,改南兵部员外。
瑾诛,复故官,擢侍读学士,历少詹事,进礼部侍郎,罢归。
起南礼部侍郎,引疾,进本部尚书致仕。
卒谥文僖。
有《东江家藏集》四十二卷。
(《四库总目》:顾清《东江家藏集》皆晚年所自编,故体例精审。
其诗清新婉丽,天趣盎然;文简炼醇雅,自娴法律。
当时何、李崛兴,文体将变,清所著波澜气焰雎未能极俶奇伟丽之观,要不谓之正声不可也。
在茶陵一派中,亦挺然翘楚矣!
列朝诗集》:文僖诗清新婉丽,深得长沙衣钵。
正、嘉之际,独存正始之音。
今人以其不为何、李辈所推,不复过而问焉,斯所谓耳食者也。
静志居诗话》:东江诗决西涯,观其险韵再四叠用,足见能事。
当日诸公受长沙衣钵,或推方石,或称二泉,或首熊峰,以鄙见衡之,要皆不敌也。
田按:东江虽法西涯,实导源东坡。
古歌喷薄郁盘,可与匏庵抗席。
弇州辈评诗,于附和何、李者,自郐以下亦刺刺不休,而东江曾不齿及,宜来牧斋之指摘也。)
维基
顾清(1460年—1528年),字士廉,号东江,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属上海市松江区)人。弘治五年(1492年)举应天乡试第一。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二甲第一名进士(传胪),改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授编修。十六年三月以《大明会典》成,升侍读。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与左谕德傅圭主考应天府乡试。三年十月丁外艰,四年五月因忤刘瑾,以未谙事体,令量调外任,调任南京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五年八月刘瑾被杀,复原职。六年五月升侍读学士,时仍居忧,八年五月服阕,乃拜命。九年四月与左中允贾咏为武举考试官。十一年五月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十月与吏部尚书靳贵主考礼部会试,十二年三月教习庶吉士,六月升礼部右侍郎。世宗继位,被劾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四月起复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屡次乞归,七年十月以南京礼部尚书衔致仕,顾清在赴京进奉徽号贺表途中去世于河间府,年六十九。嘉靖十六年十月赐祭葬,谥文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永嘉人,字则明。元末游学至常熟,道梗不能归,学者争师之,举为州学训导。洪武三年领乡荐,授延安府肤施知县,升临江府同知。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六
著字则明,浙江平阳人,徙居常熟。
洪武庚戌举人,授肤施知县,迁临江同知。
有永嘉集十二卷。
田按:《列朝诗集》、《明诗综》称则明永嘉人。
余藏《永嘉集》十二卷,首有庐陵周矩《永嘉先生传》云:「则明自号永嘉子,人称永嘉先生,世居温之平阳,至正间游学至姑苏之琴川,兵梗弗克归,遂占籍焉。
牧斋、竹盖未见斯集,故误称永嘉人也。
则明知肤施以吏事见称,公暇与同年金文徵、黄廷玉唱和,有《长安唱和诗集》流播于时。
《永嘉》一集雅健丽则,诸体并工,亦明初诗家罕见之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6—? 【介绍】: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词学图录
陶宗仪(1316-1403) 字九成,号南村。浙江黄岩人。学博杂,丰著述。有《南村诗集》、《南村辍耕录》。编有《说郛》等。
钦定四库全书·南村诗集·提要
臣等谨案:南村诗集四卷,明陶宗仪撰。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编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子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證。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矣。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也。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肯为之事,又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乎?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作耳。其编次年月,颇为无绪。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铨次。又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所载澄怀楼七律一首、送殊上人七律一首,皆不见收。知非宗仪自编也。毛晋品其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然格力遒健,实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之音。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南村诗集
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元末举进士不第,明洪武中曾任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到南京赴礼部试,赐钞而归。宗仪学识广博,不但长于诗文,精于书法,还勤于记述典章制度。著有《国风尊经》、《南村诗集》四卷、《南村辍耕录》三十卷、《沧浪棹歌》一卷,又节录前人的小说笔记等为《说郛》。《南村诗集》卷一为古诗,卷二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卷三为七言律诗,卷四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毛晋尝刻入《十元人集》。刘体仁《七颂堂集》有与张实水尺牍,称“读史不载陶南村,窃谓此君靖节一流人”。今考《十元人集》内,如倪瓒、顾阿瑛亦皆亲见新朝。然瓒遁迹江湖,阿瑛随于谪徙,未沾明禄,自可附朱子纲目陶潜书晋之例。陶宗仪则身已仕明,孙作《沧螺集》中有陶九成小传可证。毛晋仍列之元人,非事实。观集中洪武三十一年(1398)《皇太孙即位诗》曰:“老臣忭舞南村底,笑对儿孙两鬓霜”。则陶宗仪臣明,原不自讳。又集中三月朔日至都门、二日早朝、三日率诸生赴礼部考试、十日给赏、十一日谢恩诸诗,即《明史》本传所谓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礼部试时作。是又岂东篱采菊之人所有为之事,何必曲相假借,强使与栗里同称。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所作。其编次年月,颇为无序,殆杂收遗稿而录之。其诗平实顺畅,虽受元末纤秾风气的影响,但格力遒健,在明初,颇有影响。有浙江鲍士恭家藏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收于《元人十种诗》)行世。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三
宗仪字九成,黄岩人。
洪武六年,举人才至京,以病辞,放归。
有《沧浪棹歌》、《南村集》。
(《四库总目》:陶宗仪《南村诗集》四卷。
是集不知何人所编,考其题中年月,及诗中词意,入明所作十之九。
惟《铙歌鼓吹曲》诸篇,似为元时作耳。
其编次年月,颇为无绪,殆杂收遗稿而录之,未遑诠次。
又顾阿瑛《玉山草堂雅集》所载《澄怀楼》七律一首,《送株上人》七律一首,皆不见收,知非宗仪自编也。
毛晋品其诗如「疏林早秋」,殊不甚似。
然格力遒健,实虞、杨、范、揭之后劲,非元末靡靡之音。
其在明初,固屹然一巨手矣。
孙作《沧螺集》:陶先生宗仪冲襟粹质,洒然不凡,务古学,无所不窥。
出游浙东、西,师潞国张公翥、永嘉李孝光、京兆仕本,问文章为事,故其绳检家法,过人远甚。
尤刻志学,工舅氏赵集贤雍篆笔。
至正间,辟举行人、校官,皆不就。
张士诚开阃姑苏,数郡之士毕至,其部帅议以军咨屈,谢不往。
洪武辛亥,命守令举人才,以病免。
艺圃一区,果蔬薯蓣,度给宾祭已,馀悉种菊,栽接溉壅,身自为之。
间遇胜日,引觞独酌,歌所自为诗,抚掌大噱,人莫测也。
晚益闭门著书,世所共传《说郛》一百卷、《辍耕录》三十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其未脱者不预焉。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馀幼时在金陵,闻旧栅中老寇四家有《说郛》全部,以四大厨贮之。
近见虎林刻本才十六套,每一种为数少者尚全镌,多者咸为逸去,甚至每集有存不四五叶者。
陶氏当时即有弃取,未必如是之简。
此刻未出,博古之士多有就寇家钞录者,及刻出,不知者以为《说郛》尽于此,更不知求其全。
余常言自刻本《说郛》出,而《说郛》亡矣!
姚弘绪《松风遗韵》:郁文博尝手录《说郛》一百卷,其校《说郛》有作云:「白头林下一耆儒,终岁楼中校说郛。
」今坊间所刻《说郛》,首列郁序,知即文博手定本也。
田按:汲古阁刻《元十家集》有《南村诗》四卷。
每疑南村在明初亦一作家,而明人选本多不之及,大抵皆以为元人,则不自毛晋始矣。
牧斋引《丙子率诸生赴礼部考试》,疑其曾列官教授。
竹又援其《乙卯人日》等诗,谓此等诗可以不作而作之,宜录入明诗。
《四库》收入明人集类,论乃定矣。
易代之际,非特出处不可苟,即著作亦不宜轻易下笔,义严矣哉!)

人物简介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五
南,一名南老,字正道,吴人。
元季江浙行省照磨。
明初徵诣太常议《》,《》成发临安居住,放还。
有《姑苏杂咏》、《拙逸斋稿》。
(《西湖竹枝集》:周正道才性清赡,刻意读书,所交皆一时名公卿,其为诗文,尤有法度。
田按:明初高季迪有《姑苏杂咏》,王仲光有《吴下古迹诗》,周正道亦有《姑苏杂咏》。
陆子馀跋季迪诗后谓正道于季迪颇肆诋訾,可谓不自量。
然正道尝与杨铁崖、倪元镇诸人游,称为好事。
元镇每入城访正道,必先使人投剌。
正道礼遇特厚,凡燕室柱础之间,先洗涤然后延坐。
故元镇常主其家,为作著色山水。
李竹懒常见之,诧为云岚霞霭,尤极鲜丽。
所写松皆枯毫渴笔,就意为之,而天趣溢出。
正道题云:「云林小景著色者甚少,尝客寒齐,间作一二,观其绘染,深得古法,殊不易也。
」元镇画,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俗,若著色山水尤百不得一二也。
正道诗牧斋评为庸劣,诋訾过甚。
余甄录数诗,亦殊不堕恶趣也。)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其先道州人。徙家吴中,以荐补信州永丰学教谕,历淮南行省照磨官。明初徵赴太常议礼,发临濠,寻放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上虞人,字原功。学问赅博,与山阴唐肃齐名,时称会稽二肃。元末张士诚据吴,肃欲见宰相,献致太平之策,无所成就,归越隐居。明洪武中举明经,授福建按察司佥事,坐事死。有《密庵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八
肃字原功,上虞人。
洪武中举明经,官福建佥事,以事下狱死。
有《密庵集》八卷。
(戴良《九灵山房集》:密庵五言古则本之魏,歌行则遵李、杜,近体则祖少陵。
他若山川之离合,土地之沿革,人物之废兴,可以正史策之讹谬,补志之缺略。
纪行之诗而至原功,可谓盛矣。
田按:《四库提要》称:《密庵集》传本久希,藏书家罕著于录,惟《永乐大典》中所录肃诗文颇多,采缀编次,历为八卷。
我朝四库馆开,凡前人著作之遗佚者,无不甄录。
明初专集如钱宰《临安集》、蓝仁《蓝山集》、蓝智《蓝涧集》、郑潜《樗庵类稿》、龚敩《鹅湖集》,皆从《永乐大典》录出。
原功古诗朴健,七律尤为到格。
牧斋谓原功出按漳、泉,有虎患,移文告境内之神,即日遁去。
今观集中有《谕虎行》,自序云:「将之泉南,道出兴化,人云有猛虎伤人者甚众。
余未信,薄暮而行,果遇虎。
虎伏不敢动,良久将遁。
辞以谕之,并示八闽官吏。
」诗云:「当前立马一叱虎,卒隶意气方峥嵘。
铁篮焚香明夺昼,照耀崖谷无潜形。
」夫以卒隶之众,焚香夺昼之明,虎虽猛,即不逢按察,讵不遁且伏耶?
原功之意,盖以虎喻苛吏。
其曰:「我职分符省风俗,狐兔必扫豺虎逐。
于菟跑跃最豪雄,啖人肥已当先戮。
」其后劾布政使薛大防不职寘法,有如此虎矣。
世遂附会其说,移文告神,虎遁出境,若宋均渡虎之事,不绝于后世也。
异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陕西洵阳人,字光世,号伎陵。弘治十二年进士。官户部主事,移病归。诗赋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与李梦阳同举于乡,声名出李上。年仅三十而卒。有《伎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光世,汉中洵阳人。弘治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有伎陵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八
凤翔字光世,洵阳人。
弘治己未进士,除户部主事。
有《伎陵集》六卷。
(《列朝诗集》,光世诗信手涂抹,不经师匠,如村巫降神之语。
而献吉作传,以为子安再生,文考复出,关中入党护,曲论,不惜人咀噱,皆此类也。
静志居诗话》:《伎陵集》洵无足录。
牧斋诮献吉党护作传。
然其集本献吉评点,初不假借,不以为近俳,即以为太实,党护之论,殊不其然。
田按:光世没,杨邃庵属边庭实整顿遗集。
庭实覆邃庵书云:「光世诗文草,丛维无序,脉络难寻,若理乱丝之纠结,极力整顿,各依体制,厘为六卷。
「一今所传《伎陵集》盖庭寅所订也。
献吉为作佳传,而又《于伎陵集》指谪其失,一以殉友谊,一以著公评。
我辈今日取《伎陵集》而评骘之,早巳堕献吉彀中。)
维基
张凤翔(1473年—1501年),字光世,号伎陵子,陕西洵阳(今旬阳县)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3年),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乡试中举,弘治十二年(1499年)成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卒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