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楷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张玄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蜀郡成都人,字处虚。
张楷子。
有才略,以时乱不仕。
尝说司空张温剪除宦官,温不能用,遂隐鲁阳山中。
董卓举侍御史,不就。
旋病死。
全后汉文·卷十一
玄,为隗嚣客。建武六年,梁统使人刺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54—717 【介绍】: 唐僧。光州人,俗姓唐。少通经史百家,及长,出家,为文纲法师高足,精《四分律》。居会稽龙兴寺,时号大和尚。中宗时,徵召至京师,为菩萨戒师。后辞归,度人置寺。知江表多行《十诵律》,乃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四分律》始盛于江淮间。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姓唐氏。其先颍川人。晋永嘉南渡迁光州。遂世为光州人。岸生而不群。始自期以儒学奋。既而悔之。乃求薙染。夜梦迦叶波有所教戒。且阅经所见。与梦中语合。由是慧解日进。而声名日起。时初法师方以道德重扬。越俗号大和尚。岸从之。住会稽龙兴寺。中宗朝。诏偕诸大德见内殿。宠遇隆渥。上因从受菩萨戒。诏图其形林光宫。且制赞其辞曰。戒珠皎洁。慧流清净。身局五篇。心融八定。学纵真典。观通实性。维持法务。纪纲僧政。律藏冀以传芳。象教因乎光盛。历任白马中兴。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之职。天下以为荣。锡赉山积云委。俄还乡里。度人建寺以散之。而星霜之变。复二纪于兹矣。迫钟漏之期。念钓游之地。开元五年八月十日卒于龙兴。寿六十四。弟子。以礼葬。礼部侍郎姚奕。撰文勒碑云。先是江表。盛行十诵至岸为天子师。动以墨敕从事。东南之僧罔敢或戾。而四分之传。繄亦岸之力欤。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道岸。
姓唐氏。
世居颖川。
是为大族。
汉尚书令琳司空珍吴尚书仆射固雍州刺史彬凉镇北将军瑶之后也。
永嘉南度迁于光州。
衣冠人物晖映今古。
岸生而不群少而奇概。
爰在髫龀有若老成。
齿胄胶庠侚齐坟典。
犹恐闻见未博艺业有遗。
遂浮江淮达洙泗探禹穴升孔堂。
多历年所矣。
操翰林之鼓吹。
游学海之波澜。
讨论百家商攉三教。
乃叹曰。
学古入官纡金拾紫。
儒教也。
餐松饵柏驾鹤乘龙。
道教也。
不出轮回之中俱非筏喻之义。
岂若三乘妙旨六度宏功。
缁铢世间掌握沙界哉。
遂落发出家洗心访道。
一音克举四句精通。
竖修律仪深入禅慧。
夜梦迦叶来为导师。
朝阅真经宛契冥牒。
由是声名籍甚远近吹嘘。
为出世之津梁。
固经行之领袖。
十方龙象罔不师范焉。
万国鹓鸾无敢詶对者。
向若回兹妙识适彼殊途。
议才必总于四科。
济世雅符于三杰。
有若越中初法师者。
秘藏精微罔不明练。
道高寰宇德重丘山。
岸闻善若惊同声相应。
乘杯去楚杖锡游吴。
云雾一披钟鼓齐振。
期牙合契澄什联芳。
由是常居会稽龙兴寺焉。
扬越黎庶江淮释子。
辐辏乌合巷少居人。
罕登元礼之门。
且睹公超之市。
岸身遗缠盖心等虚空。
不择贤愚无论贵贱。
温颜接待善诱克勤。
明鉴莫疲洪钟必应。
皆窥天挹海虚往实归。
其利博哉。
无得称也。
时号为大和尚。
登无畏座讲木叉律。
容止端严。
辞辩清畅。
连环冰释理窟毫分。
瞻仰者皆悉由衷。
听受者得未曾有。
于是高僧大士心醉神倾。
捐弃旧闻佩服新义。
江介一变其道大行。
孝和皇帝精贯白业游艺玄枢。
闻而异焉。
遣使徵召前后数介。
然始入朝与大德数人同居内殿。
帝因朝暇躬阅清言。
虽天眷屡回而圣威难犯。
凡厥目对靡不魂惊。
皆向日趋风灭听收视。
岸人望虽重僧腊未高。
犹沦居下筵累隔先辈。
惜帝有轮王之位不起承迎。
以吾为舍那之后晏然方坐。
皇帝睹其高尚。
伏以尊严偏赐衣钵。
特彰荣宠。
因请如来法味屈为菩萨戒师。
亲率六宫围绕供养。
仍图画于林光宫。
御制画赞。
辞曰。
戒珠皎洁。
慧流清净。
身局五篇心融八定。
学综真典。
观通实性。
维持法务。
纲统僧政律藏冀兮传芳。
象教因乎光盛。
比夫灵台影像麟阁丹青。
功德义殊。
师臣礼异。
铨择网管统帅僧徒者。
有司之任也。
以岸盛德广大至行高邈。
思遍雨露特变章程。
所历都白马中兴。
庄严荐福罔极等寺纲维总务。
皆承敕命深契物心。
天下以为荣。
古今所未有。
中宗有怀罔极追福因心。
先于长安造荐福寺。
事不时就作者烦劳。
敕岸与工部尚书张锡。
同典其任。
广开方便博施慈悲。
人或子来役无留务。
费约功倍。
帝甚嘉之顿邀赏锡。
何间昏晓既荷天泽。
言酬恩地遂还光州。
度人置寺。
于是祇陀苑囿郁起僧坊。
拘邻比丘便为人宝。
能事斯毕夫何恨哉。
江海一辞星霜二纪。
每怀成道之所。
更迫钟漏之期。
遂去上京还至本处。
将申顾命精择门人僧行超玄俨者。
是称上足也。
克传珠髻之宝。
俾赐金口之言。
右胁而卧示其泡幻也。
以开元五年岁次丁巳八月十日。
灭度于会稽龙兴道场。
时年六十有四。
海竭何依。
山崩安仰。
天人感恸道俗哀号。
执绋衣缞动盈万计弟子龙兴寺慧武寺主义海都维那道融大禹寺怀则大善寺道超齐明寺思一云明寺慧周洪邑寺怀莹香严寺怀彦平原寺道纲湖州大云寺子瑀兴国寺慧纂等。
秀禀圭璋器承磨琢。
荷导蒙之力怀栝羽之恩。
思播芳尘必题贞石。
乃请礼部侍郎姚奕为碑纪德。
初岸本文纲律师高足也。
及孝和所重其道克昌。
以江表多行十诵律东南僧坚执罔知四分。
岸请帝墨敕执行南山律宗。
伊宗盛于江淮间者岸之力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八
释正智,字卧云,姓陈氏,福宁人也。
初出家时,受剃度于泰顺之南峰寺。
后得法于大观慧,实传月亭,中兴台教之学。
盖佛法自梁以前,无宗教之别。
大通中,达摩西来,始崇教外别传之旨。
而智者大师独宏止观于天台,学者宗之,斯台教之名立焉。
永嘉佛法肇于无相大师,实因止观发明大事,印證曹溪,号“一宿觉”,是则宗教旨归,初无有异也。
厥后青原、南岳宗风大鬯。
永嘉之学,薪尽不传。
而天台亦渐微弱,不复演扬止观,专以讲义为台教矣。
盖千馀年,然后得月亭大师振中兴之烈。
正智则月亭之正传也。
智嗣大观慧,慧嗣晦谷珂。
初大观虽习教典,而实研精止观,常立庵天台绝顶,覃思冥契。
又崇别教之旨,遍历诸方丛席,斟酌印可。
始归嗣晦谷,有“从来心印本无文”之嘱。
既登祖位,乃思出大炉锤合宗教为一。
于是著宗教不二之说,略云“宗者,悟佛之心;教者,明佛之理。
”复订法系正派,以世其传。
就雁山能仁寺,宣扬法要,一时龙象云集,然入室者,为正智一人而已。
正智姿仪魁垒,外示冲和,崇重毗尼,律身峻绝。
虽宏解经义,而托根止观,行解双圆。
既得法于大观,了悟宗乘,屡登法席。
李尚书志、曹学士学佺、张大令文光俱延之讲堂,躬亲听受,最后讲《楞严》于永嘉之宏济寺。
时大参石公万程,备兵东瓯,钦师道范,怀香谒之。
因即讲次,从容问难,殊未了悟。
驰书请益,因命笔答之,曰:“觌面相逢,犹遭钝置。
若更商确笔端,当令师子脱颐。
”后闻木鱼声,又以相叩,智举“敲空有响,击木无声”语复之,乃赞叹而去。
智以雁荡古刹,湮没殆尽,而罗汉寺有应真飞迹,且密迩能仁,望大观作道场处,炉烟可接。
乃重营兰若,游客衲子,栖息得所,而道风馥郁,被于遐迩矣。
讲观之馀,雅好登临,搜奇剔异,樵牧所不到悉能及。
晚岁,道誉益隆,诸方参学缁素礼谒,每食踰千指。
更营雁湖绝巘以居,天光云影,置身汉表,每一凭眺,心迹俱清。
岁乙酉,鲁藩建邸临海,仰其风范,致书劳问。
内史顾公超因奏请即雁湖建立禅院,复肃启,礼请再四,智不报。
明年,大兵寻至,追讨逋伏,而雁荡悉罹兵燹,人始服其先见云。
丁亥九月,示微疾。
至二十九日,谓门人曰:“吾归矣。
”沐浴更衣,然后顺化。
世寿七十有四,僧腊四十有九。
三日茶毗,得舍利皆五色,以癸巳八月十九日塔于罗汉寺侧,与大观塔合。
方大观欲合宗教为一也,门户竞争,教以宗为掠虚,宗以教为摭实。
其实宗为口头之宗,教亦纸上之教,使果悟佛之心,明佛之理,则原自无分,又何从拟合。
故开口乱道,蛇入竹筒,论不自大观起也,惟大观欲融而一之耳。
惜乎大观灭而智亦西归,永嘉之焰谁续哉!
李象坤匊庵为作塔铭,寄慨深远,有以夫!
铭曰:“千潭一月,千月一摄。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彼宗与教,胡为中裂。
峨峨观公,建大炉爇。
砂屑并融,不假抟捏。
或鼎或彝,任其铸出。
卧公亲承,宏扬煜烁。
法座屡登,弘辩罄折。
国王敬礼,宰臣钦慑。
讲观不二,顿渐岂别。
蓉峰巍峨,雁湖澄澈。
与虚为邻,孤操崭绝。
昔栖其巅,今瘗其嵲。
无缝塔中,寂光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