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芝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四
释通醉,字丈雪,姓李氏,内江人。
生性冲澹,意气洒然。
幼时母携入寺,见金像巍焕,慨焉兴感,愿谓母曰:“他日我亦如此。
”父母知非凡物,礼古字山清然落发。
尝读《法华经》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皆以成佛道,因默忖曰:“成佛若是其易耶?
”乃上峨湄,欲得證悟,闻金粟密云门庭孤峻,卓有古风。
复举“僧问:云门如何是佛?
门云:乾矢橛。
”聆之如石碍胸,直入西山参鉴随,而随不重机锋转语,一味平实,因圆戒法。
癸酉冬,仍归古字,掩关山阿,读诸家语录,镇日如痴。
会灵筏来自江南,言破山明荷金粟衣钵入蜀,负笈从之,谒明于万峰,入室叩请,明曰:老僧不参禅,祗 爱伸脚眠。
正疑闷间,一夜方下榻,到著鞋不上,以手纳之,忽然猛省,遂呈所见。
与明游白兔亭,观瀑布,以丈雪字之,书偈曰:“画断苍崖倒碧岑,纷纷珠玉为谁倾。
拟将钵袋横栏住,只恐蟠龙丈雪冰。
”乃入记室。
丙子秋,造天童见密,夜闻版鸣,声震山谷,忽大彻悟,更回万峰,见而印可,复受之偈曰:“现身恶世可深藏,莫遂周胡严李张
只待兔冰蛇吐火,始拈柏子祝吾香。
”由是力振颓纲,于烽烟浩莽中往来秦蜀。
康熙癸卯,还集昭觉,兵燹之后,荒凉满目,而故址依然,意图恢复。
作诗自见,诗曰:“廿年偶尔见华阳,屡跋荒榛覆古梁。
小径淡分烟影石,幽岩初醒月华香。
惊人野鸟间歌啸,科首残黎牧大荒。
极目天涯无点翳,惭抛汗雨洒危疆。
”至乙巳,殿宇落成,果符蛇火之语。
复有诗云:“俄乘愿海到蚕丛,瓦砾 翻成释梵宫。
祗 为聚沙作佛塔,常伸只手撮虚空。
长裙扫地山河动,短杖支云日月红。
工成正拟垂帘卧,何期外有扣门翁。
”当康熙甲辰,时秉钧者以汤若望圣眷方隆,煽其左道,有沙沃之变,闻玉林国师密楮达部,欲保全大雄报恩。
通醉遗书责之云:“既应一国之宠,当此魔强法弱之时,正宜挺身利济,宁谧诸山,焉得重己刹而轻他寺乎?
”其严正类是。
晚岁休息于佚老关,癸酉七月沐浴趺坐,作真归告,示寂。
有《语录》十卷、《里中行》一卷、《青松诗集》一卷、杂著文二卷,寿八十四,腊七十八,荼毗得舍利无数,塔于寺西。
释靖玄 朝代:隋初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五 护教科
姓赵氏。天水人也。七岁为郡学诸生。隋初受老子法。俄悉谢去。专志经部。而频升高座。允迪玄徒。禀具已后。声闻益播。然以秦凉习俗浇薄。欲𨤲正之。以永慧命。诏从焉。即颁进脩之法。下河右使依用。元德太子。尤加钦挹。降令召至。仍俾大兴善道场。盛弘讲会。时粲法师在座谓曰。西土自道朗至今尔其接轸矣。会文帝升遐。郁兴禅定。遂应诏居之。大业七年正月二十九日。无疾而化。春秋四十有三。玄姿性慈恕。遗言必弃骸林野。于是其乡里慧严遵行之。旋收舍利。搆塔于终南龙池寺之西岑。冀州沙门明则。文以铭之。用旌厥德。 明则始犹未有声誉。及制觉观寺碑。仆射杨素见而奇焉。且奏住仁寿宫三善寺。东都译经。又入馆知缀缉。薛道衡曰。则公之文。屡发新采。英英独照。隋末卒。有文集行世。
续高僧传·卷第十 义解篇六
释靖玄。
姓赵氏。
天水人也。
识度淹弘清鉴悬远。
七岁任郡学生。
勤阅三冬艺该六典。
皇隋肇运便业李张
名预黄巾身同观宇。
呼吸沆瀣吐纳阴沆。
每思五千道德良非造真。
七诫超升本为浮诡。
乃舍其巾褐服此伽梨。
澄练一心专宗经部。
时年在息慈频登法匠。
华夷钦仰缁素属目。
受具已后声势转高。
遂使化靡陇西扇荣河洛。
以秦凉荒要佛法浇侈。
将欲结其颓网布此遗矰。
具列正法要务奏上文皇。
蒙敕允述纶言奖拔。
登下河右颁条依用。
元德太子籍甚芳猷翘想钦揖。
爰降令旨远召京华。
玄遂恭承嘉惠来翔帝宇。
有令于大兴善道场盛弘法会。
飞轩鸣玉杖锡挈瓶。
总萃观风德音通被。
纵远论体舒散疑踪。
能使难者由门解宣尽力。
时璨法师居坐谓曰。
自河凉义侣则道朗擅其名。
沿历至今。
尔其接轸。
代不可削。
斯人在斯。
由此显誉京师。
绰然高步。
会高祖升遐郁兴禅定。
遂应诏住焉。
常转梵轮弘匠非少。
大业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无疾而化。
春秋四十有三。
初玄生平言论慈悲为主。
每许遗骸弃之林野。
有天水同侣沙门慧严。
追想昔言送尸山麓。
肌肉已尽。
便鸠聚遗身。
搆兹塼塔于终南龙池寺之西岑。
树铭塔所用旌厥德。
沙门明则为文。
则本冀人。
通玄儒有才慧。
纳言敏行。
尤所承统。
文藻虽驰时未之赏。
乃制觉观寺碑。
物亦不悟。
仆射杨素见而奇之。
由斯一顾方高声问。
奏住仁寿宫三善寺。
东都译经又召入馆专知缀缉。
隋末卒于所住。
有集行世。
薛道衡每曰。
则公之文屡发新采。
英英独照。
其为时贤所尚也如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