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元明善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元贡 朝代:元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3—1289 【介绍】: 元大名路清河人,字器之。
元明善父。
世祖至元间任提举杭州酒使司知事,改芦沥盐场同管勾。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32 【介绍】: 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元诗选
中字太虚,一字养正,临川人。
少颖拔,师进士张叔方、朱光甫、罗士鼎,遂以诗名。
至大初,携所著书来京师。
公卿列荐之,命未下而归。
至顺二年,江西行省平章全岳柱聘为龙兴路学宗濂、东湖二书院山长。
明年二月以疾卒,年六十八。
揭侍讲徯斯志其墓。
所著有《知非堂稿》十七卷、《知非外稿》十六卷及《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门人潘懋类聚刻之。
太虚藏书万卷,手自校雠,其学弘深该博,程钜夫、元复初、姚端甫、王肯堂、揭曼硕皆推服之。
吴伯清与太虚为姻兄弟,亦以文豪相许,尝序其集曰:「表弟何太虚少负逸才,弱冠已能诗,而亦用意于文。
余于病中授集读之。
虽病馀倦书,然喜之不极,为书其后而还其稿。
」其为伯清所倾倒如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8—1330 【介绍】: 元汶上人,字子贞,号超然。
幼嗜学,读书常达通宵。
始为镇江路学正,以阎复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转中书省右司掾,与元明善、张养浩号为“三俊”。
英宗时,累官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至治三年,铁失在上都杀英宗,其党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行。
铁失败,人皆称其有先见之明。
泰定帝时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
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奉旨纂集法令为《通制》,译《贞观政要》为蒙古文。
凡大制诰,多出其手。
卒谥文献。
有《超然集》。
元诗选
元用,字子贞,世居阿城,后徙汶上。
元用幼读书,常达曙不寝,父忧其致疾,止之,辄以衣蔽窗默观之。
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
翰林承旨阎复大奇之,因荐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御史台辟为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
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同时号为三俊。
除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
及尚书省罢,退居任城,久之,齐、鲁间从学者甚众。
延祐六年,授太常礼仪院经历,属英宗锐意礼乐,其仪注制度,率所裁定。
授翰林待制,升直学士。
泰定三年,授太子赞善,转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寻拜翰林侍讲学士,预修仁宗、英宗两朝实录。
天历二年卒,赠正奉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谥文献。
诗文四十卷,号《超然集》。
戴表元称其文曰:属辞庄、屈之洁,析理孟、荀之达,而比事左、班之覈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9—1329 【介绍】: 元宁国宣城人,字仲章,号云林。十岁能属文。初为池州齐山书院山长。成宗时中书奏授太常奉礼郎,上书言礼制,朝廷多采其议。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应奉翰林文字,累拜集贤直学士。有《云林集》。
元诗选
奎字仲章,宁国路宣城人。
自少以文学名,檄为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
秩满,授太常奉礼郎,擢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编修。
延祐初,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入为翰林待制。
至治初,以母年垂九十,谒告归。
益治园池,莳花木,筑亭曰「爱日」。
兄弟奉母游宴其间,乡人荣之。
泰定中,母忧服阕,拜集贤直学士。
天历改元,命代祠北岳、济淮、南镇。
其明年春,还自会稽,以疾归故里之南湖,至秋疾愈。
十月朔旦早作,谓犹子师文曰:「吾夜梦作诗,有『竹树萧萧夹泉石』之句。
其末云『九转丹成生羽翼』,是何祥也?
」语已,泊然而逝,年六十一。
赠翰林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
仲章为文,闳放俊傀,不狃卑近。
大德中,朝廷方议行郊祀礼,诸大臣以仲章识鉴清远,引置礼属,多所讨论。
其在词林,与元复初、袁伯长、邓善之、马伯庸、王继学、虞伯生辈相唱和,皆一时豪俊声名之士。
晚年萃撷诸礼书,欲定为一家言而未竟。
所著诗文有《云林小稿》、《听雪斋纪》、《青山谩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百二十卷,悉藏在秘府。
明弘治间,曾孙吏部郎元礼编其所存者曰《云林诗集》,刊行于世。
槜李诗系·卷三十八
字仲章,宣城人。元初官集贤直学士。有云林集。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
齐贤字仲思,号益斋,高丽人。
官至鸡林府院君,谥文忠。
益斋乱稿:李穑序:年未冠,已有名当世,大为忠宣王器重。
从居辇毂下,朝之大儒缙绅先生若姚公牧庵、阎公子静、赵公子昂、元公复初、张公养浩,咸游王门,先生皆得与之交际。
李穑撰墓志:奉使西蜀,所至题咏,脍炙人口。
从王降香江南,楼台风物,遇兴遣怀,每从容曰:「此间不可无李后主也【李后主 益斋集(粤雅堂丛书本)附录李穑墓志作「李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4—1344 【介绍】: 元龙兴富州人,字曼硕。家贫力学,贯通百氏,有文名。仁宗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朝,特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凡三入翰林。文宗时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以教勋戚大臣子孙,帝恒以字呼之而不名。与修《经世大典》。顺帝元统初,迁翰林待制,升集贤学士。及开经筵,升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诏修辽、金、元三史,为总裁官。留宿史馆,朝夕不敢休,因得寒疾而卒。谥文安。傒斯平生清俭,文章严整简当,诗尤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有《揭文安公集》。
元诗选
傒斯,字曼硕。
龙兴富州人。
幼贫,读书刻苦。
大德间,稍出游湘汉。
湖南帅赵淇素号知人,谓之曰:「君,他日翰苑名流也。
」程钜夫、卢挚先后为宪长,亦皆器重之。
钜夫因妻以从妹焉。
延祐初,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
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授经郎,与修经世大典。
累进翰林侍讲学士,同知经筵事。
至正初,诏修宋、辽、金三史,与为总裁官。
卒年七十一,追封豫章郡公,谥曰文安。
曼硕初入史馆,平章李文忠公孟读其所撰《功臣传》,叹曰:「是方可名史笔。
若他人,直誊吏牍耳。
」既复受知于王枢密约、赵承旨孟頫、元学士明善
东南文望如四明袁桷、巴西邓文原、蜀郡虞集,有盛名公卿间。
曼硕与清江范梈、浦城杨载继至,翰墨往复,更相酬唱。
曼硕在诸贤中,叙事严整,语简而当。
一时朝廷典册,及元勋茂德当得铭辞者,必以命焉。
殊方绝域,共慕其名。
得其文者,莫不以为荣。
善楷法,尤工行草。
诗长于古乐府选体,而律诗长句伟然有唐人风。
所著曰《秋宜集》。
虞学士评其诗,谓「如三日新妇」,又谓「如美女簪花」,殆即史所称清婉丽密者欤!
黄鹤楼志·人物篇
揭傒斯(1274—1344) 元代文学家。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县)人。由布衣经举荐而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参与纂修《皇朝经世大典》等,卒后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善散文,又能诗。山阴程巨夫为湖北宪使,奇其才,曾妻以从妹使其久客武昌。多次游赏黄鹤楼(或黄鹤楼故址),留有《别武昌》《梦武昌》等诗。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曼硕,龙兴富州人。以荐授翰林国史编修官迁翰林应奉累进侍讲学士同知经筵至正初诏修宋辽金三史充总裁官卒谥文安所著有秋宜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9—1338 【介绍】: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元诗选
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之天山。
其高祖锡里吉思,当金季为凤翔兵马判官,子孙因号马氏。
曾祖月合,乃从元南伐留汴,后徙光州。
祖常七岁知学。
延祐初,贡举法行,乡贡会试皆第一,廷试为第二人。
授应奉翰林文字,擢监察御史。
劾奏柄臣铁木迭儿十罪,罢之。
柄臣复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退居光州。
铁木迭儿死,乃除翰林待制。
累迁礼部尚书,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寻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
元统初,拜御史中丞,转枢密副使,辞归。
起为江南行台中丞,又改陕西,皆不赴。
至正四年卒,年六十。
赠河南行省右丞魏郡公,谥文贞。
伯庸文章宏赡而精核,刮除近代南北文士习气,而专以先秦、两汉为法。
与姚文公燧、元文敏公明善,实相继后先。
尤致力于诗,大篇短章,多可传者。
所著曰《石田集》,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
浙东廉访苏天爵请于朝,刻以行世。
序之曰:「公诗接武隋、唐,上追汉、魏。
后生争效慕之,文章为之一变。
与会稽袁公、蜀郡虞公、东平王公更唱迭和。
金石相宣,而文益奇。
」史官陈旅亦曰:「公古诗似汉、魏,而律句入盛唐,散语得西汉之体。
」文宗尝驻跸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叹赏,曰:「孰谓中原无硕儒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46 【介绍】: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元诗选
褧字显夫,正献公本之弟也。
擢泰定甲子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安南使者朝贡归,选充馆伴使,改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詹事院立,选为照磨,寻辟御史台掾,辞。
转大禧宗禋院照磨,迁翰林修撰。
至元初,擢监察御史,遇事敢言。
出佥山南廉访司事,改陕西行台都事。
月馀,召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拜翰林直学士,寻兼经筵讲官。
卒年五十有三,赠国子祭酒范阳郡侯,谥曰文清。
显夫自少敏悟,出语惊人。
延祐中,挟其所作诗歌,从其兄入京师,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东平蔡文渊、王士熙方以文章显于朝,争慰荐之。
至治辛酉,诚夫登进士第一,后三年而显夫亦擢第,出于曹元用、虞集、孛朮鲁翀之门,士论荣之。
所著有《燕石集》若干卷。
欧阳元功谓其诗务去陈言,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之间。
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齐鲁老生不能及也。
苏伯修亦谓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模拟之。
危太朴曰:公之于诗,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用成一家之言。
显夫之诗,于诸公之评尽之矣。
钦定四库全书·燕石集·提要
(臣)等谨案:燕石集十五卷,元宋褧撰。褧字显夫,大都人。泰定元年进士。历官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谥文清。褧博览群籍,与兄本后先入馆阁,并有集行世。时人以大宋、小宋拟之。褧集为其侄太常奉礼郎彍所编,凡诗十卷,文五卷。首载至正八年御史台咨浙江行中书省,刊行咨呈一道,欧阳元、苏天爵、许有壬、吕思诚、危素五序,末附谥议、墓志、祭文、挽诗,又有洪武中何之权、吕荧二跋,盖犹旧本。欧阳元序称其诗务去陈言,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苏天爵序称其诗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危素序则称其精深幽丽,而长于讽谕。核其所说,亦约略近之。至其词藻焕发,时患才多,句或不检,韵或牵缀。如正献公坟所寒食诗有高坟白打钱句。案:韦庄诗上相閒分白打钱,非纸钱也。张女挽诗却是真魂埋不得句,序称其女工于属对,十岁而夭。案:李商隐诗万古贞魂倚暮霞,非十岁未字之女也。如斯之类,大扺富赡之过,贪多务得,遂不能刮垢磨光。然武库之兵,利钝互陈,论其大体,足为一家,固不以字句累之矣。其文为作诗之馀事,然温润而洁净,亦不失体裁焉。乾隆四十二年三月恭校上。
燕石集·序
汉初诗学方兴,燕人韩婴作外传数万言,史称其言与齐、鲁殊。又言婴尝传易,燕、赵间人喜诗,故诗传而易微。余读是有以知燕之为诗,盖千有馀年于此。外传言奇诡卓荦,而诗之为教,本乎山川之风气,人物之性情者也。燕东并辽海,通蓬莱,西北控并塞。自昭王好神仙,往往招致畸人方士于其国,至若豪侠,则易水之歌,渐离之筑。楚汉间安期生蒯通两人者,则又尝合二者之奇为一矣。其风声气习,岁月之郁湮,世故之感发,不激为变宫变徵之流,则溢出为骚雅歌行之盛。一气机之宣流耳。翰林蓟门宋君显夫视予诗若干首,余读尽卷,求一言之陈无有也。虽大堤之谣,出塞之曲,时或驰骋乎江文通、刘越石诸贤之间,而燕人凌云不羁之气,慷慨赴节之音,一转而为清新秀伟之作。吾知齐鲁老生之不能及是也。奈何犹以燕石自名其集耶。显夫年强仕,所作当日富,所造诣未易窥。姑序余所睹记如是云。 至正元年三月丙子,奉政大夫、艺文少监长沙欧阳玄序。 延祐中,朝廷大兴文治,予友宋显夫从其兄诚夫自江南始还,莫识其面,而大小宋之名,隐然传播于京都。未几,诚夫果魁多士。久之,显夫亦赐同进士出身。初,显夫兄弟从亲宦游于江汉之间,日益贫窭,衣食时或不充。故其为学精深坚苦,下至稗官传记,亦无不览。诗尤清新飘逸,间出奇古,若卢仝、李贺之流,益喜其词以摸拟之。及闻贡举诏下,始习经义策问。既擢第,遂入馆阁为校书、编修、修撰、待制。又尝为太禧掌故、中台御史、山南佥宪,最后由国子司业入翰林为直学士。至正丙戌之春,年五十三以卒,谥曰文清。诚夫累官至礼部尚书、国子祭酒,谥曰正献。始者诚夫之卒,显夫属予序其文后。今显夫之亡,其子国子生吁复汇其稿,徵序于予。夫宋氏文学之伟,固不待予言而传也。苐念伯仲方以才能进用,不极其至,相继而逝,此中外有识之士重悼惜也。昔者仁皇开设贡举,本以敷求贤才,作兴治化。今观累举得人之盛,或才识所长,裨益国政,或文章之工,黼黻皇猷,议者不得尽以迂疏巽懦诋訾之也。呜呼!去古虽远,士之卓然能有所见,毅然能有所守,又岂无其人哉?彼或訹之利害,视之以祸福,事弗合义,言不中度,诡随而或不能尽识也。予以交游之久,故深知之。知之深,则哀之也切。是则国家升平百年,德泽涵濡,而庠序乐育多士之功,岂苐求其文章言语之工而已。显夫家本京师,故题其集曰燕石云。 至正六年冬十月朔,集贤侍讲学士、通奉大夫兼国子祭酒赵郡苏天爵序。 予卧病田庐,有禁近之擢,迫命就道。惶汗无措,而复窃自喜。幸故人宋君显夫,实直学士,协恭侍从,自公论文,亦一乐也。比予入京前十五日,而显夫卒矣。予病亟,归不得省。其孤承诏复来。显夫已赠国子祭酒,谥文清。思而不可见,惜哉。孤吁奉燕石集拜泣,且曰:此先子所遗兄彍编次者也。世父至治集,公实序之。敢援例以请。予序诚夫文不一纪,又序其弟,人之生世,其可悲也夫。昔显夫兄弟入京,首与予游,尽视予所著,暌离有作必寄,故知其长蚤且悉也。及阅显夫稿,则未相识时,歌诗已尝及予,重以三十年分谊之笃,可辞乎。国家设贡举,陶天下以经术,馀三十年矣。文当日昌,而名能著见者,何其指之不多屈也,积储之不厚也,造诣之不远也。取而随竭,发而自柅,拘拘规仿,而伥伥乎所适者,欲昌得乎?惟其有所本也,有所参也,该洽沈潜,心有所得,济以定力而熟之,则于文也,决渊渟而灌沟浍,策坚良而走康庄,庶乎其达矣。显夫登甲子科,考其作,未有贡举前,已汨汨矣。视诱利禄而重失得,忽于播而急于穫者,不有间乎。人知其才,而不究其积储造诣之有素也。故予序其集而原其得,俾后之观者有激焉。集凡若干卷,文若干首,诗乐府若干首,自名燕石,然世皆信其为玉也。彍由奉礼郎为丞相东曹掾,汇从父之文,不使遗逸,不愧显夫之犹子矣。吁甫襄事,即谋刻父文,宋之后其益昌矣哉! 至正六年,岁在丙戌,冬十一月既望,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安阳许有壬序。
维基
宋褧(1294年—1346年),字显夫。大都宛平(现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一部分)人。泰定元年(1324年)宋褧考中进士,并出任秘书监校书,后来又担任翰林编修。至元三年(1337年)担任监察御史,后来又担任西台都事以及翰林待制、国子监司业、翰林直学士兼任经筵讲官。去世后朝廷追封他为范阳郡侯,谥号为文清。宋褧的著作有《燕石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3—? 【介绍】: 元明间湖广茶陵人,名如孙,以字行,自号坦坦翁。元末为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洪武十八年,召为左赞善,迁翰林学士。刊定各种礼制及三场取士法,主持纂修《省躬录》、《礼制集要》、《寰宇通志》等书,又删定《孟子节文》,太祖所撰书亦多使为序。三十年坐会试所取皆南方人,以老免死戍边。建文初召还,久之卒。有《坦斋文集》、《书传会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初名如孙,字坦甫,茶陵人。元末提靖江儒学。洪武中用荐除左赞善,升学士,坐累戍边。有坦坦斋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二
三吾名昆,更名如孙字三吾,以字行,茶陵人。
元末提举靖江学。
洪武中以荐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降国子博士,寻复学士。
三十年主会试,坐罪戍边。
永乐中卒。
有《坦坦斋集》二卷。
(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坦翁以文学显,诸家纪载有谓其以罪死于洪武时者。
今按诗集《中得告致仕过长沙》诗,结语云:「八十还家能有几?
当时昼锦亦堪誇。
」知其优游故里,以老寿终,诸家所记皆不确矣。
诗迅笔直书,不暇矜炼,虽时病粗豪,要有真气。
至其凭吊故墟、感时书事诸作,悲凉沈郁,不减遗山。
田按:学士诗有佳句,殊少完篇。
《哭伯兄存吾推官》云:「黄甲题名前进士,白头死难古宣州。
」《湘中纪行》云:「流水石梁迷故宇,夕阳烟树出疏钟。
」《与先复初州》判云:「欲涉湘江采蘅杜,美人遥隔暮云中。
」《次蔡元礼过洞庭》云:「欲向黄陵怀帝子,鹧鸪啼处雨斑斑。
」皆可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