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八十一【生卒】:?—185 【介绍】: 东汉东海人,字汉公。以忠正称,历位三司。灵帝光和五年,诏公卿举刺史、二千石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戫、司空张济受取货赂,于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浊而不问,耽直言上陈,为宦官诬陷,死狱中。
耽字汉公,东海人,熹平中为太常,代段颎为太尉,免复为太常代杨赐为司空。光和初,免。复为太常,代杨赐为司徒。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八十五【生卒】:?—198 【介绍】: 东汉北地人,字稚然。为董卓部校尉。卓分遣傕及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献帝初平三年,卓被杀,傕等引兵陷长安,纵兵劫略。傕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与郭汜共专朝政。兴平二年与汜相攻连月,死者以万数。劫献帝于营,烧宫殿官府及民舍,使长安城为之空,人相食。后献帝令段煨等讨杀之。
傕,字稚然,北地人。初平中以校尉从董卓婿牛辅屯陕。卓诛,求赦不得,攻破长安,自为扬武将军,迁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封列侯。兴平中,自为大司马。建安三年,伏诛,传首许市。
人物简介
【生卒】:?—207 【介绍】: 东汉末武威祖厉人。张济族子。初为县吏。东汉末,纠合邑中少年,从济征伐,以功迁建忠将军,封宣威侯。济死,领其众,与刘表合。后降曹操,拜扬武将军。恨曹操纳张济妻,掩袭操。官渡之战,从贾诩计,复降操,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卒谥定。
人物简介
【介绍】: 名或误作祐。唐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中与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年约六十余。以宫词著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张祐。《桂苑丛谈》言祜子为冬瓜堰官,张曰:“冬瓜合出祜子(瓠子)。”知作“祜”字为是。字承吉。排行三。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以布衣终身。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唐诗纪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误。下引同)。故一生蹭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张承吉文集》10卷,最称完备。《全唐诗》存诗2卷,遗漏甚多。《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题1则。唐诗汇评
张祜(约791-约852),字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居苏州。元和、长庆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尝以诗投谒节帅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韩愈、裴度等,求汲引。长庆末,赴杭州取解,受抑。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荐之,至京献诗三百首,无成而归。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归丹阳,卒。祜工诗,元和中,即以宫体小诗得名。同辈及后辈诗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均极钦重。有《张承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遗佚甚多。词学图录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集十卷,其《题金陵渡》、《宫词二首》颇传诵。有《胡渭州》等词。全唐诗补逸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元和中作宫体小诗,情词艳发,稍流轻薄。晚岁乃窥建安风格,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颇深寄意,为时所称,皮日休、陆龟蒙尤重之。大中中卒于丹阳。补诗四卷。(按《全唐诗》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编张祜诗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谐谑诗二首,其中《戏颜郎中骑猎诗》一首已见正卷,盖复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补遗卷有诗五首。本编所辑四卷,均所未及。今从北京图书馆藏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永乐大典》、韦庄《又玄集》、《太平广记》引唐康骈《剧谈录》、唐冯翊子《桂苑丛谈》等书录出之。祜,诸书或有作佑者,误。)
作品评论
祜元和中作宫体诗,词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誉。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此为才之最也。……祜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唐摭言
诗话总龟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清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
张祜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韵语阳秋
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后村诗话
张祜诗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及“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冈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断桥荒藓”、“空院落花”之语,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张祜乐府,时有美丽。《唐诗品》
处士诗长干模写,不离本色,故览物品游,往往超绝,可谓五言之匠也。其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但龟蒙序略,谓之稍窥建安风格,则泯乎未之有见。唐音癸签
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诗源辨体》
张祜元和中作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其外数篇,声调亦高。石洲诗话
张祜绝句,每如鲜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国三千里”一章见称于小杜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祜喜咏天宝遗事,合者亦自婉绝可思。《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吉作宫词绝句,韵味风情不下王仲初;乐府长歌,亦各成格调。独五言近体,刻入处太通阆仙,或亦私淑贾氏者也。断为及门一人。《唐七律隽》
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三唐诗品
不详其源所出。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诗学渊源》
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与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凝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祜胜凝多矣。
人物简介
元诗纪事艾性夫(《四库全书》据《江西通志》作艾性,并谓疑传刻脱一夫字),字天谓,抚州(今属江西)人。宋末曾应科举,曾否入仕不详。以能诗与叔可(无可)、宪可(元德)并称“抚州三艾”。宋亡,浪游各地,与遗民耆老多有结交,斥仕元者为“兽心犹办死报主,人面却甘生事仇”(《义马冢》),挽谢枋得诗称“千古六经俱扫地,独公一柱肯擎天”。据明曹安《谰言长语》谓于成化五年在元江见一诗集,署江浙道提举艾性夫作,知其晚年亦曾仕元。核诸集中《留城寄旷翁》“吾年七十入城府,君更老吾仍出山,早岁相期作深隐,至今头白未能闲”,当指出仕事。有《剩语》及《孤山晚稿》,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剩语》二卷。 艾性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诗渊》所录诗。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三卷。
性夫字天谓,江西抚州人。元初官江浙道提举。有剩语二卷。《江西通志》:称「抚州三艾」。叔可字无可,宪可字元德,性夫字天谓,皆工于诗。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1247—? 【介绍】: 名或作钰。宋会稽山阴人,字玉潜,号菊山。家贫力学,以授徒奉母。宋亡,元江南浮屠总摄杨琏真伽假朝命发赵宋诸陵,珏与林景熙等人潜拾遗骸,置所造石函中,葬于兰亭山。邑人袁俊斋高其节,延至宾馆,且为其聘室置田。
唐珏(一二四七~?),字玉潜,号菊山,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端宗景炎三年(一二七八),元总管江南浮屠杨琏真珈发赵氏诸陵,毁尸窃物。珏时年三十二岁,痛愤收贮遗骨埋葬,树以冬青。事见《南村辍耕录》卷四。今录诗二首。元诗纪事
珏字玉潜,号菊山,会稽人。
人物简介
【生卒】:1496—1568 【介绍】: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复之,号思庵。嘉靖八年进士。授御史,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平定土舍那鉴叛乱,立那氏后为土知府。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击斩纠倭之海盗徐铨等。官至兵部左侍郎。维基
鲍象贤(1496年—1568年),字复之,号思庵,直隶歙县(今安徽)人。官至两广总督。正德十四年(1519年)己卯科应天府乡试第一百五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二甲第八十五名进士。授四川道试监察御史,十二年出为湖广佥事,部署江防。以捕获盗贼之功,十七年升云南副使,备兵临安。毛伯温檄汪文盛会师,以鲍象贤率领中哨。不久以父丧去职,服阕,起补陕西按察司副使,二十四年二月升云南右参政,以母丧去。服除,起山东布政司参政,二十八年迁山东按察使,二十九年上计京师,二月迁江西右布政使,同年秋迁陕西左布政使,再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等地,三十年六月代石简巡抚云南。当初,元江土舍那鉴杀死知府那宪谋反,云南左布政使徐樾前去招降被杀。石简进攻不得,之后因事连坐被罢免,而鲍象贤代任。他聚集土兵、汉族士兵七万去讨伐,那鉴恐惧而喝药自尽。三十二年六月,鲍象贤升任刑部右侍郎,九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兼理巡抚。徐铨等在海上叛乱纠结倭寇,其檄副使汪柏进剿并获升。三十三年十一月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因被御史弹劾,令回乡听勘。家居十年后,嘉靖四十二年起用为太仆寺卿。四十三年四月接替张鉴任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四十四年七月召拜兵部左侍郎。因子孝友、曾孙孟英相继而亡,忧愤成疾,隆庆元年(1567年)乞骸骨致仕。隆庆二年(1567年)正月去世,享年七十三。赠工部尚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