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完颜宗强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蒙古正蓝旗人,阿鲁特氏,字文山。
穆宗孝哲后之父。
同治三年一甲一名进士,迁侍讲。
以女为后,封三等承恩公。
光绪间历任吏部、礼部尚书,与徐桐同为大阿哥溥□师傅。
八国联军入京时,随荣禄走保定,自缢死。
谥文节。
维基
崇绮(1829年—1900年),字古琴,号文山,阿鲁特氏,出身蒙古正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
晚清状元、大臣。
同治帝孝哲毅皇后的父亲。
咸丰四年(1854年),充督练旗兵处文案。
后叙兵部七品笔帖式。
英国兵舰入天津时,因守城之功擢主事。
迁员外郎。
同治三年(1865年)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是清朝唯一的蒙古族状元。
也是唯一一位非汉籍的汉榜状元。
同治九年,迁侍讲。
同治十一年诏册其女为皇后,赐三等承恩公。
累官至内阁学士,吏部、户部侍郎。
光绪二年,充会试副考官,补镶黄旗汉军副都统。
五年,出为热河都统。
七年,调盛京将军。
九年,称病隐退,授予户部尚书一职。
二十六年翰林院掌院学士。
崇绮思想守旧,反对康有为等提倡变法;戊戌政变后,主张废光绪帝。
庚子拳变时,支持义和团“扶清灭洋”。
八国联军进京,崇绮留守北京,不久逃至保定。
崇绮留在北京的全家自尽,消息传到保定,他留下「圣驾西幸,未敢即死,恢复无力,以身殉之」的遗书后,于莲池书院自尽身亡。
谥文节。
入祀昭忠祠。
马可·波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4—1324 【介绍】: 意大利威尼斯人。
其父、叔经商至中国,奉元世祖命出使罗马教廷。
元世祖至元八年,随父、叔来元廷复命,由古丝绸之路东行,1275年抵上都。
从此侨居中国十七年,多次奉使各地,到过陕西、四川、云南、河南、江浙等行省数十城,又自称曾治理扬州三年。
后获准回国,1291年随伊利汗阿鲁浑请婚使者护送伯岳吾氏女阔阔真去波斯,从泉州由海道西行。
1295年回到威尼斯。
次年,在参加威尼斯对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居热那亚狱中,讲述其游历东方诸国见闻,同狱庇隆人鲁思梯切诺(Rusticiano)笔录成书。
1298年获释回家,后成巨富。
有《马可·波罗行记》。
镇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9—1252 【介绍】: 蒙古克烈部人。
初为军伍长,于铁木真被推为大汗前一年为百户。
从攻乃蛮、塔塔儿、钦察、西辽、金、夏,皆有功。
屯田阿鲁欢,建镇海城。
既破燕,成吉思汗命于城中环射四箭,凡箭所至,园池邸舍之处悉以赐之。
拜中书右丞相。
窝阔台汗时,从攻金蔡州。
定宗时,以镇海为先朝旧臣,仍拜中书右丞相。
蒙哥汗时,以为窝阔台后王之党,被处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宗室,世祖孙。
封威顺王,镇武昌。
恣行不法。
徐寿辉军克武昌,宽彻普化弃城走。
阿鲁辉克复武昌,又以“讨贼”功,复镇武昌。
后退走陕西,屯田于成州以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畏兀儿人,字公亮。廉希宪侄,幼孤,不愿入宿卫,入国学读书。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承事郎。累拜监察御史。时中书省有大臣贪猥狼籍,即抗章劾之。顺帝至正四年,预修辽、金、宋三史。历湖广、江西、福建行省右丞。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卒年七十一。
维基
廉惠山海牙,元朝畏兀儿人,字公亮。
布鲁海牙孙,广德路达鲁花赤阿鲁浑海牙的儿子,平章政事廉希宪的侄子。
廉惠山海牙幼孤,不愿入宿卫,入国学读书。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授承事郎、同知顺州事。
在任一年,泰定元年(1324年),入史馆,编纂“英宗、显宗实录”。
拜监察御史。
时中书省有大臣贪猥狼籍,就上奏章弹劾。
任都水监时,疏通会通河,修筑滦水、漆水河堤,建京东闸。
历任秘书丞、会福总管府治中、佥淮东廉访司事、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佥河东、河南、江西廉访司事、江南行御史台经历。
再任都转运使,整顿山东盐法,用课好转,受赏。
至正三年(1343年)为侍仪使,掌管郊礼。
至正四年(1344年),参与编纂辽、金、宋三史。
后为河南行省、湖广行省、江西行省、福建行省右丞。
红巾军起义爆发后,与司徒道童用招降与镇压两手对付起义军,任佥江浙行枢密院事。
为福建行省右丞时,领兵镇守延平(今福建南平)、邵武(今福建邵武),并督赋税由海道供应京师。
转任宣政院使,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
七十一岁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大名东明人,字惟中。英宗至治元年进士。授浚州判官,入为国子助教。泰定间除太常博士。纂成《太常集礼》。后为监察御史。顺帝复以“至元”纪元,好文言年号袭旧之非,并言时弊之甚。累官礼部尚书,与修辽、金、宋史。至正九年,皇太子入学,命以翰林学士兼谕德,乃摘诸经要略,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以所见,为《端本堂经训要义》,供太子学习。又集历代帝王故事,成《大宝龟鉴》。官终翰林学士承旨。
维基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府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人,元朝文人,至治元年(1321年)进士,官至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俸禄终其身。
撰有《长安志图》、《大宝龟鉴》。
至治元年(1321年),李好文登第进士,被任命为大名路浚州判官。
入朝担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
泰定四年(1327年),李好文担任太常博士。
当时有窃贼偷太庙已故君王的牌位,李好文根据礼教,劝说将已故君王牌位采用木制,金玉祭器则放置在其他地方。
认为从建国开始,已经过了七八十年,每逢大礼,都是临时才去拿祭器,博士只得遵照以往的应答。
往年有诏令让李好文编《集礼》,又令各省及各郡县纂修,导致长久都无法修成的问题。
觉得礼乐应依照朝廷标准,不该令郡县编纂。
于是李好文告知掌管太常仪礼院的官员,让他们选了下属几位同僚,又请求调用书阁中相关的资料,以便采用。
三年之后成书,共五十卷,名为《太常集礼》。
李好文后来升迁为国子博士,由于母亲逝世而返家,服丧后,被起用为国子监丞,后受命为监察御史。
再度使用至元为年号,身为监察御史的李好文以年号袭旧从古至今从未听说过抨击,表示只沿用当时名声却没有当时的繁景,不见得有好处。
(实际上元朝以前,晋惠帝年号建武,晋元帝也是号建武。
唐高宗有年号上元,而唐肃宗也是有号上元。
都是一个朝代有二个相同年号的例子,先例不是始于元朝)并述说了十几条当今比不上当初至元年间的事。
至元六年(1340年),元惠宗亲自在太庙中祭祀,诏令李好文太常礼仪院事。
至正元年(1341年),李好文任国子监祭酒,后被任命为陕西行台活书侍御史,迁任河东道廉访使。
至正二年(1342年),李好文拟《长安志图》写序。
至正三年(1343年),朝廷在郊外举行祭祀,李好文受诏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
元顺帝亲自主持祭祀,抵达元宁宗的庙中时,遣阿鲁询问李好文身为兄长是否该向弟弟拜礼,李好文与博士刘闻回答由于顺帝帝位在他人之后,所以该行礼。
于是元顺帝拜礼。
至此以后,每当元顺帝主持祭祀时,必任命李好文礼仪使。
至正四年(1344年),李好文被任命为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李好文还没出发前去就任,又改任礼部尚书,参与编《辽史》、《金史》、《宋史》,担任治书侍御史后,仍参与编修史书。
不久,李好文参议中书省之事。
工作了十天,由于编修史书工作繁忙,仍为治书,李好文后来担任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当时行台中官吏缺人,李好文一人处理行台中的事务。
朝廷派使者出巡西蜀,使者报私仇,公藉此污蔑廉访使曾文博、佥事兀马儿、王武等人。
曾文博被害死,兀马儿被迫认罪,王武不屈服,被判轻侮之罪。
李好文率领御史为王武等人的冤情争辩,并弹劾几十件奉使不法之事。
至正六年(1346年),李好文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又迁任集贤侍讲学士,仍兼任国子祭酒。
至正九年(1349年),李好文出朝担任参知湖广行省政事,后改任湖北道廉访使,不久又被召任为太常礼仪院使。
由于皇太子逐渐长大,元顺帝为了教育太子,开设端本堂,令太子入学,令右丞相脱脱、大司徒牙不花二人负责端本堂,命李好文以翰林学士的身份教育太子,李好文极力推辞,上书给宰相,宰相将李好文锁上的书呈给元顺帝,元顺帝赞叹李好文,不接受李好文的推辞。
李好文摘出《孝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书的重点加以注释,又取史传及先儒论说,加上自己的观点想法,仿照真德秀《大学衍义》的体例,撰书十一卷,书名为《端本堂经训要义》,进呈奏表给元顺帝。
元顺帝诏令将此书送到端本堂,让太子学习。
李好文后来又集历代帝王的故事,将国运长短兴衰相关辑成书,书名为《大宝录》,辑前代帝王能效法跟该引以为戒的故事为书,书名为《大宝龟鉴》。
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书太子希望他能参考自己所推荐的各书(《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书)并推行,认为如果能推广应用,那么万几之政、太平之治就不难,太子认同并接受李好文的建言。
之后,李好文经常以年迈为由打算辞官,一再请辞,却被任命为光禄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仍以翰林学士承旨一品的俸禄终其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西域人。
阿鲁温氏。
早备宿卫,拜监察御史,历诋右丞相帖木迭儿奸。
累迁刑部尚书,京师豪右惮之,不敢犯法。
顺帝至元初拜中书平章政事,首议罢科举。
后以忤伯颜,贬死南安。
万斌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0 【介绍】: 元明间濠州凤阳府定远人,字文质。
性沉静,尚志节。
初从朱元璋起事,克滁、和、真三州,授副千户,镇滁州。
洪武初调永平。
三年随大军征元,战死于阿鲁完河。

人物简介

甬上耆旧诗·卷二十八
字世忠,先定远人。
大父武略将军斌,从高皇帝起兵,守滁州,充义兵万户。
后从大将军征沙漠,大战于阿鲁完河,死之。
父钟袭,以战功授宁波卫指挥佥事,因家于鄞。
靖难兵起,战死于花园。
公少忼忾,尚气节,力能超距。
喜读书,时与郡中先辈相辩问,知圣贤之学。
尝夜坐,见月出当心,皎然如白日,欣然曰:人心不当如是耶。
因名其坐处曰秋月轩。
既袭官,以廉直名,自念大父、父俱身死国事,飘魂万里,因作望云亭,忾然北向。
公馀每与客论古今成败,见前世乱臣奸贼,辄厉齿发上立如竿。
客或曰:论人易,身蹈难。
公但直视之,不答。
永乐中,黄岩大盗金躔起,阃檄公往。
贼方据险,狐鼠伏。
公曰:母急攻,徒寡人妻子为也。
因勒兵,密以计縳躔致幕中,黄岩帖然,士大夫俱赋诗纪其功。
竟以事忤监司,谪戍交趾。
公忼忾,裹一剑出门,道中回书。
妇恭人陈,使善养。
曹太恭人奉家训,肃清闺阁,不放尼媪入门。
又曰:家中无钱,可卖小马作支费,俟大马下驹,亦随卖用。
虽有数家亲戚,即死,不可改志求人,致辱上祖。
惟有文书并手卷,为先公所遗,手泽不可被人将去。
文弟须送至郑先生处读书,不可误渠。
吾今一路作诗题画,相敬纷纷,岂不知文章直钱。
末附口号一首,万氏藏其书,以为世宝。
会征交趾,公从黔国公进兵,次于檀舍,江时公巳病,尚披甲,诵唐人诗曰:裹疮犹出战,遂陷阵而死。
弟文,倜傥善骑射,少读孙吴书,性至孝,后袭兄爵。
其为将,廉明而有威,尝率舟师禦倭海上,大战于莲花洋海门诸处,所斩贼无算,获其巨舰。
复移守桃渚。
适有桂门龙夜戏,潮浮海面。
将军乘月遥望,两炬光烁烁,以为贼火,即引强弩射之,应弦落其一炬,不知为龙目也。
龙负痛,翻海水数十里,将军亦船没。
时乘潮上下,为神人,称曰射龙将军。
盖万氏自万户公至将军,三世四人,相继以身报国,或死沙场,或死绝徼外,或死巨海浪中,俱不得裹片骨归葬。
自勋臣之门,所未有也。
子孙为招魂,葬于西山,人称曰万氏四忠冠剑墓。
余尝观公侄宣威将军全,藏公二家书,装潢为卷。
先辈黄南山先生题其后曰:公虽在患难中,而忠笃之道始终不渝,可谓毅然大丈夫矣。
戴南江先生亦曰:读二书,知万氏贤子孙必有大其后者。
是以馀风所被,三百年中,名臣高贤蔚起,为吾乡勋门第一,是岂偶然哉!
完颜阿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宗室。
完颜宗强子。
海陵王时,累加金吾卫上将军,居中都。
海陵王攻宋,世宗即位东京,与宗颜璋杀守将沙离只,遣人奉表东京。
授横海军节度使。
经官济南尹卒,年三十七。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