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伯颜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释体谦 朝代: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兴福篇
体谦。
永嘉人。
苦行僧也。
外形体。
耐饥寒。
喜为难事。
入庐山住静。
刀耕火种数年。
后下山云游。
至筠州。
为众信拥留曰。
和尚安往。
新街大缘。
师圣人。
金口而木舌。
众生之愿也。
师忻然应命曰。
此吾事耳。
自某年始募。
至某年工毕。
而筠州新街成。
运至虚无物之心。
行极苦难成之行。
德感如呼。
缘归若响。
总计募金钱一千万。
召工凿山陶土。
得石与砖。
若干千万。
砌成大道北断于江。
其南西缭于阛阓。
凡若干万尺。
横渠暗窦。
为桥以通之。
凡若干所。
喜舍之士。
以道计者。
自五百尺至百尺。
凡若干人。
以钱计者。
自三十万至一万。
凡若干人。
一万而下不可胜计。
所得钱不以纤毫自私。
皆寄某氏之帑。
朱出墨入。
悉某氏主之。
麻衣草履。
以董重役。
暮宿甄舍。
饥食于施者家。
余襄公南征。
见师于马首。
为记其事曰。
彼上人者。
弊衣粝食。
苦其行而外其利。
又能得开信同心。
成此利益。
使夫趋官曹游旅肆者。
出泥滓入清净之境。
真奉佛事。
励戒行而好方便者也。
志之无愧词。

人物简介

元诗选
世隆,字威卿,陈州西华人。
金正大四年登进士第,元初为东平行台幕官。
中统元年,拜燕京宣抚使。
三年,除太常卿。
至元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常卿、户部侍郎。
七年,拜吏部尚书,出为东昌路总管,擢山东道按察使,移江北淮东道。
十七年,召为翰林学士,又召为集贤学士,皆以疾辞不行。
二十二年卒,年八十。
所著有《瀛洲集》百卷,文集若干卷。
按明歙人汪子卿仲苏《泰山志》载:「徐世隆,别号复斋,不知何许人,官翰林学士,元季丧乱,变姓名居泰山岳祠,言人贵贱修短,多验。
明天顺间,复至泰山升元观,一老道士识之,容貌如儿时所见,后不知所终。
」考《元史》本传及东平徐琰撰墓碑,威卿生卒年月甚详,不闻有学道求仙事也。
意别有一徐世隆,而仲苏不察,误以威卿翰林学士属之耳。
元人名相同者如刘肃、张经、张枢、王沂、王思诚、张守中、叶颙、伯颜、达溥化、月鲁,字相同者如张仲畴、李伯宗、吴养浩、俞子中,此类不可枚举,而诗篇遂多淆乱,当时载籍散亡,未经订正,见闻互异,正史尚多渗漏,而山经地志更不足道也。
略因所见而辨正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5—1347 【介绍】: 元蒙古人,蔑儿吉䚟氏,伯颜弟。
早扈从武宗,后侍仁宗于潜邸,恭谨敏达。
及仁宗立为皇太子,以为中顺大夫。
泰定帝时,拜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关陕大饥,尽出私财以周贫民,所活甚众。
官至中书右丞相,封忠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52 【介绍】: 元修武人,字善止。性刚介,通经术。文宗天应三年进士。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御史台掾,掌机密。拜监察御史,劾太尉、右丞等八人,皆黜之,朝廷肃然。累迁淮南宣慰使,领征讨事,镇压淮东义军,卒于军。
维基
逯鲁曾(?
—1352年),字善止,元朝修武(今河南省修武县)人。
逯鲁曾性情刚正,通晓经史。
泰定四年(1327年)进士。
授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担任御史台掾,掌机密。
升任太常博士。
元武宗之庙,没有以皇后配享,集群臣廷议之。
逯鲁曾说武宗皇后真哥无子,没有立其庙主。
右丞相伯颜主张元明宗之母亦乞列氏配享。
徽政院传太后旨,以元文宗之母唐兀氏可以配享。
伯颜问逯鲁曾:“先朝以真哥皇后无子,不立庙主,今立明宗之母还是文宗之母?
”他回答:“真哥皇后在武宗朝,已受玉册,为武宗皇后,明宗、文宗二母后,都是妾室。
现在以无子的原因,不立庙主,以妾为正宫,是作为大臣废黜先君的皇后,作为儿子追封先父的妾室,于礼不合。
之前燕王慕容垂即位,追废他的母后,而立其生母为后,以配享先王慕容皝,为万世所笑,岂能复蹈其辙?
”集贤大学士陈颢,讨厌逯鲁曾,说:“唐太宗册封曹王明之母为皇后,也是二后,难道不可以吗?
”(其实唐太宗并没有册封曹王之母为皇后。
)逯鲁曾说:“尧之母为帝喾庶妃,尧立为帝,没听说册封她为后而配享帝喾。
皇上为大元天子,不学尧、舜,而学唐太宗吗?
”于是以真哥皇后配享。
后来逯鲁曾升任监察御史,弹劾伯颜余党太尉答失海牙、阿吉剌、右丞巩卜班、刑部尚书兀突蛮、监察御史吉当普、哈剌完者、院使月鲁不花、郎中吕思诚等八人,元顺帝将他们全部罢黜,朝廷肃然。
历任刑部员外郎、宗正府郎中、辽阳行省左右司郎中、佥山北道肃政廉访司事、礼部郎中。
至正十二年(1352年),逯鲁曾以资善大夫、淮南宣慰使,领征讨事,率领海盐丁五千人跟随脱脱镇压徐州、淮东地区农民起义军,在军中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14—1355 【介绍】: 元蒙古人,蔑里乞氏,一作蔑儿吉解氏,字大用。
马札儿台子。
幼时由伯父伯颜抚养。
从学于浦江人吴直方。
初为皇太子怯薛官。
顺帝至元元年,伯颜捕杀权臣唐其势,脱脱击败其余党,尽擒以献。
历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
四年,拜御史大夫。
六年,以伯颜骄横擅权,乘其出猎黜之。
至正元年任中书左丞相,悉改伯颜旧政,恢复科举取士。
为总裁官,主修宋辽金三史。
十二年,统兵镇压徐州红巾军。
十四年,围张士诚于高邮。
被哈麻谮,遭劾削职,安置淮安,寻改流大理,被哈麻矫诏遣使鸩死。

人物简介

皇明名僧辑略
小参 灵隐入院至晚小参。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是故达摩大师十万里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谓之教外别传。于是二祖求个安心法门。师云将心来与汝安。祖云觅心了不可得。师云与汝安心竟。冬瓜印子一印印定了也。然师资契会。千载难逢。山僧今夜小参。禅客问话。现前一众。坐立俨然。岂不是时节因缘。时节因缘既尔。毕竟佛性义在什么处。莫是在觅心了不可得处么。莫是在与汝安心竟处么。若道在觅心了不可得处。是埋没二祖。若道与汝安心竟处。是辜负大师。到这里不可容易。直须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未明明取。未见见取。若也明见不了。缁素不分。一生只成得个颟顸佛性。儱侗真如。这般汉。腊月三十日到来。手忙脚乱。如个落汤螃蟹相似。无人替汝。光阴迅速。各自勉旃。复说偈曰。年登六十一春秋。只合投间待死休。不料业风吹到此。又同衲子结冤雠。 浴佛上堂。举药山俨禅师因遵布衲作殿主。浴佛次。山问汝祇浴得这个。还浴得那个么。遵云把将那个来。山休去。师云。者一个。那一个。一一从头都浴过。药山布衲谩商量。仔细看来成话堕。成话堕。转誵讹。拍禅床云。武林春已老。台榭绿阴多。 佛诞上堂。举世尊才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吾独尊。真成大人相不是小儿嬉。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死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要作老胡种族。直须恁么始得。法昌云。好一棒。太迟生。未离兜率。脚根下便与一锥。岂到今日。虽然如是。大似贼过后张弓。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黄面老子故是末上卖俏。似乎旁若无人。云门法昌虽则见义勇为。争奈剑去久矣。尔方刻舟。以主杖画一画召众云。还会么。一把柳丝收不得。和烟搭在玉栏杆。 碧峰和尚阇维。奠茶。五台山拾得来。诚非凡种。关西子没头脑。却是灵根。惟兹一味清茶。荡涤众生热恼。只如则川抛下茶篮。仰山撼动茶树。毕竟明甚么边事。度盏云。踏翻生死海。靠倒涅槃城。 龙山次韵 龙山吾兄瘦无肉。度量汪汪几千斛。看他小小现神通。弹指遍游诸佛国。枯禅久甘藜藿肠。节身不在餐枫香。顶𩕳一著超言义。二三四七空抟量。从古风颠称普化。格外玄机未为蹉。等閒打出觔斗来。传得师真能几个。而今痛自韬其光。卧云深处开岩房。是非荣辱我何有。二时粥饭还如常。 乳虎已有食牛气。况是亲从道场至。入门未辨主与宾。辄问西来祖师意。水之冰也蓝之青。当阳哮吼人皆惊。豁开自己神通藏。剖破微尘出大经。永嘉作歌唯證道。凡圣两途俱净扫。曹溪一宿归去来。珊瑚枝上日皓皓。 净慈次韵 十里平湖一镜开。六桥险峻滑如苔。直饶不滞程途者。到此依然吃跌回。 行实 师讳慧明。字性原。别号幻隐。生于元。父项。母陈氏。七岁发疽。忽失所在。求得之。则曰四童子舁我至此。识者知师为天神所祐矣。未几出家。后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又谒径山元叟端公。端问东岭来。西岭来。师指草鞋曰。此是三文钱买得。端曰。未在。更道。师曰。某甲只如此。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悟其旨。久之。遂罄底蕴。曰才涉思惟。皆为剩法。洪武十九年示寂。寿六十九。夏五十八。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慧明。
字性原。
别号幻隐。
台之黄岩项氏子。
母陈氏。
七岁患疽。
几死置床上。
忽不见。
已而求得之。
问其故。
曰。
顷睡中。
有四童子。
舁至此。
识者。
知师为天神所祐矣。
既长。
不甘处俗。
往依温之宝冠东山鲁公出家。
谒竺元道公于仙居紫箨山。
咨问心要。
不大省发。
去参径山元叟。
叟问。
东岭来西岭来。
指草鞋对曰。
此是三文钱买得。
叟曰。
未在更道。
师曰。
某甲只如此。
和尚如何。
叟曰。
念汝远来。
放汝三十棒。
师乃悟其旨。
久之。
遂罄底蕴。
执侍掌藏钥。
未几。
出世邺之五峰。
迁金峨。
洪武五年。
与泐季潭。
同奉诏入京。
季潭被旨住天界。
延师居第一座。
提纲举要。
得表率丛林体。
俄而补金山。
十一年升住灵隐。
学徒坌集。
宗道大振。
师始至。
经画大雄殿。
仅一载而落成。
巍然山峙。
尝室中垂语曰。
莲华峰。
被蜉蝣食却半边。
为何不知。
又云。
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
南高峰与北高峰斗额。
是第几机。
罕有契之者。
住灵隐十周寒暑。
无何寺火无孑遗。
逮捕。
或劝师早自为计。
师不顾。
怡然诣有司。
未鞫。
即庑下说偈。
端坐而逝。
寿六十九也。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讳慧朗。字性原。别号幻隐。生于元世台州府之黄岩县项宅。母陈氏。七岁患疽几死。置床上。忽不见。已而求得之。问其故。曰。顷睡中有四童子舁至此。无他也。翌日疽愈。识者已知师为天神所祐矣。既长。不甘处俗。乃往依永嘉乐清宝冠寺鲁山东公出家。后诣径山。参元叟端公。端云。东岭来。西岭来。师指草鞋云。此是三文钱买得。端云。未在。更道。师云。某甲只恁么。未审和尚作么生。端云。念汝远来。放汝三十棒。师乃悟其旨。久之究尽底蕴。既而出世鄞之五峰。 皇明洪武五年。 诏建佛会于钟山。召高行沙门。师与季潭泐公与焉。后住灵隐。逮十寒暑。无何。遭无妄之灾。逮捕。或劝师早自为计。师不顾。怡然诣所司。未鞠即庑下说偈。端坐而逝。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十一
禅师。出夏氏。台州黄岩人也。讳慧明。字性原。居家不治生产。日游僧寺。父兄以不才子目之。父卒。明益无赖。尝贷餐亲里姑舅之家。或得斗米百钱归。又作饭僧佛事。俄有长耳黄面病僧之门乞食于明。明目碗羹施之。复乞。明踌躇答曰。柰我无有何。病僧曰。无有亦须施我。明莫知其意。病僧指明内灶曰。那是甚么。明回视。失僧所在。明乃大惊。即走乐清。依宝冠沙门。斩其发焉。每遇禅者。则虚己请问。或有闻即拜下风。久经岁月。而知有此事。即腰包行脚。上双径见元叟。叟曰。东岭来。西岭来。明指草鞋曰。三文钱买的。曰。未在更道。对曰。慧明只恁么。和尚作么生。叟曰。念你新到。放你三十棒。明退参。三月方罄其旨。久之。出世宁波五峰寺。明既莅师首。以身先众。间有憍懦不振者。明亦委致起之。凡垂机即宿。倔𠎦者。为之失色。于是。湖江笑称五峰门庭。为曝腮处。洪武间。诏明主钟山法会。而天镜净。璧峰金。季潭泐。皆与焉。内翰宋危诸公。尝问道于诸禅师。一日间咨国事。有答曰。扫腥膻。建礼乐。万代一时也。复何虑焉。明曰。不然。礼乐有三代之隔。人心无夷夏之分。敬天惧人。思危防安。天下平矣。诸公悦服。高帝闻明答语。以为有王佐略。欲留居都中。时辞还山。景濂宋公。疏明居灵隐。明不就。乃荐同门天镜净禅师。明还山日。邻寺故老相讯。明乃萧然布衲藤杖而已。或问大内隆遇典故。明缄口无一语。惟审山问岁节节俱至。明退居。无何而灵隐天镜。被流言坐忤时。流徙陕西。道经宝应。夜宿宁国寺。端坐而殁。以故灵隐席虚。师僧皆散。诸方不肯应。复请明。明叹曰。时哉时哉。不可避乎。明既任灵隐。年虽迈。接纳无少倦。尝垂问曰。莲花峰。被蜉蝣食却半边。因甚不知。僧进语曰。不哑。不聋。不作阿家翁。明喜之。又问曰。冷泉亭吞却壑雷亭即不问。南高峰与北高峰斗额。是第几机。又僧进语曰。和尚今日放参。明亦喜之。于是。禅子蚁从。元叟家声。复大振。阐提阴嫉之。明又被议逮捕。或劝明引去。明怒曰。潜形苟免。岂道人所为乎。适浴佛。明上堂曰。者一个。那一个。一一从头俱浴过。药山布衲谩商量。仔细看来成话堕。成话堕将誵讹。拍禅床曰。武林春色老。台榭绿阴多。下座。直诣法司。从者如云。有感泣愿以身代。未鞠。明跏趺庑下。为众说偈。忽入灭。天立变瞑。雷雨暴作。拔木飘瓦。吏司惧而释之。丛席无恙。时洪武十九年也。嗣明法者。正庵訚上座。訚有劲操。晚以衣拂授月江净。净主径山。大廓性原之风。殁时有偈曰。祖师门下客。开口论无生。老我百不会。日午打三更。 赞曰。南黄龙坐事抵狱。两月得释。皮骨仅存。真点胸迎于途。不自知泣下。南公吒之。明净二尊宿。不知狱吏之贵。而冷处抽身。可谓矍铄矣。呜呼。风波亦丛林时所有也。标格如此。足验生平。然际时能表里叶赞。乃愿力也。岂偶然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