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乃燕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溧阳人,字胄司,号耕岩。康熙二十一年进士。官詹事。诗无赫赫之名,而不涉应酬,诗品颇高。有《扈跸诗》及《樟亭》、《东祀》、《扶胥》等集。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七
史夔,字胄司,溧阳人。康熙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詹事。
清诗别裁集
字胄司,江南溧阳人。康熙壬戌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宫詹公诗当时不必有赫赫名,然迄今读之,意足韵流,无一闲句闲字,得唐贤之三昧者也。台阁而不涉应酬,山林而不入寒瘦,足觇诗品。
东祀草
丙子秋,皇上北征凯旋,以祭告武功之成,遣使四出。
翰林院侍读学士溧阳史先生,奉命祀少昊、帝尧陵寝,先师孔子阙里。
当是时,先生之不出京师十有六年矣。
自释褐中秘,校书内殿,起居在钩陈豹尾之间,枚、马之赋颂,苏、李之应制,其于游览登涉未数数然也。
及乎揽辔出国门,云山入目,奇思横流,数衔命就道之日,至汔事还朝,共得诗六十七首。
其祗谒灵庙,则肃穆峻整,凭吊山川,则俯仰悲壮,酒场文会之激昂而趣逸,思亲怀远之凄怆而情深,体擅众美,不主故常。
然先生之诗,实非有变于前也,独其天然自得之趣,根柢于性灵,藻绣于学殖,至是而始畅所欲言耳。
张燕公、王右丞岂曾学为山林枯槁之习哉?
乃燕公居岳州所作,音调凄婉,备骚人之情思。
右丞之望春兴庆,陪宴从游,与其辋水云溪竹洲花坞之逸兴,何以异哉!
盖古之达人君子,以烟霞泉石为性情之穷之显,无往不存。
虽然使山林枯槁之辈,终日含毫以求,肖其所为,萧然闲远者而已,不胜其寒窘之态矣,况于清庙明堂,煌煌巨制,其可矫而为之?
与今圣人有道,区宇宁谧,二三儒臣出奉简书,入资启沃,以发为咏歌,蔼然治世之音,天下将有想慕其遭际之盛,如在皇古邈不可即者。
顾英以老生浅学,犹得逡巡其后,辱先生复命之序,出其荒芜之辞,以窃窥见夫作者之旨意,何其幸也!
慈溪晚学姜宸英。
维基
史夔(1661年—1713年),字冑司,号耕岩,江南溧阳人。史鹤龄之子,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举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旋充康熙二十四年乙酉科会试同考官。康熙二十八年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康熙三十八年出任己卯科乡试浙江考官,康熙五十年四月以詹事府少詹事充经筵讲官,除詹事府詹事。“生平究心濂闽之学,躬行自得,终身不见疾言遽色,为世儒宗”。《康熙字典》纂修官。卒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著有《扶胥集》,另有《佩壶集》一卷,今不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蒙古札剌儿氏。
乃燕子。
通敏有干才。
世祖即位,入宿卫,典朝仪,后同知通政院事。
从征叛王乃颜及使西域,屡建功勋。
卒谥忠敏。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汪东(1890-1963) 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民国时,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解放后,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主任、民革江苏省副主任等职。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精于词学,又擅书画,能山水,精画梅。在南京与黄季刚居近,为绘《量守庐图》并集联:"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死葬吴县越溪陆墓山。 有《词学通论》、《梦秋词》、《汪旭初先生遗集》等。
梦秋词
1890-1963.6.13,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原名东宝,后改名东,字旭初,号寄庵,别号寄生、梦秋。
江苏吴县人。
著名词学家。
1890年生于江苏吴县东北街(今位于苏州市城内),有书房名曰“寄庵”。
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入早稻田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哲学馆(后改为“东洋大学”)学习。
同时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编辑、主编。
1908年,师从章太炎习文字学,与黄侃、钱玄同、吴承仕同为章门四弟子。
1910年回国,参与江苏光复活动。
1912年,担任《大共和报》撰述,并参加“南社”,对抗北京北洋政府。
1913年,任北洋政府内务部佥事。
1923年,与章太炎等人在上海创办了《华国月刊》。
1925年,任江苏省长公署秘书。
1927年,受第四中山大学校长张乃燕之聘担任该校教授兼中文系主任。
1928年学校改为“国立中央大学”(中大校歌由汪东作词,程懋筠谱曲,歌词是:"维襟江而枕海兮,金陵宅其中。
陟升皇以临睨兮,此实为天府之雄。
焕哉郁郁兮,文所钟。
宏我黉舍兮,甲于南东。
干戈永戢,弦诵斯崇。
百年树人,郁郁葱葱。
广博易良兮,吴之风。
以此为教兮,四方来同。
")。
1930年,文学院院长谢寿康奉调出任比利时大使,由汪东继任文学院院长。
1932年罗家伦任中大校长后聘任的各院院长为文学院汪东,法学院童冠贤、理学院孙洪芬、教育学院黄健中、工学院卢思绪、农学院邹树文、(当时的医、商两学院已独立,在上海建成“中大上海医学院”和“中大上海商学院”)。
1937年,随中央大学入川,曾于1938年改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至1943年任重庆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抗战胜利后担任国立礼乐馆(该馆成立于1943年,直属于民国政府教育部)馆长,1947年与柳诒徵、夏敬观、冒鹤亭、汪辟疆、顾颉刚等教授同任国史馆(1946年12月由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迁台湾)修纂。
解放后,于1950年被选为苏州市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
1954年起,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苏州市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民革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汪东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创获。
1963年6月13日,汪东因患胃癌医治无效,病故在苏州,享年74岁。
遗体葬于吴县越溪陆墓山。

耆卿用六朝小品赋作法,层层铺叙,情景兼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美成特行,以张弛控送之笔,使潜气内转,开合自如,一篇之中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作者深得此诀,可谓善学周柳者也。其最上乘者泯迹蹊径,直入堂奥,意到辞谐,超然神理,功力至此,曷胜佩赞。丁亥初秋,吷庵夏敬观识。 才丰志广,力能兼取南北宋之长。其涉南宋者亦多佳什,惜杂厕一编之中,稍嫌色泽不纯,宜另列为集外词。吷庵又识。 卅年前乍见君所为词,即惊叹当世能学周清真者莫君若。丁亥春至秣陵,携君词前五卷归,审谛数月,益明君旨,喜余往昔所称不诬也。今年春君以第六卷以次及近今所作相示,余病瞑眩且两年,得君词,就床诵之,若投药受之遽起,君偕吕君贞白来,辄相与谈所心得互证,欢笑乐甚。君词从清真入,堂庑之大,不待言矣,近更析腔寻律及耆卿乐章。夫词有俚有雅,祖之三百篇。俚者,风也;雅者,雅也。就一词言,则又有史野之别,不可偏胜。质直语则其文质和钧者,君学周柳,能为其质直语,造谊之至极也。握其环中,降猎旁涉,游戏朋交间,亦不至堕第二境地,终能以拙克制一切,然余以为止至善,成一家言,君所优为也。新建夏敬观。 能为周柳,今世惟君一人无可疵议。浮签所揭,吹毛求疵,聊以塞君要求是正之望耳。吷庵读竟敬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