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969或970—1033 【介绍】: 宋真宗后。益州华阳人。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美携之入京师。真宗为襄王时纳于潜邸。真宗即位,入为美人。大中祥符五年立为皇后。李宸妃生仁宗,刘后取为己子。性警悟而颇晓书史,真宗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刘后。真宗死,遗诏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仁宗立,刘后遂称制,史称“章献垂帘”,凡十一年。晚年颇亲用外戚、内官。卒谥庄献明肃,庆历中改谥章献明肃。全宋文·卷二六九
刘太后(九六九或九七○——一○二三),真宗皇后,其先家太原,后为益州华阳(今四川成都)人。幼孤。始嫁蜀人龚美(即刘美),美携之入京,十五岁纳入襄王(即真宗)邸,真宗即位,乃以美为兄。大中祥符五年立为后。李宸妃生仁宗,取以为己子。真宗崩,尊为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称制十一年,号令严明,恩威并加。晚年颇用外戚、内官。明道二年卒,年六十五(《宋会要辑稿》后妃一之二作六十四),谥庄献明肃,庆历四年改谥章献明肃。《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上有传。
人物简介
【生卒】:971—1047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祖籍赵郡,字复古。真宗景德二年进士第一。历将作监丞、翰林学士。熟知陕西驻军及粮储,为真宗赏识。天禧间,历给事中、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与丁谓不和,出知郓州。仁宗初反对立刘氏为皇后,贬衡州团练副使。后复相。复与吕夷简交恶,贬官。卒谥文定。全宋诗
李迪(九七一~一○四七),字复古,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东都事略》卷五一)。真宗景德二年(一○○五)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授将作监丞,通判徐州、兖州。四年,迁著作郎、直史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六)。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知亳州(同上书卷八二)。八年,知永兴军。九年,为陕西都转运使,入为翰林学士(同上书卷八五、八六)。天禧元年(一○一七),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同上书卷九○)。四年,为吏部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仁宗即位,因忤丁谓贬衡州团练副使。不久,起知舒州。历知江宁、兖、青、河南、河阳等州府。仁宗亲政,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景祐二年(一○三五),罢知亳州(同上书卷一一六)。多次出入内外,以太子太傅致仕。庆历七年卒(《乐全集》卷三六《李公神道碑铭》),年七十七。谥文定。《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二七五
人物简介
【生卒】:971—1035 【介绍】: 宋开封考城人,字仲豫。真宗景德初进士。为永康军判官,历大理寺丞,通判益州、晋州,迁右司谏。在谏职数言事。因请太后归政仁宗,出知济州。后迁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上言请申儆庶官侥幸请托,为朝廷所纳。使契丹,以足疾不能跪拜,被劾,出知信州,徙宜州、应天府。官终天章阁待制。全宋文·卷二七六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生卒】:?—1033 【介绍】: 宋建州建安人,字述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为监察御史,颇多建言,所至以直气闻。仁宗朝累官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会刘太后临朝,太后兄子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达八十人,修古等交章论列,忤太后,削官出知兴化军。会赦复官。
《全唐诗》收《池上》诗1首,列为世次爵里无考作者。按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进士。历官秘书丞、同判饶州、监察御史,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郎、权同判吏部流内铨。因论事得罪,出为同判杭州,改知兴化军。遇赦复官。约卒于宋仁宗时。《宋史》卷二九七有传。《宋诗纪事》卷八收其《池上》诗。《全唐诗》误收作唐人。全宋诗
曹修古(?~一○三三),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累迁通判饶州。召为监察御史,出知歙州、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历殿中侍御史,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仁宗明道初以言事忤旨,出知兴化军。二年,病卒(《端明集》卷三二《曹女传》)。《宋史》卷二九七、《福建通志》卷四七并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三三○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78—1038 【介绍】: 宋青州益都人,字孝先。真宗咸平五年进士第一。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大建玉清昭应宫事。仁宗立,刘太后听政,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朝廷倚以为重。以裁抑太后姻亲,罢知青州。景祐元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复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协,俱罢,出判郓州。卒谥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试礼部及殿试皆为第一,除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入翰林为学士。天禧四年(一○二○)擢为中书侍郎。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改门下侍郎。景祐元年(一○三四)迁枢密使。二年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宝元元年卒,年六十一(《隆平集》卷五作六十)。谥文正。有《王文正笔录》(《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卷四四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不传。《宋史》卷三一○有传。今录诗七首。全宋文·卷三一九
王曾(九七八——一○三八),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咸平五年,由乡贡试礼部、廷对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景德初,迁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迁翰林学士,两度为参知政事。仁宗初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钦若卒,以门下侍郎为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以忤太后意,天圣七年出知青州,改天雄军,判河南府。景祐元年为枢密使,明年再入相,封沂国公。四年罢,出判郓州。宝元元年冬卒,年六十一,谥文正。著有《九域图》三卷、《契丹志》一卷、《王文正公笔录》一卷(存)。《宋史》卷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78—1048 【介绍】: 宋建州浦城人,字希言。真宗咸平五年进士。授大理丞、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入翰林为学士,积官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在翰林十二年,刘太后听政时能独立自守,为仁宗所赏识。景祐三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改户部侍郎。宝元元年拜相。居中书八年,不用宗党亲戚。庆历中,于范仲淹等推行新政持缄默态度,遂以久居相位无所建明遭劾。五年,出判陈州及河南府,寻以疾致仕。卒谥文宪,改文简。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世居泉州(今属福建),高祖家浦城(今属福建)。真宗咸平五年(一○○二)进士,知邵武军归化县。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以屯田员外郎知泉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仁宗景祐三年(一○三六)擢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一○三八)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庆历五年(一○四五)为镇安军节度使。七年进封郇国公。次年以司空致仕,六月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致谥文简。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宋祁《章丞相得象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有传。今录诗十七首。全宋文·卷三二○
章得象(九七八——一○四八),字希言,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咸平五年登进士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历知台、南雄、洪州。为杨亿所荐,召直史馆,知制诰,为翰林学士,累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承旨兼侍讲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宝元元年,以户部侍郎拜集贤相,进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八年卒,年七十一,谥文宪。皇祐中,改谥文简。著《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见宋祁《景文集》卷五九《文宪章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80—1049 【介绍】: 宋坊州中部人,字次公。少从种放学。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累迁侍御史知杂事,屡直言仁宗及刘太后之过失。历判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河北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数论宋夏兵事。知并州,创兵车阵法,颁行于诸路。迁左司郎中,以建言允元昊不称臣之请被劾,出知杭州。仁宗庆历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仁宗天圣八年(一○三○)为监察御史,九年迁殿中侍御史。景祐元年(一○三四)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三)。擢河北转运使。历知河中府及陕、并、邢、沧、杭五州。庆历八年(一○四八)以工部侍郎致仕。九年卒,年七十。有文集十卷,不传。《宋史》卷三○○有传,又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二一欧阳修撰《杨公墓志铭》。全宋文·卷三二五
杨偕(九八○——一○四九),字次公,坊州中部(今陕西黄陵)人。少师事种放,大中祥符元年第进士,释褐房州军事推官,知汧源县,再调汉州军事判官。迁太常博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河中府。进枢密直学士、知并州。改左司郎中、本路经略安抚招讨使。还,判太常、司农寺。改谏议大夫,以工部侍郎致仕。卒,特赠兵部侍郎。偕性刚而忠烈,数上书论天下事,尤善古今兵法。有兵书十五卷、文集十卷。见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九《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88—1038 【介绍】: 宋潞州上党人,初名勖,真宗赐改今名,字公武。李崇矩孙。举进士。大中祥符间,娶真宗妹万寿长公主,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历任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出知澶州,会黄河水涨,督工筑堤,七日而成。后为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在任整治水军。仁宗天圣中,曾谏请刘太后还政于帝,于时政亦多所补益。为文师杨亿,通佛学。卒谥和文。有《问宴集》等。
李遵勖(九八八~一○三八),字公武,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举进士。真宗大中祥符间尚太宗女万寿长公主,授驸马都尉。累迁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仁宗宝元元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年五十一(《隆平集》卷九)。有《闲宴集》二十卷、《外馆官题》七卷,已佚。《宋史》卷四六四有传。全宋文·卷三六二
李遵勖(九八八——一○三八),字公武,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人,继昌子。举进士,大中祥符中尚太宗女万寿长公主,初名勖,帝益「遵」字。授左龙武将军、驸马都尉,历诸州团、防、察、节,官至镇国军节度使,知许州,于时政多所补助。宝元元年卒,年五十一。遵勖好文词,师杨亿,通释氏学。有《问宴集》二十卷、《外管芳题》七卷。《宋史》卷四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约991—1047 【介绍】: 宋河南府人,字子京。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以泰州军事推官召试学士院,迁殿中丞。尝请刘太后还政。仁宗亲政后除左正言,迁左司谏,以言宫禁事出知信州。西夏攻宋,调知泾州,为范仲淹荐,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旋以在泾州时用公使钱逾制被劾,降官数迁至苏州,卒。
滕宗谅(九九一~一○四七),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太平州当涂县,移知邵武军邵武县。迁殿中丞,拜左正言,迁左司谏。以说得罪,出知信州,又降监鄱阳郡榷酤。既而起通判江宁府,知湖州、泾州。仁宗庆历中,擢天章阁待制,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庆州。因知泾州日动用公库钱慰劳抗击西夏军民事,谪守岳州,迁知苏州。七年卒(《范文正公集》卷一○《祭同年滕待制文》),年五十七(同上书卷一三《滕子京墓志》)。《宋史》卷三○三有传。今录诗十首。全宋文·卷三九六
滕宗谅(九九一——一○四七),字子京,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历潍、连、泰三州从事。召试学士院,改大理寺丞、知当涂、邵武二县。后迁左司谏。以言得罪,换祠部员外郎知信州,又监鄱阳军榷酤。后通判江宁府,知湖州。元昊反,进刑部员外郎、直集贤院、知泾州。范仲淹荐以自代,擢天章阁待制,徙庆州,降知虢州,又移岳州、苏州。庆历七年卒,年五十七。见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范文正公集》卷一三),《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生卒】:991—1055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同叔。真宗景德初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历左正言、直史馆,为翰林学士。仁宗立,拜右谏议大夫迁给事中、枢密副使。以论事逆刘太后意,罢知应天府。在任兴学校、教生徒。召拜御史中丞,迁参知政事。再出知亳、陈州,复入为御史中丞、三司使。庆历中拜宰相兼枢密使。后为谏官论罢,历知颍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以疾归京师。平居好贤,范仲淹、孔道辅、欧阳修等皆出其门。及为相,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文章赡丽,尤工诗词,甚得时誉。卒谥元献。有文集及《珠玉词》。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著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为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为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著作者,为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为底本)为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著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为第三卷。词学图录
晏殊(991-1055) 字同叔。封临淄公,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抚州临川人。当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张先等辈,皆出其门。有《珠玉词》。全宋文·卷三九七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以神童荐,擢秘书省正字。历任集贤校理、翰林学士、礼部侍郎、枢密副使、枢密使。庆历三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曾先后知宋州、颍州、陈州、许州、永兴军、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至和二年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见欧阳修《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本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