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张弘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1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7—640 【介绍】: 隋唐间僧。雍州万年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年十八出家,事因圣寺珍禅师。为华严宗初祖。在终南山开讲《华严经》。唐太宗曾召入宫,赐号“帝心”,故又被称为“帝心尊者”。坐定于雍州义善寺。有《华严五教止观》、《华严法界观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姓杜氏。雍之万年人。年十八弃俗。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出家。珍魏氏。素习定学。先是京师之东有地亢爽。俗号马头。珍营而居之。方鸠工。善类子来。倏就端绪。有犬身黄足白。然不知其所从至。日衔负土木尤勤效。时过中。虽饥不食。事闻。诏所司日给米三升。以旌异之。及其毙。则工亦告备矣。惟珍端坐。终日燕嘿自怡。顺侍旁既久。其神领意会之妙。岂复可量哉。尝化庆州之民设会。始约五百人。及期而至者加倍。檀越有难色。顺曰。幸给之。无忧也。已而人皆厌足。无所欠。然亦不知其增益之自云。牛马性本驯。河江弘畅二张家所畜类。抵齧莫能制。顺过之。二张以告。即为说慈悲法。抵齧顿息。骊山地多虫蚁。顺将领众坐夏其间。而虑乏蔬茹。乃圃而祷之。莳种滋茂。绝蠹蚀。间示人以痈肿溃脓。流血沾污。而人之爱敬者。甚而求吮之。其次求拭之。顺既愈。而吮者之口。拭者之帛。香气久不散。三原县民田萨埵者。患生聋。张苏者。患生哑。顺俱召使前。而聋者能闻。哑者能语矣。武功县僧为龙所魅病。众以请顺。未几僧作龙语曰。禅师既来。义不可以久住。其僧病寻已。此皆物之具有情识。而若足以感动者。至于无情识而感动焉。则或难以理推矣。行南野。黄渠适泛涨。方揭厉。水忽中断不流。因径济如遵平陆。既济而水复流。汹涌益甚。见者骇服。至若刊神树。撤鬼祠。斥远巫觋。又其迹之粗者也。贞观十四年。无疾坐逝于京师南郊之义善寺。春秋八十四。葬樊川之北原。颜色经月丰润。阅三期开龛视之。骸不仆散。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振绩京皋。阐述华严摄论。以继其烈。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法顺。
姓杜氏。
雍州万年人。
禀性柔和未思沿恶。
辞亲远戌无惮艰辛。
十八弃俗出家。
事因圣寺僧珍禅师。
受持定业。
珍姓魏氏。
志存俭约野居成性。
京室东阜地号马头。
空岸重邃堪为灵窟。
珍草创伊基劝俗修理。
端坐指撝示其仪则。
忽感一犬不知何来。
足白身黄自然驯扰。
径入窟内口衔土出。
须臾往返劳而不倦。
食则同僧过中不饮。
即有斯异。
四远响归。
乃以闻上。
隋高重之。
日赐米三升用供常限。
乃至龛成无为而死。
今所谓因圣寺是也。
顺时躬睹斯事。
更倍归依。
力助缔构随便请业。
末行化庆州劝民设会。
供限五百。
及临斋食更倍人来。
供主惧焉。
顺曰。
无所畏也。
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
由来千人皆足。
尝有清河张弘畅者。
家畜牛马。
性本弊恶。
人皆患之。
卖无取者。
顺示语慈善。
如有闻从。
自后更无抵啮其导发异类为如此也。
常引众骊山。
夏中栖静。
地多虫蚁无因种菜。
顺恐有损害。
就地示之。
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
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顺时患肿。
脓溃外流。
人有敬而𠲿者。
或有以帛拭者。
寻即差愈馀脓发香流气难比拭帛犹在香气不歇。
三原县民田萨埵者。
生来患聋。
又张苏者。
亦患生哑。
顺闻命来与共言议。
遂如常日。
永即痊复。
武功县僧毒龙所魅。
众以投之。
顺端拱对坐。
龙遂托病僧言曰。
禅师既来。
义无久住。
极相劳娆。
寻即释然。
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顺不施馀术。
但坐而对之。
识者谓有阴德所感。
故幽灵偏敬致。
其言教所设。
多抑浮词。
显言正理。
神树鬼庙见即焚除。
巫觋所事躬为并当。
祯祥屡见绝无障碍。
其奉正也如此。
而笃性绵密情兼汎爱。
道俗贵贱皆事邀延。
而一其言问胸怀莫二。
或复重痼难治。
深愿未果者。
皆随时指示。
普得遂心。
时有赞毁二途闻达于耳。
相似不知翻作馀语。
因行南野将度黄渠。
其水汎溢。
厉涉而度。
岸既峻滑。
虽登还堕。
水忽断流。
便堕陆度。
及顺上岸水寻还复。
门徒目睹而不测其然也。
所以感通幽显。
声闻朝野。
多有鄙夫利其财食。
顺言不涉世。
全不留心。
随有任用。
情志虚远但服粗弊。
卒无兼副。
虽闻异议仍大笑之其不竞物情又若此也。
今上奉其德仰其神引入内禁。
隆礼崇敬。
储宫王族懿戚重臣。
戒约是投无爽归禁。
以贞观十四年。
都无疾苦。
告累门人。
生来行法令使承用。
言讫如常坐定。
于南郊义善寺。
春秋八十有四临终双鸟投房。
悲惊哀切。
因即坐送于樊川之北原。
凿穴处之。
京邑同嗟。
制服亘野。
肉色不变经月逾鲜。
安坐三周枯骸不散。
自终至今。
恒有异香流气尸所。
学侣等恐有外侵。
乃藏于龛内。
四众良辰赴供弥满。
弟子智俨名贯至相。
幼年奉敬雅遵馀度。
而神用清越振绩京皋。
华严摄论。
寻常讲说。
至龛所化导乡川。
故斯尘不终矣。
神僧传·卷第六
释法顺。
姓杜氏。
雍州万年县人。
禀性柔和。
年十八弃俗出家。
事因圣寺僧珍禅师受持定业。
尝行化庆州劝民设会供限五百。
及临斋食更倍人来。
供主惧焉。
顺曰。
无所畏也。
但通周给而莫委供所从来千人皆足。
有张河江张弘畅者。
家畜牛马性本弊恶。
人皆患之。
卖无取者。
顺示语慈善如有闻从。
自后更无抵齧。
尝引众骊山夏中栖静。
地多虫蚁无因种菜。
顺恐有损害。
就地示之令虫移徙。
不久往视。
如其分齐恰无虫焉。
顺时患肿脓溃外流。
人有敬而𠲿(子累切)者。
或有以帛拭者。
寻即瘥愈。
馀脓发香流气难比。
拭帛犹带香气不散。
三原民田萨埵者。
生来患聋。
又张苏者亦患生哑。
顺闻命来与共言议。
遂如常日永即痊复。
武功县僧为毒龙所魅。
众以投之顺。
端拱对坐。
龙遂托病僧言曰。
禅师既来义无久住。
极相劳娆寻即释然。
故使远近瘴疠淫邪所恼者无不投造。
顺不施馀术但坐而对之无不痊愈。
因行南野将度黄渠。
其水汎溢厉涉而度岸既峻滑。
虽登还堕水忽断流。
便随陆而度。
及顺上岸水寻还复。
门徒勿睹。
而不测其然也。
以贞观十四年。
都无疾苦告累门人。
生来行法令使承用。
言讫如常坐定卒于南郊义善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