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原宪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有若 朝代:春秋末鲁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18—? 【介绍】: 春秋末鲁国人。
孔子弟子。
曾云“礼之用,和为贵。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貌似孔子。
孔子卒后,弟子思慕孔子,于他特别尊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505—前436 【介绍】: 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名参,字子舆。
曾晰子。
孔子弟子。
曾为小吏。
以孝行见称,主张“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提出“吾日三省吾身”修养方法。
相传著《大学》,并传其学于子思
子思门人以之传于孟子。
后世尊为“宗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河东人。
通习《》、《》、《》、《春秋》三传,尤精通三《》,好郑玄注,亦详究其他异说。
太学中诸名儒往往诣请质疑滞,必博引證据,辨说无穷,众人莫不推伏。
家贫,文帝仁寿中辟举,不应。
事母以孝闻。
时人比之闵子骞、原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8—763 【介绍】: 唐僧。
扬州江阳人,俗姓淳于。
器度宏博。
武则天时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
二十二岁受具足戒。
寻游二京,遍研三藏。
后住扬州大云寺,专宏戒律。
玄宗开元中,日本国遣使延之,遂东渡,前五次均未成功,天宝十二载,第六次航行始达日本国,时鉴真已失明。
日本天皇授“传灯大法师”,后又造唐招提寺使居之,教法大行,号“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为日本国传戒律之始祖。
卒于日本。
鉴真精医学、通《本草》,传有《鉴真上人秘方》,其随行弟子思托、如宝、法力等又精于塑造佛像与建造寺塔,故于日本医学、雕塑、建筑等颇有影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之岁。侍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悟。求出家。父奇其志许之。遂依智满禅师。听训诲。长安元年。诏天下度僧。因获隶寺为息慈。大云即今之隆兴寺也。神龙初。从道岸律师先受菩萨戒。景龙初乃复诣长安实际寺。从荆州恒景律师。登具足戒。观光两京。陶冶三藏。阅数稔。言旋淮海。以戒律利物。郁为一方宗首。开元中。日本国沙门荣睿普照等。礼真足而请曰。吾国居大海中。距华夏。以风之逆顺。为近远。而未易以道路计。然佛法于天下。固无彼此之沮。而师范之来。或难之。此三宗之传。所以犹缺然也。和尚其能辍此方之化。为吾国之行。则善矣。真因感其意。而问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王。兴起大教。又闻国相长屋。造千袈裟附舶。施中国名德。且绣偈于衣缘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言之。则诚善地也。吾何为自弃。而不为是行哉。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天宝二年六月。买舟载经律。由杨子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出洋。遇风涛盛壮。舟几溺。俄见空中。神将介甲而立。风涛寻定。所历蛇海鱼海鸟海之异。而后抵岸达日本。王躬迎导入城。安止大寺中。遽即其寺之卢遮那殿立坛。以为王受菩萨戒。次及夫人王子等。且选本土有德行沙门十人为师。度沙弥澄脩等四百人。教以白羯磨法。国之造寺施田者日至。号大和尚。后无疾辞众。逝于天平宝寺。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即代宗广德元年也。寿七十七。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丱俊明器度宏博能典谒矣。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登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诣长安。至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于实际寺依荆州恒景律师边得戒。虽新发意有老成风。观光两京名师陶诱。三藏教法数稔该通。动必研几曾无矜伐。言旋淮海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冰池印月适足清明。貌座扬音良多响答。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用补缺然。于开元年中达于扬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可能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乎。真观其所以察其翘勤。乃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默许行焉。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真乃慕比丘思托等一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乃天宝二载六月也。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弃投。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足满十员。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号大和尚。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乃唐代宗广德元年矣。春秋七十七。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僧思托著东征传祥述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鉴真。姓淳于氏。广陵江阳县人也。总角随父入大云寺。见佛像感动夙心。因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后为一方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真许往。遂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至越州浦止署风山。真夜梦甚灵异。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𣝕(音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相次达于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号大和尚。以代宗广德元年无疾辞众坐亡。身不倾坏。至今其身不施苧漆。其国国王贵人信士。时将宝香涂之。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淳于。广陵江阳县人。总丱俊明。随父母入大云寺。见佛像。白父求出家。父奇其志许焉。便就智满禅师。循其奖训。属天后长安元年。诏于天下度僧。乃为息慈配住本寺。后改为龙兴。殆中宗孝和帝。神龙元年。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以戒律化诱。郁为宗首。时日本国有沙门荣睿普照等。东来募法。于开元年中。达于杨州。爰来请问。礼真足曰。我国在海之中。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虽有法而无传法人。譬犹终夜有求于幽室。非烛何见乎。愿师辍此方之利乐。为海东之导师。真问之曰。昔闻南岳思禅师。生彼为国王兴隆佛法。是乎。又闻彼国长屋(相国名)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点许行焉。真乃募比丘思托等十四人。买舟自广陵。赍经律法。离岸。天宝二年六月。至越州浦。止署风山。才出洋。遇恶风涛。舟人顾其垂没。有投弃[亻笺]香木者。闻空中声云。勿投弃。时见舳舻各有。神将介甲操仗焉。寻时风定。俄漂入蛇海。其蛇长三丈馀。色若锦文。后入鱼。海鱼长尺馀。飞满空中。次一洋。纯见飞鸟。集于舟背压之几没。洎出鸟海乏水。俄泊一岛。池且泓澄人饮甘美。次达日本。其国王欢喜。迎入城大寺安止。初于卢遮那殿前立坛。为国王授菩萨戒。次夫人王子等。然后教本土有德沙门度沙弥澄修等四百人。用白四羯磨法也。又有王子一品亲田。舍宅造寺。号招提。施水田一百顷。自是已来。长敷律藏。受教者多。彼国传戒律之始祖也。以日本天平宝字七年。癸卯岁。五月五日。无疾辞众坐亡。乃唐代宗广德元年。春秋七十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号宏智,俗姓李,隰州隰川(今山西隰县)人。年十一出家,十五落发,十八游方,三十四出世。得度于净明寺本宗大师,得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律师,得法于舒州丹霞山子淳禅师。初住泗州普照寺。钦宗靖康二年(一一二七)四月,移住舒州太平兴国禅院。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十月,迁江州庐山圆通崇胜禅院。二年六月,住江州能仁寺,九月,移住真州长芦崇福禅院。三年末住庆元府天童山景德寺。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受诏住临安府灵隐寺,未阅月,归天童。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为青原下十三世,丹霞子淳禅师法嗣。有宗法等编《天童正觉禅师广录》九卷传世。事见《广录》及所附周葵撰《塔铭》、王伯庠撰《行业记》,《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正觉诗,以辑自《续藏经》所收《天童正觉禅师广录》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
正觉(一○九一——一一五七),俗姓李,隰州(治今山西隰县)人。十一岁出家,十八岁游历诸方。得法于邓州丹霞山德淳禅师。宣和末出主泗州普照禅寺。建炎间历游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禅寺。继主明州天童寺凡三十年,绍兴二十七年卒,年六十七,诏谥宏智禅师。有《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天童觉和尚颂古》等著作传世。见《天童宏智禅师行实》(《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卷九),周葵《宋故宏智禅师妙光塔铭》(《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一四),《宝庆四明志》卷九。
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母赵氏。诞师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和尚薙发。受具戒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和尚。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公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便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师对曰。井底虾蟆吞却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师拟议。霞打一拂子曰又道不借。师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师曰。某甲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打尔。在且去。值霞退居唐州大乘寺。师亦从焉。宣和二年霞迁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粟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师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州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师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大士。天童虚席。郡守驰檄请师住持。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敛兵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师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事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二
禅师名正觉。
姓李氏。
李氏为隰州善族。
觉公生则肉环特起于臂。
盖其母孕时。
梦感之徵也。
七岁日诵数千言。
佛陀逊禅师见而大异。
以法室祥麟记之。
又四载公果得度。
年十八游方。
决誓而行。
亲友俱贤之。
遂依枯木成禅师于香山。
香山多佳士。
成独器公。
公受严折不发。
闻诵法华经有省。
即陈所悟于成。
成指台上香盒曰。
里面是甚么物。
对曰。
是何心行。
曰你悟处又作么生。
公画圆相呈之。
又抛向后。
成曰。
弄泥团汉有甚么限。
曰错。
成曰。
别见人始得。
公诺诺而去。
造丹霞。
时丹霞淳禅师居焉。
淳为芙蓉楷之子。
揩嗣投子青。
青嗣太阳玄。
玄公神观奇伟。
慎其付授。
年至八十。
叹无可继者。
乃以皮履直裰。
寄浮山远录公。
使为求法器。
兼谶以偈。
偈曰。
杨广山头草。
凭君待价焞。
异苗翻茂处。
深密固灵根。
远既任荷两宗。
居圣岩。
出洞下宗旨示青。
青悉妙契。
远以大阳顶相皮履直裰。
令青续其宗系。
故青为淳之祖。
而淳为青原思下十二世也。
淳受公展讫。
即问曰。
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对曰。
井底虾蟆吞却月。
三更不借夜明帘。
曰未在更道。
公拟议。
淳以拂打曰。
又道不借。
公大悟其旨。
便作礼。
淳曰。
何不道取一句。
对曰。
某今日失钱遭罪。
淳辗然曰。
未暇打得你。
自此丹霞白椎日。
非公莫敢发响。
淳移大洪。
命公居七众之首。
四年又分同门真歇了之座于圆通。
六年出住泗州普照。
历舒州太平江州圆通能仁真州长芦。
俱为禅衲区薮。
而洞上之风大廓。
有问五位宗旨。
公以颂示曰。
正中偏。
霁碧星河冷浸天。
夜半木童敲月户。
暗中惊破玉人眠。
偏中正。
海云依约神仙顶。
妇人鬓发白垂丝。
羞对秦台寒照影。
正中来。
午夜长鲸蜕甲开。
大背摩天振云翼。
翔游鸟道髅难该。
兼中至。
觌面不须相忌讳。
风化无伤的意玄。
光中有路天然异。
兼中到。
斗柄横斜天未晓。
鹤梦初醒露叶寒。
旧巢飞出云松倒。
建炎初。
又住天童。
屋庐湫隘。
衲子结草树居。
常数千指。
未几所废俱成。
而宏胜冠南国焉。
有羽客。
私进乾汞之术。
公曰。
我辈非不能也。
顾欲檀家有所植福耳。
为汝验之。
以汞纳口坐。
踰时吐白金于地。
客骇谢而去。
公之再住天童。
适金人陷明州。
诸刹皆燬。
及窥小白岭。
见谷积阴云。
疑有伏甲。
惧而退。
时江声绝渡。
千二百众俱安床藉。
知事忧之。
顷之嘉禾钱氏致谷千斛。
岁虽艰。
远施无厌。
赡众之馀。
存活白衣老少数万人。
有诏移灵隐。
未越月解归。
公于天童计三十载。
而名号所彰。
万方革面。
上堂曰。
黄阁帘垂。
谁传家信。
紫罗帐合。
暗撒真珠。
正恁么时。
视听有所不到。
言诠有所不及。
如何通得个消息去。
梦回夜色依稀晓。
笑指家风烂熳春。
又曰。
诸禅德。
吞尽三世佛底人。
为甚么开口不得。
照破四天下底人。
为甚么合眼不得。
许多病痛。
与你一时拈却了也。
且作么生得十成通畅去。
还会么。
擘开华岳连天色。
放出黄河到海声。
僧问。
清虚之理毕竟无身时如何。
曰文彩未痕初。
消息难传际。
僧曰。
一步密移玄路转。
通身放下劫壶空。
曰诞生就父时。
合体无遗照。
僧曰。
理既如是。
事作么生。
曰历历才回分化事。
十方机应又何妨。
僧曰。
恁么则尘尘皆现本来身也。
曰透一切色。
超一切声。
僧曰。
如理如事又作么生。
曰路逢死蛇莫打杀。
无底篮子盛将归。
僧曰。
入市能长啸。
归家著短衫。
公曰。
木人岭上歌。
石女溪边舞。
又僧问。
如何是向去底人。
公曰。
白云投壑尽。
青嶂倚空高。
如何是向来底人。
公曰。
满头白发离岩谷。
半夜穿云入市廛。
如何是不来不去底人。
公曰。
石女唤回三界梦。
木人坐断六门机。
公提唱语句。
湖海争馨炙之。
均以为因公得见青楷二尊宿也。
公虽年老。
日常过午不食。
缕丝不衣。
有巨贾献奇制新锦。
公坚却之曰。
为老僧一人。
劳千里信施。
老僧不忍居也。
必不已。
估直以供众。
是以廉约成风。
天下效之。
绍兴丁丑九月。
出队言别于越帅赵公令詪。
及诸檀信。
次月七日还山。
遂作书请妙喜主我法门后事已。
而沐浴更衣。
告众曰。
梦幻空花。
六十七年。
白鸟烟没。
秋水连天。
俄报妙喜至。
公泊然蜕去。
妙喜为公剃发。
舍利随指而下。
龛留七日。
颜不少异。
塔于东谷。
谥曰宏智。
塔曰妙光。
赞曰。
观觉公唱教。
当乾坤鼎沸之秋。
辟启东南。
缜言密行。
为湖海倾归。
妙喜尚左逊之。
其馀欲并驾争驱。
知其孰可也。
嗟乎洞上宗风。
微公孰慰浮山之望。
而足太阳之心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二
释正觉,隰州李氏子也。父讳宗道,世学般若。母赵氏,尝梦五台山僧解右臂环与之,诞觉之夕,光出于屋,人皆异之。年七岁,日诵书数千言。十三,通五经、七史。一日,乞从释氏学无生法,依郡之净明寺本宗薙发,受具于晋州慈云寺智琼。年十八游方,因自诀曰:“若不发明大事,誓不归矣。”于是,渡河首谒枯木成于汝州,久之无所入。时丹霞淳禅师道价方盛,乃顶笠造焉。入门,霞问:“如何是空劫已前自己?”觉曰:“井底虾蟆呑郤月,三更不借夜明帘。”霞曰:“未在,更道。”觉拟议,霞一击拂子。曰:“又道不借。”觉忽大悟,作礼。霞曰:“何不道取一句?”觉曰:“今日失钱遭罪。”霞曰:“未暇罪,尔且去。”后霞退唐州大乘寺,觉亦从焉。宣和二年,霞主大洪,俾掌记室,三年迁首座。时金栗智、雪窦宗辈皆参随之。真歇了公住长芦,招之首众。未几,出主泗洲普照。高宗建炎间,住舒之太平,迁江之圆通、能仁,次补长芦。时寇酋李在,抄掠境上,乃入寺,众惧奔散,觉独危坐堂中,但以善语谕之,李在稽首,馈金赡众僧,于是一方赖安寇静。又越二年,乃渡浙之钱塘,至明州礼补陀,会天童虚席,郡守驰檄召之。无何,胡虏犯境,虏至登岭,遥望岭上若有神卫,遂歛而退。次年,被旨主灵隐,将行,四众号阻,百鸟哀鸣。未两月,获旨再主天童。初礼祖塔,时梦至一山寺,长松夹道,有句纪之曰:“松径森森窈窕门,到时微月正黄昏。”及至天童,苑如梦境,有终焉之志。故觉居天童三十年,凡寺舍殿廊无不新者。绍兴二十七年九月朔,别郡帅檀越,七日还山,饭客如常,次辰索浴更衣,端坐为书嘱后世讫,书偈曰:“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掷笔而逝。先是育王缺席,觉举妙喜佛日主之,相得益欢,尝于白椎倾倒,剧谈阔论,执其手曰:“吾二人皆老大,苟一旦溘然先去,则存者为之主。”及佛日得遗书,夜至天童,凡送终之典悉主之。塔于东谷,诏谥曰“宏智禅师”。塔曰“妙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2—1237 【介绍】: 宋徽州绩溪人,字处微。
幼丧父,事母及祖母甚孝。
宁宗开禧中曾游京师,后栖隐山中,结庐名环谷。
郡守闻其博学多通,欲见之,以编氓辞。
卒,门人私谥康范先生。
尝辑《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
有《康范诗集》。
全宋诗
汪晫(一一六二~一二二七),字处微,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早岁曾应科举,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在临安应试时,见时政日非,遂绝意进取,隐居故乡环谷。理宗嘉熙元年卒,年七十六。邑人私谥为康范先生。著有《静观常语》三十馀卷等,已佚,遗诗词七十首,于元至元十五年(一二七八)由其三世孙梦斗编为《康范诗集》(又名《环谷存稿》)一卷。事见本集末汪梦斗跋、本集附录《康范先生行状》。 汪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温州平阳人,字季明,号杲斋。幼嗜书,明《春秋》。尝应科举,不合主司,即弃去,致力为古文。欧阳玄奇其才,欲荐之,会疾卒。弟郑采亦有文名。有《郑氏联璧集》。
元诗选
东字季明,号杲斋,温之平阳人。
幼酷嗜书,明《春秋》,再践场屋,不合主司程度,遂弃去,游浙河之左右。
大肆其力于古文辞,日试万言,衮衮不休。
欧阳文公玄奇其材,欲剡荐之,会疾作而卒。
弟采,文名相埒。
元季兵乱,遗文零落,采子思先,合写成书,釐为一十四卷,题曰《郑氏联璧集》。
宋濂序之曰:杲斋之文,气质沈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
曲全之文,规制峻整,如齐鲁大儒,衣冠伟然,出言不烦,曲尽情意。
然皆有台阁弘丽之观,而无山林枯槁之气。
文宪斯言,深得二郑之旨趣矣。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季明,号杲斋,温州平阳人。与弟采并有文名。著郑氏联璧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82—1444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文渊。永乐四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多所建白,历浙江按察副使,累官刑部尚书。正统二年受命整饬大同、宣府军务,整饬边备,时称能臣。
词学图录
魏源(1382-1444) 字文渊,湖南宝庆(今邵阳)人。
永乐四年(1406)进士,因年幼,皇帝下旨进士荣归,读书侯用。
后除福建、广西、贵州监察御史。
明英宗即位,进刑部尚书。
提拔于谦,充实边备,为一时能臣。
后任兵部尚书等职。
有《圣武记》、《默觚》、《海国图志》、《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今人辑为《魏源集》。
维基
魏源(1382年—1444年),字文渊,号匡山,江西南城人。进士。永乐四年(1406年),魏源中式三甲第一百五十名进士。授监察御史,累官至刑部尚书。其处理宣府大同边疆事务治理有功。后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50 【介绍】: 明凤阳府定远人,字文辉。
初名俨,字可观。
沐晟子。
幼嗣公爵,居京师。
叔父沐昂卒,以总兵官袭晟封爵,至镇。
正统十三年,思任发之子思机发复据孟养,王骥率军讨之,斌为后距,督饷无乏。
卒谥荣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侯官人,字源洁。
正统十三年进士。
授户科给事中。
劾户科官失职,忤权贵,逮下锦衣卫狱,被刑几死。
后出为广东布政司参议,改山东,分守登莱。
正孔子、孟子庙典,订伯鱼、子思墓名。
致仕归卒,年六十六。
维基
唐澞(1423年—?),字源洁,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正统十二年,福建丁卯乡试中举。正统十三年,登戊辰科会试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弹劾权贵被下诏狱,后出任广东参议。曾祖父唐庆。祖父唐章。父亲唐鉴。
共 13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