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弘范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 【介绍】: 宋人。
高宗建炎初为殿前司剩员,好事者言其能施六甲法以御金,可生擒二将而扫荡无余,其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何□等擢其为大将,加武略大夫、光州刺史,使募市井游民为六甲神兵。
京尽屏守城兵,独率神兵以出,未几败,引所部二千人至襄阳府屯洞山寺,欲立宗室为帝。
统制官张思正乘间会兵执京,刺杀于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昌平人。
张拔都子。
从宪宗攻蜀钓鱼山、苦竹二垒,以勇敢闻。
世祖中统初,赐银符,预议炮手军府事。
寻易金符,为行军千户,从攻襄樊有功。

人物简介

元诗选
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
金正大四年登进士第,元初为东平行台幕官。
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抚使。
三年,除太常卿。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户部侍郎。
七年,拜吏部尚书,出为东昌路总管,擢山东道按察使,移江北淮东道。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不行。
二十二年卒,年八十。
所著有《瀛洲集》百卷,文集若干卷。
按明歙人汪子卿仲苏《泰山志》载:「徐世隆,别号复斋,不知何许人,官翰林学士,元季丧乱,变姓名居泰山岳祠,言人贵贱修短,多验。
明天顺间,复至泰山升元观,一老道士识之,容貌如儿时所见,后不知所终。
」考《元史》本传及东平徐琰撰墓碑,威卿生卒年月甚详,不闻有学道求仙事也。
意别有一徐世隆,而仲苏不察,误以威卿翰林学士属之耳。
元人名相同者如刘肃、张经、张枢、王沂、王思诚、张守中、叶颙、伯颜、达溥化、月鲁,字相同者如张仲畴、李伯宗、吴养浩、俞子中,此类不可枚举,而诗篇遂多淆乱,当时载籍散亡,未经订正,见闻互异,正史尚多渗漏,而山经地志更不足道也。
略因所见而辨正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保定人。
有勇略,世祖赐名昔剌拔都
从攻钓鱼山及阿里不哥,授武卫亲军千户。
中统间,从攻李璮。
至元六年升海州万户,十年授东川行枢密院同佥,十六年徙镇万州。
卒于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登辰,字规甫,号恕斋,东莞(今属广东)人。光济子,元吉弟。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领乡贡。入元不仕。有《恕斋集》,已佚。事见《粤东诗海》卷六、民国《东莞县志》卷五四《张元吉传》。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四八
张登辰(?
— 一二九九),字规甫,号恕斋。
东莞人。
张元吉之弟。
善属文,有器识。
宋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三)乡贡。
试南省归,感慨时事,劝邑宰作保障之计。
后元将张弘范率兵将自惠州至东莞,邑人奔窜,登辰奉兄元吉之命,罄家赀千金往赂,得免兵犯。
后摄县丞,帅府欲增东莞税额,登辰力争而罢。
事定后,元朝授以将仕佐郎、静江路儒学教授,命下,登辰谢病不出。
与李春叟等宋遗民交善,又与赵必𤩪结为姻家。
有《恕斋集》,已佚。
明黄佐嘉靖四十年《东莞县志》卷五八、张二果曾起莘纂崇祯十二年《东莞县志》卷五,皆以登辰与其兄元吉合传。
今从《东莞诗录》及邑志共辑得其诗十八首。
李恒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5 【介绍】: 元唐兀人,字德卿。
西夏国主之后。
父惟忠幼时为宗王合撒儿所得,成人后从蒙古军征战,为淄川达鲁花赤。
李璮反,恒从父告变,为璮所拘。
璮败,授淄莱奥鲁总管。
至元七年,改新军万户,从攻南宋。
累拜参知政事、蒙古汉军都元帅。
败文天祥于空坑。
张弘范破张世杰于崖山。
官至中书左丞。
后从攻安南,中毒矢卒。
谥武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1283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理宗宝祐四年进士第一。
开庆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迁都,天祥上书请斩宋臣,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草制语讥贾似道,遭劾罢。
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赣州。
恭帝德祐初元军东下,破家财为军费,率义兵万人入卫临安。
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拘至镇江,后脱逃回朝。
端宗即位,复拜右相兼枢密使,因与左相陈宜中议论不合,率兵在福建、广东坚持抗元,收复州县多处。
祥兴元年被俘于五坡岭,次年拒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心志。
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屡拒威逼利诱,视死如归。
临刑作《正气歌》。
谥忠烈。
有《文山集》。
全宋诗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中举后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为宁海军节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书正字,累迁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迁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宁国府。六年,召除军器监兼学士院权直,以忤贾似道,罢。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应诏勤王,除枢密副都承旨,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枢密使,诣元军议和,被拘。押至镇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同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与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带。景炎二年,败于空坑,出南岭。三年,授少保、信国公,移屯海丰,军溃被执北行,在道绝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终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著作遭难后散佚,元元贞、大德间其乡人辑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编次为诗文十七卷,另有《指南录》、《指南后录》、《集杜诗》等传世。事见本集卷一七《文山纪年录》,《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文天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张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韩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简称韩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文山集》(简称四库本)。《集杜诗》各本诗句诗题都有舛误夺漏,酌据《杜少陵集》(简称杜集)订补。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人。有《文山集》、《文山乐府》。
黄鹤楼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学家。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时被拘,逃归后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绝元朝诱惑,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正气歌》等。所作《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一词,状写南楼景色,被视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贡于乡,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又号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寻丁父忧。历宁海军节度判官,上书乞斩董宋臣,迁刑部郎中。历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权直学士院。忤贾似道,遂乞致仕。起为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临安府。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元军请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辗转至温州。闻益王未立,上表劝进,拜右丞相,同都督诸路军马,举兵抗元,兵败空坑。卫王立,加少保、信国公,进屯潮阳。元军掩至,被俘。囚燕三年,从容就义,时至元十九年腊月,年四十七,后谥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诗史》。见《文山先生纪年录》(《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牟全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莱州栖霞铁口人。
世祖至元间从征日本,领战船,创开水道。
赐金牌,授管军千户,升武略将军
伯答儿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00 【介绍】: 元阿速人,阿塔赤子。
袭千户。
世祖至元十四年,领阿速军征叛王失烈吉(昔里吉)。
次年,败其大将塔思不花,以功进后卫亲军都指挥使,充阿速拔都达鲁花赤。
后攻别失八里,有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中甫,号中斋。
本名剡,字光荐。
理宗景定三年进士。
宋末避于闽,赵总卿辟为干官,荐除宣教郎、宗正寺簿。
随帝炳往厓山,除秘书丞、礼部侍郎兼权直学士院。
宋亡,屡投海不得死。
为元将张弘范所得,待以宾礼。
后同文天祥送燕京,尝教弘范次子。
得放归,卒于元成宗大德初。
有诗名,与文天祥为同门友。
有《东海集》,一名《中斋集》。
全宋诗
邓剡,字光荐,一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避兵于闽。端宗音炎元年(一二七六)辟干官。二年,除宗正寺簿。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扈驾至崖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二年,权直学士。崖山败,投海未死,与文天祥同被执北行,至建康,从黄冠归。元大德初卒。有《东海集》,已佚。事见《广州人物志》卷二四,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七六。今录诗二十三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邓光荐,本名剡,以字行,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景定三年进士。
宋末入文天祥幕,举家入闽,赵总卿辟为干官,除宣教郎、宗正寺簿。
随驾至厓山,除秘书丞、兼权礼部侍郎,迁直学士。
国亡投海,为元兵所救,与文天祥同拘建康,后得释。
元将张弘范礼致之,以教其子。
晚隐于乡。
著有《东海集》、《中斋集》;又有《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一卷,今存。
见文天祥《集杜诗·邓礼部序》,《南宋书》卷六○,《宋季忠义录》卷一○,《宋史翼》卷三四。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