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庞德公

相关人物:共 9 位
共 9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9—1675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嘉定人,字内三。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明亡后隐居不出。卒后门人私谥贞宪。有《冰抱老人集》。
简介
字内三,号研存,江苏嘉定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五九九)。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二)进士。入清不仕。康熙十四年(一六七五)卒,门人私谥曰贞宪。有《冰抱集》。
维基
王泰际(1599年—1675年),字内三,苏州府嘉定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崇祯三年(1630年),王泰际中式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六年(1643年)成进士。
弘光时,和葛遇朝、张弘弼、吴国斗、雍鸣鸾、赵明远、许承钦、任弘震、区志远、秦堈、夏时泰、曹玑、陆禹思、张大章、何应璜、方岳朝、周宪申、蔡元宸、陈宗大、赵翼心、盛黄、周伯瑞、张永禧、刘世斗、侯鼎铉、傅如汤、张鼎隅、赵悦心、章甫、徐懋贤、倪元善同在户部共事,任湖广司主事。
南京失陷,王泰际留书黄淳耀,提及欲隐居之事,黄淳耀回信教导隐居要求,他终身恪守。
其家有房三间,题名「寿研」,自称「研存老人」。
清朝官员抚相继请他出仕,皆推辞不应。
康熙十四年(1675年)去世,年七十七。
知县陆清献为他作祭文、建坟墓,喻之为庞德公、陶靖节,学者私谥贞宪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末颍川人,字德操。
清雅善知人。
刘备访世事于徽,因荐诸葛亮、庞统。
庞德公亦善品藻,称徽为水镜。
全后汉文·卷八十六
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人。
庞山民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魏襄阳人。
庞德公子。
有令名,娶诸葛亮小姊。
仕魏黄门吏部郎。
早卒。
庞涣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襄阳人,字世文。
庞德公孙。
晋武帝太康中为牂牁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5 【介绍】: 唐人。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中号为白蹠。后折节向学,及进士第。累迁侍御史。湖南观察使崔瓘辟为从事。瓘遇害,涣走交广,与哥舒晃反,兵败被杀。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5 排行大,蜀人,少年时往来剽盗,善放白弩,巴蜀商人称之为“白蹠”。后折节读书,代宗广德二年(764),进士及第,累迁至监察御史。大历四年(769),湖南观察使崔瓘召为从事。五年,崔被杀,涣南奔广州,依广帅李勉。八年,岭南部将哥舒晃据广州反,苏涣为谋主。十年,路嗣恭率军破广州,斩晃、涣。生平散见《中兴间气集》、《新唐书·艺文志四》之《苏涣诗》注、权德舆《赠太子太保伊公(慎)神道碑铭》、《唐诗纪事》卷二六、《唐才子传》卷三。大历四年,杜甫漂泊至潭州,涣与之交游。杜甫称其“才力素壮,词句动人”,赞其诗“突过黄初诗”、“殷殷留金石声”(《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高仲武选其诗三首入《中兴间气集》,评曰:“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有诗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4首。
唐诗汇评
苏涣(?-775),里贯未详。少喜剽盗,善用白弩,巴蜀商人号为“白蹠”,以比盗蹠。后折节读书。广德二年登进士第。大历四年,以侍御佐崔瓘湖南幕,与杜甫交游,甫赞其诗作“突过黄初”。次年,减玠杀崔瓘,据潭州,涣亡走岭南。哥舒晃杀广州刺史吕崇贲反,涣为之谋主。晃败,死之。有《苏涣诗》一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三首。

作品评论

杜甫《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
苏大侍御涣,静者也,旅于江侧,不交州府之客,人事都绝久矣。
肩舆江浦,忽访老夫舟楫,已而茶酒内,余请诵近诗。
肯吟数首,才力素壮,辞句动人。
接对明日,忆其浦思雷出,书箧儿杖之外,殷殷留金石声。
赋八韵记异,亦见老夫倾倒于苏至矣。
诗云:“庞公不浪出,苏氏今有之。
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时。
乾坤几反复,扬马宜同时。
今晨清镜中,胜食斋房芝……”
中兴间气集
涣本不平者,善放白弩,巴中号曰“白蹠”,賨人患之,以比盗蹠。后自知非,变节从学。乡赋擢第,累迁至御史……二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故善之。
兰丛诗话
杜所称赏之苏涣,据《唐书》有为“白蹠”者,不知即此人否?其诗有古律二十余首,不知即杜所称“殷殷几席者”否?其事其人皆不足以深究,其诗非古非律,不知何所据而创之。

人物简介

元诗选
英字实存,钱塘人。唐诗人厉玄之后也,素有能诗名。历走闽、海、江、淮、燕、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有省,遂弃官为浮屠,结茅天目山中。数年,遍参诸方,有道尊宿,皆印可之,故其诗有超然出世间趣。别号「白云」,即以名其诗集。牟巘翁、赵松雪、胡长孺、林石田、赵春洲辈皆为之序云。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杭州钱塘人,俗姓厉。字存实,号白云。早喜为诗,历游闽海江淮燕汴间。一日登径山,闻钟声,忽有所悟,遂出家为僧,结茅天目山中。为诗超然出世。有《白云集》。
皇明名僧辑略
送黄龙明知客 拈起玻璃。
一轮明月。
扑碎玻璃。
红炉片雪。
因思吕洞宾。
黄龙纳败阙。
半升铛里煮山川。
不识斧头元是铁。
莫若庞公见马师。
心空及第真英杰。
一口西江吸尽时。
化现三千广长舌。
送归德演禅师 万法归一。
一归何处。
青州布衫。
当阳显露。
因甚持往南方。
觅取长篇偈句。
山僧无法可传。
毕竟有何分付。
一碗淡醋斋汤。
一钵香油豆腐。
吃得一饱齁齁。
世事总皆不顾。
演禅人。
悟不悟。
于斯直下便承当。
何待更回归德府。
送天台洪禅人 天台石桥五百牛。
赵州石桥度驴马。
越圣超凡古至今。
赫赫声名洞天下。
一脚当头踏断来。
宽洪志气真潇洒。
勘破诸方老古锥。
澜翻辩舌如泉泻。
切莫骑牛更觅牛。
笑杀宾头卢尊者。
送伏龙溢南海维那 九月秋高暮山紫。
道人何事来于此。
黄花白露染单衣。
择友寻师问生死。
生死由来即自心。
一心起灭任漂沈。
尘劳衮衮如山积。
业识茫茫似海深。
拈起金锤俱击碎。
双溪落落无人会。
惊动千年老古锥。
三十乌藤雨霶霈。
示道信侍者 大信大疑。
大疑大悟。
提起话头。
一切不顾。
行参坐究。
口念心思。
密密推穷。
时时觑捕。
忽然拶破疑团。
觌面更无回互。
布毛吹起塞虚空。
刹刹尘尘皆显露。
果能直下便承当。
何异灵山亲嘱付。
颂古 世尊初降王宫 瞿昙生下便惊群。
争似云门一棒亲。
尽道五更侵早起。
谁知更有夜行人。
勘辩 大都安讲主来参。
师问讲主讲甚么经。
答云。
金刚经。
曾于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处得个省处。
师曰。
既是无来无去。
因甚得到这里。
答云。
便是无来无去底。
师云。
即今在甚么处。
答一喝。
师云。
下喝行拳都且止。
四大分散时向何处安身立命。
答云。
尽大地那里不是自己。
师云。
忽遇劫火洞然。
大千俱坏时如何。
答云。
我到这里却不会。
师云。
六祖不会破柴踏碓。
达摩不识九年面壁。
你不会。
见个甚么。
答云。
我只是不会。
师云。
瞎汉。
请坐吃茶。
跋虚谷和尚法语 径山虚谷和尚示庆禅人法语。
举赵州访一庵主。
入门便问有么有么。
庵主竖起拳。
州云。
水浅。
不是泊船处。
又访一庵主。
问有么有么。
庵主亦竖起拳。
州云。
能纵能夺。
能杀能活。
便礼拜。
庵主既然一般竖拳。
因甚么肯一不肯一。
若从这里分辩得出。
许你具衲僧正眼。
师云。
山僧有六十棒。
前庵主竖起拳。
有杀人刀。
无活人剑。
好与二十棒。
后庵主竖起拳。
有活人剑。
无杀人刀。
也好与二十棒。
赵州因甚不肯前庵主肯后庵主。
也好与二十棒。
虚谷和尚教他自领出去。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守智(一○二五~一一一五),俗姓陈,剑州(今四川剑阁)人。年二十三受具于建州开元寺,后住潭州云盖,乃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退居西堂,闭户三十年。徽宗政和五年卒,年九十一。《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五
禅师名守智。
生于剑州龙津陈氏。
幼依剑浦林重院。
沙门某。
为童子。
年二十三得度。
受具于建州开元寺。
初出岭。
至豫章。
谒大宁宽禅师。
时法昌遇公。
方韬藏西山。
智闻其饱参诣之。
至双岭寺。
寺屋多僧少。
草棘满庭。
山雪未消。
智见一室邃僻。
试揭帘。
闻叱诟曰。
谁故出我烟。
盖遇方附湿薪火。
藉烟为暖耳。
智反走。
遇呼曰。
来汝何所来。
对曰大宁。
又问。
三门夜来倒。
知否。
智愕曰。
不知。
遇曰。
吴中石佛。
大有人不曾得见。
智不敢犯其词。
知其为遇也。
乃敷坐具。
愿亲炙之。
遇使往谒真点胸。
久之无大省发。
然勤苦不费剪爪之功。
及谒南禅师于积翠。
依止五年。
又见英邵武于同安。
南公殁。
南游首众僧于石霜。
谢师直闻其名。
以书抵智曰。
果游岳道由长沙。
幸屈临庶款晤。
师当恕其方以官。
守不当罪其坐致也。
智过师直。
师直问曰。
庞居士问马大师。
无弦琴因缘。
记得否。
智曰记得。
师直曰。
庞公曰。
弄巧成拙。
是宾家是主家。
智笑指师直曰。
弄巧成拙。
师直喜之。
出世住道吾。
俄迁住云盖十年。
疾禅林便软暖。
道心澹泊。
来参者。
掉头不纳。
元祐六年。
退居西堂。
闭户三十年。
湘中衲子。
闻其接纳容入室。
则堂室为满。
智为人耐枯淡。
日犹荷锄理蔬圃。
至老不衰。
政和四年。
年九十矣。
潭师周穜仁熟。
遣长沙令佐诣山请供。
智以老辞。
令佐固邀曰。
太守以职事。
不得入山。
遣属吏来迎意勤。
乃不往贻山门之咎。
智登舆而至。
入开福斋罢鸣鼓。
智问其故。
曰。
请师住持此院。
智心知堕其计。
不得辞乃受之。
明年三月七日(或云七月七日)升座说偈曰。
未出世。
头似马杓。
出世后。
口如驴觜。
百年终须自坏。
一任天下卜度归。
方丈安坐。
良久乃化。
阇维得五色舍利。
经旬。
细民拨灰。
烬中犹得之。
坐六十六夏。
赞曰。
余至云盖。
依止之二年。
详闻黄檗翠岩故时事。
曰。
南公住黄龙。
天下有志学道者。
皆集。
南公视之。
犹不怿。
从容问其意。
曰。
我见慈明时。
座下虽众不多。
然皆堂堂龙象。
今例寒酸。
不上人眼。
佛法盛衰。
自今日始也。
云盖今又老矣。
丛林去南公已五十年。
当时号寒酸者。
亦不可见。
余因传其平生。
感之遂并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三
毕著,字韬文,歙县人。王圣开室。
清诗别裁集
字韬文,江南歙县人。
昆山王圣开室。
○著父守蓟丘,与流贼战死,尸为贼掳。
众议请兵复仇,著谓请兵则旷日,贼且知备,即于是夜率精锐入贼营。
贼正饮酒惊骇,著手刃其渠,众溃,以兵追之,多自相践踏死者,舆父尸还,葬于金陵,时二十岁女子也。
后来吴中为昆山王圣开室,裙布荆钗,无往时义勇气矣,白首相庄以没。
阅毛太史大可集载沈列女云英为父报仇杀贼事,与相类,岂世乱时,天故生奇女子不一人耶?
抑所传闻异辞耶?
○韬文诗稿向见于家来远兄处,序中有云:“梨花枪万人无敌,铁胎弓五石能开。
”又云:“入军营而杀贼,虎穴深探;夺父尸以还山,龙潭妥葬。
”又云:“室中椎髻,何殊孺仲之妻,陇上携锄,可并庞公之偶。
”时异其人,钞异五言古、七言绝二章,来远兄没,毕诗遍索不得矣。
存此旧录,聊以见其生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27—1602 【介绍】: 明浙江会稽人,字尚德。隆庆五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江西道监察御史。初按山东,击杀豪强,有威名。继按福建,平卫卒骚乱,助巡抚推行一条鞭法。累官至大理寺左少卿。
维基
商为正(1538年—1613年),字尚德,号燕阳,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民籍。
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第十五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联登辛未科二甲第六十二名进士。
选授刑部贵州司主事。
万历二年(1574年)四月,适朝议改各部主事为御史,遂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四年春巡按山东,十月改巡按福建,协助巡抚庞尚鹏推行“一条鞭”法。
民歌云:“庞公父,商公母,增我田畴省门户,隶不下乡,民不见官府。
”升大理寺右寺丞,十年七月转左寺丞,十二年三月南京山西道御史田一麟弹劾其奔走张居正门下,素行可鄙,被勒令致仕。
晚年提学北畿,二年后迁大理寺左少卿,乞归卒。
年七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