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吴澄

相关人物:共 58 位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宁都人,字汉儒。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真宗天禧中,叩阍言事,忤宰相丁谓,授洪州文学。谓罢相,召对,改袁州户曹。后解职归隐,时称方外高人。
全宋诗
黎仲吉,字汉儒,宁都(今属江西)人。
太宗淳化中进士。
真宗天禧中授洪州文学,后迁袁州户曹。
归隐梅川,年八十一卒。
事见《吴文正》卷四一《黎氏贤良祠记》。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孙素,字少初,丰城(今属江西)人。
度宗咸淳末曾应礼部试,不第。
年未五十卒。
事见《吴文正》卷一五《孙少初文集序》。
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1297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会孟,号须溪。少补太学生。理宗景定三年廷试,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不仕,隐居以终。工词,多抒家国之恨,沉痛真率。有《须溪集》、《班马异同评》、《放翁诗选后集》等。
全宋诗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生年据本集卷九《百字令》自注“仆生绍定之五年壬辰”,卒年据《天下同文集》卷三七《哭须溪墓》),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因母老,请为赣州濂溪书院山长。五年,应江万里邀入福建转运司幕,未几,随江入福建安抚司幕。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为临安府教授。四年,入江东转运司幕。五年,为中书省架阁,丁母忧去。元成宗大德元年卒。遗著由子将孙编为《须溪先生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天下同文集》等书所录,辑为十卷,另有《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传世。《新元史》卷二三七、《宋季忠义录》卷一六有传。 刘辰翁诗,《须溪集》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有关书引录,编为第一卷。《须溪先生四景诗集》以宜秋馆本为底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编为第二、三、四、五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元诗选
辰翁,字会孟,庐陵人。
年十七,登陆象山之门。
年二十四,补太学生。
宋景定壬戌,年二十九,廷试对策,忤贾似道,置丙第,以亲老请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又除太学博士,皆固辞。
宋亡,托方外以归,隐居不仕。
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
会孟天资超特,人物伟然,以文章居当世之第一流。
宋社既屋,肠断哀些,抆泪讴吟,积至万首。
文祖先秦、《战国》、《庄》、《老》等书。
字体奇逸,自成一家。
有《须溪集》二百卷。
草庐先生吴澄称其文典雅温润,明白敷畅,读之可见其为正人,非虚誉也。
词学图录
刘辰翁(1232-1297) 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有《须溪集》、《须溪词》。
全宋文·卷八二六二
刘辰翁(一二三二——一二九七),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补太学生,景定三年第进士。以亲老请为濂溪书院山长。江万里、陈宜中荐居史馆,除太学博士,皆固辞。宋亡,遂不复出。当贾似道当国,辰翁对策极言时弊,以是得鲠直名,文章亦见重于世。元大德元年卒,年六十六。好评点诗文,多达数十种。著有《须溪集》。见《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三五,《宋季忠义录》卷一六,《宋元学案》卷八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金溪人,字淳叟。少师陆九渊兄弟。孝宗淳熙二年进士。历国子正,迁太学博士,极言时相之失。通判隆兴府,忽背九渊之学而言其谬,为朱熹所责。寻学禅为僧,未几卒。有《井丛斋集》。
全宋诗
刘尧夫(一一四六~一一八九),本名单,字醇叟,金溪(今属江西)人。
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入太学,时年二十四。
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除国子正,迁太学博士。
曾通判隆兴府(清乾隆《南昌府志》)。
初师事陆九渊兄弟。
后学禅,遂为僧。
卒年四十四。
有《井丛斋集》,已佚。
事见《夷坚志·支乙》卷一○、《吴文正》卷二二《金溪刘太博文集序》,《宋元学案》卷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1315 【介绍】: 元吉安庐陵人,字仪可,一字惟恭,初名宋永,号青山。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入闽依文天祥。元兵下汀州,文与天祥相失,逃归故里。后起为东湖书院山长,授南雄郡文学。有《青山集》。
元诗选
文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人。
初名宋永,从弟宋安,字功可,以文章齐名,号「二赵」。
先生尝三贡于乡,由国学上舍仕南雄府教授,宋亡,隐居不出。
时当路屈耆年硕学主湖山讲席,强起为东湖书院山长,寻授清江儒学教授。
青山为诗文脱略涯岸,独自抒其所欲言。
晚年颇以理学自任,进进未已。
临川吴澄尝答书云:「迩来举子业废,稍能弄笔遣辞者,英华无所发泄,拈掇小诗之外,间或以此为务。
合东西数道,可偻指者不三四,而足下其一也。」
全宋诗
赵文(一二三九~一三一五),字仪可,一字惟恭,号青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曾冒宋姓三领乡荐,后以本名入太学。宋末,入闽依文天祥。元兵陷汀州,与天祥相失,遁归故里。入元后为东湖书院山长,南雄郡文学。元仁宗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七。有《青山稿》三十一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青山集》八卷。事见《雪楼集》卷二二《赵仪可墓志铭》、《养吾斋集》卷二九《赵青山先生墓表》。 赵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0—1319 【介绍】: 宋元间南丰人,字超潜,号水村。卓荦不群。工诗文。宋亡十余年,以荐署旴郡学正,又十余年,命为延平郡教授,秩满归里卒。有《水云村稿》
元诗选
埙字起潜,别号水村,南丰人。研经究史,网罗百氏,文思如涌泉,宋季与同里谌祐自求各以诗文鸣。年三十七而宋亡,越十八年,当路交荐,署昭郡学正。年七十,受朝命为延平教授,既满,诸生复留授业者,三年乃归。延祐六年卒,年八十。所著有《经说讲义》、《水云村稿》、《泯稿》、《哀鉴》、《英华录》、《隐居通义》,凡百二十五卷。
全宋诗
刘埙(一二四○~一三一九),字起潜,号水云村,南丰(今属江西)人。
入元后,年五十五为建昌路学正,年七十为延平路儒学教授。
元仁宗延祐六年卒,年八十。
有《隐居通议》、《水云村稿》。
事见《吴文正》卷七一《故延平路儒学教授南丰刘君墓表》。
今录诗十四首。
林月香 朝代:南宋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月香,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宋末执教临汝书院,入元隐居。
有《痴绝集》,已佚。
事见《吴文正》卷一五《痴绝集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318 【介绍】: 元郢州京山人,先世迁建昌,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号雪楼,又号远斋。宋末,随叔父建昌通判程飞卿降元,入为质子,授千户。世祖赏其识见,使入翰林,累迁集贤直学士。至元十九年,奏陈五事,又请兴建国学,搜访江南遗逸,参用南北之人。均被采纳。二十四年,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求贤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余人,皆得擢用。桑哥专政,钜夫上疏极谏,几遭杀害。大德间,历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大间,预修《成宗实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历事四朝,为时名臣。文章议论为海内宗。卒谥文宪。有《雪楼集》。
元诗选
钜夫,名文海,避武宗讳,以字行。
其先自徽州徙郢京山,宋末,季父飞卿摄建昌守,家焉。
元兵南下,从飞卿入觐燕京,遂留宿卫,授管军千户,世祖召见香殿,奇之。
命给笔札书二十馀幅以进,改应奉翰林文字,累迁翰林集贤直学士。
尚书省初立,诏为参知政事,固辞。
又命为御史中丞。
台臣言文海南人,且年少,世祖怒曰:「汝未用南人,何以知南人不可用?
」遂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
奉诏求贤于江南,荐赵孟頫等二十馀人,皆擢置清要。
大德八年,召为翰林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武宗朝,进翰林学士承旨。
延祐初,议行贡举法。
三年,以病求去,加光禄大夫。
命廷臣饮饯齐化门外。
给驿南还,敕行省时加存问。
居三年卒,年七十。
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钜夫仪状峻伟,音吐如钟。
少与吴文正公同门,遭时革命,宠遇优渥,历事中外者踰四十年。
郢州有白雪楼,尝以名所寓,故世称雪楼先生,又号远斋。
所著有《雪楼集》三十卷。
虞文靖公谓宋季士习卑陋,以时文相尚。
病其陈腐,则以奇险相高,江西尤甚。
公之在朝,以平易正大之学,振文风,作士气。
今代古文之盛,实自公倡之。
公之致仕也,赵文敏公孟頫代为承旨。
先往拜其门而后入院,时人以为衣冠盛事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0—1333 【介绍】: 元徽州婺源人,字仲虎,号云峰。幼嗜学,笃志朱子之学。为信州道一书院山长,调兰溪州学正,不赴。有《周易本义通释》、《四书通》、《云峰集》。
元诗选
炳文,字仲虎,徽之婺源人。
父孝善先生斗元,从朱晦庵从孙小翁得《》、《》之传。
炳文尤潜心朱子之学,作《四书通》、《易本义通释》诸书。
吴文正公尝荐诸朝,不就。
辟信州道一书院山长,再调兰溪学正,未赴。
至大间,其族子淀为建明经书院,以处四方来学者。
儒风之盛,甲于东南。
面山而居,碧峰耸秀。
尝作诗云:「举头山苍然,一峰立云表。
」因自号曰云峰,元统初卒,年八十四,集贤院劄谥文通先生。
有文集二十卷,荐经兵火,所存者六十馀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涿州人,字处道,号疏斋。仕至翰林学士。博学有文思,元初称能诗者,以挚与刘因为首。散曲为元初大家。有《疏斋集》。
元诗选
挚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涿郡人。
至元五年进士,博洽有文思。
累迁少中大夫、河南路总管。
真人吴全节代祀岳渎,过洛阳,嘉其治行,力荐之。
大德初,授集贤学士、大中大夫。
出持宪湖南,迁江东道廉访使。
复入为翰林学士,迁承旨卒。
所著曰《疏斋集》。
元初,中州文献,东人往往称李、阎、徐,推能文辞有风致者曰姚、卢,盖谓李谦受益、阎复子靖、徐琰子方、姚燧端父及疏斋也。
而推诗专家,必以刘因静修与疏斋为首。
钱唐张雨谓《疏斋集》校官本读之一过,生风凛然。
赵郡苏天爵曰:国家平定中原,士踵金、宋馀习,率皆粗豪衰苶,涿郡卢公始以清新飘逸为之倡。
延祐以来,则有蜀郡虞公、浚仪马公以雅正之音鸣于时,士皆转相效慕,而文章之习,今独为盛焉。
临川吴澄曰:涿郡卢学士所作古诗,类晋清言,古文出入《盘诰》中,字字土盆瓦缶,而倏有三代虎蜼瑚琏之器,见者莫不改视。
疏斋尝著《文章宗旨》云:大凡作诗,须用《三百篇》与《离骚》,言不关于世教,义不存于比兴,诗亦徒作。
又云:清庙茅屋谓之古,朱门大厦谓之华屋可,谓之古不可。
太羹玄酒谓之古,八珍谓之美味可,谓之古不可。
知此可与言古文之妙,极与临川之论相合,亦即疏斋自言其得力欤!
共 5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