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宣武帝

相关人物:共 134 位
共 1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8 【介绍】: 五代常山人。本姓刘。赵德钧养子。姿貌妍柔,稍涉书史。仕后唐为枢密使,末帝令北伐,降契丹,乃导诱蕃戎,蚕食河朔。契丹封其为燕王,进大丞相。契丹主死,称权知南朝军国事,后为兀欲所执,卒于契丹。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48 常山(今河北正定)人。
本姓刘,后为赵德钧养子,遂改姓。
尚后唐明宗女兴平公主,为汴州司马。
历汝州刺史、河阳、宋州节度使,累迁枢密使。
长兴三年(932),加同平章事。
出为宣武、忠武两镇节度使。
后晋天福元年(936)兵败,为契丹所获,遂事契丹,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
十二年,授中京留守、大丞相。
辽天禄二年(948)遭禁锢而卒。
生平见《旧五代史》本传、《太平广记》卷二〇〇、《十国春秋·赵匡赞传》附。
延寿幼习武略,亦以篇什为意,善状边塞景致。
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道孚。
字信庵。
江浦刘氏子。
善习表于儿戏。
利根发于童心。
七岁入学堂。
先生授以书。
不肯读。
读又不肯竟。
曰。
此书非我所喜。
先生亦非我师。
乃依灵谷庆叟。
为弟子。
落发衣缁。
昕夕礼观音。
发聪智。
通唯识涅槃诸大乘经论。
群言所涉。
一览无遗。
精旨妙义。
囊括而川注。
滔滔然莫能窥其涯涘。
复礼天童观翁。
时观公道望高天下。
宣庙在潜。
每承顾问。
宣德岁丙午。
召至京师。
馆于庆寿丈室。
师执侍惟谨。
上嘉之。
赐西服茜衣。
师牢让不服。
寻游江浙。
受满分戒。
入五台。
睹圣相摄身光中。
奇幻百出。
转念之顷。
倏忽不见。
叹曰。
古人所云。
一翳在眼。
空华乱坠。
因自号知幻子。
英庙闻师名。
召见大悦。
呼为凤头和尚。
盖以师头前锐起也。
寻授僧录讲经。
未几告退。
结茆于山中。
扁曰松樾。
屏息诸缘。
不妄交接。
唯苦心真寔之士。
得以相依。
餐服遐异。
悠然自适。
若将终身焉。
先是。
司礼阮公简。
得京西马鞍山废寺。
欲兴之。
思得大知识主宗风。
与议。
非师不可。
修词致恳。
至于再四。
不许。
后掘地获断碑。
阮持碑。
泣请曰。
碑虽不完。
犹可读。
惟师寓目焉。
师读之。
始知此寺乃辽普贤大师所建。
四众受戒之所。
师喟然曰。
释迦如来。
三千馀年遗教。
几乎泯绝。
吾为佛弟子。
讵忍视其废而不兴耶。
乃幡然而起。
于是铲荒夷险。
郁起层搆。
散己赀以鸠工。
择干僧以董役。
匠成于心。
受规于手。
日不笠而雨不屐。
趋风望景者。
翼如而至。
百年癈刹。
复兴于顷刻。
廊庑龙象。
焕然一新。
始末具载大学士杨公士奇所撰碑记。
黔宁昭靖王。
复以宣武门府第。
施为梵刹。
赐额承恩。
为师往来憩息之处。
师善书。
笔法遒健。
尝于文华殿。
大书扁额。
上俛案视之。
称善。
赠之诗。
有高僧书法胜中书之句。
又尝施食于内庭。
开法于秘殿。
上皆亲御视闻。
无不击节叹赏。
当是时。
耆旧凋丧。
独师法闻四方。
学子趋参。
唯恐或后。
僧中之杰出者。
一人而已。
以是奇德妙行。
足以驾苦海之慈航。
跻迷途于觉岸也。
景泰丙子夏六月十日。
集众升堂。
说偈曰。
昔本不生。
今亦不灭。
云散长空。
碧天皓月。
遂端坐而逝。
计闻。
上震悼。
遣宫谕祭命。
公侯以下。
咸从吊临。
茶毗获舍利。
建塔于寺之南原。
世寿五十有五。
僧腊四十有九。
年度弟子数万。
得戒四众百亿。
门弟子千馀辈。
皆缚禅秉律。
阐化一方。
著述。
有定制戒本戒牒。
并偈颂诗章若干卷。
传于丛林。
胡忠安公荧。
称师学之博。
行之修。
功之盛。
能光大法门云。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道孚,字知幻,姓蒋氏,江浦人也。初依金陵灵谷寺,雅慕清絜,不和情俗。年三十薙染,受具,发愿参方。展程之日,即自誓曰:“此行不踏曹溪路,不敢回头见故乡。”卒践其言。明正统间,孚方北游。睿宗崇尚内典,尤重清修,闻声嘉赏,有诏赐紫,敕建戒台。每岁四月一日至十日,闳敷坛席,深契帝心。又以僧众既多,隆污莫辨,敕建净染二门于此山中,以验泾渭。其笃信者则受净戒,不笃信者则触染法。但众生愚昧,多著染法,因奏毁之,一归净流。孚仪表雄特,顶题隆起,帝见奇之,称为“凤头祖师”。孚应声曰:“亦鹅头耳,敢附凤耶?”帝叹其谦德,弥近蔼光。尝召入大内详询佛法,试以凡情,不动声色,由是钦崇戒德,益加敬仰,赐号“万寿祖师”。春秋八十有五,法腊五十有五,寂后建塔兹山,云封犹在。
石康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南人。
同治末卖药京师市上,居宣武门大街东。
曾为尚书万青藜治病,遂以医名,达官贵人皆乞其治疾。
亦善书,所写药方书法遒丽,气韵清疏。
曾水源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831—1859前 【介绍】: 清广西宣武人。
本乡村塾师,入拜上帝会。
参与金田起义,为洪秀全等侍卫,起草文书。
天京定都,任东殿左丞相,后升天官正丞相,仍理东王府事。
亦多次领兵出征。
咸丰四年,奉东王命改高淳东坝,败回,下狱。
后不详。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遗身篇第七之二
释成渊,字水月。
姓胡氏,龙南人也。
母氏董,素怀善念。
渊生而开悟,幼即舍身东华山,依慧敬为师。
复毕规律于白圭座下,即行脚江南,循海而东。
游学十馀年,参叩不疲,至浙江天台山,得法于广润寺镜堂长老。
沈契深悟于楞伽精义,多有启发,推为后秀翘楚。
因继法席,十有三载。
一日,谓其徒曰:“丛宇接续,正待来贤,吾将卸肩,汝曹善护之。
”乾隆元年,翩然北上,息止都闉宣武城南松柏庵。
僧流羽客,时相叩访,振振有声,达官长者,车迹盈门,复厌去之,投足上方,结茅峰下。
文殊达公,亲其丰采,心窃慕之,请主黄龙渊。
时年已七十,而精神康胜,涵养亦醇,居山七年,幽室闇居,莫测所以。
乾隆十一年秋八月望日,节屈中秋,人看明月,而渊忽不见,罔识所向。
辟户视之,一瓢一笠,而外复遗一偈曰:“秋月圆明,归元消息。
踏破虚空,不留形迹。
”云云。
群相嗟异。
越明年丁卯春,有薪采沈氏子,于山北翠微峰上见之,危然端坐。
盖渊去时,至是已六越月矣。
闻薪者语,咸趋峰下,邈不得径,攀藤以升,环绕法体,焚香顶礼。
虽经霜雪,面目宛然,山中居民闻风麇集,莫不叹喜,赞叹惊为希有。
翠微去黄龙五里馀,素多虎狼,樵迹罕到,非结伴不敢近。
渊超然而来,嘿然而化,所谓遗身向道,自了生死者非与?
乃积柴峰顶,举火以浴,而顶门汗出,异香飘荡。
歛其骨藏焉,建塔以表之。
真州方嶟为之记,文具山志。
刘捍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开封人。
聪敏善宾赞。
朱温镇宣武,捍为客将。
及北攻镇、定,以一骑入城中,以温意谕王镕,镕乃听命。
后数有功,拜宋州刺史。
温建后梁,迁左天武指挥使,出为佑国军留后。
刘知俊反,执送李茂贞,为茂贞所杀。
裴迪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河东闻喜人,字升之。
为人明敏,善治财赋,精于簿书。
朱温镇宣武,辟为节度判官,用兵征伐,常留迪以调兵赋。
王师范谋袭汴,迪密发其谋,为温所称。
温建后梁,召拜右仆射。
居一岁,以司空致仕,卒于家。
陈扫静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彭城人。
宣武帝典栉梳。
承奉茹皓,常侍帝左右,得爱幸,乃擅势纳贿。
皓败,扫静死于家。
高猛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渤海蓨人,字豹儿。
高肇侄。
宣武帝妹长乐公主。
位中书令。
出任雍州刺史,有能名。
初,猛在外有男,不敢令公主知,临终方言之,年几三十。
公主无子,乃召归,为丧主。
谷士恢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昌黎人,字绍达。
谷纂弟。
少好琴书。
初为宣武帝挽郎,后入侍孝明帝,得宠。
胡太后之反政,士恢有力焉。
累官鸿胪少卿。
封元城县侯。
胡太后嬖臣郑俨惧其间构于帝,以士恢为州,士恢耽宠,不愿出,太后诬其罪杀之。
共 13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